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對自己施“氣功”——去瘀、去痛與保健》
虎囡
按照中醫理論,痛則不通也。中醫常講:氣瘀、血虧與行血不暢,需要扶正正氣、去瘀活絡等。最明顯的例子是,着涼後胃痛,如果設法打出嗝來就松快了。見過一個渾身痛的病人,按摩師按順序地打了他一頓,好了——瘀積散去了,不痛了。那麼是否可以認為痛是一種“氣淤積”,或者“濁物瘀積”。正如那裡有垃圾堆積,要用高壓氣槍去沖刷,驅散它們。氣功師治病原理,是否可以如此來解釋呢?
事實上,不隻是氣功師才有“氣”,每個人都有這種“氣”。隻是我們沒有練功,我們的氣比較“弱”。但是,就像用普通的放大鏡可以聚集太陽光來燃燒火柴一樣,如果我們能夠聚集自己的氣,應該可以去觸發自己的穴位。實踐出真知——我們每個意識清楚的成人完全可以做到:聚集、運行與疏導自己的“氣”。
我認為,人的這種“氣”是一種尚未被認知的“生物場”。就象人體中有生物電流一樣。每個人的神經就像“導線”,神經中樞就像配電控制室。而每個穴位就像是很多導線的樞紐——或說是交彙點。針灸或按摩刺激穴位,主要有兩種手法:有“洩”與“補”。“洩”時,就像去除樞紐的“鏽斑”——郁積。“補”時,就像“鎖緊”或“焊接”好樞紐的鍊接,觸發它延導線的生物電流——使“線路”暢通。那麼,用自身聚集的氣去驅散郁積,或者用自己的正氣去驅散郁積的“邪氣”也具有相似性。
問題是如何去運送“正氣”、聚集自己的“正氣”。實踐中可知:要在自身某部分聚集自己的“氣”,放松與意念集中是關鍵。
在很早就見過有一本小冊子——“放松功”。其中談到放松與意念可以導通經絡。最明顯的是進行到兩腮部、牙齒、舌頭等放松後,口裡就會有很多口水。等到放松到咽部、雙肩、肺部、腎、肝……,就會感到有液體順食管往下流動的聲音,而且每部分放松後的感覺是“膨脹”了。這些說明了,放松與集中意念——其實是在作“運氣”。運送“正氣”,驅散郁積後的感覺是“膨脹”。試幾次就可以得“氣”的。那麼,如果我們哪裡痛或不适,可以采用相同的放松方法,均勻呼吸,最後把意念守在“不适”的地方。過一會兒,不适會大大減輕。本人幾十年來,采用此法,不吃止痛片。否則我就得大把大把地吃止痛片了。特别是,加上一些輕輕的按摩或敲打後再行“放松功”,效果更好。
如果可以将自己的氣聚集起來——就象高壓氣槍沖出的氣流,可以去瘀與止痛。實踐證明:可用“勞宮穴”所聚集的自身部分的“生物場” 能量——“氣”,來驅散病痛。并達到自我保養的目的。也可以用它來對相關穴位疏導,起到活血通脈等保健作用。
1. 首先,雙手先搓熱。
2. 手姿勢: 一手手心向着所取的穴位,呈自然放松狀自然地搭在那裡。手心的勞宮穴距所取穴的1~2厘米左右,不要貼着皮膚,可以是隔着衣服,哪怕是隔着棉衣,人的“氣”照樣可以穿透。
另一手的姿勢:如果取“補”入的作用:手心向着所取的穴位,那是保健時采用。
取“洩”出作用:如果為了驅散疼痛,另一手的手心向外,放在對應穴位上,或者身體的任何地方。
3.在開始時,讓自己的呼吸均勻,意念集中在你的前一個手上——它是對所取穴施“氣”的,或說是對所取穴的“輸氣”的。讓“輸氣手”的手指輕輕抖動,手心也微微轉動——讓“氣”徐徐進入所取穴。
4. 起初,你的“輸氣”的手心會感到有“冷氣”襲來,甚至手感到變冷。那時,你仍然需要運氣——輕輕轉動手掌與抖動手指。仍然均勻呼吸,守住意念。
5. 過一會兒,你的手重新恢複熱度變得很熱。原來痛處會感到如放了熱水袋一樣的熱,你的痛楚也慢慢消失。試想一下,如此經常地做做,那地方的“郁積”會被你自己的“正氣”驅散而消失的。
6. 不用擔心負面作用:那是你自己的氣,不是外面的作用場或作用力。
7. 如果穴位或痛處在背後,可以請人幫忙:當然,這時最好是采用“補”的方法。也就是,輸氣手心向痛處穴位,或主要穴位,而另一手的手掌扶于病人的身體任何處,或另一個對應穴位。
例如:某人感冒症狀嚴重。你可以以右手勞宮穴對準他的“大椎”穴(不要貼着而是距離2厘米左右),另一手扶住他的肩頭就行。按上面做法,你運氣到你的右手…一會兒,效果就會出來。再一個例子:寶寶鼻塞無法入睡,你可以将手的勞宮穴對準小鼻子的近鼻扇上方鼻梁骨附近,另一手扶住他的身體任何部分…一會兒小鼻子通暢了,寶寶入睡了。如果你咳嗽難以入眠,不妨将一手捂住喉部,另一手攤開放在身上某部位…注意:關鍵是,在“輸氣”時要均勻呼吸,集中意念!
