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夜市的麻辣小龍蝦,還是呼朋喚友的巴蜀火鍋?在這個連四川姑娘都被稱作“辣妹子”的時代,很難想象要是沒有了辣椒,我們的一日三餐該是多麼的單調。可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洋貨”,辣椒與中國的親密關系還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 來自美洲的火辣新朋友
辣椒:木蘭綱、茄科、辣椒屬一年或多年生植物,其漿果可供食用。作為美洲的土特産,辣椒在十五世紀末随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去往歐洲。近百年以後,明代文人高濂、王象晉分别在《遵生八箋》和《群芳譜》中記載了辣椒的基本信息。從哥倫布到高濂、王象晉,我們大體可以得知辣椒與中國結緣于十六世紀。
辣椒與中國的結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起初人們隻把它當做一種新奇的觀賞植物,後來才作為蔬菜。而因為它分多次由不同途徑傳入不同地區,各地方早期對辣椒的認識也就産生了一些偏差。這就使得古人眼中的辣椒不僅是“辣椒”。
最早,辣椒在中國得名“番椒”或“秦椒”。“番椒”帶着一個“番”字,展現出了辣椒作為“洋貨”的身份。而“秦椒”在辣椒傳入之前就已存在,原指陝西一帶的花椒,與巴蜀一帶出産的花椒相對。因為辣椒與花椒一樣帶有辛辣味,所以人們一開始也将它稱作“秦椒”。
除了“番椒”和“秦椒”,在之後的傳播過程中,憑借自己的“祖籍”、性味、形态等,辣椒又獲得了四十多個新名字。即便是到今天,北京、陝西一帶還是有人習慣稱辣椒為“秦椒”;湖南、雲南等地稱其為“海椒”;江浙一帶稱其為“辣茄”;台灣、福建等地稱其為“番姜”;新疆部分地區稱其為“塔理瑪穆爾魯楚”……
從傳播程度上來說,辣椒入華四百餘年,大緻經曆了四個階段:明末至清乾隆時緩慢傳入;清嘉慶至鹹豐年間快速擴散;清同治至宣統年間穩定發展;民國已經風靡全國。也正是到了民國時,“辣椒”這個名稱才終于得到普遍認可,成為其正式的中文名稱。
二、 辣椒染湘江
而要細說作為蔬菜的辣椒,以火辣聞名的湘菜和川菜就沒法被繞開。湖南是我國最早将辣椒作為主要蔬菜的地區。康熙前中期,《寶慶府志》《邵陽縣志》等湖南地方志就記載了“海椒”之名。這不僅說明湖南的辣椒極可能經由浙江傳入,更說明在這時期辣椒已在湖南境内廣泛種植。
于湖南人來說,愛上辣椒卻并不是因為它傳入得早,而是因為湖南時晴時雨,溫差大、濕度高,人們本就需要辛辣之物驅寒除濕。而清代時湖南經濟較為落後,普通人家也買不起太多外地來的胡椒、花椒等,本地普遍出産的辣椒便迅速成了人們的心頭好。
能調動人胃口的辣椒與自古就注重色香味的湖南菜一結合,就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清道光年間,湖南人已經“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之後食辣的湘軍出湘,将湘菜在長江流域的名号打響。再加上左宗棠、譚延闿等人的推動和湖南廚師的不斷改良,湘菜終在八大菜系中占據一席之地,湖南嗜辣也舉國聞名。
三、 辣椒辣巴蜀
在與湖南相隔不遠的四川,辣椒也“攻陷”了人們的心頭。雖說川菜“百菜百味”,但現在一說起川菜,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川菜那紅油滾滾的辣。
蜀地自古就出産花椒和生姜。再加上早有人食用食茱萸,蜀地好辛香的基調就基本确定。但由于四川比湖南在地理上更加封閉,所以直到乾隆年間,辣椒才開始出現在蜀人的盤中。可因為好辛香這個基調,四川又幾乎同時與湖南成為食辣大省。
待到清光緒年間,常見的五大辣椒變種燈籠椒、長椒、圓錐椒、簇生椒和櫻桃椒在四川都有大面積栽培。直到今天,成都一帶的“二荊條”和威遠一帶的“七星椒”都還是四川人做菜的必備佳品。
而于川菜來說,辣味十分重要,但這辣卻也不是純粹的來自辣椒的辣。川菜的辣多是麻辣,是外來的辣椒與本土的花椒的碰撞。川菜中還有幹香辣、青香辣、油香辣、酸香辣、芳香辣、醬香辣等多種辣,其運用的辣椒種類和涉及的其它調味料也不盡相同。但從川菜常見23味就是13味辣來看,川菜與辣确實早已到了無法分割的地步。
雖然也有許多人難以接受刺激的辣味,但在四川、湖南等食辣大省和其他許多嗜辣“吃貨”們眼中,辣椒與中國結緣無疑是一大幸事。雖然辣椒來自美洲,但如今提起辣,又有誰能忘了川湘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