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潔 靜 精 微」——《周易》基礎知識

六 《易經》體例

1. 《易經》上經與下經

《易經》分上經與下經。上經共三十卦從乾坤開始,以否泰為中心,論述天地生成發展規律。帶你認識人生社會百态。

下經共三十四卦從鹹恒開始,以損益為中心,闡明人倫社會境況。論述治家、為臣、治國根本之大義。

程傳說:“天地萬物之本,夫婦人倫之始,所以上經首乾坤,下經首鹹,繼之以恒也。”

自然與社會是《易經》研究的兩大方面内容,社會從屬于自然,認識自然是為了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從而指導人們正确行動。《周易》以樸素的自然觀來指導、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指明了人類社會和諧共處的發展之路。。

2. 《易經》的構成

《易經》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條陰爻(--)或陽爻(—)的卦畫符号,和卦辭、爻辭文字共同組成。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3. 卦辭 爻辭 彖傳 象傳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都是由上下兩個三爻八經卦組合而成。有卦名,卦辭,爻辭以及相應的彖辭、象辭組成。

卦辭:傳說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裡七年,文王重演六十四卦, 并作卦辭爻辭以闡明每卦大義。卦辭是觀象系辭,除占斷語外,一般以卦象為依據,研究卦辭不能離開卦象。

爻辭:傳說除周文王外也為周武王及其臣屬共同創制,解釋每爻的變動、含意,并作出吉、兇、悔、吝、無咎等判斷。

彖辭:傳為孔子所作《彖傳》。彖辭是解釋卦辭的,共六十四節,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及卦辭。

彖的意思為斷,即斷定一卦之義,彖辭往往以卦象、爻象為本簡括該卦主旨。本文在每一卦裡用“彖曰”标示。

象傳:共四百五十條,其中六十四條闡述卦名、卦義,稱《大象傳》。《大象傳》解釋卦辭,一般先說明卦象組合,然後從卦象中發揮出君子應具備的立身修德原則,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之辭。

三百八十六條解釋爻辭,稱《小象傳》。解釋爻辭,以爻象(包括爻位)為依據。大象、小象本文皆以 “象曰”标示。

4.《周易》中的象、數、理

象:指卦象。“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系辭焉以盡言。”象是萬事萬物特性的歸納和抽象,人們通過象來感知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變化,并預測未來。

數:卦象由爻構成。揲蓍得數,數生爻,爻成卦。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挂。就有七(少陽)、八(少陰)、九(老陽)、六(老陰)之數。九為老陽,變少陰;六為老陰,變少陽。爻有陰陽,位有上下,剛柔相摩,“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象與數不可分,因為爻是數變化的結果,象在數的時空變化中産生。

數也可理解為爻、象變化的依據,所謂“一切皆有定數”。

理:理是數的變化産生的爻、象而顯現出的内涵或義理。

象是事物表現的征兆,數是事物變化的過程,理是變化過程蘊含的本質。由于“理”是人的主觀推斷,因而在理的認同上存在巨大差異,後世《易》學“兩派六宗”皆與此有關。

5. 關于卦的術語

八經卦 (也稱單卦)

即: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個三爻卦,為伏羲所創。八經卦兩兩相重組成六十四卦。

八純卦

是指由兩個相同的八經卦組成的六爻卦,純卦也隻有八個。

乾為天

坤為地

坎為水

離為火

震為雷

艮為山

巽為風

兌為澤

程傳說:“八純卦皆有二體之義。乾内外皆健,坤上下皆順,震威震相繼,巽上下順随,坎重險相習,離二明繼照,艮内外皆止,兌彼己相悅。”

十二消息卦

「潔 靜 精 微」——《周易》基礎知識

十二消息卦

即:複、臨、泰、大壯、夬、乾,剛爻生長,陰爻消退的六卦。姤、遯、否、觀、剝、坤,屬柔爻生長,剛退陰息的六卦。

六十四卦是在十二消息卦基礎上,剛柔相推變化而成的。

十二消息卦也是一年十二個月的當令卦(即十二辟卦)。

内卦與外卦

六十四卦都是由八經卦兩兩相重組合而成的六爻卦。下面三爻卦稱内卦也叫下卦;上面三爻卦稱外卦也叫上卦。内卦在己,外卦由人。

陰卦與陽卦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陽卦奇,陰卦偶。

互卦

在六爻卦中二三四爻組成一個卦叫下互卦,三四五爻也組成一個卦叫上互卦,簡稱互卦。

七 八卦的附加

1. 八卦與天幹 (納甲)

