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轉載】中醫藥方劑大全(連載四)

名稱:縮砂圓
拼音:Sù Shā Yuán
處方:縮砂仁一兩,高良姜、天南星(湯洗七次、焙乾),各四兩。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散滞,消飲進食。治胸膈噎悶,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阙此。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圓至七十圓,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注意:夏月不可阙此。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丁香五套圓
拼音:Dīnɡ Xiānɡ Wǔ Tào Yuán
處方:南星(每個切作十數塊,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二兩,研碎,調入水内,再浸三日,洗淨,焙乾),半夏(切、破),各二兩;乾姜(炮)、白術、良姜、茯苓各,一兩;丁香(不見火)、木香、青皮、陳皮(去白),各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神僸一兩,大麥蘖二兩,同研取末,打糊和藥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胃氣虛弱,三焦痞澀,不能宣行水谷,故為痰飲,結聚胸膈之間,令人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吐腹疼。伏于中,亦令臂疼不舉,腰腿沉重。久而不散,流入於脾,脾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虛滿而不食也,此藥主之。常服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滞,化飲食,辟霧露風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時之氣。但是酒癖停飲,痰水不消,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服之如神。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圓至七十圓,溫熟水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新法半夏湯
拼音:Xīn Fǎ Bàn Xià Tānɡ
處方:縮砂仁、神僸(炒)、草果仁、橘紅(淨洗、去白),各五兩;白豆蔻仁、丁香,各半兩;甘草(生炙)二兩,大半夏四兩(湯浸洗七次,每個切作二片,用白礬末一兩,沸湯浸一晝夜,漉出,别用湯洗去礬,俟乾,一片切作兩片,再用生姜自然汁于銀盂中浸一晝夜,卻於湯中炖,令姜汁乾盡,以慢火焙燥,為細末,再用生姜自然汁搜成餅子,日乾或焙乾,炙黃勿令色焦)。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氣虛,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肋脹痞,頭旋惡心,不思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先用生姜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溫中化痰圓
拼音:Wēn Zhōnɡ Huà Tán Yuán
處方:青皮(去白)、良姜(去蘆、炒)、乾姜(炒)、陳皮(去白),各五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打面糊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頭眩目運,好卧減食,咳嗽嘔吐,氣短惡心。或飲酒過多,或引飲無度,或過傷生冷,痰涎并多,嘔哕惡心,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五十粒,湯飲任下,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人參養肺圓
拼音:Rén Shēn Yǎnɡ Fèi Yuán
處方:黃蓍(去蘆,蜜塗,炙)、人參,各一兩八錢;白茯苓(去皮)、瓜蒌根,各六兩;杏仁(去皮、尖、麸炒)二兩四錢,皂角子(炒)三百個,半夏(洗為末、姜汁作僸)四兩(炒)。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俱傷,氣奔於上,客熱薰肺,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有鮮血,上氣喘急,不得安卧,肢體倦痛,咽乾口燥,飲食減少,漸至瘦弱喘乏,或墜堕恐懼,渡水跌卧;或因叫怒,醉飽房勞,緻傷肺胃,吐血嘔血,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食後,細嚼,用紫蘇湯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溫肺湯
拼音:Wēn Fèi Tānɡ
處方:白芍藥六兩,五味子(去梗、炒)、乾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兩;細辛(去蘆、洗)二兩。
制法:上件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則喘咳,不能坐卧,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以絹洌汁,食後服,兩服滓再煎一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一方去白芍藥、細辛二味,可加減用。

名稱:二陳湯
拼音:èr Chén Tānɡ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制法:上為俰咀。
功能主治: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中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途用量:每服四錢,用水一錢,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藿香散
拼音:Huò Xiānɡ Sàn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黃)、藿香葉,各一兩;陳皮(去白)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嘔吐。治胸膈痞滿,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惡心,及治山岚瘴氣。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熱服,不計時候,日二、三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丁香半夏圓
拼音:Dīnɡ Xiānɡ Bàn Xià Yuán
處方:肉豆蔻仁、木香、丁香、人參、陳皮(去白),各一分;藿香(葉)半兩,半夏(湯浸七次、姜汁炒)三兩。
制法:上為細末,以生姜汁煮面糊為圓,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嘔吐惡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滿,脅肋刺痛,短氣噎悶,不思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圓,生姜湯下,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阿膠圓
拼音:ē Jiāo Yuán
處方:麥門冬(去心)、丹參、貝母(炒)、防風(去蘆、叉、頭)、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百部根,各半兩;乾山藥、阿膠(炒)、茯苓(去皮)、熟乾地黃、五味子,各一兩;遠志(去心)、人參,各一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和圓,每兩作二十四圓。
