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拳經拳法備要》全本

《 拳經拳法備要 》各一卷,傳抄本,其法為少林宗派。 據其題名,則張孔昭撰、曹煥鬥注。 按其内容,則孔昭之法,煥鬥述之,非孔昭原著也。 自來書之注解,概列本文于前,而附注其下,以為區别。 此書則本文注解,初無界限。 其《拳法備要》,不署張名; 圖又為曹所補,似全為曹作。 然《拳經》中“雙管秘法”,後附張先生原歌訣,可見《拳經》亦非張氏原文也。凡技術由師傳授,而弟子記錄者,往往有之。曹與張顧年代不相及,故其序中言讀張氏之書,揣摩而得。竊疑張氏徒衆至乾隆時,猶有存者,曹實再傳而得其法。不然,僅據原書,固不能為此發明也(所謂夢二老人傳授,當是僞言)。康熙時,武術盛行,其後漸衰。此書末有光緒廿六年,王某手錄一行。是年為庚子,适當拳亂,故有聞風興起,而假舊本重錄者,其實此為真正拳法,與其他拳法不同也。 《少林棍法》有明刊本,坊間已印行。拳法流傳頗罕,故為校印。原抄不免訛字,且排類不整,字句時參俚俗歌訣,平仄不協者多。蓋武術及術數,兩類之書強半,非出通人行文,例多繁冗。今粗加潤色,俾其明順,至關系拳法字面,均仍其舊,固一字不為更動也。羅振常記。

注張孔昭先生拳經序

拳法者,衛身禦侮之善術也,其原始于少林。吾邑張孔昭先生,曾遇異人傳授,其術獨臻神妙。其時從學者甚衆,而得其真傳者,惟程子景陶、胡子我江、張子仲略三人而已。嗣後支分派衍,漸失其真,間有能者崛起,名震一時。大都皆筋努骨突,任氣用力,而于先生運用之法,變化從心之妙,概未之聞也。蓋先生拳法,藏神在眉尖一線,運氣在腰囊一條,發如美人之采花,收如文士之藏筆,諸葛君之綸巾羽扇,羊叔子之緩帶輕裘,差可仿佛。夫豈有圭角之可尋哉?餘兄弟四人,餘行列第三,伯兄衍春,字佩玉,處淩弱暴寡之鄉,常恐受侮,甚好武技,家嚴不之禁,更為博請高明教之。

識别二維碼走進傳武明師微課 總有您需要的!


時餘年十三,從塾師讀書,每自館歸,随之練習。 年十八,得孔昭先生從餘族高伯祖,在壺關縣任中,所撰《拳經》,藏之館中,如獲異寶,日夕研求,至練打十則之法,志一神凝,苦心思索,忽夢有二老人為餘指授,自後數夢之,覺身益軟、手益活,心悟練氣之妙。 及年廿八,因屢應童試不售,遂出門求進取,數次皆病困而歸。 此後乃專心習藝,漫遊江淮、兩浙、荊楚間,閱人甚多,所遇勁敵,不能悉數,幸無敗衄。 今退隐于家,追思既往,尚覺暴氣未除,深自韬晦。因諸同志,欲廣其傳,不容自秘,爰就平日所得,将《拳經》詳為解釋,并圖各象式,以虛待賓之法,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練習。然用法之妙,全憑内力,非言語所能盡,必如病偻丈人之承蜩,如養由基之射虱。用志不紛,乃凝于神,始有得心應手之能,更無筋努骨突之弊。于以上追孔昭先生之真傳,其庶幾乎?不揣固陋,謹序其耑。時乾隆四十九年,歲在甲辰,陽月中浣之吉,曹煥鬥在東識。

