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接檔的主打劇《顯微鏡下的大明》沒有收獲預期的熱度,但愛奇藝年初這波仍舊穩赢企鵝,迷霧劇場還有一部風格僅此一份的短劇——《平原上的摩西》。
王牌ip“迷霧劇場”、“東北文藝複興”三傑之一雙雪濤的原著、柏林電影節劇集單元入圍作品,這是《平原上的摩西》的三個宣傳點。
劉昊然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版《平原上的火焰》遲遲不能過審上映,注定成為一個失敗項目,這又為劇版增添了一點神秘色彩。
把他當成“迷霧劇場”典型劇集的觀衆将失望透頂,因為它不是懸疑劇,彈幕裡所有的“前方高能”都是網友給你開的空頭支票。
導演張大磊對探案的緊張氛圍和激烈的戲劇沖突都不感興趣,他在用慢火煮一壺苦茶,拍攝手法完全反商業,用精湛的鏡頭語言和影視劇中幾近絕迹的長鏡頭,組成了一部超長的紀錄片式的文藝電影。
整部劇很少去虛化背景人和弱化背景聲,為了呈現真實,環境音成為了營造作品氛圍的一部分,火車汽笛聲、小販吆喝聲、狗叫、蟲鳴、喜之郎電視廣告……這些聲音都成為還原時代的碎片,印象中上一部大量收錄外部環境音的劇集還是2003年的《馬大帥》。
《平原上的摩西》不可能大火,在抖音時代,大部分人即便開2倍速,一集還沒有播完就要罵娘。《平原上的摩西》也會收獲無數贊譽,那些被篩選後的觀衆可能會反複咀嚼,尤其是在90年代和世紀初長大的那批人。
雙雪濤說自己在寫小說的時候,那些曾經記不住的回憶也會被一些無形的鈎子從心底給一點點鈎出來。與其說《平原上的摩西》在回憶時代,不如說是在尋找時代。
嚴格講,“東北文藝複興”這個詞從誕生以來就是錯的,建國後的東北文化一直都“興”,新世紀以後仍舊處于面向全國輸出的态勢。用“複興”除了往西方這個詞彙上靠以外,也是東北文化與經濟反差帶來的錯覺,經濟萎靡,文化繁盛,文藝便成了“複興”。
如果想在“文藝複興”前加個最妥帖的前綴,其實應該叫“中國文藝複興”。
無論是文藝作品還是商業場景,複古都成為了一種潮流,年輕人喜歡citypop、蒸汽波、夢核、港風、工業時代風、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大家用現代化的方式去反現代化。
年輕人知道自己在當下時代是被“閹割”的,所以想在“文藝複興”中找到浪漫和朝氣。但那個時代的氣質不是單一的,硬币有正反面,而時代的反面就是《平原上的摩西》所呈現出的——五彩斑斓的黑。
導演張大磊把故事的背景從沈陽搬到了自己的家鄉呼和浩特,但北方工業時代的氣質沒有多大變化,有棚戶區、筒子樓、煙囪、荒原、工廠、橋洞……但也有舞廳、KTV、酒館、咖啡……城市治安混亂、人們暮氣沉沉。
下崗潮時期,男主莊樹和女主李斐兩家人私交甚好,多年前的一個平安夜,小李斐約定在平原上為小莊樹放一場火,由于她衣服裡包着汽油,緻使她和父親在打車時被警察誤會,誤打誤撞成為了搶劫出租車殺害警察的逃犯,她也在車禍中失去了一條腿。男女主自此在對方的生活中消失,當男主莊樹成為了警察後,他們因為這個案件重聚,不過一切都沒了意義。
劇中的幾個主要演員都有高水準的發揮,董子健、邱天把童年時期莊樹和李斐的特質沿襲了下來,随着劇情的進展董子健有個很明顯的變化,他的呼和浩特口音普通話說得越來越地道。海清這樣的戲骨不用擔心撐不起角色,最讓人驚喜的是另一位“東北文藝複興”的重要組成人物——董寶石。
作為一個靠洗腦神曲火起來,沒接受過任何表演訓練的說唱歌手,觀衆不會對他抱什麼希望。可在這幾位主演裡,飾演男主角莊樹父親莊德增的董寶石卻意外成為了演得最好的那個。
董寶石在采訪中提到,自己演戲的方式跟寫歌的方式差不多,就是用盡全力去感知。他的表演方式類似于趙本山,自下而上的感知,這種表演少有表演痕迹,這麼多年學院派演員都很難企及。
莊德增是個重情義又顧家的好男人,同時又是能在下崗潮中東山再起的有能力的幸運兒,可人過中年,他收獲的隻有孤獨。
除了董寶石的表演天賦外,他能演好這個人物的答案都藏在了說唱裡。
董寶石最有個人風格的專輯《你的老舅》已經證實了他是個東北觀察家,他與“東北文藝複興”三傑同樣是下崗群體的“子一輩”,他接觸過許多“範德彪”那樣的虛幻落寞者,也接觸過殺出重圍的成功者,悲歡離合都看在眼中。
