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郵票知識大全(二)

郵票知識大全 二

郵票的品相一般分為七級,即極優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和劣品。

郵票品相的完好情況叫做郵票完整程度。按慣例郵票完整程度分為五級,分别用字母表示:即“VF”表示十分完整;“F”表示完整;“VG”表示很好;“G”表示好,“P”表示差。

屬于上品品相的郵票,在票面、票背、齒孔、背膠四方面都應該既無印刷中的瑕疵,也無保存上的損壞。

凡郵票票面有污染、折痕、破損、或背面揭薄,以至少齒孔的郵票均屬次品,集郵者對此一般不收集體(珍品除外)。

郵票的品相好,是指票面圖案清晰郵戳少而輕,無缺損的郵票。

台灣省集郵界稱郵票的品相好為票相,用它來反映郵票的外觀質量。

集郵家所稱的“品相端正”是指一枚有齒孔的郵票,其圖案恰好位于郵票四個邊的正中間。

一般應從哪幾方面鑒别郵票的品相:

鑒别郵票品相着眼點有以下十個重要方面:票面整潔程度;齒孔完好程度;色彩光潔度;圖像(包括圖位)準确度;背膠是否原膠(新票);有無斑點污痕(舊票);郵戳清晰度;有無針眼;有無揭薄、揭破;有無破損;有無折破。

郵票褪色、變色的原因:

郵票褪色、變色是集郵者常遇到的難題,産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強光的長期照射或接觸酸性、堿性等物質所至;變色、褪色的主要現象有:藍色變綠色,紫色變灰藍色,紅綠兩色套色變得隻剩綠色等,紙張也變綠色發黃,這種變色就成了次品。郵展時間一般不應太長,原因之一就是郵票不能在強烈的日光燈下照射,否則郵票刷色會逐漸褪淡,紙張變黃發脆。

保持郵票的良好品相的方法:

(1)為了保持郵票的紙質色澤不變,刷色不褪,不讓郵票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撕郵票時應先沿齒孔直線反複折疊幾次後,再輕輕地撕開,不要用剪刀剪有齒孔的郵票;

(3)貼票時,不要直接用漿湖塗在郵票的北面,以免郵票紙變色或産生斑點,應使用護郵袋或膠水紙;

(4)從舊信封上取下郵票時,應将郵票連同信封紙剪下,浸入水中約數十分鐘,便會自行分開,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撕,以防揭薄或撕破。

處理有皺痕的郵票的方法:

先把有皺痕的郵票浸在水裡,浸濕後,拿出來用吸水紙将其表面的水吸幹,然後平放在潔淨的平玻璃上,再在郵票蓋一張玻璃紙,用大姆指甲背面輕輕在皺痕處摩擦,使皺痕展平,(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損傷郵票);展平後攤在平闆上陰幹,皺痕即可消失。

處理正面有殘缺的郵票的方法:

郵票正面被揭落,圖案顔色剝落可用相同的郵票貼補,其具體方法是:先将剪下的同圖案的小片郵票的背面用刀片刮掉,剝落面也要适當刮去一些,使其能吻合,然後用毛尖蘸膠水将小片貼牢,再壓平即可大至如原狀。

變體票:

變體票是郵票在印刷過程中出現的不合格品,一般在版模、版式、印色、齒孔、水印、加蓋等方面有毛病,生産單位在印刷或檢查郵票時,一旦出現廢品,立即挑出銷毀,但也有疏忽而将廢品當正品出廠的現象。一般我們不提倡刻意收集變體票。

郵票材質

郵票用紙的三大類是:道林紙、白報紙和土紙。

郵票的紙質是區别郵票的版别、印次、以及鑒别郵票真僞的重要依據。

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用水印輥滾壓初步膠水的紙漿,以幹燥後形成潛影圖文,迎光透視可見;具有這類潛影的紙張為有水印紙,具有防止僞造的作用,宜用于印制郵票及其它票證。新中國郵票中僅普東郵票有折線水印。

單式水印,又稱“一票一水印”,是指在每枚郵票上,都有一個位置相、圖案相同的水印。

塗料郵票紙屬郵票紙的一種,專供印制影寫版郵票使用。我國自1961年特46《唐三彩》郵票起,影寫版郵票多用此種紙張印制。

1958年,波蘭為紀念該國郵政創辦400周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絲綢印制的小型張郵票。郵票圖案是一輛古老的郵政馬車奔馳在大道上,四周飾以精美的花紋并印有醒目的文字,加以别出心裁的絲綢質地,使之成為一件藝術品。

