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趣科普知識
美國NASA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
2009年-2018年,專家利用航空技術對大氣中含碳量進行了三次監測,分析後發現,南大洋45°S以南的海域年碳淨通量暴漲,夏季該區域低層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其它三季,冬季所釋放的碳量更是少之又少。
研究數據顯示,該區域的吸碳量比釋放的碳量高了0.53 petagrams,大約5.3億噸,占海洋吸碳總量的40%,是一個天然的“碳彙”。
在此之前,劍橋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員發布在《自然通訊》中的研究表示:闆塊與闆塊之間的碰撞會造成“吞碳”現象。
闆塊之間的活動會鎖住二氧化碳,南大洋正在瘋狂吸碳,地球難道在進行自我修複循環?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有一個吸碳量如此巨大的“碳彙”,有人認為這會對溫室效應起到明顯的對沖作用。
那麼,世界隻有四大洋,南大洋究竟是哪個區域?它為什麼會瘋狂吸收二氧化碳?未來氣候究竟是變暖還是降溫,氣候變暖是騙局嗎?
南大洋:世界第五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洋”,但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洲的外圍,存在着唯一一個完全環繞地球且被沒有大陸分割的海洋。
海洋研究發現,南極附近存在圍繞南極洲自西向東流的洋流,在洋流邊界和40°S附近形成了風力極強的“咆哮西風帶”。
2000年,國際水文地理組織以洋流為劃分依據,将“印度洋50°S以南、大西洋和太平洋55°S-62°S之間的海域”确立為一個新的獨立大洋——南冰洋,2021年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正式将南冰洋列為世界第五大洋。
南冰洋,也叫南大洋,面積約為2032.7萬平方公裡,海水溫度在-2℃——10℃,它不與任何大陸接壤,德雷克海峽是其中最狹窄的地方,寬約1000公裡。
但是,很多人依舊堅持“四大洋”的說法,不承認南大洋作為世界第五大洋的地位,因為它的分界線不像其它大洋以大陸為劃分依據明顯,所以地圖上沒有南大洋的相關字樣。
南大洋為什麼會瘋狂吸收二氧化碳?
南大洋之所以能吸碳,主要是周圍湍急的洋流與強勁的西風帶在海水輻合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
“咆哮西風帶”與“閉合式洋流”:
在南極大陸冷空氣和下沉風作用下,南大洋相當于一個“咆哮西風帶”,又被稱為“南極風暴區”。
南極環繞流是地球最強的海流,狂嘯的西風肆意攪動再加上湍急的“閉合式”洋流,海面不斷翻騰,一波又一波浪潮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卷入表層海水并往海水深處傳送。
研究數據顯示,南大洋表層海水中的碳含量占吸碳總量的9%,吸碳作用顯著。
海水輻合:
南大洋下沉的冷水在海底向北流動,與其它四大洋往南流的暖水相撞并被取而代之,交彙處形成了南極輻合帶并發生海水輻合現象。
在海水符合作用下,南大洋海面形成了一個直徑約10萬米并逆時針旋轉的漩渦,宛如一個巨型“漏鬥”瘋狂吸水。
在漩渦以及洋流逆流的帶動下,南大洋的海水在55°S附近下沉,所吸的二氧化碳下沉到1000米的深度後随着水流向北流動到達亞熱帶海域或赤道附近,亞熱帶海域中的浮遊植物能夠将水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轉化成氧氣。
科學家認為,海水會釋放二氧化碳,但最終都會自行吸收,還能吸收各類化石燃料和森林燃燒所産生二氧化碳的25%,南大洋占據總量的40%。
如此大體量的溫室氣體被吸入海洋中,是否說明氣候變暖是個“騙局”?氣候究竟會不會出現新的變化呢?
地球究竟要降溫還是升溫?氣候變化是“騙局”嗎?
關于氣候變化,學界一直有分歧:
變暖:工業發展造成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過多,氣候變暖;
降溫:小冰河時期即将來臨,地球将會面臨30年的大降溫時期。
南大洋吸碳雖然是一個好現象,但科學家依舊對氣候問題憂心忡忡。
守恒定律:
從熱量守恒來看,南大洋瘋狂吸碳并不代表溫室氣體減少了,反而說明大氣中的碳含量也在瘋狂增長,碳的載體隻是短時間内變成了海洋,最終都會循環重新回到大氣。
有研究顯示,二氧化碳在南大洋下沉随着洋流向北,再被綠植吸收轉化,大約需要1000年的時間。
二氧化碳沒有減少,循環轉化的時間又長,所以,氣候變暖仍是大趨勢。
局部吸碳無法逆轉整體碳排量超量的結果:
南大洋隻是地球一個極小的區域,它瘋狂吸碳并不能改變其它區域“碳排量超負荷”的狀态,無法逆轉地球變暖的局面。
亞馬遜雨林面積減少以及澳洲熊熊燃燒了幾個月的大火,加上人類活動和工業生産的排放,空氣中的碳含量越來越多,澳大利亞與南極洲之間的海洋吸碳能力在不斷減弱。
2021年5月,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曆史最高水平,地球整體的氣溫走向并不樂觀。
全球氣溫仍在不斷上升:
數據顯示,僅2021年全球溫度比1850至1900年高出約1.09℃,科威特等地區最高達到70℃,一些極寒區域夏季氣溫高達38℃。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顯示,我國2021年的平均比往年高出1℃,各種氣象災害頻發,氣候變化越來越嚴峻。
《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1)》顯示,2000-2019年,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洪水發生次數大幅增長。
蔡文佳表示:如果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全球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期會加速來臨,我國或許會首當其沖,受災害影響最大
事實上,人類所有的惡行的後果和負能量,海洋承擔了90%以上,這些經過循環,終将應驗在人身上,比如海水污染、出現塑料、海平面上升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大型的、異常的氣象災害。
人類對氣候變化非常重視,各國積極履行大國責任,成功将全球溫升控制在1.5℃範圍内,但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在未來數十年的時間内隻會增多,極端天氣也會越來越多。
南大洋吸碳量很多,看起來似乎能夠緩解全球變暖的趨勢,但這隻是一種“假象”,背後蘊藏着更深的危機,氣候變暖或許并非騙局,節能減排仍任重道遠。
——————THE END——————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