功能主治:治肺虛客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疼,咽乾口燥,渴欲飲泠,多吐涎沫,或有鮮血,肌瘦發熱,減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勞,肺胃緻傷,吐血嘔血,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少少頻呷,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備急五嗽圓
拼音:Bèi Jí Wǔ Sòu Yuán
處方:肉桂(去粗皮)、乾姜(炮)、皂莢(去皮、子、炙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種咳嗽,一曰上氣嗽;二曰飲嗽;三曰躁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由肺受風寒,氣不宣通所緻。無問久新輕重,以至食飲不下,語聲不出,坐卧不安,晝夜不止,面目浮腫,胸脅引痛,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圓,溫酒下,米飲亦得,食後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胡椒理中圓
拼音:Hú Jiāo Lǐ Zhōnɡ Yuán
處方:款冬花(去梗)、胡椒、甘草(炙)、荜撥、良姜、細辛(去苗)、陳皮(去白)、乾姜,各四兩;白術五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脅滿痛,迫塞短氣,不能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圓至五十圓,溫湯下,溫酒、米飲亦得,不拘時候,日二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桔梗湯
拼音:Jú Gěnɡ Tānɡ
處方:桔梗(細、微炒)、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陳皮(去瓤),各十兩;枳實(麸炒赤黃)五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氣。治胸脅脹滿,寒熱嘔哕,心下堅痞,短氣煩悶,痰逆惡心,飲食不下。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化痰玉壺圓
拼音:Huà Tán Yù Hú Yuán
處方: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頭白面三兩。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圓,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熟,漉出放溫,别用生姜湯下,不計時候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消飲圓
拼音:Xiāo Yǐn Yuán
處方:枳實(麸炒)半兩,茯苓(去皮)、乾姜(炮),各三兩;白術八兩。
制法:上同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療酒癖停飲,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暗耳聾,脅下急痛,腹中水聲。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圓,溫米飲下,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倍術圓
拼音:Bèi Shù Yuán
處方:乾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術一斤。
制法:上三味搗篩,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飲酒癖;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飲,水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髒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皆因飲酒冒寒,或飲水過多所緻。此藥并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圓,溫米飲下,加至三十圓,食前服,日二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木香槟榔圓
拼音:Mù Xiānɡ Bīnɡ Lɑnɡ Yuán
處方:郁李仁(去皮)、皂角(去皮、酥炙)、半夏僸,各二兩;槟榔、枳殼(麸炒)、木香(不見火)、杏仁(去皮、尖、麸炒)、青皮(去白),各一兩。
制法:上為細末,别用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快氣消食,通潤大腸。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圓,食後溫生姜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十八味丁沉透膈湯
拼音:Shí Bá Wèi Dīnɡ Chén Tòu Gé Tānɡ
處方:白術二兩,香附(炒)、人參、縮砂仁,各一兩;丁香(炙)、麥蘖、肉豆蔻(煨)、白豆蔻、木香、青皮,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半,藿香、厚樸(姜炒),各七錢半;神僸(炒)、草果,各二錢半;沉香、陳皮,各七錢半。(一本丁杳、白豆蔻。有白芷、槟榔各半兩)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氣,脅肋脹滿,心腹廣痛,痰逆惡心;或時嘔吐,飲食減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氣吞酸,口苦失味,并皆主之。
用途用量:每四錢,水二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八分,去滓,熱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人參木香散
拼音:Rén Shēn Mù Xiānɡ Sàn
處方:木香(不見火)、青皮(不去白),各三斤;姜黃、麥蘖(去土、炒),各五斤;甘草(炒)十一斤,蓬莪(刷洗)四斤,鹽(炒)十一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順氣寬中。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減少,噫氣吞酸,嘔逆噎悶,一切氣疾,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木香流氣飲
拼音:Mù Xiānɡ Liú Qì Yǐn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陳皮(去白)二斤,厚樸(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蘇葉(去枝、梗),各一斤;人參、赤茯苓(去黑皮)、乾木瓜、石菖蒲、白術、白芷、麥門冬,各四兩;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見火)、藿香葉,各六兩;木通(去節)八兩。
制法:上粗末。
功能主治:調順榮衛,通流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髒。治諸氣痞滞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乾,嘔吐少食,肩背腹脅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結,水道赤澀。又治憂思太過,怔忪郁積,腳氣風熱,聚結腫痛,喘滿脹急。
用途用量:每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熱服。如傷寒頭痛,才覺得疾,入連根蔥白三寸煎,升降陰陽,汗出立愈。髒腑自利,入粳米煎。婦人血氣症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棗肉平胃散
拼音:Zǎo Ròu Pínɡ Wèi Sǎn
處方:陳橘皮(去皮)、厚樸(去粗皮,姜制,炒香),各三斤二兩;甘草(炒)、生姜、紅棗,各二斤;蒼術(去粗皮、米泔浸二日、炒)五斤。
