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是法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同時是法國有史以來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本級艦在1930年代設計,預計對抗意大利維托裡奧·維内托級戰列艦,整體設計類似于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放大版,其主要武器采用8門380毫米45倍徑1935年型主炮,并配置于2座四聯裝炮塔内,而2座主炮塔以背負式布局全設置于前甲闆。其标準排水量為35,000長噸(36,000公噸),在航速上可達32節(59千米每小時)。

維希法國海軍圖鑒中的黎塞留級戰列艦

前型為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次型為阿爾薩斯級戰列艦(未動工戰艦世界中由明斯克海軍造船廠建造下水)

黎塞留級戰列艦

亞型加斯科涅

黎塞留級戰列艦

同型艦

黎塞留、讓·巴爾、克萊蒙梭

計劃數4艘

完成數2艘

取消數2艘

性能諸元

标準排水量:36,000噸

滿載排水量:黎塞留号:47,548噸

讓·巴爾号:48,950噸

全長:247.90米

舷寬:37米

吃水:黎塞留号:10.70米,讓·巴爾号:9.9米

鍋爐:6台英德萊特

引擎:4組帕森齒輪傳動汽輪機

最高速度:32節(59千米每小時)

續航距離:7,671海裡(14,207千米/20節)3,181海裡(5,891千米/30節)

乘員:1550至1670人

飛行設施:2座飛機彈射器、1座起重機、可容納4架飛機的機庫。(1943年改裝前)

艦載機:計劃:4至5架水上飛機[b]

武器裝備:8門380毫米45倍徑1935年型主炮在2座四聯裝炮塔内。9門152毫米口徑1930年型火炮在3座1936年型三聯裝炮塔内。

黎塞留号(1940年至1942年)

12門100毫米口徑防空炮在6座1931年型雙連裝炮塔内

16門37毫米口徑防空炮在8座1933年型雙連裝炮塔内

28挺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

黎塞留号(1943年)

12門100毫米口徑防空炮在6座1931年型雙連裝炮塔内

56門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在14座四連裝炮塔内

50挺厄利孔20毫米機炮

讓·巴爾号(1955年)

24門100毫米口徑防空炮在12座1946年型雙連裝炮塔内

28門波佛斯5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英語: 57 mm gun)在14座1948年型雙連裝炮塔内

裝甲

水線裝甲帶:330毫米(13英寸)

上層甲闆:150毫米(5.9英寸)

下層甲闆:40毫米(1.6英寸)

主炮塔:140至430毫米(5.5至16.9英寸)

司令塔:260毫米(10英寸)

由于黎塞留級前三艘艦分别于1935年、1936年、1938年等不同年份開工,在建造過程中各艦又分别更改方案,因而造成本級艦共有3種子類型艦艇。原預計共建造4艘,但隻有3艘安置龍骨,并且隻有前2艦完工。黎塞留号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服役,而讓·巴爾号在二戰後才開始服役;2艦在建造期間曾于達喀爾戰役與卡薩布蘭卡海戰為維希法國作戰。在法屬西非倒戈後,2艦轉為自由法國與同盟國的指揮下。首艦黎塞留号随後加入英國海軍本土艦隊與遠東艦隊作戰行列,并在1945年後前往法屬印度支那支援該地法軍。讓·巴爾号則到1950年後才正式完工,并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支援英法聯軍登陸埃及塞得港。1960年代後,本級艦逐漸退至第二線。黎塞留号于1968年拆解,讓·巴爾号則在1970年拆解。

建造背景:法國戰列艦建造方案(1926年至1929年)

敦刻爾克級的37,000長噸(38,000公噸)設計描繪圖,此設計同時為黎塞留級戰列艦的前身。

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的設計草案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27年時設計人員提出的敦刻爾克級37,000噸設計草案。當時法國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屬國之一,但該條約迫使法國在建造新戰列艦中受到諸多限制,因為條約中規定法國不可擁有超過177,810噸主力艦,同時限制法國新造主力艦總噸位隻能到71,123噸,而設計人員依此限制提出建造2艘35,562噸、3艘23,369噸、4艘17,781噸等方案。

