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如何來的

望梅止渴原本是指梅子是酸的,人們想到梅子嘴巴裡就會分泌口水,從而達到止渴的目的。後來用來比喻願望實現不了,用空想安慰自己。那麼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如何來的,主人公是誰。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如何來的

望梅止渴的主角是曹操,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軍事家和書法家,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在政治方面,其統一了中國北方,興修水利,獎勵農桑,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生産的發展。在文學方面,曹操是東漢文學的領袖人物,善于用詩歌和散文反應民生疾苦以及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如何來的

東漢末年,曹操在去攻打張繡的途中,當時是盛夏,天氣非常炎熱,太陽挂在天空将大地炙烤的都幹裂開來。曹操的軍隊一路行軍走的異常艱辛,十分的疲乏。他們走了十多天,軍隊裡備着的水源已經耗盡,而方圓數十裡都沒有人煙也沒有水源,将士們全都被曬得頭昏眼花,汗水直流。每走一段路就會有人因中暑而倒地死亡。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如何來的

曹操叫人把向導喊來,帶到旁邊的山崗處問道:這裡附近有沒有水泉?可是向導說這方圓幾十裡都沒有水源。曹操往隊伍一看,士兵們一個個東倒西歪,看樣子很難再走下去。曹操對此感到焦急,若是繼續這個情形,還沒有到敵人陣前呢自己就将折損一部分人馬,而且還将延誤戰機。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如何來的

不過曹操也是個聰明人,他靈機一動,深處手臂指着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酸又大的果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就可以吃梅子解渴了!”

士兵聽完腦袋裡仿佛自己已經到了梅林在吃梅子,紛紛流出了口水,不僅暫時解了渴,而且振奮了士兵的精神。最終曹操帶領着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