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全文
1
第一文 整家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内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馐(xiū)。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釋義: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後掃地,使庭堂内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着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着這些物資的産生是很艱難的。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樸而幹淨,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裡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第二文:齊家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财,勿飲過量之酒。
釋義: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豔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豔麗的妝飾。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四書,卻要誦讀。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不要貪不屬于你的财,不要喝過量的酒。
第三文:為人
原文: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chuǎn),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内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奁(lián)。
釋義: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占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心他們,并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裡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兒子的道理。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第四文:處世
原文: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态者,賤莫甚。居家戒争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淩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xiá)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谮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釋義: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讨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着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态度,是鄙夷不過的。居家過日子,禁止争鬥訴訟,一旦争鬥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處世不可多說話,言多必失。不可用勢力來欺淩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成家立業的。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曆多而善于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他人來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因為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壞話呢?因事相争,要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不是我的過錯?
第五文:修身
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釋義: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裡,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評說):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來報應,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将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第六文:總結
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yōng sūn)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tuó)無餘,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釋義:家裡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盡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餘也自得其樂。讀聖賢書,目的在學聖賢的行為,不隻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麼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家訓》逐句翻譯及解讀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内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注釋】:庭除:庭院。這裡有庭堂内外之意。
【翻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後掃地,使庭堂内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
【解讀】一句寫“勤”,一句寫“謹”。清晨起來就要将庭院、台階掃幹淨,裡裡外外要使它保整潔,這是“勤勞”的好習慣,也是清潔衛生的好習慣。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日出而作、聞雞起舞,都有一個“勤”字在。日落而息,要親自檢點門戶,這樣能做到處事“謹慎”。從禮子開始,儒家對勤儉治家和謹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原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翻譯】: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着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着這些物資的産生是很艱難的。
【解讀】:這是告誡子弟要知足,要認識到吃、穿、用都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昆山一帶連年災荒,不是旱災,就是水澇,有一年還鬧蝗災。這兩句正是柏廬先生憂民之心的體現,現今食堂的語錄牌上經常引用。
【原文】:宜未雨而綢缪,勿臨渴而掘井。
【注釋】:未雨而綢缪(chóumóu):天還未下雨,應先修補好屋舍門窗,喻凡事要預先作好準備。
【翻譯】: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解讀】:這句話是說,應當趁着天還沒有下雨,先修繕好房屋門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時,這才去挖井。綢缪,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兩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來抱佛腳”,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這很值得我們今天處事時作借鑒
【原文】: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翻譯】: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
【解讀】:這句話是說,個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儉樸、節約,宴請客人也不能過分,酒菜要适度,時間上也不能無休無止。朱柏廬沒有子女,過繼兄弟的兒子作嗣子,取名導誠。他一直教導導誠不要專學那些揮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廬曾說過:儉,一要平心忍氣,二要量力舉事,三要節衣宿食。他寫過一首教子詩:“四兒六歲五兒三,莫與肥甘習口饞。清白家風無我愧,詩書世澤要人擔。三餐飽飯何須酒,一箸黃韭略用鹽。聞說有人曾餓死,算來原不為官廉。”
【原文】: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馐。
【注釋】: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翻譯】:餐具質樸而幹淨,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裡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
【解讀】:這是說家常用的器具,不求華美,隻求質地堅實,并且經常洗刷幹淨。這樣的話,就是瓦罐也會有超過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貪多,隻要足夠下飯,烹調得當,即使是園地裡自己栽種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來得好。這兩句進一步強調節約。
