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陳可冀:愈梗通瘀湯-心肌梗死精

陳可冀,193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福州,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專長于中醫與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擁有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的崇高榮譽,并被認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學的代表性傳承人,同時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研究員。他在1954年從福建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随即開始了其醫學職業生涯,先是留在母校擔任内科助教及醫院住院醫師,後于1956年加入中國中醫研究院。陳可冀在醫學領域的深耕細作涵蓋了教育、研究與實踐,特别是在中西醫結合的心血管病與老年醫學領域。

1963年起,陳可冀在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步步高升,從内科主治醫師成長為副研究員乃至研究員,并在1978年擔任起心血管病研究室的主任。他的學術成就斐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8年更進一步,成為生物學部的副主任。2007年,他被正式确認為傳統醫學的非遺傳承人,繼續為醫學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貢獻力量。直至2021年,陳可冀仍然活躍在學術前沿,擔任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展現了其對醫學探索的不懈追求。

陳可冀的研究重點聚焦于冠心病、高血壓的臨床治療及其機制,冠脈再狹窄的防治策略,以及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理論。他基于豐富的臨床經驗,将血瘀證分類細化,并針對性地運用活血化瘀等療法,形成了獨特的冠心病治療理念與學術體系。其學術成果豐碩,發表論文逾270篇,主編十多部學術專著,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等,為行業留下了寶貴的學術遺産。

在教育方面,陳可冀桃李滿天下,培養出衆多優秀的博士、博士後和碩士研究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長為其所在領域的領軍人物。陳可冀七十餘年的醫學生涯,不僅在中藥科研、醫療服務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在人才培養、學術推動與文化傳承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醫藥界公認的典範,其榮譽與成就實至名歸,為新一代中醫藥工作者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針對心肌梗死,陳可冀大師的驗方:

愈梗通瘀湯:生曬參10~15g,生黃芪15g,丹參15g,全當歸10g,延胡索10g,川芎10g,藿香(後下)12~18g,佩蘭(後下)10~15g,陳皮10g,法半夏10g,生大黃(後下)6~10g。

愈梗通瘀湯,此乃陳可冀教授針對心肌梗死精心研制之驗方,融彙中醫學精髓,旨在恢複心脈之暢達。

方内人參與黃芪相輔相成,如春日暖陽,溫潤而補,力促正氣重生,強健身心之基,以應氣血驟阻之急。當歸與丹參,如血脈中詩,協調氣血,引導它們歸于和諧,滋養心田,使每一滴血液皆能找到其應有的歸宿。

延胡索與川芎,兩者聯袂,深化藥力,宛如細雨潤物,緩釋胸中郁結,消解疼痛,促進血脈中瘀滞之化解,确保氣血流通無礙。而藿香、佩蘭、陳皮、半夏與生大黃的巧妙配合,則展現了方劑中和陰陽、标本兼顧的智慧。其中,藿香與佩蘭以其芳香之氣,驅除邪濁,淨化心田;陳皮調和中焦,使氣機順暢;半夏降逆,穩住中州;生大黃則勇擔重任,既去瘀新生,又助消化,确保身體内外環境之清淨。

綜觀全方,用藥如詩,配伍若畫,各味藥材珠聯璧合,共同編織了一幅活血化瘀、益氣固本、調和氣血、通絡止痛、清化濕濁的治療畫卷,為心肌梗死患者帶來了生命的春天,彰顯了中醫智慧與仁心仁術的光輝。

《名老中醫陳可冀臨床經驗方》愈梗通瘀湯

組成:生曬人參10~15克,生黃芪15克、紫丹參15克、全當歸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廣藿香12克、佩蘭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黃6~10克。

加減運用:

低血壓狀态甚而休克陽脫者,可同時服用生脈四逆湯加肉桂;

舌紅口幹五心煩熱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參15克、麥冬12克、沙參10克、生地10克;

汗出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黃芪加至30克;

七情不暢、胸悶脅脹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進退應用;