拳經 張孔昭(橫秋)述曹煥鬥(在東)注 拳法之由來,本于少林寺。自宋太祖學于其中,而名遂傳天下。其後溫家有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有十二短打,呂紅有八下之剛,山東有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張敬伯之打,此皆名傳海内,各得其妙者也。然或有上而無下,或有下而無上,惟能取勝于人,未能概為全美。至于張鳴鸮者,生平極好武藝。于是挾重資,遊海内,遍訪名家。或慕其下盤之善,而效其下焉;羨其上架之美,而學其上焉。兼而習之,久而化焉,遂獨成其一家,真所謂善之善者也。爰編成一帖,以啟後學,百法皆備。有志其業者,務以意會,法以神傳,必當竭盡至力。須宜實緻其功,粗事細磨,斷不可用努筋突骨之功,而緻百身之病。舒筋舒脈之謂何?而猥知鹵莽,是彰乎知。此則臨敵應變,無不可以取勝于人,此所謂千金不可換也。寶之慎之,無視以為戲玩也。 問答歌訣二十款悉盡其中之秘 問曰:勢雄腳不穩何也?答曰:在勢去意來。勢若去時要猛狠,意旋回時身步穩。百骸筋骨一齊收,後手便順何須恐? 問曰:弱可以敵強何也?答曰:在偏閃騰捺。偏閃空費拔山力,騰捺乘虛任意入。讓中不讓乃為佳,開去翻來何地立? 問曰:下盤勝上盤何也?答曰:在伸縮虛實。由縮而伸帶靠人,以實擊虛易為力。下盤兩足管在斯,撐拳托掌誰能敵? 問曰:斜行并閃步何也?答曰:在避直跳沖。避沖飛斜勢難當,跳直非閃焉能防。用橫用直急起上,步到身傍跌見傷。 問曰:裡裹與外裹何也?答曰:在圈裡圈外。圈裡自裡裹打開,圈外自外裹入來。拳掌響處無間歇,骨節摧殘山也頹。 問曰:勝長又勝矮何也?答曰:在插上按下。身長插上正相宜,身矮按下一般齊。眼鼻心口腎囊上,不遭打損也昏迷。
問曰:短打勝長拳何也?答曰:短兵易入。長來短接易入身,入身跌撥好驚人。裡裹打開左右角,外裹打入窩裡尋。 問曰:腳步能勝人何也?答曰:用堅堕跪。前腳彎兮後腳箭,前足如矢後足線。用肩推靠不能搖,墜跪勾撻随人變。 問曰:身法能壓人何也?答曰:排山倒海。一身筋節在肩頭,帶靠從來山也愁。翻身用個倒海勢,縱然波浪也平休。 問曰:拳法足以克敵何也?答曰:在披竅導竅。一身筋節有多般,百法收來無空間。誰能熟透其中妙,恢恢遊刃有何難? 問曰:掌起可以百響何也?答曰:陰陽幻化。陰變陽兮陽變陰,反托順托不容情。手外纏來懷中出,兩手搬開奔身靠。 問曰:勾撓能進身何也?答曰:在柔能勝剛。拳出腿來勢莫當,勾分并挽柔勝剛。若人犯着勾挽法,進身橫托不須忙。 問曰:用膝可以敵人何也?答曰:在推上擊下。兩手相加亂擾攘,無心思到下盤傷。橫直撇膝因穴道,縱是英雄也着忙。 問曰:輕勾可以倒人何也?答曰:在手不在足。承手牽來将次颠,用腳一勾邊自然。足指妙在勾身用,微微一縮望天掀。 問曰:跌法能颠越人何也?答曰:在乘虛用勢。乘虛而入好用機,見勢因之跌更奇。一跌不知何處去,體重千斤似蝶飛。 問曰:拿法可以奪人何也?答曰:在反筋偏骨。膂力千斤真個奇,筋骨乖舛任施為。緊拿不許松松放,神迷牽來莫鈍遲。 問曰:抓法能破體何也?答曰:在便捷快利。進退輕跳稱便捷,伸縮圓活快利間。體破血流紅點點,指頭到處有痕斑。 問曰:身法當如何操持?答曰:在收放卷舒。常收時放是操持,舒少卷多用更奇。一發難留無變計,不如常守在心頭。 問曰:練法更如何得竅也?答曰:在會意用力。筋力人身本不多,在乎用法莫蹉跎。心在何處力随往,上下一線似金梭。 問曰:拳法何由得精也?答曰:在熟不在多。拳法千般與萬般,何能精透沒疑難。須知秘要無差漏,一熟機關用不完。

