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李承乾,這位被唐太宗李世民寄予厚望,本應'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的皇太子,最終在荒唐中,自我毀滅。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大唐秦王府傳出喜訊,秦王妃長孫氏誕下一個皇子,随着嬰兒哇哇墜地,秦王府上下,一片喜慶,就連唐高祖李淵,都喜上眉梢,這個嬰兒,正是秦王李世民的嫡長子,唐高祖李淵的皇孫李承乾。

李承乾這個名字,是唐高祖李淵親賜,李淵對這個孩子十分喜愛,就取“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為這個皇孫定名為李承乾。

可以說,李承乾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祖父是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戰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而母親的娘家,則是大唐的功勳世家長孫氏,而在父親李世民政變成功後,更是被立為太子,這樣的人生,何止是圓滿?

但就是這樣的一手好牌,卻被李承乾生生地打個稀爛,通過不斷作死,最終不僅太子之位被廢除,還被貶為庶民,流放千裡,最終死在異鄉,就連死後的谥号,也比定為“愍”,此等結局,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本是天之驕子,緣何結局凄慘?曾經的皇太子李承乾,究竟做了什麼荒唐的事,才讓父親李世民對其如此的憤恨?且聽我慢慢道來。

早期的李承乾,可以說是一個标标準準的儲君模闆。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為恒山王,而在其日後的歲月中,李承乾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根據史料記載,李承乾在小的時候就展現出與常人不同的聰明才智,并且不光腦子好,還長得好看,可謂是顔值又高智商又好,這樣的孩子,換任何人都喜愛的不行,更别說李世民了,因此,在李世民初登大寶後不久,就冊立李承乾為東宮太子。

“早聞睿哲,幼觀《詩》《禮》”--《新唐書》中形容李承乾

李世民的寵愛,并非空穴來風,李承乾也确實具有這個資格,根據史料記載,李承乾在成為太子後,并沒有因為地位的提高而眼高于頂,甚至比之前,還要更為謙卑和好學,曾經的帝師李鋼,因為腳疾隻能乘着轎子進宮,而身為太子的李承乾,不僅親自将老師引到殿内,還恭恭敬敬的對其行禮。

對于這樣的孩子,李世民自然是愛護有加,為了鍛煉李承乾的能力,在貞觀四年,李世民還下诏,要求隻要不是軍國大事,可以先呈報身處東宮的李承乾,由其“斷決”,這中看似無關緊要的舉動,已經說明李世民在有意識的磨練李承乾的政治能力。

“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李世民

公元631年,十二歲的李承乾突然生病,向來不信佛道的唐太宗,親自請了道士秦英來為兒子祈福,并在李承乾病愈後,修建多處寺廟,大赦獄中犯人,這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李承乾。

貞觀九年,唐高祖李淵駕崩,按照禮制,李世民需要為高祖守孝,此時的李承乾已經十七歲,李世民就将朝廷政務交由他進行決斷,李承乾也展現出了“頗識大體”的一面,将朝廷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這就讓李世民對他更加的滿意和信任。

在整個貞觀初期,李世民和李承乾,可以說是“父慈子孝”,李承乾十分争氣,李世民對他也頗為滿意,哪怕是李世民在察覺出李承乾有一些不良習慣後,隻是要求東宮的輔臣們多對李承乾進谏,整體上,李世民還是對李承乾十分的滿意的。

但這一切,随着李承乾患上足疾之後,都變了味道,他猶如一個叛逆的孩子,逐漸的行為不端起來,沉迷于聲色犬馬、射箭打獵,為此,李世民“搜訪賢德,以輔儲宮”,仍然寄希望于李承乾身上,但可惜的是,李承乾卻未曾明白父親的一片苦心,在幹下了一件又一件荒唐事後,最終走向毀滅。

扮演被突厥人打死的唐朝皇帝

如果說聲色犬馬、射箭打獵隻是小意思的話,那麼扮演突厥人,大玩角色遊戲,并且還夢想去投奔突厥人,這就有些犯忌諱了。

在某一段時間裡,李承乾十分迷戀突厥人的風俗習慣,不僅深入研究,還開始學着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模仿突厥人的生活習慣。

不僅如此,他還招募了一批長相酷似突厥人的侍從,把這些人頭發梳成小辮,穿上羊皮衣服,在東宮的草地上架上帳篷,自己和這些人住進去,每日裡殺羊烤肉,活脫脫的一副突厥人形象。

如果單單是這樣,還沒什麼,但是李承乾聚德不過瘾,就做起了一個極為腦殘的遊戲。

他扮演一個戰死的可汗,讓侍從們騎馬在自己周圍轉圈号喪,并按照突厥風俗,要求侍從們割臉,一次表示對去世的可汗沉痛哀悼之情。

玩的盡興後,李承乾還說,有朝一日,他若是登基,定要去金城(今甘肅蘭州)狩獵,去那裡當一個正宗的突厥人,并要投靠突厥将領阿史那思摩。

要知道,大唐和突厥,那可是世仇,當年突厥人讓李世民吃了大虧,突厥的颉利可汗在李世民剛登基時,舉兵入侵,一直打到了長安城下,逼的唐太宗不得不簽訂了恥辱的渭水之盟,日後隻要提到突厥,李世民就恨牙根兒癢,而李承乾可是正牌的大唐儲君,卻扮演突厥人,并要當一個突厥人,這樣的話由他口中說出來,着實的不像話,堂堂大唐儲君,怎麼能委身于一個突厥将領呢?

