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形而上學的哲學思想,使得西方哲學以及科學一直苦苦追求極限,追求從一到無窮大,永不滿足。——坤鵬論
笛卡爾在其《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寫道:
我是什麼?
一個思想的東西。
什麼是一個思想的東西?
它是一個能夠懷疑、理解、肯定、否定、意願、拒絕,同時還能想象、感覺的東西。
一、争論不休的心靈哲學
在諸多人類的未解之謎中,“我”(意識)是誰?可算第一謎。
哲學為此專門發展出了以意識主題的心靈哲學,又稱精神哲學。
它被稱為第一哲學。
心靈哲學就是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意識、靈魂、心靈為何物,思考意識和身體或意識與大腦之間的關系。
當然,心靈哲學依然還是基于還原論和活力論,所以也就分為了兩派。
一派以還原論為基礎,堅持認為意識是物質;
另一派以活力論為基礎,堅持認為意識不是單純的物體。
不過,心靈哲學有它專門的分類:
二元論和一元論。
其中二元論下又分為:
以笛卡爾思想為代表的是實體二元論(身心二元論)。
以斯賓諾莎的觀點(意識和身體是相同的,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面是物理性質,另一面是心靈性質)為代表的性質二元論。
而一元論下則分為:
物理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今天,坤鵬論先将一元論的主要理論介紹給大家。
二、物理主義
物理主義以還原論為基礎,認為:意識=物質,世界上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意識也是與大腦活動相關的物質。
物理主義,可以看作是唯物主義的最新優化版。
它認為這個世界就沒有非物理的對象,所有現象都可以并隻能用物理規律來解釋。
而人類既然也存在于物理世界之中,那麼,人類也就是一個物理對象,其行為也可以用物理規律來解釋。
從現狀來看,物理主義是當代智識階層的世界觀,并且随着知識下放,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間階層和底層人民的世界觀。
物理主義之下有幾個典型的理論,它們包括:
1.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認為,所謂意識,其實不過是哭泣、歡笑、溫柔、聰慧等身體行為,比如:流淚意味着悲傷。
喜怒哀樂等意識狀态并不發生在身體内部,而是向哭泣、歡笑等身體行為發出的信号。
所以,隻要觀察人們的行為,就可以分析其心靈。
笛卡爾認為,名為心靈的幽靈操縱着作為機器 (物質)的身體,行為主義者則用“機器中的幽靈”對此觀點表達輕蔑。
20世紀上半葉,由行為主義誕生了行為主義心理學,通過觀察老鼠的行為或調查嬰兒的行為來探究心靈之謎。
比如:斯金納箱和約翰·沃特森的嬰兒恐懼實驗。
關于斯金納箱,坤鵬論曾在《史上最全賭徒心理 股市一樣跑不掉》介紹過,這裡再稍稍講講約翰·沃特森。
沃特森曾是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他曾在一所醫院挑選了一名叫艾爾伯特的9個月大嬰兒,通過實驗測試孩子對恐懼感的反應。
怎麼測試?
包括讓該嬰兒接觸小白鼠、猴子、兔子、狗、有頭發和沒頭發的面具、棉絮等物品,結果孩子對這些東西都不感到恐懼,甚至還喜歡用手觸摸小白鼠。
當嬰兒11個月大時,沃特森在他接觸小白鼠的同時,讓助手還在背後制造尖利刺耳的聲音,結果孩子恐懼地哭了。
多次重複後,即便沒有聲音,孩子隻要看到小白鼠就會大哭。
沃特森還用兔子、狗、皮大衣、毛絨玩具等做重複試驗。
到最後,艾爾伯特連看到打扮成聖誕老人的助手都會大哭。
沃特森認為,試驗成功證明了人類的恐懼感并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後天習得,并斷言,任意給他12個孩子,他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類型的人。
但是,用人做實驗,人不是小白鼠,不能這樣直接粗暴地幹預,學術界對他頗多質疑,将其實驗視為殘忍,違反了學術道德。
眼看自己在學術界待不下去了,沃特森幹脆棄教授之職,跳槽到美國智威湯遜廣告公司,并改變了整個廣告業。
比如:他發現在廣告面前,人根本就不理性,而是原始沖動的動物;他還是名人代言的先行者……
也許沃特森隻是将自己的實驗室換了地方,廣告業可以不受限制地随便拿人實驗。
如今呢?
