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于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而處于青春期少年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候,如果痤瘡不能及時的去除,會對孩子的心裡影響特别大。
以下是針對于痤瘡的秘方。
清熱消痤
[組成]黃芩15g,雲黃連10g,生枇杷葉15g,生桑白皮30g,蒲公英30g,重樓30g,生地30g,丹皮15g,皂角刺30g。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主治]痤瘡(肺風粉刺),肺胃積熱型。症見多于頸,顔面、胸、背等處生粉刺,顔面潮紅,或有膿疱、結節、囊腫等,舌紅,苔薄黃,脈數。
[用法]水煎服,每2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病多因素體陽熱偏盛,營血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郁滞,蘊阻肌膚;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之品,緻肺胃積熱,循經上熏,血随熱行,上于胸面等而發本病。宜用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之法治之。方中用大苦大寒之雲黃連、黃芩為君藥:黃連清瀉心火,因火主于心,瀉火必先瀉心,心火甯則諸經之火自降,并且兼清中焦之胃火;黃芩清瀉肺火,芩、連合用,清熱瀉火以去肺胃之積熱,故為本方之君藥;生枇杷葉、生桑白皮助芩、連清瀉肺胃之熱,并可載諸藥上達頭面;蒲公英、滇重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二藥合用,清熱解毒之力更強,有消散痤瘡之效,四藥皆為臣藥;然苦寒之品有傷陰之弊、故配伍生地清熱涼血、養陰;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清血中之伏熱,有消癰散瘡之效:皂角刺辛散溫通,性銳力利,活血消腫散結,攻走血脈,直達病所,既具攻散之力,複兼開導之能,且能緩解芩連等苦寒傷胃;上述3藥為佐使藥。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之效以消除痤瘡。
[加減]熱毒盛者加金銀花、野菊花;挾濕者加生意薏苡仁、土茯苓;囊腫多者加夏枯草;結節多者加三棱、莪術、水蛭;大便幹結加生何首烏或生大黃;素有痛者加郁金;:咽痛者加牛蒡子,重者加馬勃、青黛。
[點評]本方為治療座瘡的有效方。亦可用于治療毛囊炎、酒渣鼻。方中的桑白皮及枇把葉,必須生用,炙者效差。脾胃虛寒者慎用。
[驗案]白某,男,22歲,1996年10月9日初診。面部丘疹、結節、膿疱,反複發作5年,近半年來加重,曾服用過四環素、美滿黴素及抗生素針劑,症情雖有所控制,但不過幾日新疹又出現,此起彼伏。查:面部皮膚油膩,面部布滿黑、白頭粉刺,前額、面、頻部有密集紅色丘疹,其間散在黃豆大小之結節及膿,部分潰破,由于反複不斷地擠壓,使顔面部多處形成回陷、痕痕及色素沉着;伴口幹,便秘,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治法:清熱解毒,涼血瀉火。處方名:清熱消痤飲加味。藥物:黃岑15g,雲黃連10g,生枇杷葉15g,生桑白皮30g,蒲公英30g,滇重樓30g,生地30g,丹皮15g,皂角刺30g,野菊花30g,生何首烏30g,蜈蚣2g。用法用量:上藥冷水浸泡1小時後,小火恵煮,沸後5-10分鐘離火,每次服用150ml,每日煮2次,每劑連用2天。藥渣勿棄之,再煮,沸後,濾渣,溫後加老陳醋約30ml,敷患處,效更佳,忌口。治療2周後、楽平複治愈。仍留因擠壓形成的凹陷性瘢痕及輕度色素沉着。
處于青春期少年們,我們一定要注意痤瘡的發作,及時使用正确的秘方。不僅要在藥材的秘方上下功夫,平時的飲食習慣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膩和過甜的食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