周身秘訣十二項 頭第一:頭者身之魁,直豎而若頂千斤,不可擡高,不可俯視。向左則略顧左,向右則略顧右,随身法以相應。高仰則有仆後之病,低視則有仆前之虞,學者先宜凜之。 眼第二: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敵全憑之,故認腿認勢皆賴手眼也。兼視一身,上下相顧,前後左右相防,皆不可不用眼。 頸第三:頸為頭目之樞,上下相顧,呼吸相通,以靈活為主。要直豎而不可太偏,顧左顧右,随身法以相轉,學者亦當領會也。 肩第四:肩為一身之前鋒,宜帶靠而陡來。宜下與膝相對,不可過于膝,亦不可不及于膝,至若偏閃,更要靈活為要。 臂第五:臂乃一身之門戶,宜狹不宜開,開則身法渙散。敵人可揭可挑,而我之身難保矣。宜以氣應之,臂力使上,則氣吸上;臂力使下,則氣降下。臂力開,則随身法以相轉,不可使孤行為要。 手第六:身之圍護者手也,要輕松圓活,剛柔相濟,上下前後左右相顧。左上則右下,右上則左下;亦有左則俱左,右則俱右。此以身法速轉,方可如此。更有變陰變陽之妙,長短伸縮之玄。總之,以熟為要。 胸第七:胸乃我身之牆壁,宜開之成其一片,亦不可俯仰,兩手常須護持,勿使敵人攻入。苟使近身,縱有能者,亦難敵矣。 腰第八:身之樞軸者腰也,腰要靈活圓熟,直鞭堅固。況力皆從腰出,氣亦由腰所運;一屈則氣阻力閉,上下不能相通矣。 臀第九:下身之所重者在臀,宜與肩相應而成一片。肩過右則擺右,要陡然相沖而帶壓下,故一身之筋節俱緊貼敵人身上,所謂百法收來無空間是也。
腿第十:管腳之攙力,腿亦有功焉。宜懸而縮,宜活而硬。要循腰藏陰而帶曲尺樣,此下盤之緊密者也。 膝第十一:下盤之門戶在膝,宜平分内裡,不可外開。若開足尖亦開,下盤必不密矣。要在略帶壓下跪勢,仗身法坐至将平即住。若過于坐平則腿力不堅,腰曲無力,種種失真矣。此法不必拘,要在能者變用耳。 足第十二: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穩,則百體雖強,皆為虛器矣。妙在足指釘下,足根堅固,不可虛前虛後,退步宜輕,踹步宜速,探步宜活,其餘百盤步法,俱遵成式運用。根既堅固,周身俱活,随其所之,無不颠人矣。

下盤細密秘訣 吾家自張先生相傳至今,百餘歲矣。而百法之妙,總可外此以訪之,所謂避實擊虛也。至于下盤之法,非經口授,難以通曉;未能盡悉其異,且不加辨晰,更多差謬。其法須要見境生情,而囤囷曲折,不可不細講究。凡我後輩傳授之法,潛心習練,苟能應心得手,無不倒人。其所取勝于人,全在此處也。但行道之時,不可傳人,非端人血親,亦不可談及。如張先生之名徒,不能悉數,而能曉此法者,亦不過程子景陶、胡子我弘、張子仲略,數人而已。可不藏之,以為防身之秘要哉! 雙管秘法第一:将左腳偷在他人左腳外邊,或離三五寸,然後右腳縮為一球,隻須要懸空離地,臀與大腿膝尖,從人腿邊軟處,并膝腕邊,盡力一齊壓下,則人之左腳自然離地,而我之右腳,已射過他人右腳外邊矣。此雙管之妙訣也。 又附張先生原歌訣:雙管之法果希奇,須記腳尖是線羁。其力要從軟處得,将人雙腿一縛之。 雙管圖式(我之臀尖、腿膝尖,熟縮一球,從敵人腿邊抵進而帶壓下,将人兩膝縛作一堆)此法須要記清,一片總是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尖,膝尖随腳,一片而抵入,不可視此圖是幾希。 