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三月·驚蟄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

仲春雷雨振,蟄驚草木舒。即将迎來的第一聲雷鳴,似乎在提醒人們仲春已來。春雷乍動,驚醒了冬眠的動物和蟄伏的昆蟲,此時萬物蘇醒過來,天地之間的暖意漸升,春意漸濃。

進入三月,正好也到了“九九”之時。根據中國古代民間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冬至後的八十一天為“冬九九”。要數完九個九日,才是春暖花開之日。民諺有雲:“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可見到了九九之時,已經是農耕繁忙的仲春之時。在三月,還有慶祝百花生日的花朝節。此時,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踏青郊遊,天地間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三月·驚蟄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

南宋 馬麟《芳春雨霁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龍擡頭 3月4日(農曆二月初二)

龍擡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該節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自古以來,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并将龍擡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敬龍祈雨、理發、吃豬頭、吃面條……希望這一年,能有個好的開始。

說到當下人們印象最深的習俗,那自然要數“剃龍頭”了。據悉,在龍擡頭這一日理發叫作“剃龍頭”。俗語說到“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因此很多人都在農曆二月二這天剃頭,有應“剃龍頭”的吉意。古代民間認為,在當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昔日成都,這日大街小巷的理發店裡都排着長隊。媽媽們也忙着給奶娃剃胎毛,趕着這個好日子,找個手藝高超的師傅來給娃娃理發。”民俗專家劉孝昌這樣說到。

而據劉孝昌回憶,農曆二月二也稱之為“中和節”。相傳,“中和節”是唐代設立的節日,且當時的日期是在農曆二月初一,但随着曆史的演化,改為二月初二,民間也常常将“中和節”與“龍擡頭”混為一個節日。“舊時,成都人要在此日吃太陽糕,喝中和酒。”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驚蟄 3月5日(農曆二月初三)

“春雷驚百蟲”,随着驚蟄時節的一聲春雷,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此時春氣萌動,大自然又有了新的活力。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可見驚蟄節氣,其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

農諺說到“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時節。“驚蟄節氣對于農業生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劉孝昌表示,“驚蟄到了,春耕大忙也開始了。”

驚蟄雖到了“九九”之時,但因冷熱空氣交替,所以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就像娃娃的臉,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樣子。”劉孝昌打趣道。所以在這個時節,可多食用些潤燥的食物。因天氣變化大,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幹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花朝節 3月14日/17日(農曆二月十二/十五)

三月·驚蟄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

花朝節漢服活動(圖據四川漢服)

中國人愛花,自古到今。而花朝節更是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又稱“花神節”、“挑菜節”,是為紀念百花生日所形成。而因中國國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所以花朝節舉行的日期是因地制宜,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有農曆二月初二舉行花朝節的,也有在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的。按照公曆,花朝節對應的日期一般在3月份左右。從二十四節氣來講,大緻是在驚蟄到春分之間。

三月·驚蟄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

花朝節漢服活動現場(圖據漢風視界)

在古代,花朝節興盛一時,且習俗繁多。每當花朝之日到來,人們遊春撲蝶、祭祀花神、插花簪花、“賞紅”、踏青、制作花糕……舊時常年居于深閨之中的嬌俏少女,可在花朝節這一日結伴出行,盡情徜徉在春日的光輝之中,享受節日的樂趣。

在宋朝,花朝節又衍生出了“撲蝶會”。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遊藝活動。宋人所寫的《誠齋詩話》有載:“東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為撲蝶會”。

花朝節還有“賞紅”的習俗。古時未婚的女子在花朝節結伴踏青,會剪五色的彩紙粘貼于花木上,叫做賞紅。這一點,在古籍中也有迹可循,清代的《清嘉錄·二月》“百花生日”條亦言:“(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謂之賞紅。”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

春分 3月20日(農曆二月十八)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記載中,能看到對于春分節氣的解釋。另《春秋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而“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為二,晝夜平分、寒暑平衡。此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古人上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而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

古代,人們将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後,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并發出閃電。此時的農家們也忙着耕田,春管、春耕、春種都即将進入繁忙階段。

“春分到,蛋兒俏”。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可以很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所以自古以來,民間有在這一日立蛋的習俗。目前,這一習俗已流傳到世界的許多地方,無數人會在春分這天來進行這個有趣的遊戲。同時,春分還有祭祖、吃春菜、粘雀子嘴等習俗。當然,趁着春光正好,踏青、放風筝的活動也常常被人們所青睐。所以,在仲春時節,莫負春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溫暖與生機。

【此文系轉載,來源于封面新聞,版權歸屬原作者】編輯:何玉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