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守護與傳承——記故宮古建部第七期 “養心殿區建築地仗油飾研究與保護”學術沙龍

2018年1月30日上午,由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主辦,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資料信息部及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國紫禁城學會協辦的故宮古建部第七期學術沙龍活動在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數字化應用研究所虛拟現實演播廳舉行,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趙鵬先生擔任主持。

沙龍開幕 (圖片來源:謝嘉偉) 此次沙龍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首先由故宮博物院古建部研究館員、古建築油飾彩畫專家楊紅女士,作為地仗油飾彩畫專項總體負責人,向與會來賓做了養心殿地仗油飾項目的階段研究成果彙報;其次由地仗油飾現場實驗技術負責人,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油飾專家林其浩先生做了實驗總結彙報;最後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李廣華女士做了顔材料科技檢測分析總結彙報,其間插播了10分鐘的工藝記錄短片《天淡雲閑今古同》,整體彙報内容從傳統工藝到法式、檔案及檢測分析、修複方案等多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研究。第二階段為特邀嘉賓對彙報内容的探讨與交流,本次沙龍的特邀嘉賓有明清官式建築界著名油畫糊專家王仲傑先生,知名古建專家張之平女士、楊新女士和韓揚先生,原北京房修二公司油飾專家郭守義先生和高連芳先生;第三階段為現場觀衆互動環節,其中清華大學李路珂老師對于油飾色彩方面的補充使現場觀衆收獲頗豐。

沙龍現場

(圖片來源:謝嘉偉)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許多嘉賓不遠萬裡,專程來聽這堂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頂尖學術沙龍。此次沙龍為“地仗油飾”(即古建築八大作之一的油作)的專題研讨會,這個專題研究的确立使油作在當前古建修繕行業内受重視程度不足的現況有所改善。所有彙報人與點評嘉賓的講演精彩紛呈,讓現場觀衆歎為觀止,會後許多人久久不願離開現場,想要向各位專家請教技術難點。

沙龍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彙報

楊紅老師作為“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地仗油飾與彩畫專項負責人,從勘察、評估、方案三個方面總體介紹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此次對養心殿區古建築地仗油飾的整體保護工作技術思路和修複理念,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單霁翔院長總體研究思路指導下的”幾個全過程---全過程專家團隊的參與、全過程的科學記錄、全過程的影像記錄的文物保護工程模闆。她此番的彙報在全面闡釋養心殿地仗油飾的價值評估基礎上,清晰地制定出保護原則與保護措施,并提出了适當的技術手段。

養心殿區建築地仗油飾保護措施技術路線

(圖片來源: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文物建築保護方案分冊——建築地仗油飾)

指導,楊紅;制作,苗月

此外,由楊紅老師領頭的項目組在曆史遺迹、相關檔案、工藝做法、病害勘察等四個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顯著:在古建部資料室完成的養心殿檔案查找的基礎上,對嘉靖十六年(1537年)至今所有養心殿地仗油飾相關修繕檔案進行了梳理和解讀工作,深度勘察了養心殿區所有建築現存地仗油飾的保存狀況并進行了科學的年代斷定與色彩分析,通過曆史檔案檢索、實物科技檢測和現場試驗相結合的方式初步探索并研究出清代早期“淨滿地仗”的工藝做法及性能,按照文物保護工程中,堅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原做法'的'四原'原則的方法理念,堅持不使用機器生産的成品原料,而經過手工操作調制出符合古建築地仗油飾使用要求的“灰油”、“光油”、“白皮滿”等傳統材料,通過堅持“逐層颠砍、逐層研究、研究先行、樣闆實驗”的方針,摸索出一套符合當今文化遺産保護理念的地仗油飾修繕模式。

養心殿區建築地仗油飾修繕檔案篩選結果

(指導,楊紅;制作,劉慶宇)

養心殿區建築地仗油飾年代分布圖

(圖片來源: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文物建築調查與評估分冊——建築地仗油飾)

指導,楊紅;制作,劉慶宇

養心殿區建築地仗油飾顔色數據分析表

指導,楊紅;制作,劉慶宇

北京郊外熬制光油現場

(圖片來源:謝嘉偉)

在實驗樣闆上的淨滿地仗操作工序

(圖片來源: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文物建築保護方案分冊——建築地仗油飾)

指導,楊紅;制作,劉慶宇

在楊紅老師講演結束後,播放了由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顧思甯女士制作的匾額工藝記錄短片《天淡雲閑今古同》。該片用诙諧幽默的手法向觀衆展示了此次養心殿地仗油飾研究性保護項目的一些精彩細節,令現場觀衆感受到了項目組兩年來的堅持與努力。

