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輕夜重咳,病證名,咳嗽白天輕而入夜加劇。多因久咳後陰虛血少所緻。治宜二陳湯加當歸,或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等。
二陳湯中加歸地,标本兼治除痰濕
中醫認為痰濕皆由脾不健運所緻,且與肺腎關系密切。一般由于脾不健運,水液不能正常運化,水濕停聚即可成飲,飲若凝積又可成痰。水飲上犯于肺,即可成飲,也可成痰。腎陰不足,内熱灼津或腎陽不足,水汽上泛,都可形成痰飲。此外,脾主運化,肺主宣發,腎主開阖,共同完成水液代謝,維持水液平衡。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之說。
《景嶽全書》中所載的歸地二陳煎是由“化痰第一方”二陳湯加當歸、熟地組成的,故得此名。肺屬金,腎屬水,且該方由六味藥組成,故又名金水六君煎。該方調補脾肺腎,當歸、熟地滋陰補血以助肺腎主氣、納氣;半夏、陳皮燥濕化痰,理氣運脾;茯苓健脾利濕,滲利濕邪從小便排出,以治痰濕之标;甘草健脾和中,以助脾之運化。全方調補脾肺腎以治痰濕之本,兼以利濕,三管齊下,共同起到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故該方多用于以“虛”、“寒”為特點的濕痰内盛證,如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老年人氣血虧虛加之外感風寒所緻的咳嗽嘔惡,喘逆痰多等證。
該方标本兼治,健脾益肺滋陰,脾的運化和轉輸、肺的宣發和肅降、腎的氣化和開阖等作用正常,共同維護水液代謝的平衡,同時有效避免了生濕生痰,是調理痰濕的有效方劑。
當歸6克 熟地9~15克 陳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可治療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喘逆多痰的一副中藥湯劑。
李今庸:痰飲咳嗽
1.十棗湯
治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至一百日或一歲。
大戟炒研末、甘遂炒研末、芫花炒研末。紅棗10枚。
2.苓桂術甘合二陳湯治咳唾白色泡沫痰,短氣,心悸,小便不利等。
案例:
患者某男,40歲,湖北鹹甯供銷社幹部。1967年6月就診。
嚴重失眠已有數年,經常徹夜不能入寐,每晚必賴安眠藥方能入睡。形容消瘦,心悸,胸悶短氣,咳嗽,唾白色泡沫痰,脈結。此證乃水飲内結,阻遏衛陽,陽不交陰所緻。治宜溫陽祛飲,拟二陳湯合苓桂術甘湯加味:
茯苓15克,炒白術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陳皮10克,牡蛎15克(先煎)。以水煎服,日服2次。囑停服其他安眠藥。
第4天複診,服上方1劑後,當晚停服安眠藥即能入睡。
連服3劑,感覺稍舒,要求加大藥力,遂于原方以甘遂易甘草,拟方:
茯苓15克,炒白術10克,桂枝10克,制半夏10克,陳皮10克,牡蛎15克(先煎),甘遂1.6克(研末,分二次沖服)。
前6藥以水煎汁,沖服甘遂末,日2服。
3.款菀二陳湯加味治痰咳嗽唾白痰,易咳出,苔白,脈緩。
款冬花、紫菀、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幹姜、細辛、五味子。
以水煎服。咽癢者,加天門冬、黃芩:喘者,加厚樸、杏仁。
案例1:患者某男,45歲,武漢市江岸區某單位職工。
1990年3月某日就診。數日前因受涼發生咳嗽,至今不已,唾白色泡沫痰,微有喘氣,舌苔薄白,脈沉。證乃寒邪犯肺氣逆咳喘,治宜散寒逐飲降逆利氣,拟款菀二陳湯加味:
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伏苓10克,五味子8克,細辛6克,下送10克厚樸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炒打)。
以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藥服3劑而病愈
案例2:患者某男,65歲,大學教授。1994年6月就診。
1個月前發生感冒,經某醫院治療,寒熱症狀雖退,但咳嗽至今不已,且唾白色稠痰;咽喉癢,汗出,微渴,大便幹,苔薄白,脈沉。證乃痰結肺逆,郁而化熱。治宜化痰止咳,潤燥消熱,拟款菀二陳湯加味:
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天門冬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大貝母10克,枇杷葉10克(去毛炙)。
以水煎服,日2次。藥服5劑痊愈。
4.麻杏二陳湯加味
治涼燥咳嗽,入睡時則頻咳不休。
案例:
患者某女,55歲,幹部。1991年4月11日就診。
咳嗽已2年,每天睡眠入被時即咳嗽頻頻不休,喉嚨癢,幹咳少痰,小便頻數、短少、色黃,舌苔薄白,脈浮。病乃涼燥犯肺,肅降失職,治宜宣肺利水,下逆止咳,拟麻杏二陳湯加味:
炙麻黃10克,京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陳皮10克,車前仁15克,澤瀉10克。杏仁10克。
以水煎服,日2次。藥服5劑後告愈。
慢性咳嗽是感冒後常見病症。其中以治療夜咳較為棘手,常延綿數周或數月不愈。對此病症系統研究者少。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經驗,對其病機及辨證治療作以下分析。
1.基礎理論:
1.1 病機複雜,不可拘泥:夜咳症狀多變,患者表現或咳嗽晝輕夜重,或入睡前劇咳,或夜間咳醒,嚴重影響睡眠。或為幹咳無痰、少痰;或咳嗽痰多,或痰白稀薄,或痰黃粘稠;伴見他髒症狀更是複雜多樣。而諸多醫家立論多拘于某一種,筆者以為不然。經雲“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夜咳亦然。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髒,亦必先從其合而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郁結,五髒不和,則邪火逆上,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髒之邪,上蒸于肺而為嗽,此自内而發者也。夜咳纏綿,屬内傷者多。
1.2病因病機分析:
1.2.1肺中伏火,肝火犯肺:咳嗽日久失治,或治療不當,肺中伏火,肝與肺以經絡相連,病久殃及他髒,引動肝火,木火偏亢,又乘機犯肺,木火刑金,肝火、肺熱共緻肺失肅降,上逆作咳,肝主痙,故多見夜間陣發性咳嗽。《醫碥》“黃昏咳多,火氣浮于肺也(肺氣當降時而不得降,火浮故也)”。《證因脈治》“傷熱咳嗽之症,咽喉幹痛,面赤潮熱,夜卧不甯……”
1.2.2食積傷脾:多見于小兒,素本脾胃虛弱。由于飲食不節,溫涼失調,饑飽無常,或過食生冷油膩不潔食物,停滞不化,脾胃運化失常,痰濁内蘊。《醫碥》曰:“黃昏熟睡中,忽嗽痰數口,食積痰也,(睡則脾靜不運,故痰停于内而嗽……此證痰嗽也。)二陳、山楂、麥芽,消導自已。” 《證因脈治》“食積咳嗽之症,每至五更嗽發,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飽悶。”《證治彙補》“食積痰嗽,面色青黃,五更轉甚,吐痰如膠。”
1.2.3 痰瘀内阻:咳嗽日久不愈,肺氣肺體損傷,肺虛治節失職,則血行澀滞,循環不利,血瘀肺脈。痰瘀相關,“痰聚礙血”,痰濁阻于脈絡則血行不暢為瘀;瘀可緻痰,“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須知痰水之壅,瘀血使然”。蓋人之陽氣在夜間最弱,而陰氣最盛,本已肺氣宣降失常,氣血失暢,更加之陰寒凝滞,故而陰血運行更加受阻,停而成瘀,發為夜咳。
1.2.4熱邪傷陰:感受風熱或風寒入裡化熱,熱灼津液,日久耗傷陰液,陰傷則咳嗽日輕夜重。卧則咳,夜屬陰,肺、腎皆陰,咳屬虛咳。《醫碥》“日輕夜重,屬陰虛,二陳加當歸”。《明醫指掌》“有陰虛而嗽者,其氣從下而上,多重于夜分是也。”《醫述.萬病回春》“夜嗽日久,多屬腎真虧損,火炎水涸,津液泛而為痰,須用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