制法:上件碎,拌勻,以水浸過面上半寸許,煮令水乾,取出焙燥,碾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哕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卧,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
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并宜服之。常服調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辟風、寒、冷、濕四時非節之氣。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用鹽湯點,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人參煮散
拼音:Rén Shēn Zhǔ Sàn
處方:人參四兩,青皮(去白)十二兩,甘草(炙)十兩,乾姜(炮)六兩、三棱(煨、搗碎)十二兩,芍藥一斤,丁皮六兩,茯苓(去皮)、蒼術(去皮),各半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氣滞,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或因飲冷過度,内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或時汗出。又治腸胃冷濕,洩瀉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鳴,脅肋虛滿。兼療傷寒陰盛,四肢逆冷。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三個,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人參丁香散
拼音:Rén Shēn Dīnɡ Xiānɡ Sàn
處方:白芍藥半斤,當歸(去蘆)、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參,各二兩;乾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術、甘草(炒)、山藥,各四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嘔吐不已,粥飲湯藥不下。凡嘔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調,脾胃虛弱,冷熱失和,邪正相幹,清濁不分,陰陽錯亂,停痰留飲,不能運化,胸膈痞滿,嘔逆惡心,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飲食,漸至羸瘦。及療女人妊娠阻病,心中煩愦,頭目眩重,憎聞食氣,嘔吐煩悶,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勝持,多卧少起。又治久病羸弱,脾胃虛極,中滿嘔逆,全不入食,并宜服之。常服和脾胃,進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溫服。小兒二歲可服半錢,水五分盞,生姜一片,同煎四分已下溫服,更宜量歲數加減與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參苓壯脾圓
拼音:Shēn Línɡ Zhuànɡ Pí Yuán
處方:人參、白術、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縮砂(去皮)、乾姜、胡椒、麥蘖(微炒)、神僸、山藥、白扁豆(炒),各等分。
制法:為末,煉蜜為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髒腑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食不複常,禀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洩痢,腸胃虛滑,并宜服之。常服育神養氣,和補脾胃,進美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細嚼,白湯送下,溫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鹽煎散
拼音:Yán Jiān Sàn
處方:良姜(炒)、蒼術(去皮),各十二兩;縮砂(去皮)、茴香(炒),各五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丁皮,各二兩;橘紅十兩,甘草(炒)六兩,青皮(去白)四兩,山藥半斤。
制法:上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冷氣,攻沖胸脅,及前後心連背膂疼痛,轉項拘急,或脾胃虛冷,不思飲食,時發嘔吐,霍亂轉筋,臍腹冷疼,洩瀉不止,及膀胱成陣刺痛,小腸氣吊,内外腎疼。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入鹽一字,煎至八分,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四君子湯
拼音:Sì Jūn Zǐ Tānɡ
處方:人參(去蘆)、甘草(炙)、茯苓(去皮)、白術,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榮衛氣虛,髒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洩瀉,嘔哕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瘴霧氣。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五皮散
拼音:Wǔ Pí Sàn
處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滞,風濕客搏,脾經受濕,氣不流行,緻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注,來去不定,舉動喘乏,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蟠蔥散
拼音:Pán Cōnɡ Sàn
處方:延胡索三兩,蒼術(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各半斤;茯苓(白者、去皮)、蓬莪茂、三棱(煨)、青皮(去白),各六兩;丁皮、縮砂(去皮)、槟榔、各四兩;肉桂(去粗皮)、乾姜(炮),各二兩。
制法:上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冷,攻築心腹,連脅肋刺痛,胸膈痞悶,背膊連項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時或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洩瀉,膀胱氣刺,小腸及外腎腫痛;
及治婦人血氣攻刺,症瘕塊硬,帶下赤白,或發寒熱,胎前産後惡血不止,臍腹疼痛。應一切虛冷,不思飲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連根蔥白一莖,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千金大養脾圓
拼音:Qiān Jīn Dà Yǎnɡ Pí Yuán
處方:枳殼、神僸、陳皮(去白)、麥蘖(炒)、茴香、白姜(炮)、縮砂(去皮)、肉豆蔻、三棱(炮)、茯苓(去皮)、良姜、薏苡仁、益智(去殼)、胡椒、木香、白扁豆(炒)、丁香、白術、紅豆、藿香(去梗)、山藥、苦梗(炒)、人參、甘草(炙)、蓬莪茂(炮),上各等分。
制法:為末,煉蜜為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停寒留飲,膈氣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滿,脅肋虛脹,胸腹刺痛,牽引背膂,食少多傷,言微氣短,口苦舌澀,惡心嘔哕,喜唾咽酸,久病洩瀉,腸胃虛滑;或大病氣不複常,飲食無味,形容憔悴,酒後多痰,并宜服之。常服養益脾胃,大進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細嚼,白湯送下,溫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降氣湯
拼音:Jiànɡ Qì Tānɡ
處方:紫蘇葉(去梗)四兩,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當歸(去蘆)、前胡(去蘆、洗)、甘草,各三兩;陳皮(去白)三兩半。
制法:上為俰咀。