二三十年過去了,東北仍有一大批人在下崗的傷痛中走不出來,他們以50歲以上的男人為主,活在鐵西區和其他的老工業區,可能沒有工作甚至沒有家庭,住在20一天的小旅館裡,鑽研如何搞壞共享單車的鎖以獲得免費坐騎。
有錢就和老哥幾個在小吃部醉生夢死,到舊貨市場淘一部老款智能機探尋網絡姻緣,沒錢就出門幹兩天力工,賺到了錢循環往複。作為曾經“寫寫饒舌小歌曲”的無業遊民,這些人董寶石也懂。
全民恐懼的百鬼夜行
《平原上的摩西》這個故事最初的靈感來自沈陽“三八”大案,故事中的連環案件在那個年代并不稀奇,是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去年的“唐山打人”事件能引起舉國激憤,足以見得新時代的治安有多好。
二三十年前的出租車司機是高危職業,尤其是夜班司機。因為處在下崗邊緣,小時候我的父親也曾想去做出租司機,後來被母親嚴詞拒絕,那時候在駕駛位安裝鐵絲網成了出租車司機最愛幹的事。新時代司機們有行車記錄儀、車内監控和聯網報警系統,這樣的危險不複存在了。
小時候我很怕母親夜間獨自出行,那些罪犯會手持瓦工錘子,尾随獨行女性,在樓道裡一錘子敲碎腦殼,搶走錢财逃之夭夭。這種瓦工的錘子在東北叫“刨锛兒”,這些罪犯就有了“刨锛兒黨”的統稱。現在小區有門禁和監控,夜間有巡邏警察,這樣的案件也多年未聽說了。
故事把案件設置在下崗潮時期,也是在呈現下崗帶來的治安問題,當無所事事的窮鬼遍布街頭,铤而走險的事就成為普遍,他們需要用希望去安撫。
社會在那個特殊時期送給他們的麻醉劑就是彩票。當時的彩票與現在不同,它的購買與開獎有時會借着一場盛大儀式舉行,主持人激昂地描繪着輝煌明天,而希望都在一張兩塊錢的彩票裡,上萬人聚集在人民廣場等待天降大獎。就這一張紙,不知道拯救了多少想要劍走偏鋒的人。
為什麼我們注定要分離
案件是《平原上的摩西》中把角色連接在一起的核心,但整個故事想講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命運對人的捉弄和人與人的分離。
作為趕上了那個年代尾巴的小孩,對這種分離不會陌生,它是下崗潮帶來的連鎖反應。莊樹的父親莊德增作為卷煙廠的小領導,在下崗後成為了一名商人,是下崗後比較成功的那批人,他的命運與廠子裡的工友們走向分離。莊樹家境殷實,如願成為了一名警察,他的命運與消失在人海的殘疾女孩李斐走向分離。
除了命運,那個年代的人在情感上也走向分離。莊德增的工友們因為下崗危機與他産生間隙,十幾年後他們才能共同相聚在酒桌上歡唱蘇聯歌曲,但這不過是個形式上的圓滿,他們之間的感情再不可能回到從前。莊樹為探知真相與李斐各劃一隻船在湖面上相聚,他們同樣找不回過去,莊樹想靠近李斐,可小船時近時遠,始終調整不好距離。他們之間熟悉到足夠陌生。
莊德增一家搬進了大房子,沒法在家屬樓與工友做鄰居,妻子與他分居,兒子鮮少回家,到了中年日子過得孤家寡人。李斐躲藏在一家複印社裡,與中醫館的小老闆談着一場沒有愛情的戀愛,她和莊樹都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朋友。下崗潮讓相聚一起的人在地理上也變得遙遠。
莊樹與李斐的分離與相聚都是因為那個莫名其妙的案件,如果不是童年的那場約定,他們不會人生不會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命運就是這樣戲弄了兩個無辜的孩子。
在《聖經·出埃及記》中,先知摩西帶着希伯來人逃出埃及,因為他心誠,神使紅海分開,希伯來人如履平地。
摩西是人們的希望和救贖,李斐性格孤冷,她把莊樹當成自己的救贖,小李斐和小莊樹約定在平原上放的那把火,是李斐心中的希望。火沒有放成,李斐成為逃犯,劇中的李斐最後被擊斃在小船上,沒有得到救贖。她以為莊樹并未赴小時候的那場約,她是帶着遺憾死去的。
劇末最後一個閃回對觀衆是種安慰,莊樹當年去了平原,他因沒有看到李斐而大哭,警車從一個哭泣的男孩身邊呼嘯而過。但這個真相對兩個主角來說更加殘忍,李斐再也沒機會知道真相,莊樹也會因為未說真話悔恨終生。在《平原上的摩西》中,當我們順着李斐的故事重回那個時代,又能否找到一個時代的摩西?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