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對于蠱術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有争議
雲南有沒有
如果是真的,我希望中個“暴富蠱”“搖号必中蠱”。
如果是假的,那請問哪裡有真的?
啊這……好像澄清了,又好像實錘了。
仿佛聽見一位道長諄諄教導:“哪有什麼輕功禦劍,年輕人要相信科學!”
說完一個梯雲縱就下了山。
不開玩笑了,關于“下蠱”的真實性,我想通過一部古早的紀錄片來解答。
央視11年前拍的,叫《有關湘西蠱毒的一次實地調查》。
節目組采訪了湘西當地一位村民,麻壽星。
2009年夏天,他剛出生3個月的孫子突發疾病,上吐下瀉、眼角流血,醫生都說無法醫治。
先後在縣、鎮醫院接受治療,上了抗生素和葡萄糖維生素。
看用藥也不是什麼大病,可一萬八千多元打了水漂。
直到他找來當地“巫師”診斷,判定孩子中了苗族的蠱,需要“隔蠱”。
于是,“巫師”讓在家門口支起一張香案,擺上酒肉和各種供品。
自己再對着一顆煮熟的雞蛋念咒語。
接着用筷子敲打雞蛋,邊念咒邊剝殼。
最後香燭火烤雞蛋白,在孩子床前放一碗蓋着布的水。
一通操作雲裡霧裡,旁人都摸不着頭腦。
紀錄片旁白非常實誠,直說:
“如果雞蛋是隔蠱治病的關鍵,我們也很想知道巫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但除了這套神秘的儀式外,我們對隔蠱治病的技術構成還不得而知。”
後來孩子好了,不知道是不是隔蠱的功勞,可當地的民俗專家卻表示,這些儀式都是瞎搞,至于為啥,我猜是因為大家堅信“雞吃蟲”。
節目組沒搞明白原理,被采訪的村民和“巫師”當中,也沒有一個人能把“蠱術是啥”給說清楚,但他們對蠱術的分類有着明确的共識。
一種是好的,叫白蠱;一種是用來害人的,叫黑蠱或毒蠱。
中黑蠱的人會肚脹、胃痛、臉發黃、全身疲倦沒有力氣。
重點是,白蠱傳男不傳女,黑蠱傳女不傳男。
我們先說後者。
在當地,“下毒蠱”是婦女專利,是她們用來控制自己丈夫的特殊手段。
類似的鄉村傳說你肯定聽過,為了防止丈夫變心,苗族女子會在離家外出的丈夫身上放蠱。
離别時妻子依依不舍,反複叮囑丈夫在約定的期限内一定要回來,而丈夫起初不以為意,沒想到越臨近約定期限,自己身體越不舒服。
丈夫想起蠱毒一說,連忙動身往回趕,終于在約定的那天回到了家,喝完妻子遞過來的一碗水後,丈夫立刻覺得身體恢複了正常。
這些“會下毒蠱”的女子被稱為蠱婆、草鬼婆,一般有兩個特征。
一,眼睛發紅或者爛了;
二,長得漂亮,待人接物很熱情。
而“會解毒蠱”的男子被稱為巫師,其實也就是前面說的,傳男不傳女的白蠱繼承人。
在一位“巫師”的叙述中,蠱婆是因為自己身上有蠱蟲,發作期疼痛難忍,所以必須把蠱放給别人。
放給别人了,她自己就舒服了。
放蠱的對象從相機、汽車、牲畜,到人、樹,什麼都行,六親不認。
據說放給一棵樹,可以舒服三個月,放給一個人,可以舒服三年。
“放蠱”的方式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在你背後念咒,慢慢地,你就虛弱緻死了。
知道她會放蠱,她送的東西可千萬不能吃。
把東西拿回家放在竈上,燒開水煮上一個小時,你會看見一缸子蛇蟲。
聽着還挺吓人的吧?但接着就講到蠱婆們傳授蠱術的教程。
随便教個織布啥的,問對方“學會了嗎?”得到肯定答複後,蠱就到對方身上了。
就……非常草率,瞬間不怕了。
真正可怕的,是所謂能找媳婦、調節夫妻感情的“情蠱”,也是白蠱傳男不傳女的一種。
據說當地的小夥子如果看中了哪家姑娘,不敢表白,就要借助“情蠱”的力量。
需要進行周密的調查,弄清楚姑娘的活動規律,然後在她經常出現的地方“伺機下手”。
在一個天蒙蒙亮的早上,找一根手臂長的棍子,讓“巫師”把咒語念在上面,放到一個姑娘必經的十字路口。
等她從棍子上跨了過去,就跟上去拍三下她的肩膀,說:“阿妹你跟我回家去。”
隻要她回頭看一眼,小夥的媳婦就到手了。
宛如拍花子的過程,聽得我毛骨悚然。
上面這位叫麻金輝的老哥是當地一個“寨主”,也會下“情蠱”。
據他說,他的師父和師父的師父,就靠這一手絕活,讨了三個老婆。
他也不差,雖然一隻眼睛看不見了,但依舊娶了兩個老婆,其中一個還沒領證。
都是在趕集的時候,拍了對方三下肩膀,就對他産生了不一樣的情愫,走到哪裡跟到哪裡。
可惜“當事人”的說法處處有漏洞,經不起推敲。
女方說“下蠱”那天有毛毛雨,倆人還一起打傘;
麻金輝卻說他記得很清楚,那天天氣很好沒下雨。
女方說被拍當天就傻乎乎地跟着走了,住在他家;
麻金輝卻說當天沒有一起回家,是隔了5天後的下一次集市才去的他家。
跟另一個老婆的初識現場回憶起來也滿是bug。
最最重點的是,節目組當即找了一對男女來試驗“情蠱”,發現并無效果。
于是轉而懷疑“寨主”聲稱自己靠情蠱左擁右抱,是為了宣傳寨子的旅遊業。
整部紀錄片看到最後,感覺也算一期《走近科學》。
初生嬰兒突發疾病,被認為是中了蠱;老年婦女得了慢性病,被認為是中了蠱;娶不到老婆也可以用“情蠱”解決……
但是,放“毒蠱”的人誰也沒見過,“情蠱”的效果也約等于零。
片中的村民們表示,對于蠱毒,他們并不是很了解,隻是一直有這麼一個傳說,他們也無法确認蠱是否真的存在。
當地的幾位苗族文化研究員都說,并不相信蠱毒的存在。
很可能隻是因為落後的醫療水平,讓以前的人把一些無法解決的疑難雜症變成了“蠱毒”。
把生病,說成是“有蠱婆在害人”。
現在想想,所謂的“蠱毒”其實有點像血吸蟲病,它的症狀就是前面村民們說的那樣。
高燒、肚脹、腹痛、極度消瘦。
而所謂的“隔蠱”,更多的是精神療法。
因為在解蠱儀式之外,“巫師”也會讓服藥,真正起作用的應該是藥物,而非真的驅除了蠱蟲。
至于“蠱婆”,在紀錄片導演看來,更像是中國婦女千年來蒙受不白之冤的一個縮影。
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隻有女的會下黑蠱,卻傳女不傳男?
為什麼隻有男的會解蠱毒,卻傳男不傳女?
這不是一個死循環嗎?
究竟有沒有蠱術,我也希望能實地看一次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