功能主治:治中不快,心腹脹滿,陰陽壅滞,氣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氣,乾哕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卧減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脅下支結,常覺妨悶。專治腳氣上沖,心腹堅滿,肢體浮腫,有妨飲食。常服消痰飲,散滞氣,進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至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木香分氣圓
拼音:Mù Xiānɡ Fēn Qì Yuán
處方:木香、丁香皮、香附子(炒、去毛)、蓬莪茂(煨)、縮砂仁、甘草,各四兩;藿香葉、川姜黃、檀香、甘松(洗),各一兩。
制法:上十味曬乾,不見火,搗,羅為細末,稀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并宜服之。脾胃虛弱人最宜服。常服寬中順氣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生姜橘皮湯吞下,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分心氣飲
拼音:Fēn Xīn Qì Yǐn
處方:木通(去節)、赤芍藥、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陳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兩;紫蘇(去粗梗)四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氣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緻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哕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痞,不思飲食,并皆治之。常服消化滞氣,升降陰陽,調順三焦,和脾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個,燈心五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三棱散
拼音:Sān Lénɡ Sàn
處方:蓬莪術(煨)、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二兩;白茯苓(焙)四兩,甘草三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傷,胸膈不快,腹脅脹滿,嘔吐酸水,翻胃脾疼,及食積氣塊,攻刺腹脅,不思飲食,日漸羸瘦。又治年高氣弱,三焦痞塞,常覺妨悶,并宜服之。常服寬胸利膈,消酒食,和胃。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用水一大盞,棗一枚擘破,鹽少許,同煎至半盞,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肉豆蔻圓
拼音:Ròu Dòu Kòu Yuán
處方:诃黎勒皮、龍骨、木香,各三分;丁香三兩,肉豆蔻仁、縮砂仁,各一兩;赤石脂、白礬灰,各半兩(枯)。
制法:上件藥搗,羅為末,粟米飲和搜,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冶氣瀉,療脾胃氣虛弱,飲食減少。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圓,米飲下,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異香散
拼音:Yì Xiānɡ Sàn
處方:石蓮肉(去皮)一兩,蓬莪術(煨)、京三棱(炮)、益智仁(炮)、甘草,各六兩。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三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二兩。
制法:上件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腎氣不和,腹脅膨脹,痞悶噎塞,喘滿不快,飲食難化,噫氣吞酸;一切氣痞,腹中刺痛。此藥能破症瘕結聚,大消宿冷沉積,常服調五髒三焦,和胃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個,鹽一撚,煎至七分,通口服,不計時候。鹽湯點或鹽、酒調,皆可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集香圓
拼音:Jí Xiānɡ Yuán
處方:白豆蔻仁、縮砂仁、木香(不見火)、姜黃,各四兩。丁香(不見火)六兩,香附子(炒、去毛)四兩八錢,麝香(研)八錢,甘草十六兩(内二兩入藥,十四兩搗汁煎膏)。
制法:上件除研藥,碾為細末,入麝香拌勻,用甘草膏搜和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疾,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吞酸,嘔逆惡心,不思飲食,或因酒過傷,脾胃不和,并皆治之。常服寬中順氣,消宿酒,進飲食,磨積滞,去症塊。
用途用量:每服一、二圓,細嚼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守中金圓
拼音:Shǒu Zhōnɡ Jīn Yuán
處方:乾姜(炮)、甘草、蒼術(米泔浸)、桔梗(去蘆),各等分。
制法:上件為細末。煉蜜為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理中焦不和,脾胃積冷,心下虛痞,腹中疼痛,或飲酒過多,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咳嗽無時,嘔吐冷痰,飲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飲食。又治傷寒時氣,裡寒外熱,霍亂吐利,心腹絞疼,手足不和,身熱不渴,腸鳴自利,米谷不化。又治脾胃留濕,體重節痛,面色萎黃,肌肉消瘦。常服溫脾暖胃,消痰逐飲,順三焦,進美飲食,辟風、寒、濕、冷。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食前,沸湯嚼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蓬煎圓
拼音:Pénɡ Jiān Yuán
處方:豬胰一具,京三棱、蓬莪術(二味、醋煮令透、切、焙、為末各四兩以上二味,同豬胰入)。川楝子(去核)、山藥、槟榔、枳殼(去瓤、麸炒)、茴香(炒)、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
制法:上件碾細末,入豬胰,同醋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久有傷滞,中氣痞,心腹膨脹,脅下堅硬,胸中痞塞,噎氣不通,嘔吐痰水,不思飲食,或心腹引痛,氣刺氣急;
及療食症酒癖,血瘕氣塊,時發疼痛,嘔哕酸水,面黃肌瘦,精神困倦,四肢少力。又治女人血氣不調,并皆治之。常服順氣寬中,消積滞,化痰飲。
用途用量:每服十圓至十五圓,生姜湯下,婦人淡醋湯下,不計時候,更量虛實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快氣湯
拼音:Kuài Qì Tānɡ
處方:縮砂仁八兩,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兩,甘草四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常服快氣美食,溫養脾胃。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用鹽湯點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或為粗末,入生姜同煎,名小降氣湯。

名稱:和氣散
拼音:Hé Qì Sàn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陳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蘆)、青皮(去白)、甘草、茴香(炒)、蒼術(米泔浸),各一兩。桔梗(去蘆)三兩。
