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是一部帶有宗教和哲學色彩的電視劇,着重筆墨于神學、佛學,表現在本劇兩大精彩部分——芮小丹與王明陽獄中論道和丁元英五台山論道,芮小丹與王明陽辯論神學,論基督教;丁元英和智玄大師論佛學,佛教,這兩部分晦澀難懂,足以表現作者豆豆具有一定的宗教知識認知和哲學思想高度,今天我們就來讨論劇中的神學。
神是什麼?神是根據人的需要創造出來的。《聖經》神學理論上存在的問題是如果《聖經》的教義不能接受邏輯學的檢驗,那麼在實踐上就存在障礙;如果經受了邏輯學的檢驗,那麼就表明神的思維就是人的思維,否定了神性,神性附加了人性的期望值,那麼神性就大打折扣,如果神性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麼人還需要神幹嘛?
芮小丹要丁元英在王廟村創造一個神話,下面是丁元英的話:
這世上原本就沒什麼神話,所謂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人的神才對人起作用。神的神,還神嗎?
丁元英的說的“人的神”和“神的神”無非就是神性與人性的偏頗。
王明陽認為神學隻不過是用哄小孩,吓小孩的方式使人信服,因信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獄,雖然有利于基督教的實踐,但也迎合了怕死的一面,貪婪的一面,這樣的因果關系不給人自覺,反省的機會,人連追求高尚的機會都沒有,又以何談高尚。
王明陽的觀點與丁元英的觀點在人性層面上是一緻的,我們這裡回顧五台山論道丁元英說的話:從衆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制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佛是無量的,沒有覺性圓滿和不圓滿,也沒有什麼終極圓滿之說,而佛教給世人虛構一個覺性圓滿之佛,修行圓滿即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以人們進入西方世界的執着心(貪心)來約束人性中其它方面的貪心,所以是“以貪制貪”,而“以幻制幻”是虛構一個虛幻的覺性圓滿之佛來約束人性的妄念。
《聖經》神學是關于人類精神的學說,是關于人的靈魂淨化、升華,人的行為高尚、正典的學說。一味地攻擊或捍衛神的真實性與否,都是愚昧的表現。前者沒有理解基督教的曆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後者沒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基督教的真正境界是窄門,什麼是窄門,不因上天堂下地獄的因果關系就是窄門,指不昧因果,不執着,自性而為,這種極高的境界就是窄門,到了這個境界,就會證得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至于文中說的基督教的社會價值這和佛教的一樣,導人向善。
《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到“超道德價值”,倫理道德屬于道德價值,高于道德價值的價值叫超道德價值,馮友蘭認為基督教的宗教價值不屬于超道德價值,因為基督教的上帝是人格化,而非宇宙,既然是人格化那就是神性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說到上帝人格化,曾經有個學生問楊振甯,研究物理學相不相信上帝?楊表示,他相信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創造這個世界,但他不相信拟人化的神,所以他更相信宇宙中那股無形的力量。
作為哲學的佛學與作為宗教的佛教,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對佛學比佛教感興趣得多,中國人一向是不關心宗教的,中國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帶有哲學的意味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