1 . 3 現代醫學觀點:咳嗽是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刺激傳入中樞而緻,而夜間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故咳嗽夜間加重。研究報道:2腎上腺素受體多态性與過敏性體質病人夜間咳嗽有關。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根據國内外的研究統計結果指出,在兒童慢性咳嗽中,過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指氣管在接受過敏原、或非過敏原刺激物(如二手煙、污染的空氣)刺激後,氣管内産生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炎細胞浸潤等。除了喘鳴及胸悶的表現外,也有可能以慢性咳嗽為單一症狀。而這種咳嗽,一般而言,以夜間(尤其是半夜)及清晨情形最嚴重,且伴随大量痰液。推測其原因可能跟溫差及直接與棉被、枕頭等過敏原含量高的物品接觸有關。
2. 辨證治療:
2. 1 郁火夜咳:辨證要點:症見咽喉幹痛,面赤潮熱,夜卧不甯,吐痰黃濁,或帶血腥臭,煩躁喘咳,每咳自汗,舌紅,苔黃,脈滑數。治療當清肝瀉肺,解痙止咳。常用方藥:青黛、赤勺、桑白皮、地骨皮、黃芩、連翹、桔梗、川貝、瓜蒌、甘草。火熱較盛,咳嗽頻作,加山栀、丹皮、浙貝;口渴甚,加雙花、花粉、石膏。火象不甚者,可症見:夜咳甚,咯清稀泡沫痰,或發熱,或寒熱往來,或胸脅脹悶,或口幹,苔薄白,脈弦,等。治宜宣暢氣機,解郁散火。常用小柴胡湯加減:柴胡、半夏、黃芩、厚樸、連翹、蘇葉、桔梗、公英、杏仁、甘草。
2.2 食積夜咳:辨證要點:多見于小兒,夜咳,睡前多食則愈重,睡卧不安,大便溏或有酸腐味,胸脘痞悶,舌苔厚膩,脈沉。古人雲:胃不和則卧不安。治療當消食健脾,化痰和胃。常用方藥:黨參、白術、陳皮、半夏、焦三仙、連翹、山藥、萊菔子、桔梗、川貝、甘草。痰多,脘悶明顯,加蒼術、厚樸;苔厚膩,加藿香、佩蘭;積滞較多,腹滿便秘,可加大黃、枳實。
2.3痰瘀夜咳:辨證要點:風痰停滞咽喉,症見:咽癢、異物感,咽癢不适則咳,不癢不咳,或聞及刺激性氣味即咳,無痰或少痰,咳嗽頻繁時可見聲嘶,舌苔薄白,脈弦浮。檢查咽喉部無特殊改變。治法應為祛風利咽,化痰止咳。常用方藥:薄荷、僵蠶、蟬衣、蘇葉、麥冬、黃芩、杏仁、厚樸、炙枇杷葉、甘草。如咳嗽較重可加炙紫菀、冬花;咽幹、口幹較著,可酌加沙參、玄參。痰瘀互阻型:症見:睡前咽癢不适,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夜咳,舌質紫暗,舌下脈絡迂曲。治法應為:化痰利咽,活血止咳。桑皮、蘇葉、陳皮、半夏、川貝、桔梗、當歸、丹參、甘草等。伴大便秘結,可桃仁、杏仁合用;熱象較著,可以丹皮、赤勺。
2.4陰傷夜咳:辨證要點:幹咳無痰,心煩難寝,午後身熱,口渴喜飲,睡時多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潤肺,化痰止咳,常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地骨皮、桑白皮、太子參、石斛、五味子、百部、紫菀、甘草。盜汗潮熱者,加胡黃連、青蒿、鼈甲以滋陰退熱;若肺熱,加知母、白薇助退虛熱, 使得熱清、痰化,陰液得以保存,達到陰平陽秘,陰陽平衡,咳嗽自止。多汗、眠差,可加浮小麥、生龍牡;咽幹聲嘶,可酌加玄參、胖大海、青果。
3. 體會:
對久咳夜咳,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筆者發現,由咽炎所緻的喉源性咳嗽以及過敏因素所緻咳嗽是最常見原因,但其治療上确實有特别之處。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多能收到滿意效果。因病情多較纏綿,故在辨證基礎之上,如紫菀、款冬花、炙百部、炙枇把葉等化痰止咳藥但用無妨,并無“閉門留寇”之嫌,而用米殼等斂肺止咳之品,當慎之又慎。對晨咳、夜咳而久咳不愈者,因“久病入絡”而配用細辛、當歸、赤芍、川芎等藥治療,則能收到滿意療效。服藥時間在睡前佳,睡前咽癢甚者可含化清咽滴丸、銀黃含化片,或中西醫結合,酮替芬1mg每晚睡前服。病情重者,可在辨證基礎上配合應用靜脈中成藥:魚腥草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有較好止咳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當歸、僵蠶、蟬衣等藥物均有解除氣管痙攣、擴張氣管平滑肌作用。
下一篇
千古名方(10)玉液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