制法:上件搗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氣滞,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洩瀉,髒腑不調,飲食減少。應男子、女人一切氣疾,并宜服之。常服溫脾胃,進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或鹽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順氣術香散
拼音:Shùn Qì Shù Xiānɡ Sàn
處方:丁香皮(不見火)、縮砂仁、良姜(去蘆、炒)、肉桂(去粗皮)、乾姜(炮)、甘草、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蒼術(米泔浸)、桔梗(去蘆)、茴香(炒),各三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氣不升降,嘔逆惡心,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及酒食所傷,噫氣吞酸,心脾刺痛,大便不調,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兼療婦人血氣刺痛,及一切冷氣,并皆治之。常服寬中順氣,和胃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稍熱服,不拘時。或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姜合圓
拼音:Jiānɡ Hé Yuán
處方:丁香(不見火)、木香(不見火)、人參,各一兩。白術(焙)、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二兩半,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肉豆蔻(炮),各二兩。乾姜(炮)三兩。
制法:為細末,入姜汁、面打糊為圓,每一兩作二十圓。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滞不化,結聚成形,心腹膨脹,刺痛成陣,上連胸脅;或脾胃久虛,内傷冷物,洩瀉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痢純白,時下青黑,腸滑不禁。又治胃停痰,嘔吐吞酸,痞塞不通,不思飲食,身體沉重,面色痿黃,或久患心脾疼痛,服之永除根本。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用老姜一塊,如拇指頭大,切開作合子,安藥於内,用濕紙裹,慢火煨一頓飯久,取出去紙,和姜細嚼,白湯送下。小兒一粒分四服。老人、小兒内有傷積,服之無不神驗。此藥不損髒腑。
注意:孕婦不得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二姜圓
拼音:èr Jiānɡ Yuán
處方:乾姜(炮)、良姜(去蘆頭),各等分。
制法:上件為細末,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寬胸下氣,進美飲食。療一切冷物所傷,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圓至二十圓,食後,橘皮湯下。
注意:妊娠婦人不宜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雞舌香散
拼音:Jī Shé Xiānɡ Sàn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赤芍藥、天台烏(去木)、良姜(去蘆、麻油炒)、肉桂(去粗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陰陽不和,髒腑虛弱,中氣滞,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胸膈脹滿,心脾引痛,攻刺腹脅,有妨飲食。又治中酒、吐酒,停飲浸漬,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用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丁香煮散
拼音:Dīnɡ Xiānɡ Zhǔ Sàn
處方: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乾姜(炮)、良姜(炮、去蘆頭),各四兩。益智(去皮)五兩半,胡椒二兩。
制法:上件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髒伏冷,胃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惡心,寒嗽中滿,髒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無問久新,功效不可俱述。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鹽一撚,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極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白沉香散
拼音:Bái Chén Xiānɡ Sàn
處方:川白姜(炒)、半夏僸、白茯苓、附子(炮熱、去皮)、诃子肉、乾山藥、沉香、白術(煨)、木香、人參(去蘆),各一兩半。丁香半兩,甘草(炙)六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氣攻沖心腹,脅肋脹滿,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飲食減少。常服墜氣和脾。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生姜三片,棗三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進食散
拼音:Jìn Shí Sàn
處方:青橘皮(去瓤)、陳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烏頭(炮),各三個。诃子(煨、去核)五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及久病人脾虛全不食者,隻一、二服頓覺能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五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枳實理中圓
拼音:Zhǐ Shí Lǐ Zhōnɡ Yuán
處方:枳實(麸炒)一兩,白術、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茯苓(去皮)、乾姜(炮),各二兩。
制法:上搗,羅為細末,煉蜜為圓,如雞子黃大。
功能主治:理中焦,除痞滿,逐痰飲,止腹痛。大治傷寒結胸欲絕,心膈高起,實滿作痛,手不得近。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熱湯化下。連進二、三服,胸中豁然,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治中湯
拼音:Zhì Zhōnɡ Tānɡ
處方:人參、甘草(炒)、乾姜(炮)、白術、青皮(炒)、陳皮(洗、去白),各一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飲食減少,短氣虛羸而複嘔逆,霍亂吐瀉,胸痹心痛,逆氣短氣,中滿虛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後,胸中有寒,時加咳唾,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或霍亂後氣虛,未禁熱藥者,尤宜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鹽煎散
拼音:Yán Jiān Sàn
處方:草果仁(去皮、煨)、縮砂(去殼取仁)、槟榔(炮)、厚樸(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蘆)、蒼術(米泔浸二宿)、陳皮(去白)、荜澄茄、枳殼(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麥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各二兩。