中管秘法第二:走中盤,必将左腳,偷在他人右腳裡邊,或離三五寸,然後将右腳縮起,先以腳尖射入,須是一齊插進,而臀亦緊貼身為滿盤。此中管之妙,不可不知也。 又附原歌訣: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離弦。其力須知一片入,将人掀跌自天然。 我之膝尖、臀尖、腿,從此縫中射入。 又此法須要記清,膝尖射進,臀腿緊貼方稱老到。 外管秘法第三:走外盤必将左腳跌一步,離彼腳或四五寸然後将右腳縮起,鉏下腿心、腿腕、臀、與大腿,亦須一片用力。又有以臀,從人腰下軟處坐進,亦甚猛狠。 又附歌訣:外盤管腳實難當,猛虎倚山勢更強。身臀一片須颠進,将人掀跌獨擅長。 搶滿則為外盤雙管,此盤必要搶滿為主。不然,或有破處,一搶滿,則千斤重體,似蝶飛矣。以我之臀、大腿,從人腿腕坐下去。 此法就是用颠步,全要臀邊看力。又名反煞盤,最為雄猛,亦名回回步。 邊盤秘法第四:走邊盤,必将左腿偷在他人左腳外邊,或離三五寸,後将右腳縮起鑽入,必射過腿心腿腕,方為滿盤。 又附歌訣:邊盤偷巧任施為,妙法須知軟處投。也宜腳去過尺五,方為老到有算頭。 腳法之妙,雖亦多端,橫直撇膝,總要視穴道而入,自然百法百中。今特擇其尤要者,精切詳言之,初學熟此,則臨敵自然變化無窮矣!寶之記之。

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 百拳之法,以眼為綱。反側前後,求察陰陽。渾身着力,腳跟乃強。起伏進出,得先者王。拳無寸隔,沾衣便亡。腰無少主,巧終狽狼。如釘若矢,緊倚門牆。自頂至足,節轉輪防。接應變換,無仇為良。八風不撓,随颠随狂。
其一則:百拳者,諸家之拳也,以眼為尊,謂精神巧處全在眼上。如天上有日月,凡來去隐,躍、橫、直、斜、正,無不照徹于人。對敵時,或開或閉,或虛或實,或高或下,俱要一眼觀定,然後進破,自無不合。故先賢曰:由諸心,而發諸手眼為尊焉。 其二則:反側前後者,諸人立身立足之法,不外此四字也。人一身伫立之間,須要配合陰陽,方知陰來陽破,陽來陰破之妙。若不明陰陽,則無變化之妙,而有呆鈍之嫌。先賢曰:敵未交手,便知勝敗,乃明陰陽之理也。又曰:身法為良,乃明陰陽相生之妙也。 其三則:能明陰陽,則當察其用力,其言渾身着力也。自頂至足,須要一片,又要在一時。若不在一時,自己先有弊病,當知真實虛敗之理也。 其四則:拳無寸隔者,見肉鋒傷之謂也。沾衣便亡者,必粘着身體,而我則不可稍也。 其五則:起伏進出者,乃勢所用之法,申言陰陽之用,不是另立一門路也。訣言得先者王,訣言以快為主,不可濡滞也。然不是先去打人道理,是我先有預防攻誘之備。諺曰:快打慢者,即此之謂也。 其六則:動靜俱屬乎腰,腰無所主,則病生焉。上下無力無勢,進退展轉不順,雖有至巧亦無所用,須要得乎屈神之妙,則剛柔之法,斯為貴焉。 其七則:顧定對定,内中一切門戶,為貴者,謂緊倚内門也。内中門戶,明如指掌。敵一切移動,即緊就促倚之。縱技有掀天揭地之能,亦無所施其巧,若徒外勢,安得稱為上等之法?故學者,内門二字,宜逐一摩究也。 其八則:言自頂至足者,節轉輪防之謂也。凡人進身,動以立勢,靜以潛形,直為進步,閃為進出,俱要節節轉換如車輪之狀。其皮骨筋脈,皆要一順為妙。 其九則:言必接應變換相連,應用之玄機也。