1963年3月,前民主德國發行了《化學為和平和社會主義服務》的小型張,郵票所用材料是與郵票内容相關的尼龍化纖織印制的。

常見的郵票多為紙質的,而民主德國在1963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塑料郵票。

加蓬共和國于1965年首先發行了金箔郵票,每枚重1.1克,面值為100法郎,僅發行5萬枚。

鋼箔、鋁箔郵票分别由不丹、匈牙利、于1969年、1955年首先發行。

1973年不丹首次發行7枚《不丹曆史》有聲郵票,就是印在微型塑料唱片上的,郵票上錄制着不丹國歌、不丹民歌和不丹曆史解說詞,可以貼寄信件,又可放在唱機上放聽。

我國“大龍”郵票有少數全張含有造紙廠水印,而“小龍”郵票、“萬壽”郵票、“蟠龍”郵票,均含有太極圖。

我國首次采用水印紙印制郵票,始于“小龍”郵票。

中華郵政發行的郵票,有的曾采用篆文“郵”字;水印紙印刷。

印在布上的郵票首次由匈牙利于1958年9月發行;這是印在臘布上的4枚三角形花卉郵票的小型張,用來慶祝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國際集郵代表大會。

最早的“樹皮郵票”,是1982年由加蓬發行的。

1983年,吉布提為紀念法國航空工為業50周年,曾以木材為材質印制了一種小型張,畫面為各個時期使用的飛機。

印郵票的紙:

郵票紙表面上有塗料,紙面細膩,光滑,吸墨性強,印出的郵票色澤好,圖案清晰,如果用一般的紙印刷郵票,會出現着墨不均勻,票面模糊不清,沒有光澤等現象,同時,也不易使整張郵票分離。

使用特殊材料印制郵票最多的國家:

不丹保持着使用特殊材料印刷郵票最多的記錄。它發行過金屬箔片凸壓圓形郵票、加壓一層羅紋光栅塑料膜郵票、塑料凸紋郵票和塑料膜郵票,不丹在1969年發行了用人造成絲制做的“祈禱者旗幟”郵票,又發行了印在鋼片上的“鋼鐵工業500年”紀念郵票;在1973年,還用香片紙制作了一套玫瑰花郵票,還制作了一套7枚小型錄音唱片郵票,錄音内容是國歌和朗誦曆史紀事。

金屬郵票:

自郵票問世後,一直是用各種紙張來印制的,但到了本世紀五十年代,随着印刷技術的改進和提高,開始出現用金屬箔印制郵票,此即金屬郵票。1955年,匈牙利為紀念本國制鋁工業創建二十五周年和國際輕金屬産業會議的召開,發行了一種鋁箔航空郵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郵票。圖案是一架飛機正在飛越煙囪林立的冶金工業區上空,印在厚度隻有0.009毫米的鋁箔上,背面裱有一層薄紙,刷有背膠;與普通紙質郵票一樣使用。到期1965年,加蓬為悼念休伯查博士發行一種金箔郵票,面值100法郎,當然極少有人當郵票貼用,共發行五萬枚,絕大多數為集郵者收存。另外不丹還在1969年發行過一套鋼箔郵票,全套12枚,印在0.025毫米厚的鋼箔上,分别介紹了世界鋼鐵生産的曆史發展進程。

郵票設計、印刷

1.1937年9月,中華民國交通部郵政總局曾在《申報》上連續刊登啟事,公開征求“航空救國”郵票圖稿。抗戰時期,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月刊1卷3期上曾批露這件堪稱中國最早的公開征求郵票設計圖稿活動。

2.新中國第一個專業郵票設計家是孫傳哲,第一個女郵票設計家是盧天驕。

3.我國郵票設計師在曆次最佳郵票評選中獲獎最多的是孫傳哲。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潔青女士是一位善繪工筆花卉的國畫家,她曾參與了特44《菊花》郵票的設計工作。

5.T.79《益鳥》郵票的第二圖設計有誤,其錯誤是家燕總是栖息在屋檐下,而郵票誤為樹枝上。

6.1985年7月25日,郵電部郵票發行局為1986年發行國際和平年、教師節郵票,向社會發出征集郵票設計圖稿的啟事。

7.世界上年齡最小的郵票圖案作者是中國兒童王亞妮,當時隻有四歲,其作品名為“給媽媽抓癢”。

8.《孫傳哲郵票設計作品集》于1991年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個人郵票設計史料的專著。