大數據的本質不就是拿人做實驗嗎?!
另外,自從沃特森的嬰兒實驗後,美國心理學會就建立了實驗的道德标準——禁止任何人進行道德實驗。
2.同一論
這個理論認為,心靈是某種物質,但并不等于行為,心靈和大腦是同一事物,所謂的意識狀态,就是大腦的狀态。
後來,同一論又發展出了類型同一論和殊型同一論。
類型同一論指,同一種類的意識狀态始終和同一種類型的大腦狀态一緻。
殊型同一論則認為,如果人類的大腦構造不一樣,類型同一論就無法成立。
比如:喜悅這種大腦狀态,在類型同一論那裡,不管是不同時間點,還是不同人,都是相同的。
而在殊型同一論那裡,不同時刻、不同人,喜悅的大腦狀态是不一樣的。
類型,就像貓,它是一個動物類型,它是個一般概念,泛指所有貓;
而現實中的這隻貓,那隻貓,花貓,白貓,你的貓,我的貓,這些則是殊型,是指具體的個體。
3.現代物理主義
現代物理主義都是從殊型同一論派生出來的。
行為主義者鄙視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而現代物理主義者則認為,那個幽靈其實就是神經機器,人們該去研究這台神經機器。
在還原論的信心下,現代物理主義認為,意識(心靈)也可以被還原為某個人類器官,它不是腎髒,不是心髒,而是大腦。
換句話說,笛卡爾的想法也不完全錯,人類确實有靈魂,但這個靈魂不是在松果體上的另一類存在物,而是整個大腦。
物理主義者認為,人類所有的心理活動,全都是大腦的神經活動,比如;
産生痛覺是大腦中的A神經激活;
看到大象是大腦中的B神經激活;
想起孩子是大腦中的C神經激活;
……
也就是将所有心理活動還原為神經活動。
4.功能主義
這個理論源于殊型同一論。
就像人們看到蛋糕(通過五感進行認知),會産生出很好吃的信念,進而變成想吃的欲望,這一欲望成為原因,引發實際去吃的行為。
也就是說,引起行為的功能(工作)就是意識,這被稱為功能主義。
就像胃的工作就是消化,意識的工作則專門負責産出行為,讓意識啟動的就是大腦。
意識和大腦的關系可以對應計算機的軟件和硬件的關系,意識=軟件,大腦=硬件。
坤鵬論在《機器能思考嗎?》介紹過的著名圖靈測試其實就是典型的功能主義。
人工智能中的連接主義,也就是當下最紅火的人工智能流派,則誕生于功能主義的分支——計算機功能主義。
在計算機功能主義那裡,看到蛋糕就是認知輸入,輸入到大腦這台電腦(硬件)中,其中的意識軟件進行計算,最後輸出吃的行為。
5.取消主義
這個理論堅信,人類的自然語言中,那些表現意識狀态的信念、感情、感覺、欲望等語詞,最終都會被表現腦狀态的嚴謹的科學評語完全替代。
就像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那些失敗的科學理論一樣——以太、熱質、燃素、生命精氣等,事後發現都不存在。
随着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的發展,取消主義者認為像信念、願望、快樂、癢、思考等所有詞彙,都會被完全抛棄。
三、唯心主義
在心靈哲學中,唯心主義比較形單影隻,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我”心,世界隻存在于意識之中,而且,誰都無法證明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這需要讓“我”不存在,想想,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物理主義的同一論認為,心靈和大腦就是同一實體;
取消主義則直接給意識打了叉,認為實體是身體,意識根本就不存在。
唯心主義和取消主義恰恰相反,它認為實體是意識,身體是不存在的。
所以,留下心靈、意識,舍去身體,就是唯心主義。
好了,明天坤鵬論再繼續介紹性質二元論,它們中的每個理論也都相當精彩,關鍵是發人深省。
下一篇
血虛和陰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