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的母親
故事發生在1963年的秋天,
一天,韓國針灸大師金南洙乘火車從江原道回首爾,
火車行駛速度不快,
難得有閑暇時光的金醫師放松下來,
打算享受這份甯靜。
不過,火車裡卻有點吵鬧。
尤其是對面的一個小嬰兒,一直在哭鬧。
年輕的母親紅着臉,圍上一個披肩,稍稍遮擋以後,試圖給孩子喂奶,安撫哭鬧的孩子。
為了避免尴尬,金醫師就把目光轉向窗外,開始欣賞沿途的風景。
突然,年輕的母親一聲尖叫,然後不由自主打了孩子一下,
孩子哭得更厲害了,母親也疼的淚汪汪,孩子不肯吃奶還咬疼了自己。
金醫師猶豫了一下,然後對年輕的媽媽說:
“我是醫生,能給我看看孩子嗎,他不吃奶,應該是身體不舒服。”
看着對面樣子憨厚可親的金醫師,年輕的母親就把孩子輕輕遞過去。
果然,金醫師通過觀察得知,
孩子不吃奶是因為嘴裡長了潰瘍,嘴裡太疼才咬媽媽的乳頭。
金醫師把孩子還回去,然後輕聲建議:
“您的孩子是因為嘴裡長潰瘍,太疼了才不吃奶,我給他紮3針,5分鐘他就不疼了,要不要試一試?”
年輕的母親卻猶豫了,小聲拒絕:
“算了吧,孩子實在太小了,紮針太疼了。”
金醫師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給媽媽看,一邊勸:
“你看這個針很細的,比給孩子紮預防針、退燒針的針都要細的多,而且我醫術還好,絕對不會很疼的。”
年輕的母親看看孩子,再看看金醫師,仍然猶豫不決。
金醫師就建議:
“我不我給你紮一針,你看看疼不疼,然後再決定?”
征得女士同意後,就在她手腕上紮了一針。
給大家普及一點針灸知識,
紮針疼不疼一個是和所紮的部位、進針深淺有關,一般肉多的地方比如肚子、腿上紮針不會太疼,在臉上和肉少、神經比較豐富的地方紮針比較疼,
再者,紮針疼不疼,還和醫生的醫術有關系,大凡氣足、醫術高的醫師紮針,都不會太疼,醫術比較低,自身氣也不夠足,像兔子這樣的,給人紮針相對比較疼。
同樣的部位、同樣的力道,不管是患者體感舒适度還是治病效果,都不如醫術高的人好。
所以,找名醫治病是非常正确的一件事。
所以,同理可推,金醫師給人紮針進針不怎麼疼,而且效果很好。
這不,
年輕的母親看了已經紮進自己手腕的針,有點不可置信:
“這就好了嗎?怎麼一點都不疼?那,您給我的孩子也紮幾針吧。”
于是金醫師就開始給孩子紮針。
嬰兒口腔潰瘍的治療法
嬰兒口腔潰瘍主要是因為胃的陰液不足,隻要在地倉和承漿穴紮針就好了(看了前文的同學們可能會有點印象,這2個穴位也是治療孩子流口水的特效穴)。
1.地倉穴
地倉穴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該穴可止口腔潰瘍的疼痛,而且還能補胃陰。
地倉和承漿穴
2.承漿穴
承漿穴在面部,當颏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和地倉穴的治症類似,可以加速口腔潰瘍的康複,還有止疼的作用。
紮針留針5分鐘後就起針了,然後年輕的媽媽轉過身有用披肩遮起來再給孩子喂奶,
這次孩子不再哭鬧,而且立馬老實地吸起奶來。
旁觀的人都啧啧稱奇,以前一直以為是唬人的玩意兒,沒想到還真管用。
下車的時候,這位媽媽要了金醫師的聯系方法,
說過了幾天帶自己閨蜜和閨蜜的孩子去治病,那個孩子有什麼問題,最後能否得償所願呢?
請看下集
兒童斜視的治療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