9.路易斯.約恩是第一位在郵票上署名的設計者,他的名字出現在1870年波爾多平版印刷系列郵票上谷神頭飾的葡萄内。

10.迪瓦因是世界上第一位女郵票設計者,她設計了1888年新南威爾士100周年紀念系列郵票中的2便士和8便士郵票。

11.郵票設計中的錯誤是從1852年開始出現的,當時英屬圭亞那1分和4分郵票出現文字錯誤,郵票上的拉丁文應有的意思是“我們懇請回信”,但是“PETIMUS”一詞錯刻成“PATMUS”,結果全句意思變成了“我們在返回時受了苦”。

12.集郵界習慣上簡稱雕刻凹版為雕刻版,稱照相凹版為影寫版。

13.目前我國郵票主要采用影寫版(照相凹版)和雕刻版印制。

影寫版印制工藝流程為:原圖—整稿—分色—修版—連拍—拼版—拼版—過版—顯影—腐蝕—印刷;

雕刻版印刷工藝流程為:原圖—縮刻—壓軸—過版—印刷。

14.影寫版又稱照相凹版。用影寫版印制的郵票,最早出現在1914年,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大量使用影寫版。

15.我國最早自印的雕刻凹版郵票是1921年發行的“光複、共和紀念郵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

16.新中國最早的影雕套印郵票是1959年發行的紀6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第三組)郵票。

17.我國發行的普通郵票普11和普12的圖案、顔色、面值種類基本相同,這兩套郵票分别用雕刻版和膠版兩種印刷方法印制,它們的齒孔分别為11度和12.5度。

18.暗記是雕刻者或制版者在圖案中故意作上的隐蔽标記,屬于母模特征。

19.在郵票印制過程中,因版模磨損毀壞造成的多點、斷筆、缺劃、線條變曲等,這些均屬于子模特征。

20.為了防止清洗和再次使用郵票,美國在1868-1871年使用壓凸成小方格圖案花紋的辦法,這種辦法損壞紙張表面的纖維,使郵戳的油墨滲入更深,可使清洗郵票更加困難。

21.刷色是指郵票上所印的顔色,一般可分為單色、雙色和多色。

22.版銘,一般是指印刷在整張郵票上的印刷廠銘、版号、張号、色标以及設計者和雕刻者姓名。

23.在我國發行的整張郵票邊紙上,表示郵票印刷廠家的标志叫廠銘;表示印刷用色的标志叫色标;表示印刷順序的标志叫印刷順序号或連續号、

24.邊飾是整張郵票紙邊上的裝飾性圖樣。中國人民郵政自1981年發行的J.63《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展覽.日本》郵票起,在部分郵票中開始印有邊飾.

25.同一圖案、同一面值的郵票,由于版次不同,而在不同版次郵票的圖案相同處做下暗記,稱為版次暗記。

26.印制雙色套印郵票時,中心圖案正印,邊框印版被倒置而造成倒印,稱邊框倒印。全張郵票的邊紙上如有版銘、号碼等,如果版名、号碼與中心圖案為正向,可判斷為邊框倒印;版名、号碼與邊框為正向,可判斷為中心倒印。

27.郵票屬于小型印刷品,印刷廠總是根據紙張的大小,将若幹枚郵票印在一張紙上,稱為印刷全張;多數情況下,将印刷全張分切,交郵局出售,稱郵局全張,即集郵者稱的整版郵票。

28.北京人民印刷廠是中華郵政時期及解放初期郵票的主要印制單位,最後印制的一套郵票是特37《全國農業展覽館》郵票。

29.國際政府郵票印制者協會第三次會議于1989年7月4日至6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中國《蘭花》郵票(T.129)被此次會議評為膠印郵票一等獎。

30.郵電部和文化部曾聯合發出通知,對仿印郵票作了具體規定。其中,如确需原色原大仿印,必須在郵票圖案的右下角位置劃一斜線,斜線起止于二邊各自邊長的三分之一斜線的寬度不得小于0.3毫米。