心痛劇時,可噙服蘇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細辛3~6克,三七粉3克沖服;

大便不暢或幹結者,可加桃仁泥10克、大麻仁10克,已通暢者,可改用番瀉葉10克泡當茶飲;

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術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

脈結代者,可與複脈湯或保元湯進退;

心功能不全者,可溫陽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

卧不安者,可加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

功能: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簡稱心梗)急性期及康複期應用促進愈合,清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質量,延長壽命。

用法:水煎服,1日1劑,分2~3次口服。也可制丸劑供康複期應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方解:心梗塞為心脈痹阻病證,屬内科急症。臨床常表現為氣虛氣滞,血瘀濁阻,或氣陰兩虛,氣滞血瘀濁阻,證情複雜而險惡。通常應采用标本并治、通補兼施的治法,據此以選用扶正益氣生肌、行氣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脈及通腑化濁降逆的方藥。

愈梗通瘀湯為治療心梗之基本方劑。方中人參、黃芪并用,扶正益氣生肌。因心梗時心之氣血驟然受阻,需有效應用益氣行氣、活血通瘀、抗栓生肌療法。人參以用生曬參或紅參為好,津液虧短者可用西洋參。或謂“人參專于補氣而短于療疾”,我未能苟同。薛立齋雲人參為“氣中血藥”,帥氣之力既強,血之運行當可改善,并言黨參亦可用,但個人經驗以為黨參平補和緩,似不能與生曬參等溫補益氣之效同日而語。張潔古稱黃芪乃“瘡家聖藥”,《名醫别錄》亦謂可“逐五髒間惡血”,确具補氣生肌之功。現代研究證明本方具有改善心肌細胞活力,改善心肌微循環,修複損傷心肌,縮小梗塞面積之作用。

本方當歸、丹參并用,調氣養血活血,使氣血各有所歸,即所謂“歸所當歸”者。當歸的有效成分阿魏酸鈉更有改善紅細胞變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用。徐靈胎《本經百種錄》稱當歸為“補營之聖藥”,根據“損其心者調其營衛”的理論,血虛當得補,血滞當能通。丹參補血之力雖遜于當歸,但通瘀之力強于後者,前者宜于偏熱,後者宜于偏寒,而相配伍,可得通治。

玄胡、川芎并用,可增強理氣定痛、化瘀抗栓通脈之功。玄胡苦辛,性溫無毒,入肝經,兼入心包、腎、脾、肺四經。《雷公炮炙論》有“心痛欲死,速覓玄胡”之論,李時珍也有“妙不可言”之喻。川芎為氣中血藥,理氣定痛而活血通瘀,抗血小闆功能亢進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

心梗時由于氣血驟阻,脾失健運,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濕濁上泛,苔膩脈滑,納呆嘔惡,大便幹結。本方大黃之用,可以通瘀、化濁阻而推陳緻新。或謂心梗已有虛象,不可虛虛;臨床應用表明,盲瞽不明,則不見秋毫,張仲景于“五勞虛熱羸弱”之用大黃蟲丸的範例足以佐證臨床經驗之科學合理性,蓋胃氣和順則五髒也得以安和。藿香辛微溫無毒,通常認為系清暑藥,實際上醒脾和胃,辟惡止吐,四時皆可用,《局方》論藿香正氣散時就提出可治“四時不正之氣”。

佩蘭苦辛溫無毒,化濕濁而定痛。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張仲景早有“嘔加半夏”之古典醫訓;配以陳皮理氣和中,治療濁阻尤好,況且《本草綱目》對陳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語雲。

按語:愈梗通瘀湯是陳氏的多年經驗效方。曾以本方為主治療數以百計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表明對于嚴重症者,用本方化裁即可控制病情而獲康複。有嚴重并發症者,于常規中西醫治療中加用本方,較之不用本方者,病死率顯著降低,在7%~10%以下。若能早期用藥,更可降低早期病死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