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王陽明60句經典語錄讓你迅速了解心學

21世紀是王陽明的時代,是心學的時代,不懂王陽明的心學,上網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什麼是心學?心學講了什麼?這是一個複雜到爆炸的問題!無數人看了無數本書,最後除了無數個問号,啥也沒懂。

小編從《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中摘取了60句王陽明一生最經典的語錄,隻要讀懂這60句,就了解了龐雜難懂的心學體系,就讀懂了王陽明這個人。

一、立什麼志就是什麼樣人

年輕時候的王陽明志向高遠,愛好廣泛,是一個天賦卓絕的年輕人,這樣一個年輕人卻有着一身傲骨,甯可蹲大獄,也要為正義說話。

1、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2、世人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3、我已超脫了得失榮辱,隻是還無法超脫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說榮耀,可脫衣就寝,隻是一身窮骨頭,何曾添得分毫?所以,榮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經曆一番不同平時的劫難才能脫胎換骨,成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

6、為了自己相信的正義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縮頭烏龜,否則就是活千年,不過是千年的禽獸。

7、人人都是聖人,誰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實踐,就是一場空

王陽明年輕時癡迷于佛教,吸取了許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學大成後,卻對佛學大加批判,認為隻在心上做,終是無用。

1、禅宗說了‘人人都有佛性’後就枯坐,什麼都不管了。說了‘佛向心頭做’後就真的在心頭做,不去實踐。而我說了‘在心上用功’後,必須去實踐。

2、佛道之學和聖學隻是一張紙的距離,所以不容易辨别,隻需要立志于聖學,将來必能看透。

3、親情與生俱來,如果真能抛棄,就是斷滅種性

4、佛教徒總說自己不執着于‘相’,其實這些都是執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三、孝道是發自内心的行為

百善孝為先,在王陽明心學體系下,孝不用學,它就是發自良知的行為。

1、如果真有孝順父母的心,就會去做孝順父母的事。孝順這個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難道它就消失了?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讓父母擔心。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怎麼去孝順父母了。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尋求任何東西,隻要讓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萬事大吉了。

4、做兒子的對于父母錯誤的言行無法指責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哭泣,怎麼可以奉迎他的錯誤呢!

5、人世間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實是兒女平安,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麼,将心比心,我們希望的其實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則,這都是空談。

四、兵法之道奧妙在于不動心

王陽明不僅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講究虛虛實實,對将領則要求不動如山。

1、虛虛實實,讓敵人的心慌亂,動起來沒有章法,就能趁勢而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2、敵人隻要心中生疑,這仗就赢了。

3、有些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笃的功勞。

4、敵人氣勢正盛,就應該趁他們取得勝利疏于防備時向他們進攻,怎麼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後退呢?

5、哪裡有什麼技巧,隻是努力做學問,養得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6、隻有在平時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鍛造成一個泰山壓頂色不變,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轉的人,才能不動心。

五、真理不在書本上,就在我們的心中

王陽明将朱熹的天理與内心聯系在了一起,朱熹認為天理要從書中去尋找,王陽明則認為心外無理,天理就在我們的心中。

1、心中有個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真理已在心中,我們去實踐,隻是去驗證這個真理,其實最終目的就是磨煉我們的心。

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雖然沒有離開心,可卻被蒙蔽了。

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個意志力不堅定的人,生活在一個肮髒的環境裡,天理就很難顯現。

5、耳朵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閑是非;口不能說是非,又省了多少閑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夠了。

6、生死關容易過,可心上的關卻難過

7、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8、世人因為不知道‘達到至善’的關鍵在于我們自己的心,以為天下的萬事萬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蓋了評判是非的标準,使‘心為統帥’的簡單道理變得支離破碎、四分五裂。

9、良知提醒我們,要把萬物和自己當成一個整體,對萬物說,我愛着你的愛,痛着你的痛,傷悲着你的傷悲,快樂着你的快樂

六、良知,就是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

王陽明的心學就是緻良知之學,所謂良知,就是與生俱來的道德意識。時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後按照良知的指引前進,則前路也必定光明。

1、每個人與生俱來心中就有聖賢之道,因為我們心中與生俱來就有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而做聖賢就是要通過自我努力實現最真實的自我。

2、心如明鏡,物來則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3、隻要時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讓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會得出一個真理。伯夷、叔齊雖然死了,但他們的良知卻在每個人心中。

5、應視功名利祿如浮雲,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計較事成之後的榮耀。有榮耀是我幸,無榮耀是我命,這就是良知給我們的答案。

6、你的意念所到之處,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錯誤的就知道錯誤,不可能有絲毫的隐瞞。

7、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那就去做,不必顧慮、不必計較。

8、我們心裡的良知是應對萬事萬物的法寶,無須去外部尋求任何幫助。

9、有些人平時不肯行善積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時依良知做事不違神靈,坦蕩光明,又有什麼可怕的?

10、良知是個直性子,對于不公,它給出的答案就是:馬上反抗。

11、“至聖先師”孔子說的話,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錯的,就不是真理;而販夫走卒說的話,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對的,就是真理。

12、絕不要先以惡意去推測别人,否則自己就先變惡了,一旦如此,就是喪失良知的表現。

七、“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實踐”,“知”與“行”是一體的。

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須去事上練,隻有去實踐了,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這一真理。而且,這兩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樣。

2、安定情緒,物我兩忘,不是什麼都不想,死人才什麼都不想呢。

3、無事時,将好色、貪财、慕名等私欲統統搜尋出來,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複發,才叫痛快。

4、名與實相對。務實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輕一分。若全是務實的心,就沒有一絲求名的心。如果務實的心猶如饑而求食,渴而求飲,還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好名?

5、要祛除聲色貨利的私欲,就要在靜坐時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禍根都搜尋出來,然後祛除。

6、面對外來評價,尤其是毀謗時,非但不要動怒心,而且還要把它當成是磨煉強大内心的機遇。

7、天下任何事物本來就沒有善惡,它所有善惡全是人強加給它的。

8、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禮但實質上不是禮;有的貌似非禮但實質上就是禮。

9、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0、裝模作樣成一個聖人去給别人講學,人們看見聖人來了,都給吓跑了,怎麼能講得好呢?唯有做一個愚夫笨婦才能給别人講學。

11、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聾眼瞎之人,雖然聽見、看見了。隻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2、靜并非不動,動也并非不靜。戒慎恐懼就是念頭,為何要區分動和靜?

13、随時随地而變化、變通,如此才是真正擁有智慧的人。

14、人必須要有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夠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隻要做到用良知去發家緻富,那就符合天理,誰說君子不能談利?

16、不去議論别人的是非,在要責備别人的時候,把它當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7、仕途如一張網,進入後就會被沾上不得轉身,所以千萬不要沉浸在裡面,要懂得站在網上看。但也不是不作為,看明白,然後進入網中去做,做完就趕緊撤出來,這樣才能不被仕途牽引,不被功名利祿所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