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根據康震老師講座整理。
秋詞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康震,今天咱們一起來聊一聊中唐的著名詩人劉禹錫創作的《秋詞》。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當中有很多漂亮的詩詞,劉禹錫的這首《秋詞》就出現在詩詞大會的第六集。第六集當中我沒有參與現場的點評,但是我特别喜歡這首《秋詞》,所以今天特别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秋詞》一共寫了兩首,我們今天重點講其一,一會可以再把第二首帶上一塊說一說。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呢?他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四句詩啊,其實非常簡單。我這麼一念,大家這麼一聽,基本上也就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第一句是,說從古至今,這個“今”當然指的是從古到劉禹錫所處的時代。大家都說,秋天是一個非常蕭條、悲涼,令人感到有無限感概的這樣一個季節。“我言秋日勝春朝”,我偏偏說秋天比春天還要美好,為什麼比春天還要美好呢?因為“晴空一鶴排雲上”。仙鶴破雲直上跟劉禹錫有什麼關系啊?它就把劉禹錫的一股詩情、一股豪情帶到了青天之上,這首詩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這還真說的是事實。像三曹父子當中的曹丕,他曾經在詩中就寫“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天一到,秋風一起,天就涼了,整個一片肅殺的景象。草木紛紛地揺落,然後呢,早上起來你就發現露水很重;晚上的時候,你就發現霜氣也很重。(自蘭台子淵(宋玉)賦《九辯》以來,自古文人便有悲秋一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潦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将歸。穴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文人悲秋始于宋玉。宋玉把秋景秋物、秋聲秋色,與自己的悲慘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表現詩人的抑郁哀怨、感傷憂憤。情與景融、思與境偕,從而構成一個和諧的藝術整體。)
杜甫說“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遠在四川,遙望自己的故鄉,又正是秋天這個時節,讓他分外地增添了幾分悲涼的意味,所以說“萬裡悲秋常作客”呀。這個悲秋,實際上是作者的一種情緒了。(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還有李煜的詞,“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秋天對于李煜來講也難熬啊。“寂寞”、“梧桐”、“深院”,自己呆在這院子裡頭,被鎖在這院子裡頭,鎖他的還有什麼呢?鎖他的還有郁悶不得舒展的煩亂的心境,連秋天都給它鎖住了。所以作者在這樣秋天裡,他的感受就是一團亂麻,這亂麻亂到什麼程度呢?“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所以你看,“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對的。中國古代詩人逢到秋天,那肯定就是一個悲秋的主題,非常地鮮明。從古到今,隻要寫秋天的景象都是很悲涼的。可是今天我告訴你們,我要寫一首詩,我這首詩專說“秋日勝春朝”。我筆下的秋天、我眼中的秋天、我心中的秋天,那是天高氣爽、萬裡晴空,比春光明媚都好,比你萬紫千紅都好,比你這種春風浩蕩都要好。
其實啊,我們知道春夏秋冬各有各的好,至于秋天在你心中總是悲涼,隻能說你心裡頭悲涼。春天是這麼的明媚,隻能說你心裡明媚,那現在人家劉禹錫說了,他眼中的秋天比春天還好,就說明在他的心裡邊,他對秋天的感受跟我們是不一樣的,有什麼不一樣呢?這就是後邊兩句他要說的。看這萬裡的晴空,秋高氣爽啊,白雲朵朵,這時候有一隻白鶴撥雲而上。你想,這鶴夠厲害的,其實我們能夠聽得出來,這鶴隻是一個假借的意象。也許當時真的有一隻鶴就這樣扶揺而上九霄青天,但當時也許真的沒有這隻鶴,這隻鶴是作者心中的一隻鶴,這代表着他的心情。他總不能說自己排雲上吧,那就有點懸了,那他就成仙了,他不能這麼寫。所以我認為這個鶴在這兒是代表了作者的一種心情,為什麼非得撥雲而上呢?他不說秋高氣爽嗎?那必須得有雲,為什麼呢?這雲代表着困難。按理說,如果有這雲遮擋着,那這鶴要往上飛,那得穿雲而出,得費點勁,可是這鶴他成功了。