制法:上件碾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冷氣,攻沖胸脅,及前後心連背膂疼痛,轉項拘急,或脾胃虛冷,不思飲食,時發嘔吐,霍亂轉筋,臍腹冷疼,洩瀉不止,及膀胱成陣刺痛,小腸氣吊,内外腎疼。又治婦人血氣刺痛,血積血瘕,繞臍撮痛,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入鹽一字,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白術六一湯
拼音:Bái Shù Liù Yì Tānɡ
處方:白術(去蘆)六兩,甘草(炙)一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心腹痞悶,脅肋侾脹,口苦無味,嘔哕惡心,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腸虛自利,肌體瘦弱,膈氣翻胃。常服育神溫胃,逐濕消痰。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或沸湯點服亦得。不以四時,并宜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新法半夏湯
拼音:Xīn Fǎ Bàn Xià Tānɡ
處方:陳皮(去白)、神僸(炒),各四兩。草果(煨、去皮)、半夏僸(炒),各二兩三錢。乾姜(炮)四兩,丁皮、木香、白茯苓,各七錢半。甘草四錢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氣滞,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水,噫氣吞酸,中酒吐酒,逆惡心,頭痛煩渴,倦怠嗜卧,不思飲食。常服溫中破痰,開胃健脾,消酒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鹽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燒脾散
拼音:Shāo Pí Sàn
處方:赤芍藥、乾姜(炮),各六兩半。良姜(油炒)十兩,甘草(炙)四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久寒積冷,心氣脾痛,冷痰翻胃,臍腹刺痛,嘔吐惡心,不思飲食,及療婦人血氣攻刺,腹脅撮痛,服之立效。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錢,白湯點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木香分氣圓
拼音:Mù Xiānɡ Fēn Qì Yuán
處方:木香、甘松(洗去泥),各一兩。甘草(炙)六兩,香附子十六兩,蓬莪參(煨)八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糊為圓。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并宜服之。脾胃虛弱人最宜服。常服寬中順氣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粒,煎生姜橘皮湯下,不計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秘傳降氣湯
拼音:Mì Chuán Jiànɡ Qì Tānɡ
處方:桑白皮(炒二兩),骨碎補(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夏(生為末、生姜自然汁為餅、再碎、炒)、桔梗、诃子(炮、去核),各半兩。甘草(炒)、枳殼(去瓤、麸炒)、陳皮(去白、炒黃)、柴胡(去蘆)、地骨皮(炒黃),各一兩。
制法:上為粗散和勻,再就蒸一伏時,曬乾。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緻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膈,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裡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及腳氣上攻,與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藥,卻以所主藥治之,無不效者。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紫蘇三葉,姜錢三片,水一盞,同煎至七分,食後,通口服。常服調順榮衛,通利三焦,開膈化痰,和五髒。痰嗽,加半夏僸煎。心肺虛,加人參、茯苓煎。上膈熱,加北黃芩煎。下部大段虛,加少許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姜。婦人血虛,加當歸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金露圓
拼音:Jīn Lù Yuán
處方:生乾地黃(焙)、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蘆、焙)、乾姜(炮)、桂心(不見火)、人參(洗、去蘆、切、焙)、防風(去蘆、焙)、枳殼(湯浸、去瓤、麸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蘆、焙)、吳茱萸(湯浸七遍)、甘草(炙)、川芎(洗、去蘆、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鼈甲(米醋炙黃)、甘松(淨洗),各一兩。草烏頭(炮)、黃連(洗、焙),各二兩。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乾,取一兩,不去油,煮時須親自數三十沸,便傾出焙乾,若沸過則藥無力。
來源:依林巢先生方,天寶七年内王元覽進。
制法:上為細末,以面糊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内積聚症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朝暮咳嗽,積年冷氣,時複腹下盤痛絞結,沖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痛氣不息,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又治十種水氣,反胃吐食嘔逆,飲食多噎,五般痔俈,氣走注風,有似蟲行,手足煩熱,夜卧不安,睡語無度。又治小兒驚疳,婦人五邪,夢與鬼交,沉重不思飲食,昏昏如夢,不曉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調,心中如狂,身體羸瘦,莫辨其狀。但服此藥,萬無失一,是病皆療,更不細述。
用途用量:每服五圓,小兒兩圓。心中痰患,姜湯下。心痛酸,石榴皮湯下。口瘡,蜜湯下。頭痛,石膏湯蔥茶下。一切脾氣,橘皮湯下,水瀉、氣瀉,煮陳皮飲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姜湯下。赤白痢,甘草乾姜湯下。胸膈噎悶,通草湯下。婦人血氣,當歸酒下,如不飲酒,當歸煎湯下亦得。疝氣、岚氣、小腸氣及下墜,附子湯下。常服及應急諸般疾患,隻米飲、茶、酒、熟水任下。傷冷腹痛,酒食所傷,酒疸、黃疸,結氣痞塞,鶴膝,并用鹽湯、鹽酒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奪命抽刀散
拼音:Duó Mìnɡ Chōu Dāo Sàn
處方:乾姜(入巴豆半兩、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姜(入斑蝥一百個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兩。糯米(炒)二十五兩,石菖蒲(不見火)二十二兩。
制法:上制淨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胃積冷,中焦不和,心下虛痞,腹中疼痛,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嘔吐冷痰,飲食不下,噫氣吞酸,口苦無味,不思飲食,婦人久患血氣刺痛,不可忍者。常服醒脾胃,進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用鹽少許,沸湯點,不拘時。此藥大解酒毒,空心食前服,或溫酒調尤佳。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分心氣飲
拼音:Fēn Xīn Qì Yǐn
