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狂風暴雨、暴雪來臨時,人類都知道進入高樓大廈裡躲避,享受片刻的安逸與舒心,那麼戶外生存的鳥類是如何遮風擋雨的呢?
人類依靠科學探測技術可提前預知天氣情況,而大自然裡的絕大多數動物都具備感知天氣變化的能力,以及暴風雨、沙塵暴、地震、海嘯、台風、寒潮等災難來臨前的預測能力。
(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侵删)
比如在暴風雨來臨前,我們會看到諸多奇怪的景象——螞蟻搬家、蛤蟆大叫、燕子低飛、白蟻亂飛、魚兒出水跳等等,據觀察,全球共有600種動物可以準确預報天氣。
鳥類作為飛行類動物,感知天氣變化的能力比其他動物更加敏感,科學界主流的觀點認為是鳥有獨特的骨骼。
鳥類骨骼呈中空狀态,被蜂窩狀的空隙隔開,縱橫交錯,内部充斥着空氣,這種獨特的“無骨髓”結構,既能最大限度減輕體重,便于飛行,又能感知氣壓,越是善飛的鳥類,中空骨骼越多。
暴風雨來臨前,空氣中氣壓降低,鳥類通過骨骼可以感受到這種微妙的變化,尤其是海鳥,被稱為“航海氣象員”。
既然具備這種“未蔔先知”的能力,鳥類自然會在暴風雨來臨前找到安全的避雨場所,比如有縫隙的岩石、樹洞、灌木叢、鳥巢等等。
在人類未能預測天氣狀況以前,民間的百姓們都是根據鳥類的“奇特行為”來預判天氣,并以此流傳下來不少俗語。比如“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燕子低飛要下雨”、“麻雀叫聲小,定有雨一場”、“烏鴉沙啞叫,陰雨将來到”等等。
其實,鳥類即使淋雨也不會生病,它們的羽毛具有“防水性”,下雨時,羽毛可以嚴密地包裹住軀幹和頭部,有效防止雨水進入;并且鳥類在長期的進化中擁有一個神奇的特點:局部保溫,其腳部獨特的逆流熱交換系統,可以最大限度讓熱量集聚在體内,不易造成損失導緻感冒。
總而言之,自然界每種動物都有其生存法則,這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大家大可不必擔心鳥類會淋雨生病。
下一篇
兒童劇烈陣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