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新年目标總是完不成,怎麼辦?

圖片作者:蘇瞻

本文共有 40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這可能是許許多多朋友的通病了。

實際上,這可能是全人類的通病。根據斯克蘭頓大學的一項研究:大約隻有8%的受訪者,能夠完成他們在新年伊始設立下來的計劃。

那麼,有些什麼辦法, 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落實、實現新年的目标呢?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

1. 接受漸變而非突變

一個簡單粗暴的思路是:既然絕大多數目标都是達不到的,那我們就……把目标稍微降低一點嘛。

雖然這句話看起來很像開玩笑,但其實還真不是。

心理學家 Rachel Weinstein 認為:大多數新年目标失敗的重要原因,是在于:我們總是傾向于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标,以期望讓自己在新的一年裡成為全然不同的、更加優秀的人。

心理學家 Joseph Luciani 也認為:絕大多數人們設下的新年目标其實都不具備可行性,它們往往都過高、過于空洞,從而特别容易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面感到灰心,甚至不敢設定新的、更加合理的目标。

說到底,為什麼我們總是傾向于設定過高的目标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對「當下的」自己不夠滿意,希望通過做成某一件事情,來讓自己變成更加滿意的、更加符合自己心目中「理想自我」的自己。

這就會導緻:我們在設定目标的時候,很少能夠真正去考慮它的可行性。因為我們的内心會有一個渴望:要把新的一年,跟過去「碌碌無為」的一年截然分開。

但簡單想一想:既然過去的一年你無法達成自己想要的狀态,那麼憑什麼在新的一年裡面,你覺得自己就能達到呢?

因此,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做法是:降低對目标的期望值,不要想着「新的一年我要做成什麼事情」,而是想辦法去「微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習慣,讓改變從一點一滴裡面慢慢積累、發生。

如同 Rachel Weinstein 所說:成功的改變都不是突變,而是漸變。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最重要的一步,是接納過去的、「不夠好」的自己。

我們很容易犯一個毛病:總是會在自己心目中構建一個虛假的、過高的标準,并要求自己按照這個标準來行事。要求每個決策都做到最好,每個問題都能考慮得非常全面,所有的計劃都能堅決執行,所有的困難都能憑借勇氣和意志力去克服……

但是,這個标準真的存在嗎?不存在的。

它隻是我們被外界 —— 包括媒體,傳聞,以及我們所看見的、那些「成功的人」光鮮的一面 —— 所共同建構出來的一個虛拟的形象而已。我們沒有必要強求自己,一定要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要真正讓自己的目标和計劃能夠實現,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接納那個在過去的一年裡面,你覺得「不夠好」的自己。

他可能沒有那麼強的行動力,可能很多事情需要外界推動才能實現,可能難以很好地抵抗内耗、焦慮,可能很容易感到疲憊……但是,那就是「我」自己,也是「我」所能夠做到的「正常水準」。一切讓自己突然變得跟過去的「我」截然不同的要求,都是不現實的。

隻要能夠比過去的自己好一點點,就足夠了。

2. 從簡單的習慣入手

那麼,在第一點的基礎上,如何才能設定真正能夠落地的目标和計劃呢?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從最簡單的習慣入手,不要去想着「我要做成某某事情」,而是考慮:我能夠在每天的生活裡,插入一個什麼樣的小習慣?

這個習慣不需要很大,不需要給它一個量化的指标,不需要設定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更不需要盯着KPI不放 —— 這些做法,都很容易讓我們落入「計數器陷阱」裡面,從而,每天都盯着沉甸甸的結果,給自己背上巨大的負擔……

真正有效的「做成一件事」是什麼呢?是你沒有負擔地、樂在其中地,把它當成生活中的一個必備環節。每天做一點,每天做一點,不知不覺之中,推進它的進度,并從中得到正向反饋,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我自己最常用的做法,是把這個小的習慣插入到一個舊的習慣裡面,用舊習慣作為它的觸發器,同時創造一個最容易把它拿起來的環境。盡量減少自己去思考它、考慮它的成本,不知不覺就把事情給做了。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你想學編程,那麼不妨給自己安排一個計劃:「一洗完澡就坐在沙發上把昨天的程序完善一下」。然後把編輯器設置自動啟動,打開電腦之後自動開啟昨天的源代碼,盡可能減少你「進入狀态」的阻力。

你想鍛煉身體,那麼不妨給自己安排一個計劃:「每天下午一到休息時間,就到公司樓下跑幾分鐘」。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慢慢适應每天鍛煉的習慣,直到再也放不下、停不了,再往上加碼。

你想多讀點書,那麼不妨把想讀的書放到書桌上,讓自己在睡前一個小時關掉手機、電腦,并且「一關掉手機就随手拿起書桌上的書看幾頁」,不要考慮看什麼、狀态好不好,随便翻幾頁也行,如果有感悟,再做做筆記、寫寫想法……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這樣一來,豈不是一年下來也做不了什麼事情?如果不給自己一個壓力,是不是很難真正去做出成果呢?

原因在于:在壓力下行動隻能是一個短期的手段,不能成為長期的方針。舉個例子:比如你要考證,你想在1個月内進行沖刺,每天「廢寝忘食」學習,這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抱着「要達成某個目标」的念頭,把它作為你一整年的任務,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方式了。

一個簡單的思路是:先做到自己定下的習慣,慢慢積累,讓漸變發生。随後,再在實現了「漸變」的基礎上,視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增加其他的習慣,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不要把目标當成任務,而是當成一種額外的獎賞,一種優化生活的方式。

「任務心态」會讓我們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動力,「優化心态」才能讓我們慢慢變好。

3. 從支持和陪伴中獲得激勵

許多想設定目标和計劃的朋友會有一個問題:要不要把目标告訴别人呢?