《天淡雲閑今古同》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顧思甯)

此外,項目組楊紅老師還特地邀請了林其浩老師作為此次養心殿地仗油飾工藝現場實驗方面的技術負責人。林其浩老師以單霁翔院長提出的《建立故宮古建築研究性保護機制的思考》為自己工作上的指導思想,全力配合古建部的工作需求,深入研究養心殿現存清代早期曆史遺迹的工藝做法。林老師及其團隊嚴格執行楊紅老師提出的恢複“原材料”、“原工藝”的修繕實驗要求,此番以曆史遺迹為實驗藍本,大膽探索謹慎操作,在恢複“淨滿地仗”、“麻布連做”等業界久已失傳的工藝做法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的彙報以施工中的技術操作要點總結為主要内容,強調了本次修繕實驗過程中原材料自主加工、舊地仗和油皮分層颠砍、實際操作前樣闆先行等做法的重要意義。

故宮養性殿區建築地仗油飾顔色色标

(圖片來源:韓玉海)

此次養心殿地仗油飾顔材料分析方面的主要承擔者為文保科技部以 雷勇副主任、 李廣華女士為主的項目組,他們的工作成果為養心殿地仗油飾的研究及傳統工藝的恢複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李女士此番彙報系統地介紹了養心殿地仗油飾材料科學檢測的方法,充分說明了所有實驗結果的合理性。

養心殿正殿西側木闆牆地仗油飾材料分析表

(圖片來源: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文物建築調查與評估分冊——建築地仗油飾)

沙龍第二階段:特邀嘉賓點評與讨論

郭守義先生從工匠談起,認為今天所提倡的工匠精神與過去老工匠争當第一的精神很一緻。他認為此次彙報清晰地展示了養心殿區古建築地仗油飾的曆史信息、現狀分析和未來計劃,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對故宮博物院十分有利,相比于過去老工匠的口述也是一次理論提高。此外,他針對施工中麻布的選材問題、油水配比的問題以及陡匾掃青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對于進一步完善養心殿地仗油飾的研究性保護工作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高連芳先生認為此次養心殿地仗油飾的研究工作應當被廣泛推廣,特别是“麻布連做”、“淨滿地仗”的工藝做法對于古建築修繕行業發展意義非凡。高先生表示在其四十多年的施工經曆中,隻砍過淨滿地仗卻從未做過淨滿地仗,今天故宮古建部能夠通過研究性保護的方式恢複淨滿地仗,為傳統文化傳承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韓揚先生作為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首先強調了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性,認為像今天學術沙龍這樣的溝通機會越多越好,可以幫助自己今後解決一些業務上的問題。然後,他高度評價了幾位主講人的工作成果,認為他們在一個非常專的項目上進行了非常廣泛和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是保護工程的基礎。如果沒有此類研究,保護工作者對文物本體價值的認識便可能存有局限性。他同時認為研究性保護的模式非常适合故宮博物院,在專項上廣泛且深入的研究成果值得被推廣。

張之平女士也從保護的角度高度評價了本次學術沙龍,并對故宮博物院能夠全過程地踐行研究性保護表示贊賞。張女士認為用科學方法闡釋傳統工藝,能有效提升工藝做法的研究水平并使之更好地傳承下去。而官式中最高檔的做法,在故宮有大量的留存,過去研究力度不夠,今後值得大力研究。将這些東西研究清楚,是對遺産保護最大的貢獻。此外,張女士強調文物具有稀缺性,如果懷着一顆好心,但因知識不夠而将文物建築修壞,是對文物更大的破壞,所以研究必不可少。

楊新女士認為故宮博物院能夠廣開學術交流之大門的做法非常值得贊賞,而此次沙龍能将工匠引入更是難能可貴。楊女士坦言,今天大部分的設計人員對于油飾彩畫工藝并不了解,需要從概念認識走到具體知識層面,僅僅學習和使用行業标準和數據庫具有局限性。

王仲傑先生早年既做過油飾彩畫的施工也做過相關的設計工作,他認為北京明清官式建築的研究已經深入至油作,故宮博物院以養心殿為攻破點,意義不可小觑。在王先生看來,中國明清兩代官式油飾研究涉及三個方面人員:古建築工程技術人員(設計人員),古建築教學研究人員(高校師生),實際操作人員(施工工人)。這三方面的人員皆有不可替代之處,需要聯合起來,共同研究。

活動交流現場

(圖片來源:馬豪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