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董氏奇穴|(四四部分)後臂部位穴位詳解(收藏版帶高清大圖)

董氏常用歌訣

成為中空的竹笛,讓存在的治療能量透過你,吹奏出健康喜樂的歌曲! ~内在引導

董氏奇穴廣流傳,造福人群杏林滿;

景昌先生濟世針,妙手回春世贊歎;

診斷準确取穴佳,久年病痛迅速消;

治病養生皆可用,深入淺出變化高。

靈骨堪稱第一穴,常與大白來搭配;

肺虛頭暈坐骨痛,從頭到尾都可配。

大小中間理咳嗽,天地人士緩氣喘;

重子重仙功效多,感冒背痛不再愁。

心常心靈心門穴,專治心髒保平安;

通關通山通天穴,也可當成養心丸。

土水腸門理胃腸,莫忘門金及四花;

肝膽機能若舉調,最好天天上三黃。

腎與膀胱的疾病,下三皇穴功效好;

還有六快七快穴,馬金馬水都可靠。

婦女諸疾有秘招,婦科還巢個中寶;

海豹木婦亦可用,加上姐妹會更好。

男科腎虧需調養,通腎通胃當補藥;

水金水通下三皇,天天保養身體壯。

四肢軀幹多活動,肩中五虎勤按壓;

中白下白來配合,失枕水腰酸痛消。

解暈解毒解麻脹,手解五金千金探;

補虛正會火腑海,潰腫三重外三關。

還有前胸後背部,調理全身功效強;

感念董公傳此寶,至人可授匪莫談。

熟記歌訣活應用,養生保健沒煩惱;

充滿喜悅分享愛,健康快樂好自在。

按:編寫此歌訣除了讓讀者易學好記外,另一目的是讓讀者們感覺到其實學習中醫穴道并非嚴肅的事,反而可以活潑開朗地唱贊,而将養生保健的喜悅融入生活之中。

第四章 四四部位(後臂部位

【分金穴】

主治:感冒、鼻炎及喉炎之特效針。

取穴:手撫胸取穴,當後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窩橫紋一寸五分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由于其位居肺經之上,因此治療上述之感冒、鼻炎及喉炎有卓效。尚可治咳嗽及鼻蓄膿,與曲陵倒馬,療效尤佳。

【後椎穴】

主治:脊椎骨脫臼、脊椎骨脹痛、腎髒炎、腰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後臂肱骨之外側,距肘橫紋二寸五分是穴。

原理及發揮

1.位居三焦經上,基于腎與三焦通之髒象原理,治療與腎有關之脊椎骨脫臼,脊椎骨脹痛、腎髒營、腰痛确有顯效。

2.本穴穴名後椎,能治脊椎病,貼骨進針益見治骨之效。

【首英穴】

主治:脊椎骨脫臼、脊椎骨脹痛、腎髒炎、腰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後臂肱骨之外側,距後椎穴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位置在消灤穴下五分,貼骨進針。

2.基于三焦與腎通,腎主骨,又以骨治骨,故治脊椎病、腎炎、腰痛等有效。

3.後椎、首英位于上臂中段,治療脊椎及腰痛也有全息之意在内。

【富頂穴】

主治:疲勞、肝弱、血壓高、頭暈、頭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後臂肱骨之外側,距首英穴上二寸五分。

原理及發揮

董師三焦經穴位除作用于腎外,也多作用于肝,見一一部位之還巢,指三重可知,上述所治之病多屬肝腎虧虛之病。

【後枝穴】

主治:血壓高、頭暈、頭痛、殺菌、皮膚病、血管硬化。

取穴:手臂下垂,在後臂肱骨之外側,距富頂穴一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富頂、後枝兩穴皆作用于肝及心,能治肝及調整血液循環,皆能治肝之血壓高、頭暈、頭痛、疲勞等。

【肩中穴】

主治:膝蓋痛(特效針)、皮膚病(頸項皮膚病有特效)、小兒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半中央是向穴。

原理及發揮

1.此穴治膝蓋痛及肩痛确具卓效,治上述其它發揮症效果亦佳。

2.本穴适當三角肌中央,肩之肌肉豐富,以肉治肉兼治皮,故治肌萎縮及皮膚病甚效,治下肢無力、半身不遂亦佳。

【背面穴】

主治:腹部發悶,發音無力。

取穴:舉臂時,肩骨連接縫之空陷處中央取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與肩颙穴相符或相近,肩颙穴原有調理肺氣之效;本穴治腹部發悶及發音無力皆系調理肺氣之功。

