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
1.氣虛癃閉
裴某,男,69歲,商人,1965年10月12日初診。每欲小便時,小腹即感墜脹,尿不能出,需待10~20分鐘之後方涓滴而下,無痛感。病已月餘,近來尤甚,伴見心悸氣短,腰痛,下肢痿軟而畏冷。脈細弱,舌淡,苔薄白。綜合分析脈證,證屬下焦虛寒,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治宜溫陽行水。方遵真武湯,處方:熟附子9g,白術6g,雲茯苓12g,白芍9g,生姜6g。水煎服。
二至三診:上方服6劑後效果不顯,再察其症,複候其脈,揣其方藥,仍覺合度。然患者年近古稀,腎陽久虛,一時難複。再宗原方加味以待州都氣化有權,則小便自調無虞。患者持方去後,适逢治者入廁,見患者小便時頻做深呼吸,便問其原因,患者答曰:“每次小便必須用力提氣數口,小便方出。”治者恍然大悟,此非大氣下陷?遂改用升陷湯予以服之。處方:生黃芪28g,知母12g,柴胡9g,升麻6g,桔梗3g,黨參6g,甘草3g。水煎服。
四診:上方服1劑後,小腹下墜已減,不必再做深呼吸即可小便,服3劑後,小便自如,脈來較前有力,心悸氣短、腰痛、畏寒均減大半,再予金匮腎氣丸以資鞏固。
大氣,即指宗氣,宗氣乃心肺之氣。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虛則大氣下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而病發小便癃閉。根據“肺與膀胱相通”之理,選用升陷湯予以服之。大氣一舉,小便自暢者,此又為前賢所謂“提壺揭蓋”之意。然而利尿之法甚多,如八正散乃清熱破結利尿之方,腎氣丸乃補腎益氣利尿之方,真武湯乃溫陽化氣利尿之方,以上均是治療癃閉之常法。本案所用升陷湯乃舉陷利尿之方,是治療癃閉之變法。正符合《内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示人通常達變,不可拘泥于成法之旨。
2.陰陽兩虛癃閉
韓某,男,89歲,市民,1975年4月24日初診。患者于去年仲冬之時患癃閉,小便閉而不通,少腹脹滿難忍,四肢厥冷,脈象沉細,經服真武湯以溫陽行水,1劑而愈。刻診:小便涓滴不爽,尿道灼熱澀痛,少腹膨脹下墜,狀若覆碗而拒按。特邀往診,脈象細數,舌紅少津,無苔。患者年近九旬,腎氣久虧,今反熱郁膀胱,尿閉不通而癃,慮其年邁體弱,不任峻利。治以東垣通關丸,輕清下焦之蘊熱,以助膀胱之氣化。處方:黃柏、知母各9g,肉桂1.5g。水煎服。
二診:上方連服3劑,小便逐漸爽利,灼熱痛澀大減。少腹膨脹雖消,而仍感不舒,脈舌同前,再仿純陰化陽湯予以治療。處方:熟地、元參各30g,生山藥25g,肉桂1.5g,車前子25g(布包),甘草梢3g。水煎服。
三診:上方連服6劑,小便通暢,諸症相繼而退,為鞏固療效,予六味地黃丸續服半月。當年10月底,患者病痢前來求診,詢及前病,情況良好,未複發。
熱結膀胱,癃閉涓滴,通常隻須清利濕熱即可。但該患者九旬高齡,腎氣久虛,實不可采用峻利之法,故選用東垣通關丸,降其火,化其氣,從權以清源。服後火降,但陰液未複,故少腹不适。後仿純陰化陽湯,于降火之後滋補其陰,此正合《醫徹》所謂“熱者清之,及半即止,繼以益陰”之意。
3.陽虛癃閉
李某,男,62歲,幹部。冒雨外出,初感惡寒,繼則二便不通,小腹脹痛,坐立不安而求診,急診室予開塞露,使大便得通,但小便仍涓滴不暢,小腹膨急,呼号難忍。脈沉緊,舌淡,苔薄白。脈沉主裡,脈緊主寒,沉緊為寒邪入裡;患者小便不暢,少腹膨急,呼号難忍,乃寒邪中于下焦,膀胱氣化不行,而患癃閉之症。經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仰宗斯旨,方用真武湯溫陽化氣利水。處方:附子25g,生姜9g,白術12g,雲茯苓10g,白芍12g。急火煎服1大碗,被覆使溫,須臾,病人如醉而眠,約1小時許,身溫汗出,醒而神清,急欲小便,一溲而尿液盈盆,癃閉霍然而愈。
中醫治水,必先治氣,氣不能化則水無以行。風寒中于下焦,命門火衰,而膀胱之水閉矣,故用真武湯,調理下焦膀胱氣化,以利小便。服藥之後,病人如醉,即《尚書》所謂“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也。
4.陰虛癃閉
趙某,男,55歲,農民,1952年9月12日初診。5日前,外感風寒,發熱咳喘,醫投麻黃湯,服藥3劑而病愈。昨日傍晚,突然小便涓滴不暢,下腹疼痛、脹悶,前醫診斷為膀胱蓄水症,予五苓散1劑,小便竟點滴不通,下腹痛脹益甚。邀孫朝宗主任往診,查:脈細數,舌紅少津,咳而無痰,口渴咽幹顯系肺燥。肺燥不能生水,氣化不及州都,故小便不利,下腹痛脹。治以養陰潤肺,以滋化源。方用石斛飲加減。處方:石斛25g,麥冬18g,生地25g,元參18g,霜桑葉9g,車前子20g(布包)。水煎服。上方服1劑,午後小便即逐漸增多,接服第2劑,至傍晚時分,小便湧出,繼上方去車前子,又服4劑,諸症悉平。
肺為水之上源,必得清肅之令而下行。《辨證奇聞》雲:“不知天令至秋而白露降,是天得寒以生水也。人身肺金之熱,不用清寒之品,又何以益肺以生水乎。”本例治療乃宗此意,方用石斛、麥冬、生地、元參等大隊清涼滋潤之品,滋其水之上源,加霜桑葉以助肺金清肅之令,又加車前子以清涼滋潤,引領肺氣下行以助通調水道,上清下輸,癃閉豈有不愈之理。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