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茶,因淨而靜,由靜入境

中國茶,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時而引人入勝,時而讓人怅然。

中國的茶到底是什麼?

數人說,茶無非就是“人在草木間”,上草中人下小木,着實簡單。在我看來,這個“人在草木間”的東西實實在在的是一個矛盾體和複雜體。如果從唯物辯證法來說,矛盾是普遍存在又不可避免的。

喝一杯茶,品一盞茶,往往說法不同衍生出來的東西才會不同。你可以是公司老闆,也可以是工地的工人。

最初人們在生活中去喝茶,除了解渴之外,第一感覺必然是“好喝”。再升華之後,人類文明發展,現代社會高速運行,同文化共存,一盞茶畢,一席悟思,更多的是求一場心淨。

老子的《道德經》有雲,“水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便是“上善若水”的由來。一杯茶,因淨而靜,因靜入境。

茶淨

張岱《陶庵夢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器皿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有天合之者”。

茶粗飲,不過是解渴提神的飲品,若細品,純粹的香氣便引領愛茶人靜下心,與歸來時的燥怒、濁氣相分隔。

茶淨而有味,人為而不争。這兩個狀态無論是茶,還是人,都達到了非常高的層次。

茶是幹淨的好物,尤其在品飲過程的沸水沖泡下,沁人的香氣撲鼻而來,或清或濃,純粹幹淨。

雖說社會是個大染缸,但隻要每天疲憊之後,有幾杯幹淨純粹,又富有儀式感的茶,便能觀物而清醒,望世俗而從容。

好的茶葉,往往能成就一個人的幹淨。

印能法師說:

“眼睛純淨,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心靈幹淨,才能擁有純粹的快樂。”

一杯茶可以很簡單,也能發人深省。

茶之淨,淨在其本身,也淨在愛茶人。

茶靜

一杯入幽美。

一盞無味而至味。

一杯茶,一輩茶,茶從來不說話,甯靜至此升華。

一個人喝茶,基于幹淨的品質,人也會變得更安靜,這種安靜不是壞事,反而讓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喝懂茶。

老子在《道德經》寫道:“緻虛極,守靜笃。”

保持一種“虛空甯靜”的狀态,一顆心不藏污穢,不納髒垢,人才會更加甯靜。

這份靜,并非與世隔絕,也不是斷絕一切的來往,而是把朋友聚會的場合從酒變茶,把業餘的消遣變成獨處品茶。

“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一杯茶看似尋常,卻解了生活的乏味。

茶境

何謂茶境?

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苦是人生辛酸的本味,甜是苦盡甘來淡淡的餘味,三回味才是回首過往,苦與甜盡收心中的滋味。

茶境與年齡無關,但人總是到了暮年,才開始有所體會。

茶不過兩種姿态:浮、沉;

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

浮沉時才能氤氲出茶葉清香;

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姿;

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成就茶藝。

茶若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

待這茶盡具淨之後,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滿溢。

一杯茶,因淨而靜,因靜入境…

喝茶是當下的事,品味卻是累積起來的。

一杯幹淨的茶,能夠讓人身心幹淨,關上門便遠離喧嚣;

一杯安靜的茶,令人耐下心去品味平淡的生活,解讀枯燥裡的趣味。

一杯境界的茶,是歲月氤氲出來的缥缈,既有過往的痕迹,也有當下的歡喜。

茶,因淨而靜,由靜入境。

泡茶要潔淨之水,幹淨器具,品茶要有潔淨環境,更需人有潔淨心靈,達到内外融合。清茶不完全表示茶之淡,也表示人際的濃淡适中,保持良好情誼。

茶須靜品,心境和緩,甯靜安逸,修身養性,“靜”為品茶前提。靜山之美,靜水之美,靜夜之美,在靜中才能真正感悟流之韻,體會動之美。

境為情境、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心田的每個角落時,心靈便顯得空明,精神得到淨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