刺殺大臣,謀害親弟

扮演突厥人這件事被幾個輔政大臣知曉後,開始苦口婆心的對李承乾勸谏,結果李承乾不但不聽,還派出殺手想将幾個大臣一殺了之,雖然最終沒能成功,但也讓李承乾與東宮的輔政大臣徹底決裂。

公元642年(貞觀十六年)二月,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志》完稿,這是一部囊括了各州各縣的沿革、地望、地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話傳說、重大曆史事件的百科叢書,該書的完稿,讓李世民極為高興。

為此,李世民對三兒子李泰大加賞賜,不僅賜“物萬段”,緊接着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财物,按理說,李泰修成此書,對他獎賞也無可厚非,但偏偏李承乾卻眼紅了。

為何眼紅?主要是因為賞賜給李泰的數量之多,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李承乾為此就十分不平,尤其是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撺掇下,李承乾就認為父親李世民有将他替換掉的可能。

其實這還真是冤枉李世民了,在意識到賞賜規制超限後,李世民很快就采取了補救措施,下诏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并且李泰還因此上疏推辭。

但李承乾卻不這樣認為,一門心思的斷定父親和三弟有别的目的,因此,為了消除他所認為的那個隐患,李承乾就動起了将弟弟李泰謀殺的心思。

當然,這個計劃并沒有成功,并且還被李世民得知,狠狠的訓斥了李承乾一頓,李承乾也因此安分了一段時間。

這樣一個動不動就想将所有不合他意的人統統殺掉的太子,如何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

意圖謀反

即便是李承乾胡鬧成這樣,唐太宗李世民依然沒有對其放棄希望,沒有想更換太子的想法和行動,還把魏征派給李承乾,擔任太子太師,意圖通過魏征的引導,讓李承乾好好做一個合格的儲君。

直到李承乾按奈不住,準備圖謀造反。

造反的起因,還是因為魏王李泰,由于李泰的積極表現,使李世民對其增加了不少好感,包括對他的俄超規格賞賜,以及讓他出任雍州牧,還有特準李泰在魏王府中開設文學館。

當年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就曾擔任過雍州牧,并在秦王府開設文學館,廣納英才,而如今的李泰走的路線,與當年李世民如出一轍。

雖然李世民并沒有明确表達出要廢立太子,但一些政治敏感的大臣們,就開始逐漸的向李泰靠攏,并因此形成了一個小集團。

随着李泰的聲勢越發旺盛,李承乾就感到十足的危機,但他還沒有什麼動作時,李世民派魏征擔任李承乾的太子太師。

之所以安排魏征,是因為魏征此人十分正直,不屬于任何一個派系,李世民此舉,也是想向天下證明,自己并無廢立太子之意,以安衆心,同時也側面的向李承乾表示,自己并沒有放棄他,隻要他痛改前非,仍然是他的好兒子,帝國的好儲君。

但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候,李承乾的東宮爆發出一個醜聞

這個醜聞的主角,是一個十歲左右,叫做“稱心”的樂童,稱心這個名字,還是李承乾起的,意思就是樂童讓稱心如意,而根據史料記載,這個樂童“美姿容,善歌舞”,李承乾對其寵愛的無以複加,一同吃一同睡,一同做喜歡的事。

男寵這個事情,在中國古代并不稀奇,曆朝曆代均有這種事情發生,但這件事阿混在李承乾身上,就足以把他害死。

要知道,此時魏王李泰正虎視眈眈的盯着李承乾犯錯,因為隻要他一讓位,李泰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子,而在這種敏感時期,如此醜聞,就成為了李泰一黨的最有力武器。

很快,這件事被捅到李世民那裡,李世民大怒,将稱心處死,并把李承乾打了個狗血淋頭,如果李承乾就此打住,可能也沒什麼事,問題是,他接下來的操作,完全是破罐子破摔。

回去之後,李承乾在宮中為稱心建了一個靈堂,豎了一個雕像,朝夕焚香祭拜,還暗中追贈稱心官爵,為其豎立墓碑。

不僅如此,李承乾認為稱心之所以會死,完全是李泰指使人告得密,因此就對李泰恨到極點,暗中組織了一百多人,準備再次刺殺李泰。

與此同時,李承乾為壯大聲勢,還将侯君集、漢王李元昌以及多名大臣拉下水,準備密謀起事!

但這場看似聲勢浩大的謀反,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胎死腹中,齊王李佑的一個部下告發太子黨的政變陰謀,李承乾等人被接連下獄。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對太子謀反一案進行會審,最終李世民頒下诏書,将李承乾太子之位廢黜,貶為庶民,流放黔州。

兩年後,也就是貞觀十九年,李承乾在郁郁寡歡中,死在了這個邊瘴之地。

小結:

自幼就根紅苗正的李承乾,真的可謂是天之驕子,但也正是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其養成了恣意妄為的秉性,以至于在後期逐漸的堕落,不聽勸谏,不幹正事,使李承乾逐漸喪失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繼而造成魏王李泰的逐漸勢大,但李承乾不僅不痛改前非,反而幹出了刺殺李泰,以及密謀造反的荒唐事,最終落了個事情敗露,自己被廢黜,流落異鄉的結局,他的一生,是荒唐的一生,完全是自己毀了自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