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專家說,運動能夠幫助孩子長高。其實,很多人都漏說了一句:并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适合,有些運動不但不幫助長個,反而毀身高。
隔壁鄰居小李和老公個子都不高,所以全家人都特别擔心孩子以後遺傳到父母的“矮個”基因,想盡辦法幫助孩子長高。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還規定小孩一天最起碼要睡夠8個小時,可還是不見成效。如果兒子已經到了14歲,進入了最後一輪身高沖刺期,可他的個子在班級裡依舊算是偏矮的。
小李在家愁壞了,經常到處發帖求助,最終有人提出,要不試試多運動,之前看過一項研究,說是堅持運動能夠幫助孩子長高3~4厘米。
小李心想,我家孩子每天也經常跑步運動,但貌似沒太大的作用,難道是因為每天的運動量不夠。于是,她開始每天計劃着給小孩加運動量,除了長跑以外,還加上了跳繩、舉重。
結果半個月過去了,孩子不但沒長高,身體還出問題了。
去醫院檢查,醫生指出小李給孩子安排的運動量不合理,明顯超出了孩子的身體負荷,小孩目前的骨骼關節區域有磨損,軟組織也有點水腫,如果繼續下去,小孩反而長不高。
醫生的話,令小李感到異常自責,差點因為自己的貪心誤傷了孩子。其實不光是小李,我們的周圍也有很多人出于各種理由,給孩子安排各類運動。
醫生表示:“每天堅持運動1~2小時,确實可以刺激骨骼發育,幫助長高。但隻有合理的運動才對孩子有益,一旦強度過大,或者不适合孩子目前的年齡,都可能造成身體損傷,嚴重的話,還會抑制孩子的骨骼發育,導緻小孩長不高。”
我們都知道,女孩11~13歲以内,男孩13~15歲以内,身高增長的速度最快,平均每年能長高6~8厘米。
有以下幾類運動,建議這個期間的小孩别碰(16歲以内),不然就會阻礙身高正常發育,反而可能讓孩子至少損失6~8厘米的身高。
1、器械類運動
例如啞鈴、杠鈴等,由于孩子的肌群還沒有發育成熟,在做這類運動時,身體會受到大力量的沖擊,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孩子的發力點不對,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而且還會阻礙到身體的生長發育。
另外,在力量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不自覺憋氣,積攢更多的力量,這往往會導緻胸腔内的壓力激增,增加心肺功能的負擔。
2、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例如長跑、爬山、徒步走等。
專家建議:6歲前的兒童不适合一次性路程超過2000米以上的長跑運動;6~12歲的兒童不适合超過2小時以上的徒步走。
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心肺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完善,心髒隻有成人的1/3大,收縮力相對成人而言要更弱一點,攝氧量也比較低,長時間、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往往會導緻孩子的心肺負擔壓力過大,出現“喘不上氣”的感覺。
另外一點就是考慮到孩子的骨骼彈性大、而且硬度不足,再加上肌肉的纖維比較細,還不成規模。長時間的長跑和爬山等,容易對孩子的骨骼造成壓力,出現骨骼變形、肌肉拉傷等問題,進而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
3、某些”靜立運動“
例如舉重、倒立等,在做這類運動時,孩子的肢體會處于持續緊繃用力的狀态。
而16歲以内的小孩肌肉還沒有長壯實,難以承受過大的壓力,長期高壓的狀态,孩子容易出現肌肉拉傷。
另外,在做舉重這個動作時,人的核心力量(腿、腹、背)這三塊都需要繃緊,雖然說有一定的好處,但對于十幾歲的孩子而言,弊大于利。
因為會給孩子的脊柱、腰椎和胸椎施加過多的壓力,導緻其骨骼關節區域受到“威脅”,軟骨組織被擠壓,身體容易受傷。長時間的壓迫,還可能導緻孩子促進骨骼發育的軟骨提前鈣化,身高的生長空間被壓縮,提前結束長高。
1歲内幼兒:可以做簡單的嬰兒操,練習擡頭、翻身、爬行、躺下等簡單的肢體運動,還可以教寶寶做手指操,刺激大腦的發育;
1~2歲寶寶:開始學習站立、行走、撿球、踢球等運動,不過注意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對孩子的腿部骨骼發育造成負擔;
2~3歲寶寶:進行跑、跳躍、上下樓梯等進階運動,鍛煉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
3~6歲兒童:可以把運動和遊戲相結合,玩丢手絹、老鷹捉小雞等,讓孩子們運動起來;
6~12歲兒童:開始玩球類運動,例如乒乓球、籃球、足球、橄榄球等,另外還可以開始學習遊泳、慢跑等。
特别要注意:孩子10歲左右,正是身體激素紊亂的時候,要為進入青春期做準備,所以相對來說更容易發胖,父母要注意讓孩子每天進行30~45分鐘的運動鍛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