在37,000噸設計案中,标準排水量預計落在32,514~33,530噸之間,這非常接近于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極限值。此設計案後又延伸出2種草圖;最初的設計是以蘇弗朗級重巡洋艦加大船體而來,船長254米、船寬30.5米。主要武器采用12門305毫米口徑主炮,并配置于3座四聯裝主炮塔内,其中2座主炮塔位于前甲闆,另外1座則在後甲闆。次要武器采用8門單裝90毫米口徑1926年型火炮,以及12門單裝37毫米口徑1925年型防空炮,另配有三聯裝魚雷管以備不時之需。裝甲帶厚度從220至280毫米不等。動力系統設計則由12組奧蓋特·迪·湯普勒鍋爐與2組渦輪發動機組成,共可提供180,000匹馬力(130,000千瓦特),最高航速達33節(61千米每小時)

1928年,原先的第1方案更改後産生第2方案。更改後的方案中,武器配置更改為3座雙聯裝406毫米口徑主炮塔與4座四聯裝130毫米口徑副炮塔。船長縮短至235米,但船寬增加至31米;裝甲厚度有所加強,但動力輸出略微下降到27節(50千米每小時)

然而,建造35,562噸級以上的軍艦已超過當時法國技術和财務能力。若要建造該級艦,需建設夠長的船塢才可執行。當時依照法國造船廠的能力,建造230~250米的船體,航速尚可達27~29節(50~54千米每小時);然而在财務上若要支撐起建造2艘艦的費用,将擠壓到當時推行的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建造計劃。在諸多考量下,原先37,000噸級的方案暫時擱置。

首艦-黎塞留号成型

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号

黎塞留級戰列艦

1929年2月,德國海軍開始建造德國級裝甲艦。法國海軍人員原樂觀估計敦刻爾克級即可對抗之,然而德國海軍在希特勒還未公開毀棄凡爾賽條約前,于在1934年2月14日向制造商下單2艘D級裝甲艦,随後将這2艘艦的設計升級,并重新歸類為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該級艦在航速上超越1920年代戰列艦,排水量上不僅低于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最大限制量,甚至還超越敦刻爾克級;其船體排水量為32,310噸,外型類似于約克代艦級戰列巡洋艦;裝甲帶與裝甲甲闆的裝甲厚度為350毫米,相當于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與俾斯麥級戰列艦的設計;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然而在火炮上隻配置9門283毫米口徑火炮,火炮口徑上與德國級裝甲艦相當。1935年,當沙恩霍斯特級最終設計即将完成時,德國正與英國談判英德海軍協定,英國政府在談判中嘗試限制戰列艦主炮口徑。因此,德國海軍最終選擇改良後的283毫米 L54.5 SK C/34海軍炮安裝在沙恩霍斯特級上,該火炮炮管更長,槍口初速更快,但火炮口徑同為283毫米。

雖然法國造船工程師評估後認為敦刻爾克級的裝甲能夠抵擋283毫米炮彈,可不需要建造噸位更重的戰列艦來應付。然而同是法國對手的意大利認為敦刻爾克級影響到該國在地中海的霸權,因而決定研發維托裡奧·維内托級戰列艦反制,迫使法國重新思考是否該研發新戰列艦。1934年5月26日,貝尼托·墨索裡尼宣布意大利将使用海軍限制條約中授予的權利來建造新戰列艦。幾天後,斯泰法尼通訊社發布意大利将建造兩艘35,562噸級戰列艦,該級艦将裝備9門381毫米口徑火炮。

奧托維内托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為了因應新情勢,法國海軍除了在1934年7月16日開始建造敦刻爾克級二号艦斯特拉斯堡号以外,也重啟1929年時擱置的37,000噸級設計方案。為了加速研發時程,新戰列艦的設計幾乎延伸自敦刻爾克級。

1934年7月24日,法國海軍部設備部門海軍最高委員會公布新戰列艦預定規格,這些規格包括船全長為247米、舷寬33米、标準排水量在35,562噸之間;主炮數量需至少在8至9門之間,主炮口徑為380毫米或406毫米;次要武器需能夠同時對水面目标與遠距離防空火力;最高航速需在29.5~30節(54.6~55.6千米每小時)之間;裝甲厚度需求為主裝甲帶360毫米、上層甲闆160毫米、下層甲闆40毫米;水下保護需與敦刻爾克級相同。

法國海軍技術與建造局在收到需求後,于1934年11月27日提出以下6種方案:

1934年11月27日提出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各方案細節列表。

方案1:2座四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塔,5座四聯裝130毫米口徑副炮塔150,000匹馬力(31.5節)

方案2:2座三聯裝與1座雙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塔,5座四聯裝130毫米口徑副炮塔110,000匹馬力(29.5節)

方案3:1座四聯裝與2座雙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塔5座四聯裝130毫米口徑副炮塔110,000匹馬力(29.5節)

方案4:3座三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塔,5座四聯裝130毫米口徑副炮塔110,000匹馬力(29.5節)

方案5:2座四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塔

3座四聯裝與2座雙聯裝130毫米口徑副炮塔150,000匹馬力(31.5節)阿爾薩斯?