這裡所謂“所取穴”,可以是“阿氏穴”或“痛點”。也可以是中醫在治病時常采用的針灸與按摩的穴位。下面是穴位分布圖:
中醫在針灸與按摩時,常常采用一對對的穴位進行。下面列舉兩個例子。
痛經——取穴:“中級”(也有稱“中極”)-地機;腎俞-命門;關元-足三裡;
可以是前穴以輸氣手的“勞宮穴”相對,後一穴背對另一手的勞宮穴(手心向外背對後一穴)。 子宮肌瘤——分别取穴:歸來;中極;命門;腎俞分别取穴:歸來;中極;命門;腎俞可以一手的勞宮穴分别對準上述穴位,另一手置于身體的任何處,手心向外。
也可以是:歸來——中極;命門——腎俞,那樣一對對地做,注意後一穴位的手心向外。
無論哪一種方法,對于這種“郁積”,必須采用“洩”的方法。
如果是對子宮進行保健,則采用“補”的方法。
“運氣”放松法與“勞宮穴”聚“氣”驅散法,盡管目前尚無理論上的驗證(人們尚未認知的科學太多了),但是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幾十年來,分别在我自己身上,在我上代人、在我下兩代人、在我的同事、朋友以及學生身上都多次使用過,效果不錯。因此,也希望大家共享——一般情況下,不吃藥,盡量不手術與不采用外用設備儀的理療,而是采用有病自治的方法——利用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自己幫助自己:扶正正氣、驅散病痛,去除瘀積,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節内分泌等等,并進行自我保健。
這裡,還想介紹一個重要的去廢排毒按摩:“瀉”、或“洩”、或去濁留(宿便或排不盡的尿液)、去“毒”氣或去除情緒而生的“氣”、去廢水、去火(肝火或辛勞引起的内火)等等,等等,一句話——去廢排毒法。取“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交結處。采用“洩”的方法——用手指揉壓按穴位三下,立即釋放,為一次。作幾次後,進行疏導性地“洩”法——從太沖穴處按揉兩下後,順凹槽而下,推揉出腳趾丫為一次。做幾十次(中醫講究36次或49次)。兩個腳都做。這很容易做到的,看電視時就做。(有一陣我生氣而傷了老肝了。天天肝區與軟肋骨痛,臉色發黃,厭食。雖然自我調節,情緒穩定了,但是瘀積的毒氣、火氣散發不出來。去美容院做通肝經絡按摩,隻是每周一次,效果太慢。正好電視上介紹“太沖穴”的“排洩廢水、廢氣、宿便”的作用。就試着做。每次邊做,邊打嗝或排氣,感到通順。很快,肝區不痛了,臉色開始轉好。
由于百病皆怕瘀積。集中在一起毒素,隻有那周圍的細胞在與之打仗,力量太單薄。如果疏通了,毒塊松散不抱團了,讓所有路徑各處的免疫能力一起來對付“毒素散兵”——給予各個殲滅。再加上這一“洩”,讓那些殘渣餘逆盡快地排出體外,豈不痛快!
(另外還有: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髒的作用。勞宮為手煩陰心包經之榮穴。其方法是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亦可将兩手頂于桌角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
中醫認為失眠多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緻。“湧泉”穴為足陰腎經之原穴,位于足掌前1/3與後2/3交界處出現凹陷處(即足心)。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湧泉,左掌按摩右湧泉各36次,可促進睡眠,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還有一個是“補”的按摩取穴“ 陽池”穴(手腕外側關節中點)。可以 抗疲倦、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加血循環與體力、促新陳代謝、調節内分泌平衡。 “ 足三裡”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全身強壯要穴,在外膝眼直下三寸,距胫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經常按摩此穴有健脾和胃之效,補養氣血之功。民間常說:常敲“足三裡”,勝食老母雞。足見此穴按摩“補”的功效。其實,用空心拳頭的的外側敲打該穴位較為省力省事。最後羅嗦一句:願大家:相信自己,發掘與愛護自我!保健貴在堅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