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地整平了 苗育好了 晉祠水稻“第一秧”明天開插

開欄語

晉祠水稻對于太原以至山西人來說,都不是簡單的一種農作物,從公元前1032年,西周唐叔虞“晉獻嘉禾”開啟了太原盆地農耕文明起,“嘉禾”晉祠水稻就成為黃土地上的稀珍。3000多年來,晉祠水土孕育的“晉祠大米”這一北稻精品,在上世紀90年代一度陷入了絕産的窘境。

自2006年複種至今十餘年時間,晉祠水稻備受太原市民所關注。

而今立夏節氣已過,太原夏和景明,萬物勃發,正是出遊好時節,特别對于内陸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水稻種植無疑是新鮮有趣的一項活動。5月12日,本報6版報道《晉祠鎮索村:稻田重現泉水複流》,讀者紛紛打問什麼時候插秧、難老泉水水位回升等問題。為此,在今年晉祠水稻插秧季到來之際,山西晚報記者采訪晉祠水稻前世今生、晉祠周邊水土生态建設、水稻種植和收獲知識、晉祠稻農們鄉村振興的夢想和奮鬥,從今天開始,推出“晉祠水稻插秧季系列報道”。

5月14日,記者從太原市晉源區新聞中心打探到第一手消息,現在晉祠鎮各村的水稻田都已經進行完翻耕、稻田灌水,打壟待秧。當日,記者來到晉祠鎮北大寺村“大寺荷風”苑,平整好的稻田裡水平如鏡,靜待秧來。

5月16日,這裡将開插2023年太原第一秧。随後,索村、赤橋村、花塔村稻田公園将陸續插秧。直到6月初芒種之前,王郭村、三家村、野莊村、東莊營村、長巷村等種植的晉祠水稻将插秧完畢。

北大寺村既産水稻也盛産蓮藕,晉祠外八景“大寺荷風”苑已經成了太原人夏日打卡好去處,這幾天,北大寺村民們除了備好秧和田,還早早拿出村裡關于《兩隻藕粉盒一段貢藕史》的史料,計劃在插秧活動中展示。

每年的插秧活動,不僅僅是村裡的大事,太原市民也格外關注。特别是在不受疫情影響的今年,尤其隆重熱鬧。

在太原,說起對晉祠水稻的了解和深耕,張來全是數得上的人。老人今年65歲,高級農藝師。雖然已經退休,心心念念都是晉祠水稻的種植和發展,稻農們的微信裡,都加着張來全,遇到問題向他請教。

1981年,張來全從太原農校畢業後分配到晉源公社工作,就開始和晉祠水稻打交道,到南郊區農業局,再從晉源區農業農村局退休,深耕于晉祠水稻至今,已有40多年了。

張來全向記者介紹,晉祠水稻的生長和稻田裡的農耕活動,都和24節氣息息相關,其中,涉及關系最密切的有11個節氣,分别是春分、清明、谷雨、小滿、芒種、夏至、立秋、處暑、秋分、寒露和霜降,與水稻生長階段中選種、育種、插秧、返青、分蘖、拔節、抽穗、開花、灌漿、成熟等一一對應。

具體來說,晉祠水稻的選種、育秧通常在春分至谷雨前後實施,也就是3月中下旬到4月下旬。

進入4月,清明前後就該育秧了。在過去,晉祠地區的稻農一直采用濕潤育秧,俗稱水種子。育秧前首先要用石灰水浸泡三天三夜,然後對秧田地進行整平,做好床面後播種覆土。

随着農業現代化科技推廣應用,育秧時間通常在4月初至4月下旬分批次進行,秧齡一般在40天左右。

選種育秧并不是在露天的稻田裡完成,而是在溫室大棚裡進行,育秧的關鍵在于土壤和水,同時精準控制大棚裡的溫度。最近兩三年來,晉源區已經借助機械化的育秧方式,秧苗的出苗率很高。

趁着秧苗在苗床裡蓄力,農民們開始整地,為插秧做準備。

整地通常在清明到小滿時完成,小滿至芒種前後插秧,也就是4月到5月中旬整地,5月下旬到6月上旬插秧。

整地要做到田面平整,提高秧苗的成活率。一般是上一年水稻收獲後,就用機械進行深翻,第二年開春後上農家肥,進行旱整地。

現在大多數村子整地,用的是現代化的旋耕機,先進行旋耕,施底肥後灌水泡田,再用水田整地機進行整地。

地整好了,水也灌好了,從5月中下旬開始到6月初完成插秧。

在小滿至秋分前後進行田間管理,通常到9月下旬。田間管理包括灌水、施肥、除草、排水曬田、防治病蟲害等。

基本上,最炎熱的夏天,就是田間管理勞動的時刻。一年四季中最熱的時候,要施肥、灌水、曬田、除草、防治病蟲害,所以,古詩裡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真得一點也不誇張。

等到秋高氣爽,也就迎來了水稻的成熟。從寒露至霜降前後,也就是10月初至10月下旬,水稻進入收獲儲藏期。

随着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目前,晉祠水稻的産區,都已經使用上了水稻聯合收割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神通廣大,它能夠将收割、脫粒、粉碎稻稈,直至籽粒裝袋一條龍完成,稭稈經粉碎後直接還田,稻谷水分達标後,直接入庫。

收割後的稻谷籽粒加工成大米,傳統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為“舂”,俗稱“舂米”;另一種為“碾”,俗稱“碾米”,又是一番辛苦付出,才能得到白花花的大米。

現在,各村子使用的是電動碾米機,還有能自動精選、自動包裝的智能化加工設備,碾米的效率和品質大幅度提高。

也就是說,選種育秧——整地插秧——田間管理(施肥、灌水、排水曬田、除草、防治病蟲害等)——收割儲藏——碾米加工,曆時7個月,這是晉祠水稻全部耕作過程,同時也是大米是怎麼來的全部過程。

衆所周知,在太原市,隻有晉祠一帶才能種水稻,這是為什麼呢?關注本報後續報道。

山西晚報記者 趙晉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