【原文】: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譯文】: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解讀】:這句話對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義。現代都市人總是感覺累,這種累不是别人加給你的,是你自己加給自己的。物質的增長永遠沒有貪欲的增長速度快。有了房子還想要車,有了小房子還要要大房子,永無止境的欲望才會帶給自己壓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訴你: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下面的話隐含其中:這樣你就會活得簡單而快樂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譯文】: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豔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解讀】:這裡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愛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裡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裝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裝。
【翻譯】: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豔麗的妝飾。
【解讀】:這一條道出傳統中國人的思想:作什麼事情都不要招搖,低調一些,實用就很好。
【原文】: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翻譯】: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四書,卻要誦讀。
【解讀】:世界是所有的文明,隻有我們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沒有間斷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便是對祖宗的崇拜。中國人心中沒有上帝,但是卻有祖先。對祖宗的崇拜便是對血緣的認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許在你的眼中你覺得你的子孫非常愚笨,但是作為他們的長輩你不能不要求他們去仔細品讀儒家的經典著作。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謂知書明禮。推廣到現在就是你的子女雖然先天的條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
【原文】: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注釋】:義方:做人的正道。
【翻譯】: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
【解讀】:“居身務期質樸”區别于“自奉必須儉約”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能欺詐,而要發自内心的待人誠信。心術要好,一言一行,循規蹈矩,勤儉安分,誠信無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義,方正行事,并且要講究正确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義方”。今天來說,就是要以德育人。
【原文】:勿貪意外之财,勿飲過量之酒。
【翻譯】:不要貪不屬于你的财,不要喝過量的酒。
【解讀】:這兩句解讀了對欲望與享樂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對欲望與享樂在追求是無止境的
【原文】: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翻譯】: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占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心他們,并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
【解讀】:小商小販,肩挑貿易,冒嚴寒酷暑,十分辛苦,資本很小,獲利甚微,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見窮苦的鄉親鄰裡,你應該多加關心照顧,盡力救濟體恤,對弱勢人群應該有一顆同情憐憫之心,有助人為樂、關愛奉獻之行。立見消亡
【原文】: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注釋】:乖舛(chuǎn):違背。
(白文):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
【解讀】:前半句寫“為人謙和”,後半句寫“人倫常理”。待人接物,與人交談,冷酷無情,過分刻薄,也不會生活得安樂、美好;違背了人與人相處的各種準則,就如父子、兄弟間的長幼關系等,就要立刻糾正。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愛惜我們小天地,永遠充滿着太平。相親相愛同相敬,家庭才會有溫馨。謙虛人人都仰慕,禮讓個個受歡迎。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内外,宜法肅辭嚴。
【翻譯】: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
【解讀】:對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撫貧寡,長幼内外,應當家法嚴格。
【原文】: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翻譯】: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裡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兒子的道理。
【解讀】:聽從婦人的言論,溺愛骨肉,這哪裡是大丈夫的作為.作為家長,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話該聽就聽,不該聽的不要聽。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别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
【原文】: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奁。
【注釋】:厚奁(lián):豐厚的嫁妝。
【翻譯】: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解讀】:嫁女兒要選擇品質好的女婿,不要要貴重的聘禮.娶兒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計較厚重的陪嫁。這兩句話都是讓後人在嫁娶時,重德而勿重财。
【原文】:見富貴而生谄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态者*莫甚。
【翻譯】: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讨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着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态度,是鄙*不過的。
【解讀】:寫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和層面的人所絕不應有的兩種不同的心态和神态。意思是說:自身貧窮,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露出一副點頭哈腰、奉承拍馬的卑賤神态,這種向人讨好的人,是最可恥的;而富貴的人如果遇到貧窮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視對方的神情,這種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賤的了。
【原文】:居家戒争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譯文】:居家過日子,禁止争鬥訴訟,一旦争鬥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處世不可多說話,言多必失。
(評說):争鬥訴訟,總要傷财耗時,甚至破家蕩産,即使赢了,也得不償失。有了矛盾應盡量采取調解或和解的方法。
【解讀】:家庭成員之間,千萬不能因互相争吵而引起訴訟,因為這樣做,最終對家庭沒有好處;待人接物,話不能過多,以免說話多了,必然會顧此失彼,或疏于考慮,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給自己惹上麻煩
【原文】:勿恃勢力而淩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翻譯】:不可用勢力來欺淩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
【解讀】:前一句是寫人際交往中,不應仗勢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兒寡婦。後一句講不能因為貪嘴而去無休止的殘殺禽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保護自然生态,不能人為地破壞生态平衡。
【原文】: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翻譯】: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成家立業的。
【解讀】: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聰明才智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趾高氣昂,好勝性強,自以為是。這樣的人來“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許多日後要後悔的錯事來。另一種人則貪圖安逸,消極頹廢,也很難把家治好。勤則成,惰則敗,凡事都是這樣
【原文】: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注釋】:狎昵(xiá nì):過分親近。
【翻譯】: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曆多而善于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
【解讀】: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連。屈意敬奉老練有德的人,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靠他指導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當忍耐三思;【原文】: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谮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原文】: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谮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釋】:谮(zèn)訴:誣蔑人的壞話。
【翻譯】:他人來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因為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壞話呢?因事相争,要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不是我的過錯?