彼來入外門,則接之;入内門,則連而應之。其不可攻者,順而變之;其不可變者,則佑而換之,皆機字之玄也。識破機字,方稱上等法字。 其十則:言八鋒不撓者,非八面對敵之說,乃配合身法之妙也。我身之鋒有八利焉。手、肘、肩、臀、臂、胯、腿、腳是也。以我之鋒,攻彼之鈍,則無法而不利矣。故琢磨者,雖颠而實不颠,雖狂而實不狂也。 場中切要:一眼、二快、三不善,全在遇空則攻進。 守身切要:拳要上下左右俱顧,顧者,固之謂也。我身之上下左右,皆能堅固無失,則随其所往無不利矣。 步法:邊盤斜拗步最強,單鞭硬步怎提防。須知玄步從之換,之字串步要緊忙。梅花步法人稀少,錦繡跕上下量。雀步颠跳連環轉,多少玄機裡面藏。此是拳家真秘訣,學者授是為賢良。外有坐馬寒雞步,鯉魚散子亦堪詳。 手法:五陽三島手、拂塵手、旗鼓手、棚措手、九流手、倒淘手、八犯手、攻槍手、五雷千斤手、騎虎手、九纏三串手、斜插不迎手、迎風鐵扇手、金镖奪槍手、推槍三換手、雙挆斜飛手、回龍倒跌手、七聳高迎手、八字分襟手。
肘法:裡鸾肘、外迎肘、蹲坐肘、下挫肘、後搗肘、占陰肘、挑心肘、搕肘、泰山壓肘、團肘、頭肘、羊蹄肘、肩肘。 偷步法:偷步須要在有意無意之間,點步、站步、抵步,皆從此出。 奸步法:奸步乃邁開之意,其力弱者,取勝全在于此,所謂讓中不讓也。 梅花步法:梅花五步,乃太極之義,循環無端,前後左右,皆可操練。其法每以步步占中心為主。 步法跌人勾法:勾腳之法,在手不在足,蓋以下勾上必推故也。妙在腳尖帶起,腳跟站地,須以快利為主,倘敵人闖滿,須跌開一步(能手不必用此法)。
搭法:搭腳之法,手與身腳俱要一齊着力;敵人管腳之時,即以搭法跌之。跌一步,最能取勝(甯可學跌法,不可學搭法)。
提法:此乃破勾腳之法,敵人勾時,我腳虛懸,言不必用力,随其勾去之時,一齊壓下,則人自跌矣。
颠法:颠腳之法,以腳踹人節縫處,以快為主,以後腳着力。
*法(*,疑是#字):此法最難,觀敵人之形勢,而以膝頭一跌之,須要攻其空處。(注) 踹法:此法不是以腳踹至空處,與颠法相似,以腳闆用力。
剔法:剔腳之法,将腳尖懸起,望人腳臁剔去,或望膝尖與節縫邊,當用暗力,亦可跌人。

身 法操持: 凡與人對敵之 時,身法帶縮,腰法帶彎,偷步宜快宜活,須以腳指粘地,兩手必換護,兩眼必須射敵人,身手一動,即以身法步法,擊至空處,此秘法之要訣也。 附原歌訣:與人對敵要推詳,身體從容不用忙。破敵全憑一雙眼,躲拳須要側手防。他拳放過須忙進,腋下輕舒難抵擋。若要短打敵長手,跟身到腋是良方(身法總是一個橫行直撞,即所謂側進身偏也)。 審勢:與人對敵之時,總要攻其空處,空處何?兩脅、胸、腰、與腋、并腿心、腿腕是也。能攻空處,則敵人無所用其力,自能百法百中,則所謂避實擊虛之法也。對敵之時,敵人一動手,須要認手理清,方為妙法。 粘身:與人對敵之時,須要平心舒氣。敵人一動時,則以腳踏進,更以我之手肩,粘住敵人脅邊,轉身一齊着力,則人自難逃閃矣。 到身:到身之時,手、身、肩、膊、臀、與大腿、膝頭,須要一段而進,更要一齊着力,前後手要相應,前後腳亦要相應。前手用四分力,後手用六分力;前腳用四分力,後腳用六分力。後手第一要曳得緊,後腳第一要拴得直;以後腳過身法,以身法送前手。又以後手曳住,須以勒馬狀樣。故知拳家之定舵,須在一隻後手,要領會也。後腳拴得直,所謂勢去也;後腳曳得緊,所謂勢來也。一段而進,所謂百骸筋骨一齊收也。 煞手之時,用力須在眉尖一線,所謂一身精力在眉尖,咬牙帶皺山也愁是也(又名:眉尖帶蹙,心最狠也)。