八經卦:乾☰、坤☷、艮☶、兌☱、坎☵、離☲、震☳、巽☴。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經卦有八個,天幹有十個,所以乾和坤各配兩個天幹。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兌卦配丁,巽卦配辛,艮卦配丙,離卦配己,坎卦配戊。

朱震《漢上易傳》:“納甲何也?曰:舉甲以該十日也。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巽納庚辛,坎離納戊己,艮兌納丙丁。皆自下生。聖人仰觀日月之運,配之以坎離之象,而八卦十日之義著矣。”

2. 八卦與五行

五行的觀念比較古老,《尚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穑。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

在《尚書》時代,人們已把五行、五性、五味配在一起。

「潔 靜 精 微」——《周易》基礎知識

五行生克圖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八卦的五行屬性分别為: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潔 靜 精 微」——《周易》基礎知識

八卦五行屬性

八卦的五行屬性是根據後天八卦方位定的。離正南為火,坎正北為水,震、巽位東屬木,兌、乾位西屬金,坤、艮對角線為土。

五行中除水、火外,其餘三行各配兩卦。但有陰陽不同:乾為陽金,兌為陰金;坤為陰土,艮為陽土;震為陽木,巽為陰木;水火也分陰陽,但由坎離全代。

3. 卦氣說

古人把一年的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三百六十五天與六十四卦對應配置在一起。用六十四卦表示一年内天地的運轉情況。

首先按後天八卦分出坎離震兌四正卦,表示一年的四季。

「潔 靜 精 微」——《周易》基礎知識

卦氣圖

坎正北主冬,在二分二至中配冬至;一卦六爻,每爻主一個節氣。初六主冬至,九二主小寒,六三主大寒,六四主立春,九五主雨水,上六主驚蟄。

震正東主春,在二分二至中配春分,一卦六爻,每爻主一個節氣。初九春分,六二清明,六三谷雨,九四立夏,六五小滿,上六芒種。

離正南主夏,在二分二至中配夏至,一卦六爻配六個節氣,初九夏至,六二小暑,九三大暑,九四立秋,六五處暑,上九白露。

兌正西主秋,在二分二至中配秋分,一卦六爻配六個節氣,初九秋分,九二寒露,六三霜降,九四立冬,九五小雪,上六大雪。

其餘六十卦,每五卦為一組,分辟、侯、大夫、卿、公五種。每組主六侯,十二組共主七十二侯。

五日為一侯,三侯十五天為一個節氣。

八 卦與爻的關系

卦與爻的關系是體用關系,卦為萬物靜态之體,爻為事物動态之用。卦是大局,爻是大局中的一個部分或一個時段,分析一爻要從大局中把握時與位的變化。

王弼《周易略例》:“夫卦者,時也;爻者,适時之變者也。”

1. 爻位的意義

卦有六個爻位,從下往上數:初、二、三、四、五、上。

初難知,上易知;二多譽,四多懼;三多兇,五多功。

初爻 象征事物事物的開始、發端,應謹記慎始(周密計劃)。

二爻 象征事物條件初具,可以積極進取,展露才華。

三爻 象征功業小有成就,應當謹慎行事,以防兇險。

四爻 象征進入更高層次,應當審時度勢,當進則進。

五爻 象征事業圓滿成功,切忌志得意滿。

上爻 象征事物發展到終極,宜謙恭自守,避免物極而反。

一卦六爻的爵位之象:初爻是元士位;二爻是大夫位;三爻是公位;四爻是諸候位,古代諸候在朝為天子之卿,故又為近臣、卿位;五爻為天子位;上爻為宗廟位。

陽爻㈠用九表示,陰爻(--)用六表示。

初爻、三爻、五爻為剛位;二爻、四爻、上爻為柔位。陽爻居剛位、陰爻居柔位,稱為當位(或得正)。當位,喻示事物合乎正道、常規,有發展前途。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就為失正,或不當位。當位者應守正防兇,不當位者應趨正求吉。

二爻和五爻分别是下卦與上卦的中位,陽爻居中位,象征剛中之德(剛健正直,中正有為,勇于擔當);陰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虛已待人,處事圓潤,不失節度)。九五、六二最好,既當位又得中,也稱中正。表示君臣和衷共濟,配合默契,陰陽和諧,達到最佳狀态,也稱 “中和”。中優于正。一卦若中位無剛爻,難以成大事。