【解讀】:這兩句格言一句寫聽話,一句寫做事。一個人決不能急燥,不能輕信,不能意氣用事,而應冷靜分析,深思、三思。兩句充滿了辨證的思想
【原文】: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翻譯】: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裡,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
(評說):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
【解讀】:這句是講給别人做了好事,比如經濟上接濟了别人,這是一種美德、一件好事,就不應該一直去記住它。否則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别人的周濟,就應當記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即使無力回報,也應記住人家的恩德。這是從對人、對己兩方面談施惠與受惠應有的正确态度。
【原文】:凡事當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翻譯】: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
【解讀】:這句講用錢不留餘地必窮,用力不留餘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聰明人,做事一定留有餘地。少壯時要為暮年留餘地,祖輩、父輩要為子孫留餘地。今天來說,就是要考慮“可持續發展”。而當财富、事業等方面春風得意之時,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順風蓬扯得過足,要“見好就收”,不能貪得無厭,否則,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原文】: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
【翻譯】: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
【解讀】:别人有了吉祥可賀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别人有難或有了災禍,不可生出幸災樂禍的心理。
【原文】: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翻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
【解讀】:這是提出了衡量善惡的兩條标準——欲人見、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惡,很有見地。一個人真正的做好事,是無須自己多張揚的。而惡不敢聲張,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已成大惡,二是日漸将釀成無藥可救的大惡。佛家說善惡皆由心生。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麼,而是看他一個人的時候是怎麼樣怎麼作。
【原文】: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注釋】:匿(nì)怨:對人懷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現出來。
【翻譯】: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來報應,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将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解讀】:見到美色而起淫心,報應就會在妻子女兒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傷人,禍患就會延及到子孫。【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馀歡;國課早完,即囊橐
【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馀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馀,自得至樂。
【注釋】:饔(yōng)飧(sūn):饔,早飯。飧,晚飯。國課:國家的賦稅。囊(náng)橐(tuó):口袋。
【翻譯】:家裡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盡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餘也自得其樂。
【解讀】:家道富厚,家庭關系往往容易和順;家境貧苦,家庭關系往往比較緊張。朱柏廬則提出了和順治貧的方法:一家人隻要生活得和和睦睦,開開心心,即使上頓不接下頓,也會有家庭的歡樂,有天倫之樂。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和了,苦一點也算不了什麼。“國課”是指百姓應當上繳給國家的租稅。早完成國家的錢糧課賦,不欠租稅,沒有了思想負擔,即使口袋裡沒有盈餘,身無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樂。這句話的要旨是告訴我們人人為要建設營造一個和時時處處為國家着想,順歡樂的家庭出力;同時更不能忘記我們的大家——國家,國家在先,要有為國家服務的争先意識,幸福感
【原文】: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翻譯】:讀聖賢書,目的在學聖賢的行為,不隻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麼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解讀】:這是說一個人讀書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為一個具備聖賢之心的高尚的人。古人強調一個“聖人”,應當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官一定要為百姓、為國家着想。這是朱柏廬先生提出的做人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做聖賢,存君國
【原文】:安分守命,順時聽天。
【翻譯】: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解讀】: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運,順從時令聽從天意如果做人是這樣的話,可以說很完美了。通篇《朱子家訓》,充滿了樸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觀。熟讀朱子家訓,謹遵朱先生的教誨,你可能得不到榮華富貴,你卻可以得到内心的安甯和平靜的生活。
【原文】: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譯】: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于心?吉兇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孩提時代,成長為重,曰:行得正,坐得直,走得穩.弱冠之年,學業為重,曰:記得牢,考得好,登得高.而立之年,立業為重,曰:立基業,謀發展,創新高。不惑之年,修身為重,曰:去浮躁,養正氣,積福報。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智慧。
随着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倡導和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意識到國學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入國學學習的隊伍。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僅會創造财富、積累财富,更能守财、守己。如何經營企業才能保持成功,一路高歌?
《國學商道大智慧》是明德書院舉辦的一場為期三天的國學商道研修與教育課程。本課程邀請全國優秀企業家和愛好國學的有志人士,聆聽國學名師談古論今,體悟中國古典哲學智慧,學習用國學智慧經營企業,從而達到“修心開智明商道,齊家治企傳基業”的目的。
分享嘉賓
江英教授
《毛澤東統帥之道》
李曉教授《貨殖列傳與商賈傳奇》》
金海峰教授《儒家智慧與修身之道》康華蘭《國學智慧與齊家治企》
明德書院楊天林《孫子兵法與商戰韬略》
蘭彥嶺老師
《鬼谷子領袖絕學》
李厚德院長
《國學商道大智慧》
楊介韬老師
《曾國藩人生智慧》
學習收獲
1.培養領導力
學習如何出主意、用幹部、如何科學地做決策,提升領導魅力和領袖魅力。
2.提升為人處事
做人是道,做事是術;先做人,後做事,學國學修心開智,提升為人處事水平與格局。
3.掌握管理之道
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立足中國國學,用東方智慧管理東方企業,更接地氣。
4.精進經營之道
學習國學商道課程,學會用國學智慧經營企業,提升經營企業的智慧。
5.傳承家族文化
國學教您打造名門望族,學習夫妻、親子相處之道,提升幸福,傳承優秀家族文化。
6.擴展人脈圈層
拜良師,交益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企業家共同研習國學商道,擴展人脈圈層。
課程詳情
- 開課地點-
深圳·上海·北京·武漢,每月循環開課,限量招生,額滿即止
-授課時間-
每期課程3天2晚
-邀請對象-
年營業額3000萬以上,個人淨資産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家、股東、企業決策人,愛好國學的有志人士。
- 報名方式 -
微信:2320778195(備注:國學),電話:13370139613熊老師
掃一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