一片:身法一片,須是以我之肩膊,挾住人肋,以我之手肘,墊住人腰;以我之臀,貼住人臀;以我之腿,夾住人腿;以我之膝頭,擊人之腿腕;俱要一齊直射,一齊着力,不可稍有先後,腳法是颠,此一片之法也(又雲: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爛熟,齊進齊退,思過半矣)。 用力:周身用力,逐一細推:頭如頂千鈞,頸如搬樹轉,下颏如龍戲珠而挺出,肩膊如鐵渾堅而陡來,前手如推石柱,後手如扯拗馬,前腳如萬斤之石壓,後腳如門闩之堅抵來,臀如坐剪夾大銀,身如泰山無可撼。此周身用力之妙,摹神設想之巧者也。 一線:一線用力者,見肉鋒傷之言也。此須以意會,而不可以言轉。譬如與人對敵之時,自己先已慌張,力皆先出,則到身之時,必無力矣。須于未敵時,平心靜氣,若毫不介意;待敵人動手之際,而我方分分清清。一片射進,通身之力用在一時,如舞錐子鑽入,牙齒帶咬,眉尖帶蹙,此所謂煞手之妙也。 借力:敵人進來之時,兇狠難擋,而我須兩眼認清。或用躲、或用閃,借其勢以跌之,所謂見勢因之,跌更奇也。 偷力:敵人來時,縱然兇狠,而我須于軟處,或節縫處,鬥之。則彼之力無所用,而我得以伸其力矣。故謂之偷力。 走場:大凡進步,後腳必從前腳跟邊出,腳到務要比前腳過三四寸。去時不可直挺,腳膝漸彎,要循腰藏陰,而腳尖不可過勾向裡,腳指不可離地,兩膝要分陰陽,不可平分,蕨似腿樣,名曰巽風腿。到時一齊壓下,身法要直豎帶偏,胸必開,背必合,臀必挾,頭與頸必直豎而帶偏轉。兩目精神,緊望敵人眼。手腕略帶彎,不直挺,打下神至。必望敵人面,直拴至胸前,通身一齊着力,所謂百骸筋骨一齊收也,一齊放也(又,拳以猛快為主,所謂迅雷不及掩耳也)。 走盤:眼要着意分明,認手,認腿,認勢。身要活動,進退要得宜,腿法務要飛騰,手法要輕浮堅固,腳法要健力,颠樁帶腿,欲其迅也。披撇橫拳,欲其猛也。活捉朝天,欲其柔也。

總論入身煞手猛迅精微秘要 拳法之精漸,須要功夫到十分。然有十分功夫,而拳法仍不及精微者何也?入身之要處,未造其極也。然則入身之妙在何處?其法在探步上見之,假如陣中對壘時,必先用個探子,觀其虛實,然後可以進兵。苟不用打探,而妄殺入,未有不受其虧者。又如船家往左往右,其妙不在船頭,而在船舵,船頭往何處,即将船舵一擺便是。今試之其妙,凡與人對敵之時,或走左盤、或走右盤、或走中盤、或走外盤,須要審定敵人形勢,即如左右盤,其腳便要探在他人腳外邊,以我腳尖對彼腳尖,又不可過遠過近,須離三五寸為規,過近則翻身無勢,而兩相觸矣;過遠則翻身不滿,而人必不到矣。即如中盤,其腳更要探在人腳裡邊,亦以三五寸為程。至若外盤,其探一步,最宜快捷,須要似跌步樣。總之,探步之法,宜快宜活,宜輕宜浮,不可作言,不可露形:此乃入身之妙也。然則煞手之神,又在何處?其神在眉尖見之。譬如耕種之家,三歲孩童,俱在田内用力,而一家之大小,無不用力可知矣。 人之一身,眉尖上面,有何力處?而眉亦似用力,則一身之用力,不待言矣。試言其神,大凡裡手行拳,未然之先,毫不用力,猶如風吹楊柳,柔軟無力。及至然手之時,正如天神下界一般,渾身如鐵,而不可犯。雙眉帶蹙,牙根似咬,而眉如山之陡來,一身如石之堅固,而又非若努筋面赤者之妄用其力也。