31.“變體”郵票是指郵票印制時,由于技術上的錯誤而造成有缺陷的郵票。主要有以下幾種:倒印、漏齒、漏印、複蓋及倒蓋等。

32.郵票在印刷上的變體有兩種,即主要變體和次要變體。其中主要變體是由于印版中一個版模或印刷滾筒上的一個畫面破損而造成的;而次要變體則是在印刷當中印刷滾筒、印版或版模發生破損而造成的。

33.在多色的郵票套印中,使用某一印版時,因誤将紙倒放而形成倒印,根據倒印的内容,有中心倒印、邊框倒印、文字倒印和圖樣倒印等。

34.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利亞州于1855年發行以該州州徽“黑天鵝”為圖案的郵票,藍色,面值4便士,因印制時邊框印模倒置,而造成郵票上的天鵝倒印,集郵者稱它為“倒天鵝”郵票;1863年,首批錯印票在愛爾蘭被發現。它是集郵界公認的世界珍郵之一。

35.日本于1871年4月20日發行首套郵票,其中五百文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它是美國集郵家J.C.林斯萊于1953年發現的,此票迄今隻發現一枚.

36.“美郵之王”是集郵界對1918年5月13日美國發行的中心倒印24美分“倒飛機”錯版航空票的美稱,即通稱的美國中心倒印航空票。

雕刻版印刷郵票的種類:

單色雕刻版郵票:我國早期的雕刻版郵票多采用平面雕刻版印刷機而印刷的,這種印刷機速度較慢,但壓力很大,印刷前先把紙張濕潤,使之更易着墨,印出的線條、點子光潔、完整、厚實,如《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郵票;現代的雕刻版郵票,多是高速輪轉機用卷筒紙印刷的。

一版多色雕刻版郵票:制版工藝與常規雕刻版一樣,隻是在印版的周圍有幾個上墨輥裝置,機器開動後,每個墨輥輸送一種顔色到版面上去,印到白紙上就呈現出彩色的效果。由于這種顔色效果是幾種顔色的拼色,因而色與色之間常有串色現象。普20高面值郵票采用了這種方法。

雕刻版和照相凹版(影寫版)套印郵票:雕刻版雖是比較理想的印制工藝,但它難于表現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層次,而照相凹版則往往在深調處呈現不規則的水紋,破壞畫面的細微效果,故現在常采用兩種混合套印的方法,發揮各自的和處,以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黃山風景”、“紅旗渠”等郵票均為這種方法印刷。

線條腐蝕版:俗稱假雕刻,一般用于沒有半色調層次的文字線條稿—把排好版的原稿,用照相凹版不加網的方法制版,在雕刻版印刷機上印刷,可得到字迹秀麗、輕重一緻,油墨凸起光澤滋潤的效果。

階調凹版:把原稿照相縮小制成郵票大小的陽片,用碳素紙過版法把陽片和網紋做到類似雕刻版原鋼版的銅版上;在這個版紋上的重點部位雕刻上線條和點子,得到郵票原版,再用電鍍過版法制成階調凹版的印刷大版。

識别雕刻版郵票的方法:

雕刻版印刷的原版是在鋼版上精雕細琢而成,圖案上深淺明暗的層次變化是根據圖案形象變化運用形狀各異,深淺、寬窄、長短不同的線條和點來表現的,富有要求性,又難于僞造;早期大部分及近期一部分郵票采用這種方法印刷。識别雕刻版郵票可從三個方面進行:雕刻版的特點之一是,圖案由雕刻而成的不同形狀的線和點組成的,可以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是否符合這一點;在光線影響下的油墨是不是有凸起來的感覺,特别是在墨量最大的線條,低于有無明暗對比的陰影顯出的厚度,甚至象浮雕效果一樣;用手指輕輕撫摸雕刻線條處,是不是有凸起的手感。

新中國郵票票邊上的标記:

票邊即指全張郵票四周的紙邊,它上邊的标記是郵票資料的真實記載,通過對其分析、研究,可了解其版次和印刷情況。主要包括:廠銘:表明承印郵票的印刷廠家名稱;數值銘:用來表示全張郵票總計金額的數字;色标:表示郵票刷色層次的标記,由一種顔色由深到淺的方塊或圓點組成,亦稱梯尺;制版銘:即郵票制版者在色标中所表示的工作日期或個人代号;郵票名稱:表示全套郵票名稱或某一郵票圖案名稱,亦稱題名銘;規矩線:用來檢驗和保證郵票在套印時準确無誤的标記,亦稱十字對準線或導線,常用“+”、“┓”、“-”表示;裁切線:用來把印刷全張分裁成郵局全張、小版張或小本票時使用的指示标記,亦稱切邊線;對色标記:即印刷機關電管控制的信息、記号,可控制套印和打孔的精确度;印刷日期号:郵票印好後在票邊上打出的标記,字型較小;印刷順序号:是在全張郵票的票邊上打印的一組中号阿拉伯數字,為印刷數量的标記,亦稱張号;檢驗成品号:在郵局全張的某角,用手工打号機打出的一組大号阿拉伯數字,多為藍色或黑色。

