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掌門”張三豐,也是書法大師?網友:這是标準的江湖體!
看過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朋友一定對張三豐非常熟悉,他道行高深,整個武林沒人是他的對手。在他當掌門時,武當派成了江湖上可與少林一較高低的名門。如果沒有看過武俠片,對張三豐也不會陌生,畢竟每天清晨傍晚,各個地方都有打太極的人,“原式太極拳”就是由張三豐創造。
張三豐(圖片來源于網絡)
張三豐,名通、三峰,字君實、居寶,号三侔、三豐子,相傳他生于南宋末年,直至永樂年間仍在世。他的籍貫曆來有争議,根據明清兩代編修的《邵武府志》記載,張三豐是邵武縣人(今福建邵武)。張三豐人生的前三十年,他是一位标準的儒家文人,專究儒業,還因學問出衆,成了一名“候補官員”。
張三豐“龍行體”
張三豐因通曉詩文書畫,與當時的平章政事廉希憲交情匪淺,還得了博陵縣令的官職。但在母親去世後,他辭官不做,此後專心修道遊曆。我們不去探讨張三豐的武功與道行,而是談一個一直以來少有人留意的話題,它就是張三豐的說法。
很多人并不知道張三豐也是一位書法家,而且還是獨創一門字體的能人,這一字體被稱為“龍行體”,盤曲蜿蜒、筆畫纏繞、圈多彎繞,是張三豐“龍行體”的明顯特征。我們以他的龍行大草為例,分析一下其風格。此帖斂鋒入紙,側鋒行筆,筆筆纏繞、字字相連,給人以酣暢淋漓、極工極巧之感。
龍行體
筆鋒不停的絞轉,線如飄帶一樣左右橫飛,結字、章法不拘一格,飛白給全卷注入了一點難得的生拙之氣。在最後落款時,一道書畫如迅雷裂空,将“張”“三”“豐”三個字貫穿連結。初看這件作品,會有極強的視覺沖擊,但是細看也能發現,這些纏繞較為牽強,完全是為了巧而巧,将它與懷素的《自叙帖》《杜詩五律》做一對比,就會明白懷素是以圓取勢,因為他“導源篆籀,渾雄鸷健,是為草篆”。
張三豐的“龍行體”既不是用秦篆的用筆方法,也沒有出規入矩之處,倒是有“花符篆”的痕迹,這應該是與他的修為有關。這樣難怪網友看到他的龍行大草,會直呼這是“江湖體”,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真人,他的龍行體也幾乎沒有後人學習。在重慶合川銅梁洞石壁上,至今還有張三豐的“龍行大草”書法《劉長卿贈别嚴士元詩》。
張三豐《跋蓬萊仙弈圖》
張三豐另外一件比較可信的書法作品是《跋冷謙蓬萊仙弈圖》。此作以行楷書寫就,似得“二王筆法”與歐陽詢、陸柬之影響,點畫精秀細潤,結字瘦挺欹側,章法和諧,不失為一件經典。此帖現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跋冷謙蓬萊仙弈圖》
大家認為張三豐書法怎麼樣,歡迎評論區讨論!
《跋冷謙蓬萊仙弈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