處方:木香(不見火)、桑白皮(炒),各半兩。丁香皮一兩,大腹子(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白術、人參,各半兩。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陳皮(去白)、藿香,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氣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緻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哕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痞,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子一個,擘破去核,及燈心十莖,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蘇子降氣湯
拼音:Sū Zǐ Jiànɡ Qì Tānɡ
處方:紫蘇子、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川當歸(去蘆)兩半,甘草二兩,前胡(去蘆)、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兩。肉桂(去皮)一兩半,(一本有陳皮去白、一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廣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滞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常服清神順氣,和五髒,行滞氣,進飲食,去濕氣。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子一個,紫蘇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紅圓子
拼音:Hónɡ Yuán Zǐ
處方:京三棱(浸軟、切片)、蓬莪術、青橘皮、陳皮(去白),各五斤。乾姜(炮)、胡椒,各三斤。
制法:上為細末,用醋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
功能主治:治丈夫脾積氣滞,胸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乾嘔不止,背胛連心胸及兩乳痛,婦人脾血積氣,諸般血症氣塊,及小兒食積,骨瘦面黃,肚脹氣急,不嗜飲食,漸成脾勞,不拘老少,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粒,食後,姜湯下。小兒臨時加減與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參苓白術散
拼音:Shēn Línɡ Bái Shù Sàn
處方:蓮子肉(去皮)、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炒令深黃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白術、山藥,各二斤。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洩瀉及傷寒咳噫。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用途用量:每服二錢,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煨姜圓
拼音:Wēi Jiānɡ Yuán
處方:附子、木香、生姜。
制法:上用大附子五十個,各重半兩者,去皮、臍,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約?錢實之。卻以附子末和面作餅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黃,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為細末,以水為圓,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治本髒虛,飲食不化,或成倂癖,或發心痛。冷積水脾,結聚疼痛,一切冷氣等疾。
用途用量:以生姜一塊,擘作兩片,以藥在内,濕紙裹令煨,候姜熱,白湯嚼下,空心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溫中良姜圓
拼音:Wēn Zhōnɡ Liánɡ Jiānɡ Yuán
處方:高良姜(炒)四斤,乾姜(炮)、白術,各二斤四兩。肉桂(去粗皮)二十八兩,甘草一斤。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圓,每一兩作一十二圓。
功能主治:溫脾胃,順三焦。治寒痰聚結,氣壅不通,食即辄吐,咽膈噎悶,兩脅肋廣刺,嘔吐哕逆、噫醋惡心,中滿短氣,噎聞食臭;
及療留飲腸鳴,濕洩、冷瀉,注下不止。常服健脾胃,美飲食,辟寒邪,養正氣。
用途用量:每服一圓,細嚼,生姜橘皮湯,米飲亦得,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草果飲
拼音:Cǎo Guǒ Yǐn
處方: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寒瘧疾。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二滓并煎,當發日連進三服,無不效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木香餅子
拼音:Mù Xiānɡ Bǐnɡ Zi
處方:縮砂仁一十二兩,檀香四兩,甘松(洗)五兩,丁香四兩半,蓬莪術一十兩,木香二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别用甘草熬膏為圓,每兩作二百五十圓,捏作餅子。
功能主治:治脾經虛冷,胃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澀,心腹撮痛,嘔逆宿水,脅下疼悶,喘滿氣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常服寬胸膈,散滞氣,消停寒,美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五餅子,細嚼,生姜湯下,溫酒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分氣紫蘇飲
拼音:Fēn Qì Zǐ Sū Yǐn
處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淨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制法:上八味,俰咀為粗末,稱二十斤淨,入揀嫩枝、葉、乾紫蘇十五斤,搗碎,同一處拌勻。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
心下脹悶,飲食不思,嘔逆不止。常服和胃進食。
用途用量: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姜錢三片,入鹽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酒症圓
拼音:Jiǔ Zhènɡ Yuán
處方:雄黃(揀六個、如皂莢子大)、巴豆(不去皮、不出油)、?各十五個。
制法:右三味,同研細,入白面稱重五兩半,滴水和如豌豆大,候稍乾,入麸内同炒香,将一粒放水中。如藥粒浮於水上,即去麸不用。
功能主治:治飲酒過度,頭旋惡心,嘔吐不止,及酒積停于胃間,遇飲即吐,久而成癖。
用途用量:每服二粒,溫酒下,食後服。尋常傷酒,每服一粒,茶、酒任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連翹圓
拼音:Lián Qiáo Yuán
處方:連翹(洗)、陳皮,各二百四十兩。青皮(洗)、蓬莪術(炮)、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好墨(煅),各一百六十兩。槟榔八十兩,牽牛子(碾、取末)二百二十兩,三棱(炮)二百四十九兩,肉豆蔻二十五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氣滞積聚,心腹脹滿,乾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行步不能,但是脾胃諸疾,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圓,生姜湯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下;婦人諸疾,姜醋湯下,不拘時。
