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關系再好,也要守住這三條底線,任何一條都不能逾越

華盛頓曾說過: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需要我們認真地去呵護。” 的确,一段長久的關系,猶如一朵嬌花,細心呵護,則越開越豔;置之不理或風雨摧之,則枯萎敗落。 我們常常感歎友誼的寶貴,但卻總是會忽略維持友誼的重要性。 有時候你以為朋友間關系好就口無遮攔,結果傷了别人的心,也傷了彼此的情,以為朋友間關系好“談錢傷感情”但在我看來,談錢不傷感情,出事了談錢才傷感情。 要知道,朋友間關系再好,也不能忽略交往的潛規則。 一段好的感情除了需要用心去維系,還更應該注意交往時的分寸,若你忽視低估了,人際之花凋落,就會像蒲公英一樣,風一吹就散。 關系再好,也要談錢 電影《飛馳人生》裡,有一句非常紮心的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都是從借錢開始的。” 如今,人人都怕借錢,不管是你向别人借錢,還是别人向你借錢,最終結果可能都會讓你覺得“崩潰”。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放心好了,過幾天就還你;你的情我記心上了,一有錢就還你;你急需的時候,我想辦法還你。” 可當你找他還錢的時候,不管你們交情有多好,一談到錢啊,親兄弟也變成仇人。 正可謂,借出去的是錢,收回來的卻是人心,吃過虧的人最懂人心複雜,借過錢的人最知老賴嘴臉。 中國有句老話常說:“親兄弟明算賬。”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錢是感情的照妖鏡,也是人品的試金石。 很多人認為和朋友談錢會傷感情,可現實卻恰恰相反,明算賬不是為了斤斤計較,锱铢必較,而是為了更好的維持朋友之間的關系,減少矛盾和沖突。 因為,關系歸關系,金錢歸金錢,二者不可混為一談,心裡一定要拎得清。 所以,越是關系好,賬就越要算的清,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小錢搞得兩敗俱傷,賬算清了,心就清淨了;相處舒服了,關系便長久了。 關系再好,熟不逾矩 周國平先生曾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标志,人際交往要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仗着自己是“好友”、“親戚”、“同事”等身份,就不把自己當外人,但是,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越是親密的關系,最怕沒有分寸感。 借着熟人之名,反客為主,完全不顧别人的感受。 自以為很熟悉,就可以口無遮攔,卻沒想到,這脫口而出的話,會在不經意間讓人感到為難,導緻最後的不歡而散。 很多時候,即使是善意的提醒,真誠的勸誡,也要做到出言有尺、說話有度。 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更不要拿朋友的痛點作為玩笑,所謂玩笑,必須得當事人覺得好笑才叫玩笑,如果當事人覺得受傷,那便是嘲笑。 正如三毛所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多少人的友誼終結于口不擇言,讓人難堪;又有多少人的感情毀于“率真直性”,一旦突破他人底線,這段關系也就到頭了。 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也難免說者有意擡高自己,聽者走心斷絕關系。” 所以,一段長久的關系,貴在有分寸,把握說話的分寸,是對朋友的尊重;注意言語的尺度,是對自己的保護,熟不逾矩,是一個人最大的認知與通透。 關系再好,也别高估自己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聚光燈效應。 說的是人們太在乎和自己有關的事物,以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父母、親戚、朋友都圍着自己轉,總是會擔心别人會怎麼看待自己。 漸漸長大才發現,我們隻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在别人的世界裡,我們終究隻是配角,隻有在自己的世界裡,才是真正的主角。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當你沒有了别人所需要的價值,亦或是你和别人的交集越來越少,你們的關系也就慢慢變淡了。 《增廣賢文》有言:“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行走在世間,永遠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你以為相見恨晚,酒逢知己千杯少,在别人看來,很可能隻是逢場作戲。 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把自己掂得太重,就越容易被看得太輕,把自己捧得越高,摔得也就越重。 人,隻有認清自己,才能夠客觀看待自己,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想要站得高,行得遠,除了擁有過人的才華,更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社會心理學》提到:“高質量的人際關系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 高情商的人會選擇避其鋒芒,有着“看透”的本事,同時也具備“不說透的”修養,在熙熙攘攘的喧鬧人群中,保有自己的交往之道,才有擁有堅實穩固的人際關系。 懂得對幫助過你的人,主動談錢,才能維護好一段感情;習慣給彼此的空間“留白”,注重禮節,才能赢得尊重;放下對他人的期待,不高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才不因關系而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