所有方案的船長為247米、舷寬33米、水線裝甲帶厚度360米、上層甲闆厚度160米、下層甲闆厚度40米。

法國海軍部審核後決定選擇方案,不過副炮口徑于1935年4月時決定更換為152毫米。8月14日,黎塞留級設計項目正式核準,并在8月31日批準建造案。僅管法國當局對于違背華盛頓海軍條約與倫敦海軍條約的89,412噸總噸位限制一事耿耿于懷,然而英國在沒有向法國咨詢下,于1935年6月18日與納粹德國簽署英德海軍協定,等同于取消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各種類型的軍艦的噸位限制,并允許德國海軍可建立一支總噸位約英國皇家海軍35%限度内的艦隊。失去凡爾賽條約與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約束,法國當局決定于1935年10月22日開始建造首艦黎塞留号,以便能抗衡意大利與德國海軍。

二号艦-讓·巴爾号計劃

德國随後在1935年與1936年分别開始建造俾斯麥号戰列艦與提爾皮茨号戰列艦,2艘艦的裝甲性能可保護該艦40%以上标準排水量的噸位,其船梁36米寬,武器以4座雙聯裝主炮平均分布于前後甲闆的經典設計來布局,艦上配備380毫米L52 SK-C/34海軍炮,并使用12門150毫米口徑SK C/28雙聯裝火炮當作次要武器,另有更多的37-毫米口徑與20-毫米口徑機關炮,由六組高角度射控系統控制,可向任何角度進行攻擊 ;德國官方宣稱該艦排水量為35,562噸,但實際上标準排水量在42,670噸,滿載時排水量在50300噸。這項消息傳到法國海軍海軍後,迫使海軍部人員決定在1936年12月建造黎塞留級二号艦-讓·巴爾号,來制衡德國的新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服役曆程:

黎塞留級戰列艦

首艦黎塞留号于1935年10月22日在布雷斯特動工,曆經3年多工程後于1939年1月17日下水。1940年3月,該艦開始進行機械測試。1940年4月至6月間,黎塞留号開始進行航行與火炮測試。1940年6月18日,由于德軍在陸上的勝利,黎塞留号随數艘艦艇逃離法國本土,并于1940年6月23日抵達達喀爾。 當法國因戰敗而與納粹德國簽屬貢比涅停戰協定,英國開始擔心原法國海軍艦艇會倒向維希法國,開始出動海空軍對不歸降盟軍的法國艦艇進行打擊,這舉動迫使黎塞留号艦長馬爾津等人不信任英國。1940年7月7日,英國艦隊開始空襲停留在達喀爾外海的黎塞留号。由于此時黎塞留号的防空武力薄弱,遭到競技神号上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空襲,并受到魚雷爆炸而嚴重受損,使黎塞留号隻能停留在港内等待維修。

競技神号航空母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1940年9月24日,黎塞留号參與達喀爾戰役,阻止英國與自由法國入侵法屬西非。在戰役中,黎塞留号接連遭受巴漢姆号與決心号的艦炮射擊,另外還遭到皇家方舟号的轟炸機轟炸,然而黎塞留号隻受到輕微損壞。戰争期間,黎塞留号還因第2号380毫米口徑主炮發射的炮彈過早爆炸,導緻該炮塔嚴重損壞。黎塞留号最後在戰争中發射24輪主炮炮彈,但沒有造成任何損傷,聯軍也因決心号受損而先行撤退。戰後,黎塞留号在達喀爾繼續維修,加裝防空武器與雷達,以及正式部屬羅爾130水上飛機至艦上。

決心号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1942年,在同盟國成功執行火炬行動後,黎塞留号歸入盟軍指揮。之後于1943年抵達美國紐約海軍造船廠,進行船體修複與改裝作業。改裝後的黎塞留号,防空能力獲得強化,但移除了艦載機設施。随後,黎塞留号歸入英國艦隊,随英國艦隊于北海、印度洋直行作戰任務,并于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參與日本投降典禮。

二戰後,黎塞留号先抵達法屬印度支那,再回到法國本土。和平時期除當作訓練艦外,并成為法國總統訪問外國時的座艦。1968年,黎塞留号除役,并于意大利熱那亞聖瑪麗亞造船公司拆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