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2019年高考作文題:文明的韌性

“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

中華文明曆經風雨,綿延至今,

體現出“韌”的精神。

回顧漫長的中國曆史,

每逢關鍵時刻,尤其明顯體現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何謂文明?

文明,是有史以來沉澱下來的,

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适應和認知的,

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

以及發明創造和公序良俗的總和(總稱)。

人文精神,發明創造,公序良俗的集合體,就是文明。

在人類發展史中,

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

世界有五大文明古國:

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古巴比倫。

衡量文明的三條标準:

要有城市(五千人以上),要有文字,要有複雜的禮儀建築。

中國古代漢字也是當今使用的文字,

漢字記載着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文明)。

其他古國文字的消失,

也是其他古國文明的的消失,令人遺憾、痛心。

在中國發展的曆史上,中國版圖不斷演變。

元朝和清朝,外民族(外來文化)的入侵,

使得中華文化(文明)面臨生死考驗,形勢嚴峻。

但中華文化(文明)博大精深,

使得老子、孔子等諸子思想得以傳承。

中華文化(文明)同化了外來文化(文明),

足以證明中華文化(文明)的韌性。

在二千多年前,

在《禮記》“禮運”篇中,孔子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

這也許是共産主義社會的最早雛形。

如今,中國提出構建大同世界、和諧世界,

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傳承、發展的結果,

足以證明中華文化(文明)的韌性。

至2018年止,

我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

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學員總數達187萬人。

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文化(文明)的傳播,

一帶一路的倡議,給世界帶來和平發展的福音。

央視紀錄片《中華文明》第一集“曙光初照”講到中華文明的起源。

中華文明起源于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

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

在1921年首次發現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渑池縣仰韶村。

仰韶文化的文化類型如下:

半坡類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圓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長頸大腹壺、圓唇直口鼓腹罐。

風格:樸實厚重。

彩繪紋樣:動物紋、幾何紋 、)編織紋。

作品:人面魚紋彩陶盆。

廟底溝類型:

代表:河南陝縣廟底溝和陝西華縣泉護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風格:挺秀飽滿、輕盈而穩重……

出現了大量精細的黑陶是龍山文化的主要特征。

龍山文化高超的制陶技藝讓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

其中有一種黑陶杯(人們叫它蛋殼陶),

重量不到50克,器壁最厚處1毫米,最薄處僅0.3毫米,

令人叫絕,使人震驚。

即便是現代的制陶技師,

要想要仿制出類似龍山文化的蛋殼陶來,

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龍山文化距今4600年到4000年左右。

它的根又可追溯到6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人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

有一種特殊的随葬品,

它的外形像一枚炮彈,它上面刻有符号,

一些研究者認為它是中國最初的文字,

其中一個字的含義是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象形)。

傳說華夏族的首領黃帝

和他的另一位氏族兄弟炎帝的部落

都是起源于中國西部的渭水流域、華山腳下。

在華山腳下的名叫 “半坡”的地方,

人們終于找到了仰韶文化最初的源頭(令人興奮)。

早在8000年前,

位于太行山東麓的古代先民們

就把狗尾草馴化成了糧食作物——粟,

這是一項充滿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偉大發明。

還發現了古村落遺址,

發現各種骨制或石制的生産工具或生活用品。

在遼甯省建平縣發現的牛河梁積石冢,是“紅山文化”。

它距今5500年到5000年。

在大量精美的玉器陪葬品中,就有玉雕龍。

所以,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牛河梁積石冢有規模宏大的天圓地方的祭天、祭地的建築遺址,

可以說,這種天圓地方的理念一直延用至今。

1973年,

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

發現了河姆渡遺址。

大約距今7000年前,在這裡就生活着河姆渡先民。

他們學會了種植水稻,學會了養家畜、家禽。

如果把這裡發掘的稻谷堆積換算成新鮮稻谷的話,有12萬公斤。

河姆渡人還創造了令人吃驚的藝術品。

大海和在大海中戲浪的海鳥飛進了他們的世界,

他們喜歡飛鳥,崇拜太陽;

建築房屋學會了使用科學的“卯榫”。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到4100年左右。

中國的絲綢曾經大大地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而誰也沒有想到最早享用絲綢的卻是良渚人。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它的外壁是方型,

中心部位有一個兩面對鑽的圓形直通孔,

每個玉琮上都雕刻着繁簡不一的圖像(圖形)。

人們驚奇地發現,

這些圖象不管是繁瑣複雜,還是簡單明了,都堅守着同樣的造型,

仿佛在表達良渚人的一種信念的虔誠。

《中華文明》第二集是“青銅時代”,

以下依次是“禮樂頌歌”“理性光輝”“長城内外”“七彩長虹”,

“厚德載物”“星河燦爛”“天工物華”“和合大地”。

央視十集紀錄片《中華文明》

分别體現出每個時代不同的人文主題。

按照時間的縱向順序,

起始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結束在鴉片戰争之前,

以考古依據、遺址和文物為有力佐證,

真實清晰地展示中華民族文明演進的偉大曆程,

映射出炎黃子孫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也表現了中華文明的韌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堅強、智慧和偉大的民族。

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這是中華民族的的精神。

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古代的楊業、文天祥、袁崇煥等;

近代的楊虎城、楊靖宇、趙一曼、張自忠;

當代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

雖然他們出生在不同的朝代,

但他們都有愛國、堅強、勇敢、不怕犧牲的共性。

他們為了國家安全、和平與統一犧牲了自己,

他們的愛國精神深思感動與激勵着後來人。

自古以來,

中國人追求仁、義、禮、智、信,

追求恕、忠、孝、悌, 追求中庸,

追求天人合一,追求順其自然(無為),

展現文明,符合人性。

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

展現了中國當代人價值取向的内容。

中國人的思想性格:

家國情懷,國家至上;為國為民,自我犧牲;

勤勞節儉,謙讓包容;善良忠誠,誠實守信;

愛憎分明,立場堅定;講到做到,一言九鼎。

對于中國人來說,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多少古今愛國英雄的壯舉,

就是中國人優秀人格的最好例證。

朝鮮戰争,抗美援朝,中美曾經較量;

裝備處于劣勢的我們把裝備精良的美軍

打得鬼哭狼嚎、膽戰心驚!

在上甘嶺戰場上,充分體現了中國軍人的血性。

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

他們是中華好兒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他們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韌性!

中國人從來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中國人提倡和睦、和諧、和平,提倡合作共赢。

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

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

和平、發展、繁榮,

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文明,

這是我們人類奮鬥的共同目标。

不同文明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合作共生。

中華文化(文明)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曆史。

中華文化(文明)的傳承、創新、發展,

鑄就了中華民族和炎黃子孫的鮮明個性,

也鍛造了中華文化(文明)的韌性。

中華民族會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049年,會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這正需要中華文化(文明)的韌性。

文化(文明)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文明),是民族複興的重要部分。

如果沒有中華文化(文明)的複興,

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炎黃子孫要

勤勞勇敢,團結堅韌,衆志成城,

不怕艱險,積極向上,攜手前行;

路在腳下延伸,好夢在奮鬥中成真!

作者:追夢一往無前

2019年6月9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