天地人三才:初、二爻代表地位;三、四爻代表人位;五、上爻代表天位。“《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2. 爻與爻的關系 (承、乘、比、應)

承:承上,是指下爻對上爻,有烘托奉承之意。以陰承陽為佳。

乘:乘淩,是指上爻對下爻,有居高臨下之意。一般陰爻乘淩陽爻不好(叫乘剛),柔乘剛為逆(不順);不當位的陰爻乘淩陽爻叫不處;陰爻乘淩卦主陽爻兇險。

陰承陽為順,陰乘陽為逆;順者獲吉,逆則有兇。

比:比鄰,指相鄰兩個爻,陰陽相比有益,相互幫襯;同性相比叫失比。失比得敵,敵則相疑相忌。

應:相應,指初四、二五、三上爻陰陽相對應。即當位又有應就比較好;不當位有應次之。柔來應剛,剛得勝。同性爻不應,同性相敵,也稱“敵應”。敵應無相求相得之情。

《系辭·下》:“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僞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周易尚氏學》:“遠謂應,近謂比。遠取應就不能近取比;近取比就不能遠取應,是故遠近不能兼取。俾遠近皆不取,則悔吝免也。”

3. 陰爻與陽爻

陰爻與陽爻代表陰陽二氣。陽氣是創生的、主導的;陰氣是收斂的、從屬的。兩者雖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對等因素,但作用并不等同。二者不是平列關系。陽需得到陰的輔助配合,陽遇陰則通,通則無不利。陰也要接受陽的主導,陰遇陽則吉。剛柔相濟,陰陽協調一緻才合乎理想。

《易》在對待陽爻、陰爻的态度上有傾向性。陽氣的生發代表事物的興起壯大,故古人多有褒陽貶陰之觀念。《易》以陽爻為大、為君子、為正;以陰爻為小、為小人、為邪。

九 卦與卦變

1. 非覆即變

孔穎達說:“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變。”

六十四卦一般兩卦為一組,在一組内兩卦的關系非覆即變。覆是前一卦颠倒過來成下一卦;變是前一卦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組成下一卦。但在組與組之間,很少有非覆即變的關系。但也有特例,如:蹇卦與睽卦是變的關系。

2. 本卦與之卦

占筮時占得的卦,叫本卦;本卦爻變所形成的新卦叫之卦。在占斷時之卦表示事物的發展方向或結局。

3. 旁通卦

指的是本卦的反象,即本卦的同爻位陽爻變陰爻、陰爻變陽爻,所得到的卦就叫旁通卦。“觸類旁通”使你判斷事物發展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啟發。

4. 大卦

大卦也稱兼畫卦,就是把幾個剛柔相同的爻看成是一爻,把一個六爻卦看成三爻卦。如:把中孚當成一個大的離卦☲;小過當成一個大的坎卦☵;臨卦當成一個大的震卦☳;遯卦當成一個大的巽卦☴;觀卦當成一個大的艮卦☶;大壯當成一個大的兌卦☱。

另一種大卦的變例,是把中間幾個相同的爻看成一爻。如把頤卦看成是一個大的離卦☲。大過看成一個大的坎卦☵,等等。

甚至把相同的四、五爻合并看成一爻,來取象。

大卦取象在《周易》中時取時不取,主要還是以卦爻辭為依據。

十 怎樣學習《周易》

1. 《周易》的含義

周:周行不殆,周流六虛,表示宇宙萬物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矣也”。(冒:包含、容納)。

易:日月相合為易。日往而月來,陰陽之義配日月,天下至理。易有三義,①簡易(易則易知,簡則易從);②變易(陰陽交感而生變化);③不易(變化規律是不變的)。

2. 《易經》的思維模式

取象比類思維:《系辭傳·上》“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赜,而拟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3. 《易經》中的關健字

A. 元、亨、利、貞、時、命、說、孚、有孚、貞兇、貞吉。

元、亨、利、貞:《子夏傳》:“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乾元,具有創始萬物的功能;亨,通達順暢,天道運行剛健,不受任何阻礙,永不止息;利,天道運行得宜,适宜萬物生長;貞,正固,天道運行永無偏差,守正不變。

在《周易》卦象組合中,按後天八卦方位,春夏卦(自震至坤)多言“元亨”;秋冬卦(自兌至艮)多言“利貞”。

時:是《易》中最重要的概念。時不單是時間概念,而是天時、中時(時機合宜)、時運、時位、時局、時勢等,是一種由時間、地點、客觀條件所制約的具體情境或形勢。表達的是自然和社會特定時段的狀況,是事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時勢比人強。時勢不到事倍功半,時勢到來水到渠成,所以要“時止則止,時進則進,動靜不失其時”。順時而為,吉;失時則兇。《節》卦九二“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因而要“與時偕行”。

