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的書法飄逸、靈動、鮮活,對後世楷書學習者影響深遠,特别是其《雁塔聖教序》最具生命力,幾乎流行在每個時代。清末名臣陳寶琛有個弟子叫做趙世駿,其臨摹的《雁塔聖教序》最富盛名,堪稱“機器複印”,被廣為傳頌。
更為難得的是,其離開原帖也能别開生面,打開一個新天地。
趙世俊字聲伯,地道的北京人,當時能夠與之齊名的是書法家魯琪光,擅長寸楷,花鳥畫方面成就也很高,早年學習鐘繇、二王,晚年學習褚遂良,據說晚年專攻褚遂良的寸楷,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界,令書法界難以相信的是,其寸楷皆懸腕,并反對枕腕寫字,認為枕腕寫出來的字必定都是“死字”,不可能有生命力。
說到這點,好多人會想到當代的兩位田老師以及已經過世的啟功先生,他們都是枕腕寫字,從流傳下來的啟功現場寫大字的視頻可以看出,啟功先生連大字都是枕腕寫,引起網友的一陣吐槽,網友們認為枕腕寫字真的不妥嗎?當然,我們回到正題,繼續說說趙世俊的事情。
晚年的趙世俊由于近視,懸腕作書困難,身邊的友人建議他枕腕書寫,趙世俊卻就此封筆了。後世評論家認為其封筆的原因無非就是放不下面子,嫌棄枕腕作書法是世人皆知的,如果自己也枕腕了,這不是打臉嗎?同時認為,如果趙世俊真的枕腕寫字,如果水平下降,那可謂晚節不保,也不妥,選擇封筆還是比較明智的。放下了手中的筆後,趙世俊專心從事字畫鑒賞工作,沒想到一做就是三十年,能夠得到趙世俊認可的書畫作品都能夠被當時業内人士重視,成為一顆新星,鑒賞水平與同時代的大書法家翁方綱齊名。
好多民間書畫高手都想一夜成名,所以趙世俊居住在北京琉璃廠北柳卷南豐會館數十年期間,上門“求指導”的絡繹不絕,聲名遠播。
趙世俊曾為袁世凱幕僚、郵傳部尚書楊士琦寫墓志銘,一時成為當時的“大新聞”,好多憤青跑到趙世俊家門口抗議,讓其懸崖勒馬,不要晚節不保,但是趙世俊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停止,當時的名士孫蔭亭見到其為楊士琦寫墓志銘後說:“睹此君書,幾疑河南尚在人間”,可見得諸法之深。
配圖釋文: 元戎小隊出郊垧,問柳尋花到野亭。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獨如張翰,皂帽還應似管甯。寂寞江天雲霧裡,何人道有少微星。竹裡行廚洗玉盤,花間立馬簇金鞍。非關使者征求急,自識将軍禮數寬。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 看弄漁舟消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你們是褚遂良的書法愛好者嗎?喜歡趙世俊的書法嗎?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我們一起讨論。同時希望你幫我點贊、轉發,喜歡小編的不要忘記關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