公孫穴出自《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沖脈。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很少有人知道黃帝叫什麼。《史記》記載,黃帝複姓公孫,名軒轅。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統治四方之意。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與沖脈相通。脾主土,在人體的正中央,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是人的後天之本,谙合統禦之道。
公孫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髒,聯絡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
沖脈有“五髒六腑之海”之稱,《靈樞經》說,沖脈乃“十二經之海”,是人體的“血海”。
取穴位置
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 1 跖趾關節)内側,往後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後端下緣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
可以将公孫穴看做一個區域,就是在腳拇指根後,有一款很大的腳掌骨的位置,在腳内側沿着這塊骨頭按壓,壓到最有酸脹、酸痛感覺的那一處位置,便是自己的公孫穴了!
有脾胃疾患和痛經症狀的患者,按壓公孫穴附近,大都有明顯的痛感,而且按上去很僵硬。
首先,公孫是脾經的絡穴,而絡穴相當于這條經絡的“外交部長”。脾與胃相表裡,正是由絡穴公孫通向胃經的,它是脾胃交集的一個樞紐,可以影響2條經脈經氣運行。
脾胃一調,運化水濕的能力自然加強,梅雨季節除濕,不可不調公孫穴。
另外,脾經是坤土之經,刺激公孫穴能使更多的潮濕泥土之氣(坤土之氣)輸送到胃部去,以降胃火。所以,一切脾胃疾病盡掌握于公孫之手.
現在很多女子都有痛經的毛病,目前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治療,隻能靠吃一些止痛藥來緩解,不僅不能根治病痛,還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損害。
從中醫來講婦科病首先要從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經不調,更應該首先調胃。脾統血,主運化。痛經時血色發暗并伴随有血塊,兩三天血塊排出後疼痛的症狀就會緩解,但每月都會複發。
小腹受涼或貪吃冷飲導緻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濕,脾胃的運化不良就會産生痛經,有時還會伴随嘔吐、惡心、頭痛等症狀。
公孫穴通沖脈,督、任、沖三脈皆起于胞宮,其中,沖任二脈與女子月經、生育有着至關重要的聯系,因沖脈具有含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
調理公孫穴,等于是對人身上十二經的氣血進行一次全面疏導,具有行淤止痛之功。所以建議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可以多點揉公孫穴,治療痛經效果更好。
同時,對于心髒不好的朋友來說,也可以經常按揉公孫穴,能夠健脾生血、益氣活血,使原本氣血不足的心髒氣血充足,心主得養,心神安甯。
操作方法
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 2 次。
按摩這個穴位要适當用力,用力按壓效果會更顯著,一般來說,,一天2-3次即可。刺激公孫穴時,也可選用灸法,每次用艾條熏灸可分鐘左右即可,有溫補脾陽的功效。
此外,刮痧的方法對于刺激公孫穴也是适用的,可以在晚上泡完腳之後,在足弓處抹一點兒橄榄油, 然後用刮痧闆,順着足弓刮拭,如果感覺酸痛一定要多按摩幾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