“過橋”和“過橋票”:

在郵票印刷中,将全張郵票分為兩格,中間留有一條空白,空白的兩旁各有若幹枚郵票,形似橋梁,故稱之“過橋”。“過橋票”是指全張郵票中,中間留有的空白連同兩旁各一枚郵票。二者均有橫式與直式之分。

我國郵票印刷的主要生産工藝:

目前我國郵票主要采用影寫版(照相凹版)和雕刻凹版印制。

照相凹版印刷工藝流程為:原圖——整稿——分色——修版——連拍——拼版——過版——顯影——腐蝕——印制。

雕刻凹版工藝流程為:原圖——縮刻——壓軸——過版——印制。

印制完畢後,還需進行打孔、裁切、檢驗、打碼、包裝等工序。

我國對仿制郵票圖案的規定:

郵電部和文化部曾于1986年聯合發出通知,對仿印郵票圖案作了一系列規定,主要有:

(1) 現行郵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統一由郵電部印制、發行和管理;

(2)非經郵電部許可,其它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仿印。因業務工作需要或出版物内容需要而仿印郵票圖案,必須報經省級郵電管理局審核批準。

(3)印刷廠不準承印末經批準的仿印現行郵票圖案的印件。

(4)仿印郵票圖案,一般不準原色原大;如确需原色原大仿印,須在郵票圖案右下角劃一斜線,斜線起止于郵票兩邊各自邊長三分之一處,斜線寬度不小于0.3毫米;原色仿印放大一倍以上或縮小二分之一以下的可不劃斜線。

(5)在我國境内,亦不得私自仿印外國郵票;如确因需要仿印,也應按對我國郵票的規定執行辦理。

航空郵票:

航空郵票是專門用來寄發航空信件的,它是郵票的一個種類。航空郵票一般以飛機為主圖,郵票上常印有“航空郵票”字樣。我國的第一套航空郵票是1921年發行的。

發行加蓋郵票的原因:

加蓋郵票也叫加印郵票,其發行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因發行國政體改變而加蓋;如我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清代“蟠龍”郵票上加印“中華民國”字樣使用,1950年中國人民郵政将解放前郵票加印“中國人民郵政”和人民币面值使用;
因改變用途加蓋;如1945年4月,我國蘇中區在郵件收費制實行後,将郵票加印“改作四角”字們,供寄遞機要文件專用;
因币制改變加蓋,如解放前中華郵政将法币面值加印“金圓”字樣,并改為金圓面值使用;
因限制使用地區加蓋,如解放前中華郵政将郵票加印“限**貼用”等;
因改變郵票面值加蓋,我國解放區加蓋郵票中,多屬此類;
因使用于國外設立郵局而加蓋,指一個國家利用特權,在另一國家領土上設立郵局,将本國郵票加印文字後使用,如外國在我國的所謂“客郵”郵票。加蓋郵票因加印技術,刷色變化、字體變化等,可産生出許多變異,有的已成為絕無僅有的珍郵。

官方錯版票:

在發生錯版的情況下,郵政當局為防止投機活動,繼續印制錯版郵票照常出售,稱官方錯版票。如1937年在郵票上加蓋紅十字時,發生少量倒蓋,并被出售出去。在此情況下,郵政當局又有意加蓋了一些倒蓋的錯版票,在一些郵局出售,以打擊投機行為。

國際加信券:

也稱國際回信郵票券。1906年,萬國郵政聯盟通過決議,由萬國郵聯國際局用含有“UPU”(萬國郵聯法文縮寫)水印的紙張印制國際回信券,在各會員國郵局發售,它本身不能作郵資使用,是在各會員國兌換相當于一封起重國際平信郵資的一種憑證,但不能兌換現金,故有人稱之為“萬國通用郵票”。這種國際回信券對寄信人來說十分方便,如給國外親友寫信并希望回複,又怕對方增加回信郵資負擔,便可随信寄去該券。國際回信券既可解決寄信人預付回信郵資的問題,也避免了國際間貨币不同的障礙,十分方便用戶。萬國郵聯從1907年至今已發行多種國際回信券,正面為法文說明,背面印有中、英、俄、西班牙、阿拉伯文字。我國中華郵政在1912年曾發售過國際回信券,目前我國郵政部門也有發售,并可辦理兌換業務。