注意:孕婦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小七香圓
拼音:Xiǎo Qī Xiānɡ Yuán
處方:甘松(炒)八十兩,益智仁(炒)六十兩,香附子(炒、去毛)、丁香皮、甘草(炒),各一百二十兩。蓬莪術(煨、乘熱碎)、縮砂仁,各二十兩。
制法:上為末,水浸蒸餅為圓,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能溫中快膈,化積和氣。治中酒吐酒,嘔逆咽酸,氣膈食噎,飲食不下,冷涎翻胃,腹脹脾疼,遠年茶酒食積,眼臉俱黃,赤白痢疾,脾毒洩瀉。婦人脾血氣,小兒疳氣,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圓,溫酒、姜湯、熟水任下。或氣脹滿,磨烏藥水煎湯下。或酒食過度,頭眩惡心,胸膈滿悶,先嚼二十圓,後吞二十圓,生姜、紫蘇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此藥性溫平,不動髒腑。

名稱:大七香圓
拼音:Dà Qī Xiānɡ Yuán
處方:香附子(炒)一百九十二兩,麥蘖(炒)一百兩,丁香皮三百三十兩,縮砂仁、藿香(葉),各二百五十兩。甘松、烏藥,各六十四兩。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陳皮(去白、洗),各二百五十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元氣冷,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心膈噎塞,漸成膈氣,脾洩瀉利,氣刺氣注,中酒吐酒,冷倂翻胃,霍亂吐瀉,并皆治療。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鹽酒、鹽湯嚼下。婦人脾血氣,如經月水不調,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湯亦得,大有神效。
注意:忌生冷、肥膩等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小理中圓
拼音:Xiǎo Lǐ Zhōnɡ Yuán
處方:紅豆莪茂(煨、乘熱碎搗)、縮砂仁,各一兩。草豆蔻(煨)、青皮(去白瓤)、陳皮(去白)、乾姜(炮)、京三棱(煨、乘熱碎搗)、肉桂(去粗皮),各二兩。良姜、牽牛(炒香熟),各三兩。阿魏(醋化、去沙石、研)三兩。
制法:上為末,水煮面糊圓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氣弱,中焦積寒,脾虛不磨,飲食遲化,吃物頻傷,胸膈滿悶,脅肋療刺,嘔吐哕逆,噫醋惡心,腹脹腸鳴,心腹疼痛,噎塞膈氣,翻胃吐食,飲食減少。此藥無利性,不損氣,脾胃偏虛寒者最宜服。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粒,生姜橘皮湯下,溫湯亦得,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感應圓
拼音:Gǎn Yìnɡ Yuán
處方: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刮得者、細研)稱二兩,杏仁(揀淨者、去雙仁者、百四十個、去尖、湯浸一宿、去皮、别研極爛如膏),南木香(去蘆頭)二兩半,丁香(新揀者)一兩半,川乾姜(炮制)一兩,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二十個,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研細、出盡油如粉)。
制法: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馀四味搗為細末,與前三味同拌,研令細,用好蠟匮和,先将蠟六兩熔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内煮蠟熔,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取蠟稱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于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内乘熱拌和前項藥末;秋冬修和,用清油一兩半,同煎煮熱作汁,和匮藥末成劑,分作小铤子,以油單紙裹,旋圓服餌。
功能主治: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不能轉化,或因氣傷冷,因饑飽食,醉酒過多,心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疼,霍亂吐瀉,大便頻并,後重遲澀,久痢赤白,膿血相雜,米谷不消,愈而複發。又治中酒嘔吐,痰逆惡心,喜睡頭旋,胸膈痞悶,四肢倦怠,不欲飲食。又治妊娠傷冷,新産有傷,若久有積寒吃熱藥不效者。又治久病形羸,荏苒歲月,漸緻虛弱,面黃肌瘦,飲食或進或退,大便或秘或洩,不拘久新積冷,并悉治之。又治小兒脾胃虛弱,累有傷滞,糞白臭,下痢水谷,每服五粒黍米大,乾姜湯下,不拘時候。前項疾證,連綿月日,用熱藥及取轉并不成效者。常服
用途用量:旋圓如綠豆大,每服三、五粒,量虛實加減,溫水吞下,不拘時候。大病不過三服,便見痊愈。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此藥溫無毒,并不燥熱,不損胃氣,亦不吐瀉,止是磨化積聚,消逐溫冷,療飲食所傷,快三焦滞氣。此高殿前家方也。

名稱:丁沉煎圓
拼音:Dīnɡ Chén Jiān Yuán
處方:丁香十二兩,沉香二兩,木香一錢半,丁香皮一兩,白豆蔻仁九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别用甘草熬膏子為圓,每一兩分作二百五十圓。
功能主治:辟霧露寒邪,散膈凝滞,調順三焦,和養榮衛。治心胸痞悶,噎醋吞酸,嘔逆痰水,津夜不收,兩脅刺痛,腹中堅滿,口苦無味,不思飲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含化,空心食。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沉香降氣湯
拼音:Chén Xiānɡ Jiànɡ Qì Tānɡ
處方: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一百二十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陰陽壅滞,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乾哕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卧減食。又治胃痹留飲,噫醋聞酸,脅下支結,常覺妨悶,及中寒咳逆,脾濕洞洩,兩脅虛鳴,臍下撮痛,皆能治之。患腳氣人;毒氣上升,心腹堅滿,肢體浮腫者,尤宜服之。常服開胃消痰,散壅思食。淩旦霧露,空心服食,去邪惡氣,使無瘴疫。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

名稱:神保圓
拼音:Shén Bǎo Yuán
處方:木香、胡椒,各一分。乾蠍七個全者,巴豆(去心、皮、别研)十個。
制法:上為細末,入巴豆霜令勻,湯釋蒸餅,圓如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粒,湯使如前。
功能主治:治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姜煎湯下。血痛,炒姜醋湯下。肺氣甚者,白礬、蛤粉各三分,黃丹一分,同研為散,煎桑根白皮、糯米飲調下三錢。氣小喘,止用桑白皮、糯米飲下。腎氣脅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湯調槟榔末一錢下。氣噎,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諸氣,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此藥辄能去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注:有人病項筋痛,諸醫皆以為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脅,攣痛甚苦,乃合服之,一投而瘥,後嘗再發,又一投,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