2.用三棱針點刺在肩颙穴至其後一寸之周邊點刺出血即可,不必拘泥穴位。

3.穴在大腸經上,大腸與肺表裡,大腸與胃手足陽明相通,又「大腸與肝通」,故治上病。

【人宗穴】

主治:腳痛、手痛、肘腫痛難動、面黃(膽病)四肢浮腫、脾腫大、感冒、氣喘。

取穴:屈肘測量,以手拱胸,在後臂肱骨内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去肘窩橫紋三寸是穴。

原理及發揮

1.穴在陽明經上,肺與大腸表裡,故治感冒氣喘。

2.透過肝與大腸經,故治手腳痛、面黃、脾腫大等。

3.本穴再度強調針淺治淺,針深治深。

【地宗穴】

主治:能使陽症起死回生,心髒病及血管硬化。

取穴:屈肘測量,以手拱胸,當後臂肱骨之中部内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亦即人宗穴上三寸是穴。

原理:本穴貼近血管,能調整血液循環,強心複蘇效同火硬,道理相同,所謂「以脈治脈」也,亦「以脈治心」也。

【天宗穴】

主治: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具有速效)、小腿痛、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

取穴:屈肘測量,以手拱胸,當後臂肱骨内緣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距地宗穴三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天宗、人宗、地宗三穴以肘窩上行,從肺經定位,取穴時從陽明經撥開肌肉貼骨進針,既易取又安全。

2.天宗穴以全息論在後臂之尾部,治下焦病有效,根據「手軀順對」此處對應陰部,治陰部病有效。

3.本穴位旁肌肉豐厚,針之有健脾作用,亦治前述病之原理也。

【雲白穴】

主治:婦科陰道炎、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小兒麻痹。

取穴:垂手取穴,當肩關節前方,骨縫去肩尖約二寸許處是穴,亦即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開二寸。

原理及發揮

1.本穴治婦科病有效,配肩中治小腿無力及脹痛。

2.雲白、天宗皆在同一水平,以全息論在後臂之尾部,同治下焦病有效。根據手軀逆對,此處皆對應陰部,治陰部病有效。

3.本穴正當肌肉豐厚處,「肉脾相應」針之有健脾補氣之效,故治前述各病。

【李白穴】

主治:狐臭、腳痛、小腿痛、小兒麻痹。

取穴:在臂外側,從雲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李白、天宗、雲白、肩中、上曲皆在肩部肌肉肥厚處,以肉治肉,治肌萎縮甚效,皆治小兒麻痹。

【支通穴】

主治:高血壓、血管硬化、頭暈、疲勞、腰酸。

取穴:自肩後側直下,去肘橫紋四寸五分,即首英穴向後橫開一寸。

原理及發揮:見「落通穴」。

【落通穴】

主治:血壓高、血管硬化、頭暈、疲勞、四肢無力、腰酸。

取穴:自肩端後側直下,距肘橫紋上七寸,即富頂穴向後橫開一寸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支通、落通皆治血壓高,作用與肝腎有關。所治皆與肝腎有關。

2.穴貼肱骨後緣紮針,穴在太陽經上,手足太陽同名經相通。又「以骨治骨」對應于腎,治腎虧之病甚效。

【下曲穴】

主治:血壓高,坐骨神經痛(肺與肝兩種機能不健全所引起者。)半身不遂、小兒麻痹、神經失靈及神經失靈而引起之骨頭脫節症。

取穴:在肩端後直下,即後枝穴向後橫開一寸是穴。

原理及發揮:見「上曲穴」。

【上曲穴】

主治:小兒麻痹、坐骨神經痛、臂痛、血壓高、小腿脹痛。

取穴:在上臂後側,即肩中央向後橫開一寸是穴。

原理及發揮

1.下曲、上曲皆作用于肝腎,主治與肝腎有關,皆治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血壓高。下曲、上曲倒馬并用效果更好。

2.下曲、上曲附近皆為肌肉豐厚處,針之亦能健脾,故綜合本穴作用,與脾肝腎皆有關。

【水愈穴】

主治:腎髒炎、腎結石、腰痛、腿酸、全身無力、小便蛋白質、臂痛、手腕手背痛。

取穴:自肩後直下,即背面穴向後橫開(稍斜下)二寸是穴。

原理及發揮

1.穴名水愈,董師認為此穴能作用于脾。穴在小腸經上,基于手足太陽經相通,又「小腸與脾通」,故能治腎炎、腎石、腰酸腰痛、少便蛋白尿等。

2.董氏奇穴在上臂太陽經上之支通、落通、上曲、水愈皆作用于腎,各能治療與腎有關之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