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起動畫,大家知道的不是日本的就是美國的,什麼漫威海賊王。但事實上,中國的動畫曾經也是世界獨具魅力,征服着全世界的人。
比如有一部電影時過五十年,還打動着外國人的心。
外國人評價:
“當我看這個電影的時候,還是個小女孩。那時候英國4頻道開播,它開始播的那些節目中有一個就是這個電影。我後來再也沒有看過它,我曾經懷疑了很長的時間,它是否隻是我曾經做過的某個好到難以相信的奇異瑰麗的夢境。現在再看到它,它就象我曾經記憶的那樣華麗壯觀。太謝謝你上傳了!”
“我自從七八歲以後就沒有看過這個電影,BBC2曾經有一季亞洲動畫。試圖獲得這個電影有許多年了,它讓我保持安靜了45分鐘”
“上帝啊,這是1960年代制作的動畫片,那時候動畫甚至還沒有那麼發達。嗯嗯嗯,而且它是中國制作的還不是日本。”
這就是中國動畫大師萬籁鳴的《大鬧天宮》
看多了日本動漫的外國人,以及現在的中國年輕人,他們并不知道,中國的動畫要早于日本,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成就更在日本動漫之上。
因為,那些作品都是按照藝術品去打磨的。
比如制作《大鬧天宮》時,總共畫了十幾萬張手稿,時間花去了兩年。
而為了畫好每一個動作,所有的畫師先去看京劇學動作,而畫仙女的畫師則要求先學跳舞。
為了塑造“孫悟空”的形象,萬籁鳴專程帶領劇組去北京,先是找北京各地的廟宇,觀察神态各異的神像。
又特地拜訪了擅長猴戲的京劇武生,為“孫大聖”設計動作。
……
現在有很多人感慨,為什麼我們現在拍不出《大鬧天宮》,原因之一,就是當年的制作就是為了制作一件藝術品,從來沒有考慮任何的市場因素。
這才有了不計成本的投入。
像《小蝌蚪找媽媽》,水墨畫動畫,流動的藝術。《聰明的鴨子》第一部折紙片
第一部彩色寬熒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
今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讓人眼前一亮,但隻能說它是成功的商業片,而不能說是藝術。
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哪吒鬧海》才能說是一種藝術。
熟悉《哪吒鬧海》的觀衆應該對片中李靖撫琴這段記憶深刻。
在長達40秒的李靖彈奏古琴的畫面,音畫神同步,雙手指法、按壓位置完全還原,連神态做到了神還原。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哪吒鬧海》的作曲家金複載邀請自己的好友古琴演奏家龔一到美影廠演奏琴曲。
然後六位動畫家圍繞龔一,從不同角度速寫龔一的指法。同時,還用攝影機拍下龔一演奏時的神态。
經過這樣的努力,才達到了這樣的神還原。
其實,就算指法不吻合,百分之九十九的觀衆也看不出來。随便畫一下,就能省去不少時間跟金錢,但他們依然大費周章去做,倒不是為了能看出來的百分之一的觀衆。而是他們認為,這是藝術,藝術就得用真的态度去創作。
想想現在的演員,連台詞都不背,全靠對嘴型,嘴型對不上,就靠切。完全不是一個級别的創作态度,反而能拿數千萬一年的片酬。
也許,上海美術的這些創作是一個無法複制無法重來的巅峰。
這些藝術品級的作品都是大師不惜成本制作出來的。此後當藝術走向市場,走向功利時,藝術就會變成另一個樣子。
中國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看看這些作品,這是中國老藝術留給中國的魄寶。
我也特地找來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授權的《中國經典動畫珍藏版》。
這套書特别全,包括上海美術電影的33部優秀獲獎作品,一共70冊圖畫書:
《葫蘆兄弟》、《小蝌蚪找媽媽》、《哪吒鬧海》、《金猴降妖》、《寶蓮燈》、《三個和尚》、《猴子撈月》、《大鬧天宮》……這些都能給每個孩子帶來特别美好的回憶。
這些原畫的藝術性很高,比如《小蝌蚪找媽媽》裡的水墨畫插圖,原畫出自齊白石;
《鹬蚌相争》有國畫大師林風眠的風格。不僅僅是讀故事,還是一種美學養成,而且是中國自己的美術,其實,隻有民族的,才有可能是世界的。
這些經典的故事裡,不但向孩子傳遞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審美,中國的故事,還傳遞着真善美的價值觀。
3到10的孩子都可以閱讀這些中國國寶級的動畫故事。
讓經典在我們孩子的心靈裡繼續傳承下去。
人物形象設計,故事的啟迪性,都是中國不可複制的颠覆存在。
還是很好的親子閱讀,給孩子講這些故事時,可能爸爸媽媽們自己都有不少美好的回憶吧。其實,就是成人也可以收藏一套,做為自己童年美好回憶的一種紀念。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