其用力時,在煞手一刻;其神處,在眉尖一線,所謂一線之力在眉間是也,即所謂煞手之神也。至于迅猛要處,總是未入身之時,須要縮在一球;既入身之後,一身俱可着力鞭開。雙眉帶蹙,牙龈似咬,身法是直撞,腳法是颠,渾身盡是一片射入,此所謂迅猛之要也。至若合此三者,更能得一段神氣;射進之時,更能刻入幾分。如此起,可論精微矣。 射入二字,再要理會,如射進身時,不能滿到十分,便不可言射入;不至射到十分,亦不可言射入。即人射之數丈,而我之精神便止,猶不言射入,二字之精微也。射入猶如我之神一身,盡要射至人心肝膽肺裡,才為快之,方是射入。 論八面肩頭 第一直肩:直肩是一門用法,其肩是陡然相沖,與臀一片,即橫沖直沖之法也。直肩,後手後肩直出,至弊在松。 第二壓下肩:壓下肩頭,是一披用法,其肩如山壓下,要身法一齊而進,壓下是身法,撼進其弊,在觀音崖。 第三倒後肩:倒後肩頭,是一揭用法。其肩帶從下肋起,須要身法一片。倒後肩,再宜得力;其弊在腳,不能緊跟。 第四倒前肩:倒前肩頭,是閉陰用法。其肩帶從上胲,而臀送進,須身手一齊,倒前肩,再宜投虛;其弊在腳,不能墊進。 第五射起肩:射法肩頭,是從下肋起,展翅、戲珠俱用,須要由縮而入,射法後手要曳緊;其弊在腳空虛。

第六陡起肩:陡起肩頭,須要與倒後肩頭相似,而略帶斜,裹橫拳用之,須是連身一齊,陡起是柔撞式;其弊亦帶觀音崖。 第七八凝挺肩:凝挺肩頭,最要磨練。其身法、腳法,并八面肩裝,皆從此化出。其有是渾身會意一坐,兩邊一凝一挺,實出通身脈力,須會百骸筋骨,一齊收矣。身要盤,略彎便是弊。凝挺肩頭,坐亦可想,立亦可練,闊狹短長,無不可學。其弊在仰後仰前,須要條直。 拳家秘要,總要一個身法。身法者,亦如用兵之有主将也。然手法道理,最難得至妙處,亦且正多弊處。何則?身法貴乎低,然低而腰曲,則腰失其真矣。身法貴乎豎,然豎而頭仰,則頭失真矣。甚至有手到而身法不到者,有腳到而身法不到者,甚至有鋒芒反逆者,此皆大病也。身法有三訣焉:一曰伸縮。伸縮者,如龍之靈變,如虎之快利也;二曰直射。直射者,如箭之快入也;三曰一片。一片者,手到、腳到、身到之謂也。能緻此三者,則身法備矣。謹将練法、打法,次序開列于後: 第一練力法:兩腳站定,先将左腳并身法略縮一下,縮時須要右腳懸縮在左腳一堆。又須左手放在胸前,右手縮在肋下,通身更要會意,一片縮緊。然後盡力一片射出,務要身、手、腳一齊俱到。到時一齊盡力鞭開,後手比前手更要着力。此所謂百骸筋骨一齊收、一齊放也。 第二半步練法:兩腳站定,先将左腳并身法,略擺一下,右邊射入。其百法俱要與前身法一樣。 第三出步練法:先将左腳略偷一步,以腳指粘地,速即以腳跟一擺,轉身。其到身之法仍與前無異,此練身法之秘訣,斷不可輕易說破,且是拳家三昧,破敵全在于此也。拳家最難得者,在身力,苟不會意,雖功夫用盡,而其妙處未得,然其訣自有在也。其訣在何處?在後腳上得之。射去之時,後腳不可呆死,必雖要緊跟前腳半步,入地之時,更要望前盡力一抵,則身力自然得矣。此眉尖一線在此悟也。一抵之時,雖是盡力望前,更要會意,腳跟望地一擎,腳指望地一撾,方盡其妙。 口傳百法 練打之時,要兇狠盡力。從硬打做軟,從有力打做無力,方有精法。開始就以軟打,後來終無精法,故拳要軟中硬者,此也。又練法之時,如設一敵人在面前,手當如何進?肩當如何入?腳當如何管?