命、天命:命是自然與社會客觀條件對人的制約,誰也不能超越。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行動,就是順應天命,即可獲吉,但絕不是讓人們坐等好運到來;不顧客觀條件盲目行動,就是逆天命,逆天命遭兇。知道自己所處的時勢、地位,順應天道,不悲不憂,就是知天命。故而孔子說:“知天命,盡人事”。

說:《易》中說有三義:①言說、②喜悅、③解脫、脫離。

孚:信實。《說文解字》:“孚者,信也。”程頤雲:“存于中為孚,見于事為信”。心中有誠信就是孚,外化于行動就是信。

有孚:有誠信,受到别人信賴。

貞:在《易》辭中貞有二義:①蔔問。《周禮·春官》“貞謂問于龜蔔。”②貞固、貞定。朱熹:“貞正而固也”。

貞兇:貞固不變,兇險。

貞吉:固守正道,吉祥。

B. 利渉大川、利見大人、利有攸往、有喜、有慶。

利渉大川:(大川:喻指艱難險阻),有利于渡涉艱難險阻。

利見大人:(見:有二重含義,①谒見、②表現)。有利于谒見德高望重的賢者;或有利于自身表現出才德,惠及民衆。

利有攸往:前往或采取行動,能夠達到目的,實現心中願望。

有喜、有慶:一般有應援才有喜有慶;喜小慶大,大喜才慶。

C. 中正

中正:是《周易》最推崇的一個概念,也是最理想的境界。六爻卦中,下卦二位、上卦五位,稱為中位。爻居二、五位,稱得中。“中”指守持中道,中直,行為不偏不倚,不過無不及。“正”指陽居陽位,陰居陰位,稱為位正、或當位,表示事物發展遵循正道,符合規律。中正是指正大光明遵循天道而行,因而亨通。

就“中”與“正”的關系而言:中着眼于和諧,正着眼于位序。和諧的原則大于秩序的原則。因為由和諧而産生的誠信,是陰陽同心同德的精神紐帶。有和諧無秩序,完全可由同心同德的凝聚力,以中求正,來構建一種正常的秩序。反之正而不中,隻有秩序而無和諧,雖各當其位,但缺乏整體的精神共識,造成上下隔絕,而離心離德。因此中重于正,得中就正,“中行無咎”。

如訟卦九五:“訟,元吉。以中正也”;臨卦九二:“剛中而應,大亨以正”。

4. 《易經》的占斷詞

吉祥的:元吉(大吉大利);大吉(大吉利);有嘉(值得贊譽);吉(吉利、吉祥);無不利(一切順利,沒有不可克服的)。

中性的:無咎(凡言無咎者,原有咎也。知悔而改,則無咎矣。故善補過為無咎)。無譽(沒有名聲,不可自譽為有功勞)。

兇險的:悔(憂悔。有過而後悔,悔過可無咎);吝(責難、羞辱。不知羞恥,就會有咎難);厲(危厲。吉兇未定,應當警懼、反省,否則會由厲而緻兇);尤(怨尤);咎(過錯。需承擔責任,後果比兇輕一點);兇(兇險。是最壞的結果,一般違逆天道,罪責難逃);眚、有眚(災禍是自己招緻的)。

《易經》雖然談論吉兇但總是給人以希望、鼓勵,隻要戒慎自省,即使占到兇也可悔過避兇。《易經》是在用吉兇悔吝告訴人們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體現出高超的為人處事大智慧。

5.《易經》中人物

聖人:對人類社會發展有劃時代貢獻之人,如:伏羲、黃帝、堯。

先王:古代賢能君王

王: 指周朝早期君王

後: 古人對帝王的統稱

大人:有賢能之才,治理國家的人。君子得位稱大人。

君子:崇尚道德,志向遠大,遵循天地法則之人。

小人:普通民衆;或心術不正之人。

小子:尚未成就功業,或碌碌無為之人。

6. 讀卦的方法

在讀每一卦時,首先通過上下卦象的組合,從卦辭、彖辭中找出爻位的推移及其含意,對這一卦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在了解這一卦的中心主題之下,再去探求每一爻的細節内涵。

爻從上向下運動為來,從下往上運動為往。陽爻為大,陰爻為小。了解爻的來龍去脈,就不會把卦畫看死。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