你看到的許多文章和書籍,可能會告訴你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些會說:要告訴别人,這樣可以有一個動力,推動你去把它完成;另一種會說:不要告訴别人,因為告訴别人的時候,大腦就相當于「預支」了完成目标的愉悅感,反而會失去動力……

究竟哪種觀點是對的呢?

答案其實也非常簡單:

不要把目标告訴所有人,但可以告訴少部分能夠監督你、提醒你、支持你的人。

為什麼呢?很簡單:如果你把目标告訴太多人(比如:在公衆号上向你所有的讀者宣布),那麼很可能會讓你提前預支到做成這件事的成就感,這樣會削弱你真正把它做成的動力。因為你會感覺到,即使把它做成了,你能夠得到的反饋也少了很多。

但是,完全不告訴别人,靠自己一個人去「堅持」,也是低效的。從親密的、同頻的朋友那裡獲取支持和激勵,可以極大地增強我們的動力。

心理學家 Richard Ryan 建議:如果你想增加每天的步數,那麼約上一位好朋友每天一起去散步或跑步,可能是一個最有效的做法。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鍛煉身體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滿足我們對關系的需求,并且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同樣,我經常提的建議是:找到幾位跟你志同道合、能夠聊到一起的朋友,拉一個群,每個人定下一個簡單的、想去改變和做到的習慣,然後定期在群裡互相交流、打氣、監督。沒有做到的人,就發紅包或者請其他人吃飯。

進一步,你們還可以在群裡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長,讓每個人清晰地看到其他人的進步,從而形成持續性的動力。

如果你沒有類似這樣的朋友,那麼加入一個線上或線下的社群,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可以報名參加一些小一點的、緊密一點的團體,通過培養團體間的聯系緊密度,來讓你把「培養習慣」這件事放到更高的優先級上。

這也是我堅持做社群的一個原因。社群不僅僅是一個互相交流的地方,更可以為每個人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清晰的環境,通過環境來提供動力。

所以,在 2022 年,如果你有想改變和做到的事情,不妨創建或找到這麼一個小圈子,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不斷提供動力的環境。

4. 考慮對他人的價值

我們知道:要讓一件事情能夠長期做下去,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它要能夠得到足夠的正反饋。

那麼,如何讓我們的目标能夠得到充分的正反饋呢?一個有趣的思路就是:考慮這個目标能夠如何幫助到别人,對别人産生影響。

心理學家 Richard Ryan 和 Edward Deci 發現:當人們的行為能夠為别人帶來正向的效益時,他們通常會感受到比自我回報更強烈、更深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他們的實驗表明:當人們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捐助能夠幫助到某些人 —— 即使他們見不到受益人,也能帶來高度而持久的積極情緒。

同樣,一個 2021 年的研究發現:當你關心的焦點擴大範圍時,你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會成倍增加。(Bradshaw et al., 2021)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在這三種情況下:1)我的行為有益于我以及我的家人;2)我的行為有益于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3)我的行為有益于這個世界上其他素未謀面的人 —— 第三種情況為你帶來的幸福感,會遠高于第二種,也遠遠高于第一種。

一個簡單的原因是:我們存在于世界上,總是在不斷地追求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那麼這種意義和價值從何體現?就從我們的行為能夠如何影響「他人」而體現。

當你感知到你能夠幫到這個世界上許多其他素未謀面的人的時候,你就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來支撐你存在的意義。

因此,我一直建議:不僅僅要考慮「我能夠得到什麼」,有時候,思考「我能夠為他人做些什麼」「我能夠如何幫到别人」,可能是一件更幸福的事情。

往大裡說:做志願者,做義工,做公益,以及在互聯網上緻力于做開源、打破信息壁壘、分享智力成果,這些都是非常無私的做法,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投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能帶來超越個體體驗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讓他們感受到跟世界是緊密相連的。

往小裡說,給别人幫一個小忙,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把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分享出去,為初學者提供建議和指點,乃至于小到一句真心的肯定和感謝……這些,既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點,也可以為你帶來超越付出的回報。

就像我常常說的「5分鐘給予」,你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需要做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隻要每天抽出5分鐘時間,幫别人一個小忙,就足夠帶來巨大的精神回報了。

所以,不妨在你設定新年目标和計劃的時候,想一想:我能否對外去進行一些輸出,通過自己的行為,切實地、有效地為别人提供一些價值?

比如:

  • 通過文章、視頻、活動、講座的形式,向别人分享你的經驗;

  • 參加一些社群和平台,踴躍發言,為别人提供指點和幫助;

  • 把你學到的成果寫出來、做出來,通過輸出,為别人提供價值……

這會是驅使你實現自己的目标最有效的動力。

5. 多做思考和複盤

最後,還是強調一下:要想讓自己的行動能夠切實地帶來成果,多做思考和複盤,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你想培養讀書的習慣,堅持了3個月,讀了20本書,這很好。但是你從裡面讀到了些什麼、學到了些什麼呢?如果你不去審視和反問,你可能就會迷失在對「數字」的追逐之中,忽略了這個習慣真正的目的。

再比如,你想學編程,堅持了3個月,寫了幾個程序,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很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有沒有把這些問題和解決的思路記錄下來?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能不能解決?有沒有總結出什麼技巧、方法和流程?跟完全沒有學過的自己相比,你真正的積累和經驗在哪裡?

一定要定期抽出時間去思考、總結、複盤,把你的行動和反饋進行提煉,抽象成更加系統的心得和方法論。

這些,才是你真正從行動之中能夠得到和積累的、屬于你自己的東西。

—— 閑聊時刻 ——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啦!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比較受歡迎的文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