俱要算定,打時必要認真着力。 人練打之時,肘、胯、肩先下,是要緊關頭。譬如一動手時,而兩肩一跌下,則身法自然低,随身轉打,俱是恰對敵人空處,所謂垂肩帶靠者是也。 又練打之時,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敵人一動手時,精神必要為之掀開,令彼自露其空處。然後一轉進身,便處處是空中投石。所謂乘虛而入,好用機是也。 又煞手之時,緊記後手一曳,必須要後腳一抵,而其最妙之處,更在坐樁,望下一踵,則通身皆精其法也,自無仰前仰後之弊。 論一閃之法(即虛步也) 閃乃身法,腳步之根本,而實拳家之秘法也。與人對敵之時,前後左右,皆可攻入,而周身皆到更無破綻可窺。此為拳家第一妙訣,但非其人,實不可妄傳耳。 走左右盤開法 與人對敵之時,敵人或以拳打來,而我即将左手望手肘邊推開,要将左腳速偷一步,但須離三五寸,後将身法腳步一片由縮而伸,右手從腰邊打入,右腳從人腿心腳腕邊抵入,右肩從人臍下鑽入。至于前後左右,俱是此打法,此百法得一之妙也,此更不傳之訣也。大凡進步,總以腳搶滿,為第一要着。
走中盤闩法:敵人拳來甚急,未及偷步,而我即将左腳略擺一下,右腳由縮而射入,此為半步打法,其法快捷無對。大凡走中盤,須記是腳膝尖射入,正似離弦之箭。
走外盤闩法:敵人拳來之時,而我須用左腳略跌一步,或離三五寸,後将右邊一起騰起射入,此闩步打法,最能取勝。大凡走外盤,須記闖滿為主,乃是外盤雙管其最摻力處,須至臀上。
凡此三盤,須起裡手妙訣,而其中要分托、交、挽、拉之異。走左右,須用挽拉手;走中盤
,是用交手;走外盤,是曰托手。故曰拳按陰陽次第掀也。

提勁運用之法


拳家誠能熟此,以上諸法,而未得心内提勁運用之妙,仍不能稱為能手,今再論其法:提勁運用之法:大凡運勁之法,在乎氣。而氣之虛實,全憑小腹下運之,蓋周身運量氣為之先。若氣不在小腹,而在上胸,此上實下虛,而下步必不能堅固緊密,其何取勝于人耶?夫氣者力也,拳家之根本,借手氣之足,則力亦足,不可亂出;苟或亂出,則如大力之人,多有一遇對敵,力轉不能以自伸,所謂氣阻力閉,而無循環相生之妙也。然則勁當何用力之必從腰轉出,方能得法。如右腳出時,其腳要熟點而出,身法一低,兩肩一垂,兩手掩胸,左夾提起,右夾放松,腰望前一低,而周身之氣,望下腹一沉,則上虛下實,而下步自能堅固緊密矣。至于前後左右,俱是如此。此出步提緊之運用也。
迷拳 凡人之立勢,有前有後,有左有右。前後左右,而直攻之謂之正;前後左右,而沒攻之謂之奇,遇正則力健者矣。至健力雄者,失其雄,皆出于定料揣度之外者也。故人披而我挂,人挂而我搬,人搬而我削,人削而我遁,人遁而我角。拳出拳外,莫之參酌;拳入拳内,莫之審度。變化無數,古今偉勃,因之不可端眸,故名之曰迷拳。 迷拳盤 博奕有一定之盤口,不可或亂,拳家亦然。譬如六節迷拳,前後左右,如有一定之盤,平日未嘗講究,臨敵必緻狐疑。雖曰拳要見境生情,而一定之理,斷不可差錯。倘盤口不起,奚能論拳乎?今述盤口于下:
披揭,走邊盤(中盤亦可);戲珠,走中盤(大忌鋼叉式);抱蟾,走散盤;展翅,走邊盤;閉陰,走中盤(邊盤亦可);壓頂,走散盤。
散盤,是邊盤,中外皆可,所謂審人之形勢,以運用也。(本文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