變體郵票:

郵票印制過程中,由于印刷技術上的差錯而造成有缺陷不合格品,未檢驗出來,通過郵局流入市場,稱之為變體郵票。變體郵票基本上是因印版缺陷、印制錯誤、用色錯誤、齒孔錯誤、水印錯誤、加蓋錯誤等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漏印:在特殊情況下,在郵票上加印文字或圖案或改變面值,均因印刷時發生文字、圖案、數字等漏印一部分;
倒印:雙色或多色套印郵票,印刷時把其中一色套印倒了即出現變體;
漏齒:有齒孔郵票發生各邊或一邊漏打齒孔現象;
複蓋、倒蓋:在郵票上加蓋文字、圖案、數字時發生的重印或倒印現象。變體郵票根據缺陷情況可分小變體和大變體。

臆造票:

臆造票是指并無模仿對象而僞造的假郵票。由于并不存在相應的真品,所以這些臆造郵票的銘記有的是虛構的,也有的是以無郵政主權的國家和地區或流亡政府的名義印制,比如“花紙頭”就屬于臆造票。另外,廣義上臆造票也包括未經郵政部門授權,而随意加蓋、改值的正式郵票。

新票:

一是未做郵資憑證使用過的郵票;二是指新發行的郵票。在一般的集郵活動中和集郵者中所謂的新票,主要是指未做為郵資憑證使用過的郵票而言。新票的特點是:票面無郵戳蓋銷痕迹,印刷油墨光澤存在,齒孔無損,背膠完好。

舊票:

“舊票”是相對新票而言,一般有兩個含義:一是發行年代較為久遠,品相顯得陳舊的郵票;二是已經作為郵資已付憑證使用過的郵票,一般是指後者。舊票的特征是:票面有郵戳蓋銷印迹,印刷油墨有一定程度的減退,背膠消失或有貼用過的痕迹(漏銷票也屬此類)。

蓋銷票的特點:

蓋銷郵戳印迹清晰,一般蓋在郵票票面的四角地位;背膠存在,與原膠無異;票面印刷油墨光澤存在。

信銷票的特征:

票面上有郵戳印迹;如經漂洗處理,原有背膠消失;與未使用過的新票或蓋銷票相比,票面印刷油墨光澤有所減退。

郵票與副票的區别:

郵票一般印有國家郵政标志,如新中國郵票都有“中國人民郵政”字樣,而副票則沒有;郵票都印有面值,副票沒有;郵票可作為郵資憑證,貼寄函件,副票則不能作郵資使用。附票:

附票是附在郵票旁邊的紙片,它有圖案或文字,也有齒孔,外形很象郵票,但不印國家或地區的郵政名稱,也無面值,它不是郵票。

“投機郵票”的種類:

郵政上完全不需要的郵票;附帶巨額捐款的郵票;有意少量印制,隻供給某些店、在郵局買不到的郵票;有明顯把集郵引向岐途意圖的郵票;采用搭配其它套票的方法少量向集郵家和郵商提供而不在郵局出售的郵票等。

“花紙頭”:

“花紙頭”又稱“公仔票”、“污點票”、“垃圾票”,近幾年來,世界上出現一些以某國名義或臆造國名印刷的五彩缤紛,形式多樣、圖案豐富但較粗劣的郵票,這些郵票不是由國家郵政機構發行的,通常是郵商包銷。一般說來,它不屬于集郵範圍。

“假郵票”的種類:

包括完全的假票、無齒的假票、假齒孔票、假加蓋票、假刷色、用紙不同的假票、假水印、假背膠票、修補過的郵票、假郵戳、假實寄封等。

商業郵票的主要特點:

發行量大大超過本國郵政需要,絕大部分供出口,作為商品銷售;按流行專題印制名目繁多的系列郵票,投專題集郵者所好;郵票主題非國際題材,也與本國無關;發行蓋銷郵票,向集郵者大量銷售;發行商業票較多的國家主要是歐洲的一些小國,還有非洲及東歐的一些國家。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