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在四川的很多古鎮、村落,或者是城市的街巷裡,仍然有石闆路、小青瓦屋頂、雕花的木窗,在經曆歲月洗禮後,樸素地沉澱下來。這是曾經四川人居住過的房子。傳統的民居文化也是蜀文化的重要組成,源遠流長,有時候讓人心生懷念。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阆中古城幾乎完好地保留下了大量民居,傳統小院間的鄰裡關系在今天依然延續(王玉貴 攝)

文學家梁實秋曾到過四川,把那期間住的一處簡陋民居稱作“雅舍”,并說“‘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一位叫曾君的國畫畫家花了十年的時間尋找傳統的四川民居,畫了近千張民居水墨畫,寄托他深沉的鄉情與鄉愁。

學者季富政更是一生緻力于四川民居研究,幾十年來走遍四川古鎮角落,留下寶貴的文化資料……也許是鄉愁,也許是魅力,總之四川民居的确有打動人的力量。

四川民居畫像

關于四川民居,要從它的“個性”開始說起。四川民居特别講究因地制宜。其中突出的體現之一就是建築材料的“就地取材”。

豐富的木竹、稭稈、草類,各種各樣、随處可取的泥土、石材……這些土生土長的材料,都是四川民居建設取之不竭的源泉。而各種建築材料混作,例如石材基礎、木柱木梁、竹編夾泥牆、青瓦屋頂,或者土夯坯牆、石柱木梁、稭稈風障、雜樹籬笆、樹皮鋪頂,甚至全竹小屋、石闆作瓦、泥沙平頂等建築,在四川的城鎮和鄉村都可以見到。在成都,過去街道還不時點綴着三五間别緻的草屋,例如浣花溪畔杜甫的居所——杜甫草堂。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平房瓦頂、四合頭、大出檐,是四川民居的主要形式(王玉貴 攝)

很多對四川民居的研究資料都提到過,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盆地内夏季炎熱、冬季少雪,風力不大、雨量充沛且多秋雨夜雨,造就了這裡民居平房瓦頂、四合頭、大出檐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雅安、都江堰等地,充沛的降雨對民居構成很大影響,比如四合院在四川有“四水歸池”之稱,它出檐很深的四面屋頂可以彙集雨水流向天井“池”中。

此外,由于四川民居修建得比較緊湊,防火尤為重要,除了屋頂上以火磚砌起的高大封火山牆用于防火阻燃,天井“池”中儲蓄的雨水也可以用作消防。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民居中高大的封火山牆用于防火阻燃(黃茜 攝)

其他方面,例如四川多陰天,因此牆壁大多刷成白色,可以給屋内反射光線等等,也顯示出四川民居個性中的科學性。在一些地區的民居還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例如廣元一帶民居,土夯與磚砌牆體分外渾厚,屋頂是四川少見的懸山式,則是受臨近陝西的影響。而且由于氣候偏冷,屋頂出檐淺短,有良好的封閉性。

畫家曾君說,一直覺得四川民居自帶水墨氣質,每當到了四川的山野裡,看着遠山近水,起伏的屋檐,就是一幅自然的水墨畫。這與四川民居善用環境相關。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平房瓦頂、四合頭、大出檐,是四川民居的主要形式(周樂天 攝)

天府之地山川奇異多變,于是人們就勢而築,在優美的環境中造就了很多山水濃蔭裡的美麗家園,使房屋和自然環境交相輝映。

位于泸州合江縣的堯壩古鎮依九龍聚寶山而建。古鎮有長一千米的青石闆古街和被譽為“古民居活化石”的古民居群。上街依山勢修建,屋舍起伏,錯落有緻;下街房屋甯靜平和,瓦脊連貫,富有韻律節奏美。

而像樂山犍為縣羅城鎮、廣安肖溪鎮等,則根據地形,營造出船形等更具特色的城鎮形态,充滿了趣味。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樂山犍為縣羅城鎮根據地形營造出船形的城鎮形态,充滿了趣味(曾繼凱 攝)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來到嘉陵江邊的阆中古城,又可以真切體會到山、水、城相依相融的自然與巧妙。阆中古城幾乎完好地保留下了大量民居,體現了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風貌。阆中古城也被認為是建築風水學的典範。城市、街巷,都是依照經典的中國風水學布局,然後逐漸成型。傳統小院間的鄰裡關系,在今天依然延續。

到以前的房子去看看

曆史上由于四川戰亂、災害頻發,而且傳統的民居建材不易保存,很多年代久遠的民居建築都沒能保留下來,現存的四川民居多是清代建造。近些年,政府加強了對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力度,傳統的民居文化得以更好地延續。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去到曾經的家園裡看看。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四川傳統四合院住宅(楊安文 攝)

學者季富政在《巴蜀城鎮與民居》中寫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蜀中建築有兩處考古發現輝耀其中,一處是十二橋幹欄建築的出現;另一處是雙流牧馬山出土的東漢畫像磚,其磚上刻宮室式民居圖像,從美術角度和建築角度言,均是畫像磚中之極品。”其中,前者是遠古時候人們的家園,畫像磚上的“宮室式”民居,則表現的是有廳房的三四重院子的圍廊式大型庭院。

四川宮室式民居中,三合院、四合院或多重四合院拼成的大小不同住宅占大多數;而如成都溫江壽安鄉的清代莊園“陳家桅杆”、郫都犀浦“陳舉人”宅等,這些庭院不僅遵循“宮室式”的布置原則,而且家廟、支祠、花園、戲樓、碉樓、學堂、亭廊等彙為一境,構成了“川味”濃厚的大型莊園。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四川宮室式民居的代表,位于成都溫江壽安鄉的清代莊園“陳家桅杆”(陳俊汐 攝)

位于宜賓江安縣的夕佳山民居是四川民居的另一個代表。夕佳山民居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是一座典型的川南封建地主莊園。更為特别的是,兩百多年來,每逢春夏,都有上萬隻白鹭雲集夕佳山,繁衍生息,為幽靜的古宅民居平添了幾許生趣。

在成都市中心大慈寺片區内的筆帖式街老宅院、欣廬等是傳統川西民居的代表。

鄉村裡的特色民居

在四川的成都平原地區,還保留着一種特殊的居住形态,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農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鮮活載體,延續了幾千年曆史,這就是川西林盤。

在一個林盤,田就在宅子旁邊,農戶有更多的時間從事飼養畜禽、栽植花果和從事家庭手工業等副業,或是趕集販賣、閑暇娛樂。因此林盤既是一種生産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成都新津興義鎮岷江社區菜棚子林盤内,曾屬于我國心理學泰鬥劉紹禹家族的劉家院子,至今仍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劉家院子完全保留了川西傳統民居的樣子。一同位于林盤内的楊家院子,則在2019 年1 月被列入成都市第十二批曆史建築保護名錄。

曾經,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道明竹藝村,川西林盤與藝術的有機結合體(孫琳 攝)

民居建築,不僅僅是磚塊竹木構建起的空間,也是體現當地人文、地理、生活、智慧的載體,更在“一期一會”的生命曆程中,為居住其間的人們庇護了生活和帶來家的溫情。而川派民居則是一代代川人的心靈歸宿,是我們的永恒鄉情,永恒眷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