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曲令敏 || 故鄉南陽的藥草(之三)

故鄉的藥草(之三)

文/曲令敏

~白茅草~

白茅草是官稱,南陽人叫它茅草,不管是藥用還是家用,它都是人見人愛的好東西。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早在幾百年前,李時珍就把它藥用之外的好處說透了。

可茅草因為生命力頑強到不可思議,又被稱為“完美雜草”。

1911年冬天,日本的無核小蜜橘根被運往美國阿拉巴馬州,包裹它們的東西就是白茅根。由此引起一場生物入侵的大災難。直到2009年9月,《紐約時報》網站還有報道,阿拉巴馬州從政府經濟刺激計劃專款中抽出600萬美金用于對抗“白茅”入侵……

不管茅草在世人眼裡背負着怎樣的惡名,我和我的鄉親們還是打心眼裡喜歡它。茅草耐瘠薄,成片成群長在荒坡、墳園和路埂上,我并沒有看見它侵占良田好地。柔韌的茅草除了能苫房子,還能用來穿筐子、捏簍子、織蓑衣,不會受潮發黴,又香又耐用。

記憶中,越是挨着荊條叢和酸棗棵子的地方,茅草越長得深,割的時候,一不小心,手就被它帶鋸齒的葉子拉個血口子,那感覺如今還在手指上。

“三月三,茅芽尖。葫蘆汴瓜往地裡鑽。”這時節,孩子們愛抽茅芽——茅草秀穗的花苞吃。大人刨茅根兒,除了當柴火,還用它苫蓋煙苗和辣椒苗、茄子苗,防霜凍。孩子們喜歡捋白茅根吃,嚼起來真甜。

茅草通身都是寶,抗流感的三根湯,白茅根是主角之一。茅穗不曾長老的時候帶梗摘下來,曬幹存放,能止血,止痛,治吐血,治刀傷。進城多年後,我還抽過茅芽穗熬茶,治好了兒子久治不愈的“鼻衄”。白茅穗煎服還治小腸火——女子尿路感染,和國槐花穗一樣有奇效。

《本草綱目》上說:(白茅)止吐衄諸血,傷寒哕逆,肺熱喘急,水腫黃膽,解酒毒。

~蓼子~

蓼子通稱蓼子草,是一個大家族,全世界共有40個屬,800多種。

我記憶最深的有兩種,一種能長兩米多高,莖有節,胖胖的,膨化過一樣,葉子比較大,開玫瑰紅色花。花穗兒彎彎,迎風搖蕩,非常亮眼,離好遠就看見了。另一種我叫它白蓬,葉子中間帶黑點兒,分枝多,開粉色花,花穗兒稠卻不長。白蓬嫩的時候可以掐莖葉蒸蒸菜吃,拌點玉米面或是高粱面,用蒜汁兒調調,散松,爽口,比槐花蒸菜、毛苜蓿蒸菜都好吃。

中藥說的蓼子草,是蓼科植物中細刺毛蓼的全草及根,開花期間采收,有散寒活血的功效。主治麻疹,羊毛疔,跌損後受寒,陰寒及陳寒。

我小時候不喜歡這種不起眼的毛蓼,葉子尖小,帶毛兒不帶黑點兒,長得擠擠擁擁,花也不成穗。不像與我喜歡的兩種蓼子,一種能吃,一種好看。我特喜歡美麗的穗狀紅蓼花兒,喜歡它精靈一樣魅人的樣子。

紅蓼入畫,古來有之。現代人采來插瓶,也是很好看的案頭清供。

~麥郎棵~

麥郎棵随麥苗或是碗豆秧一起長,帶着白粉的葉子比面條菜肥厚,人吃了臉會腫,剜野菜的孩子不稀罕它。但是牛喜歡吃,春天草不好割,除了大燕麥和澀蘿秧,就是麥郎棵了,上手,還壓枰。

麥郎棵的藥名叫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麥藍菜屬,五瓣粉色花,開在瓶狀帶棱的花把兒裡,非常好看。懂得藥草的人會把長熟的麥郎棵割回來,擱太陽地兒裡翻曬,打下種子,拿去賣錢。

王不留行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也正是因為它“善利血脈,行而不住,走而不守,能通乳汁。”所以叫王不留行。

~掃帚苗~

家族裡有一個和掃帚苗相關的故事:聽父親說,我二爺打小跟老中醫當徒弟,出師了卻不敢自己行醫。兵荒馬亂的年月,他和人結夥趕腳,就是趕着牛車給人拉貨。有一次被土匪困在遠鄉,夥伴趕着牛抄小路回家了,他留下來住在一個财主家的馬棚裡看車。忽一天,家人仆婦進進出出,神情慌慌,一問才知道,财主老爺新娶的小妾為他生下一個男孩兒,老來得子,正高興呢,那小妾卻高燒不退,得了産後風。請過好幾個先生,藥也沒少吃,就是不見好。二爺去見家主,告訴他一個驗方:取一把紅莖掃帚苗子兒,擱鍋裡焙,鍋鏟隻能往前推,不能往後扒。焙黃了,趁熱倒進一碗黃酒,燒開,給産婦喝。喝完捂着被子出汗,汗出透,燒就退了。小妾喝過之後,病果然好了。二爺被财主驚為神醫,四鄰八鄉的人都來找他看病,在那兒住兩個多月,二爺還真的用單方和針灸治好了不少病人。二爺回家後不趕腳了,去縣城開了間診所,我記事的時候診所還在。

掃帚苗也是一種常見的野菜。無論嫩苗還是半米一米高的大棵,都可以掐頂兒蒸蒸菜,爽口又耐餓。如果掃帚苗長在菜園子裡,留下一棵兩棵,等它長到擀面杖粗。再把頂部捏彎,長老砍下來,剝掉皮,就是一個又光滑又趁手的拐杖。

掃帚苗的中藥名叫地膚苗。《本草綱目》有載:“地膚苗葉,能益陰氣,通小腸,無陰則陽無以化,亦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柏、知母滋腎之意。”

~荊芥~

荊芥作為一種家常菜為衆多人喜愛。丢面條鍋,炒雞蛋,和黃瓜一起涼拌,作湯,獨特的香味兒非常鮮美。

荊芥作為一味中藥,也是人們不陌生的。在我老家,荊芥莖杆治小兒驚風也就是驚厥,是常識。

俗話說:急驚風吓死爹娘,慢驚風吓死大夫。誰家小兒驚風倒地,喪失意識,四肢抽搐,兩眼上翻,的确是非常吓人的。早些年鄉下草房多,用竹竿當椽子的不少,遇到這樣的緊急狀況,取一把幹荊芥杆兒,配一個竹筒裡的螞蜂窩,熬水給孩子灌下去,立馬就緩解了。

《本草綱目》說荊芥:“散風熱,清頭目。作枕,去頭項風;同石膏末服,去風熱頭痛。”

另據資料,歐洲民間時興用荊芥防治胃病、貧血以及其他多種疾病。我國有栽培,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作者簡介】曲令敏,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縣,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出版有散文集《有情如畫時》,作品集《消失的田園》,随筆集《山思水想》《地闆上的母親》《河之書》《河之源》《一晌清歡》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