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名醫名方之傅青主《女科帶下方集》

傅青主女科帶下" title="名醫名方傅青主女科帶下" class="aligncenter">

傅青主(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别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青主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複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隐而不隐”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

傅青主雖“醫術入神”,“人稱醫聖”。但其文章翰墨,巍然為一代宗師。他對前人經驗和民間驗方,非常重視研究,在明清之際,是以持節而馳盛譽的民族英雄。一生剛直不阿,不畏權貴,仗義執言,扶危濟困。其方決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他的驗方、秘方、家傳方卻是非常珍貴的。特立其後為同道學習之用。

《傅青主女科》

是清代主要傳世之婦産科專着,由傅青主編着。傅青主,名山,字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學家、思想家、詩人、學者、畫家和愛國志士。

《傅青主女科》共二卷,簡要論述了婦女經、帶、胎、産諸疾八十症,列方八十三首,另附“産後編”。上卷列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下卷列妊娠、小産、難産、正産、産後,附産後編等。醫論獨有見地,通俗易懂,立法嚴謹而靈活,制方精良且不矜奇立異,療效卓著而備受中醫婦科醫家尊崇,堪為婦科之精典。

帶下

白帶下(一)

夫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蓋帶脈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然而帶脈之傷,非獨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颠狂,雖無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水,而反變為帶病矣。故病帶着,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則少也。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郁,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一兩,土炒)   山藥(一兩,炒)

人參(二錢)      白芍(五錢,炒)

車前子(三錢,酒炒)  蒼術(三錢,制)

甘草(一錢)      陳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     柴胡(六分)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方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内,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脾而兼以補胃者,由裡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耳。

青帶下(二)

婦人有帶下而色青者,甚則綠如綠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所謂青帶也。夫青帶乃肝經之濕熱。肝屬木,木色屬青,帶下流如綠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最喜水潤,濕亦水之積,似濕非肝木之所惡,何以竟成青帶之症?不知水為肝木之所喜,而濕實肝木之所惡,以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必有違者矣。肝之性既違,則肝之氣必逆。氣欲上升,而濕下帶青欲下降,兩相牽掣,以停住于中焦之間,而走于帶脈,遂從陰器而出。其色青綠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必輕而色青;逆重者,熱必重而色綠。似乎治青易而治綠難,然而均無所難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去矣。方用加減逍遙散。

茯苓(五錢)      白芍(酒炒,五錢)

甘草(生用,五錢)   柴胡(一錢)   

茵陳(三錢)      陳皮(一錢)

栀子(三錢,炒)

水煎服。二劑而色淡,四劑而青綠之帶絕,不必過劑矣。夫道遙散之立法也,乃解肝郁之藥耳,何以治青帶若斯其神與?蓋濕熱留於肝經,因肝氣之郁也,郁則必逆,道遙散最能解肝之郁與逆。郁逆之氣既解,則濕熱難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栀子之清熱,肝氣得清,而青綠之帶又何自來!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僅以利濕清熱治青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安有止帶之日哉!

黃帶下(三)

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夫黃帶乃任脈之濕熱也。任脈本不能容水,濕氣安得而入而化為黃帶乎?不知帶脈橫生,通于任脈,任脈直上走于唇齒,唇齒之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貫于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之繞,則口中之津液盡化為精,以入于腎矣。惟有熱邪存于下焦之間,則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濕也。夫濕者,土之氣,實水之侵;熱者,火之氣,實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合,欲化紅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變為黃色矣。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黃帶為脾之濕熱,單去治脾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繞於任脈、胞胎之間,而化此黅色也,單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方用易黃湯。

山藥(一兩,炒)    芡實(一兩,炒) 

炒黃柏(二錢,鹽水炒) 車前子(一錢,酒炒)

白果(十枚,碎) 

水煎。連服四劑,無不全愈。此不特治黃帶方也,凡有帶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帶之黃者,功更奇也。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之中,更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黃柏清腎中之火也,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矣。

(凡帶症多系脾濕.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沖任之氣其病自愈,若濕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濕始有去路。方用黃柏,車前子妙!山藥,芡實尤能清熱生津。)

黑帶下(四)

婦人有帶下而色黑者,甚則如黑豆汁,其氣亦腥,所謂黑帶也。夫黑帶者,乃火熱之極也。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症必腹中疼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必發腫,面色必發紅,日久必黃瘦,飲食必兼人,口中必熱渴,飲以涼水,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恍,三焦之火合而熬煎,所以熬幹而變為炭色,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非少有寒氣也。此等之症,不至發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其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耳,所以但成黑帶之症,是火結于下而不炎于上也。治法惟以 火為主,火熱退而濕自除矣。方用利火湯。

大黃(三錢)      白術(五錢,土炒)

茯苓(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王不留行(三錢)    黃連(三錢)

栀子(三錢,炒)    知母(二錢)   

石膏(五錢,煅)    劉寄奴(三錢)

水煎服。一劑小便疼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為白,三劑白亦少減,再三劑全愈矣。或謂此方過於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依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勢延燃,不盡不止。今用黃連、石膏、栀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於大黃之中,則迅速掃除。而又得王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之機。佐白亢以輔土,茯苓以滲濕,車前以利水,則火退水進,便成既濟之封矣。

(病愈後當節飲食,戒辛熱之物,調養脾土。若恃有此方,病發即服,必傷元氣矣,慎之!)

赤帶下(五)

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夫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白而見赤者,火熱故也。火色赤,故帶下亦赤耳。惟是帶脈系于腰臍之間,近乎至陰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見火症,豈其路通于命門,而命門之火出而燒之耶?不知帶脈通于腎,而腎氣通于肝。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郁怒傷肝,于是肝經之郁火内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緻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于帶脈之内,皆由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随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現于其色也。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以赤帶屬之心火誤矣。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庶幾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一兩,醋炒)   當歸(一兩,酒洗)

生地(五錢,酒炒)   阿膠(三錢,白面炒)

粉丹皮(三錢)     黃柏(二錢)

牛膝(二錢)      香附(一錢,酒炒)

紅棗(十個)      小黑豆(一兩)

水煎服。一劑少止,二劑又少止,四劑全愈,十劑不再發。此方但主補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濕者,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失火之所以旺者,由於血之衰,補血即足以制火。且水與血合而成赤帶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濕非濕,則濕亦盡化而為血矣,所以治血則濕亦除,又何必利濕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純於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一利其濕,反引火下行,轉難速效矣。或問曰: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氣,今但補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行得舒,肝氣舒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則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參、白術之品,以緻累事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