所以作者在這寫的時候是下了功夫的,是用了心思的。這隻仙鶴撥開這個雲霧的阻隔,然後直上晴空,它倒是上去了,劉禹錫怎麼辦?劉禹錫說“便引詩情到碧霄”。我看到這隻鶴排雲而上,我詩情勃發,我豪情勃發!我們都知道劉禹錫有一個雅号,叫什麼呢?“詩豪”(白居易在《劉白唱和集序》中說:“彭城劉夢得,詩豪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應者聲同,交争者力敵,一往一複,欲罷不能。由是劉制一篇,先相視草,視竟則興作,興作則文成。一二年來,日尋筆硯,同和贈答,不覺滋多。及至大和三年(829)春已前,紙墨所存者,共一百三十八首。其餘乘興扶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數。”)。這說明他的性格是很豪邁的,他的興緻是非常高的。正因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恰恰說明這個鶴的的确确是一個意象的象征。
寫得多好啊,看到一鶴排雲而上,詩人詩情勃發、興緻極高,這是其一,重在抒情。你注意,他表達的一種激情,一種非常開闊的胸襟,一種非常高揚的精氣神。
大家說,你不是說還有第二首嗎?是有第二首,第二首的重點跟第一首就不太一樣,但是豪情不減。他說:“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sǒu 1.〔~使〕教唆、指使别人做壞事。2.指使狗的聲音。)人狂。”詩也是非常簡單,山明水浄,這是秋天嘛,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明水淨。“夜來霜”,到了晚上啊,天氣涼了,已經有霜了。它有霜了我們都知道啊,“霜重色愈濃”啊,很多樹木的葉子就由綠開始轉為黃,由黃又轉為橘黃,橘黃又轉為紅色。楓葉不就是這樣嗎?所以“數樹深紅出淺黃”, 看到好多的樹木啊,那葉子由綠色的都變為了什麼呢?黃顔色的、淺黃色的了,但是特别有那麼幾棵樹的樹葉,變成了深紅色。
晚唐大詩人杜牧說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一個意思啊,本來有霜,本來都變冷了,樹木都變黃了,一片的這種淺黃色。不,作者主要要突出這深紅出淺黃,要的就是這麼出挑(出挑,意思是猶出衆;長成。)的顔色。大家說,那為什麼非得要這點紅啊?這點紅就是作者在秋天的這點豪情啊!
“試上高樓清入骨”,這什麼意思啊?我登上高樓,四望清秋,感覺到秋高氣爽,為什麼說“清入骨”呢?這個清啊,指的是秋天的那種已經走向了肅殺的天氣的那種清寒,但同時不也意味着他的那種非常清白的風骨嗎?這跟紅色就相對應起來了。沒錯!秋天是有點冷,秋天是有霜,登上高樓還有那麼點清寒,但正是因為有這麼點清寒,讓我感覺到這秋色比春色更好,因為春色太溫暖,這春色容易讓人發狂,容易讓人迷醉。它不像秋色,讓我們感到更加的思想沉靜,頭腦更加地清醒。這顔色呀,看上去更加地閑淡高雅。它沒有那麼繁華濃豔,但足以使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生機。
你說這詩寫得多好啊!大家說寫得這麼好,劉禹錫心情不錯。他心情怎麼能好呢,我還沒給大家說呢,他寫這詩的時候啊,正是被朝廷貶谪到了朗州做司馬,朗州就在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劉禹錫年輕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後來就參加了以王叔文改革朝政的運動,可是時運不濟,政壇的變化波雲詭谲(波雲詭谲,好像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态。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出自】漢·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雲谲波詭,摧摧而成觀。”)。在他三十歲出頭的時候,因為政治上的變動,他遭到了朝廷的貶谪,就被貶谪到了朗州。當時他才三十三、四歲啊,一待就将近十年,後來又被貶谪到了遙遠的連州。總而言之,就像他在給白居易的詩裡頭寫的—樣,“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罝身。”我這離開朝廷,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就被朝廷抛棄了,他寫這詩的時候是抛棄的開始。
你想,一個被貶的官員遠離了長安,經濟社會發展都比較落後,怎麼辦?到了這就是垂頭喪氣,到了這兒就是天天地怨天尤人,有用嗎?劉禹錫的回答是,沒有用。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隻有自己振作,隻有自己給自己打氣,隻有自己依然堅定地對生活的這種信心,你才能夠頑強地活下去,你才能夠無比健康地面對着這個世界。
所以這《秋詞》,它寫得好在哪呢?就是雖然詩人深陷苦難當中,但從來沒有放棄對于生活的理想,對于生活的美好地向往。他覺得雖然他待在這個地方不像京城那麼舒适,前途也沒有那麼光明,但對他來講,起碼眼前的這個秋天比春天感覺更加明媚,更加地富有風骨,也更能夠激發起他的無限的詩情。所以我們說啊,這詩人寫的詩那很多了,但是像劉禹錫這樣能夠在生話的困苦當中展示自己的豪情,能夠展示自己的信心,能夠展示自己對于生活的無限希望,這樣的詩還是有點少。也正因為如此,劉禹錫的作品在唐代的詩人當中是顯得那麼的有特色,他本人的個性也顯得那麼地與衆不同。也正因為如此,這《秋詞》流傳至今,我們依然一唱三歎,反複吟賞,依然覺得它有無窮的魅力。
好了,今天這首詩啊,咱們就講到這,最後咱們再一起把這首詩重溫一下。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上一篇
疼痛秘方
下一篇
【迍福課】壬課感悟之四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