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乏熱血,軍人無畏犧牲。
戰争是殘酷的,再強大的軍隊也沒有永遠的勝利。1936年,紅軍西征途中,兩萬熱血男兒殒于西北馬家軍,然而12年後,解放戰争中,一野大軍解放蘭州,在蘭州城下,積怨已久的兩支強軍再次遭遇,一場七天七夜的殘酷血戰就此拉開帷幕。
一野第六軍承擔攻占營盤嶺的重任,敵方守軍3000人,17師50團正面主攻,其中以陳全奎為連長曹德榮為指導員的第七連為突擊隊,為大軍開辟道路,然而情勢并不樂觀,數次沖擊敵方陣營,由于敵方暗堡太多,損失慘重,僅剩數十人,陳全奎,曹德榮也均負傷。
作為交戰王牌的第七連,豈會放棄,再次組織兩個爆破組沖鋒,結果全部傷亡,全軍戰鬥英雄陳全奎連長怒發沖冠,身背7顆手榴彈,帶頭沖鋒,可敵方牢固的前沿陣地仍未攻克,再次損失十多名突擊隊員。
陳全奎潛伏在一個土坑,認真觀察,突然矮身沖向敵方暗堡,從敵方火力口塞進兩顆手榴彈,随着“轟隆,轟隆”兩聲,終于炸掉了暗堡。突擊隊趁機沖上,再次攻占敵人一個地堡,取得優勢,而此時,清點傷亡,卻發現全連僅剩12個人了。
團長劉光汗來電詢問減員情況,當得知僅剩12人時,有了短暫的沉默,之後提出另派突擊隊,但身為連長,看着自己的戰士戰友接二連三的陣亡才換來的敵方陣地,哪肯後撤,團長答應了。
就在這時,馬家軍的一個排面目猙獰揮着馬刀從側翼撲了上來,陳全奎沉着指揮,放近敵軍,才命令扔出手中為數不多的手榴彈,一番血戰,留下敵軍大半,逃回去少數,而陳全奎多處被彈片炸傷,性命垂危,隻能前去醫治,可是,剛取出體内的彈片,他又返回了陣地。這時曹德榮帶領僅剩的十名戰士,又打退了敵人兩次沖鋒,曹德榮渾身是傷,獻血浸濕了軍裝,但仍不撤離。
陳全奎和曹德榮帶着幸存的戰士再次沖鋒,終于到了敵方主陣地,不料主陣地前是一個峭壁,敵方據險而守,前沿的四個連隊上不去也下不來,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曹德榮眼看情況危急,果斷背起三個炸藥包帶領兩名戰士去炸敵方暗堡,可峭壁就像一堵高牆,沒有支撐點,曹德榮二話不說,手舉炸藥包,命令身邊戰士拉火,戰士兩眼血紅,一把拉了導火索,就這樣,曹德榮犧牲了,敵方第一道防線也破了。
下午16時,全軍總攻,戰士浴血奮戰,到全軍第8次沖鋒,第六軍終于全面占領營盤嶺。七連隻剩下了5個人。馬步芳不甘被俘,乘飛機落荒而逃,強悍的馬家軍也一潰而散。
數十年後,第六軍軍長羅元發仍記憶猶新,感歎馬家軍強于中央軍。染血的戰衣,無畏的軍魂,革命精神如朝陽般光芒四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