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每一卦都由卦辭和爻辭兩部分組成。卦辭是對該卦整體的一個演繹。
六十四卦都是非常抽象的東西,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用六十四卦來表達,但又不是任何一種事物可以完全代表的。一定要用文字來清楚地表述,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事情,這就是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内涵太豐富的東西是沒法用文字語言表達清楚的,所以隻能從“相同象”中去領悟和意會。
現在流行的易經正文起源于周代,所以又稱“周易”。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周”有“周而複始”和“周全”等含義,我覺得也可以這麼理解。卦辭就是對卦象、卦義、卦理的整體描述,這種描述是建立在“相同象”的基礎上的。“形而上”一類的東西是少數人的專利,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特别是剛接觸《易經》的人來說,需要的是“形而下”的東西——簡單、直接、清晰、易懂。卦辭起的就是這個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周易》中幾乎所有的卦辭,有一定閱讀能力的人都能了解個大概——這可是近三千年前的文字表達了。為了怕卦辭仍不足以表達卦的“真實義”,所以又加上了“象曰”。這個“象曰”,就是形象、象征、比喻、引申等作用的綜合,是為了更清楚、更有針對性地突出卦理的主要部分。
除了“乾”、“坤”兩卦有七個爻辭,其他諸卦都有六個爻辭。爻辭的卦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把它們理解為卦的演變形态——進化過程;也可以把它們當作卦變的軌迹。易理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變”——“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其實還有就是“久則窮,窮繼續變”等等。爻辭其實就是對爻變的說明和描述,當然,它也有“象曰”作為有機的補充。隻不過為卦辭作補充的,可以叫做“卦象”,為爻辭作補充的,叫做“爻象”而已。
對于《易經》我打算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逐卦逐爻的從陰陽五行的角度和其他我認為必要且可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具體工作分為以下兩步:
第一步,分析卦名和卦辭,從易理配卦開始;
第二步,就具體卦分析爻辭。
由于該項工作非常複雜,所以我并不打算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隻能是先寫個大概,再逐步完善。因此,希望廣大易學愛好者能給予指教、提出寶貴批評意見,讓我得以拾遺補缺、增廣見聞,把這項工作做好。
我寫錯的、認識有問題的、原文有誤的、或者應該增加的項目、内容等等都可以提。我會量力而行,逐步改正。但請不要找我預測,我不在網上進行預測工作;其次,也不要關心我是什麼社會背景,這并不重要。左人水隻是我的博名,我有不能在網上公開身份的苦衷,也沒有除了博客聯系的其他聯系方式,希望諒解。在博客裡,我交了很多朋友,就讓我們以文會友吧。
凡是針對具體卦分析的建議、意見,請以評論的方式寫在文章下面;有關對《易經》全局性的問題、缺陷請給我留言或發紙條,我将于下一稿修改時改正。
六十四卦就是八個單卦兩兩組合而成的。因此六十四卦就都是複卦。有了複卦,才有上下、遠近、先後、大小、内外之别。
《系辭》“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二爻和四爻,均為偶,陰柔。則以柔從命為事,故而說:“二與四同功”。但一個在内卦,一個在外卦、故而為“異位”。“二多譽,四多懼”,第二爻爻辭多譽,第四爻爻辭多懼,因其位有遠近之分。二爻居内卦之中,在近處,多譽。四爻在外卦遠處,故多懼。“三多兇、五多功”。三爻爻辭多兇,是居下卦之極,處卑賤之位,故多兇。五爻辭多功是居上卦之中位,處尊貴之位。此二爻多功、多兇之别,主要是貴賤之分。
這樣,每一卦就有了六個爻。從下而上,依次是初、二、三、四、五和上。爻分陰陽。陰稱“六”,“六”代表太陰;陽稱“九”,“九”代表太陽。如果一個卦第二爻是陰爻,那麼這一爻就叫做“六二”。“六”說明這一爻是陰爻,“二”說明這一爻的位置。同理,“九五”就是說這個卦的第五爻是陽爻。
有了陰陽爻的區别和位置的不同,那麼就有了很多奇妙的作用和法則:
第一種是爻和爻的相鄰關系。相鄰兩爻之間的關系,初爻隻與二爻有相鄰關系,上爻隻與五爻有相鄰關系。其餘二、三、四、五爻,都分别有上鄰爻和下鄰爻的區别。相鄰兩爻屬性相同,如陽遇陽,陰遇陰則相斥,彼此不利;如屬性相異,如陽遇陰或陰遇陽則相合,彼此有情。相合的情形中,陽爻在上叫陽“乘”陰,最為有利;而陰爻在上稱陰“淩”陽,相對不利。
第二種是爻與爻的相應關系。相應關系就是遙相呼應的關系。一、四同為兩個單卦的下爻,是相應爻位關系;二、五同為兩個單卦的中爻,是相應爻位關系;三、六同為兩個單卦的上爻,是相應爻位關系。但相應爻位關系是否一定成為相應,則要看兩爻屬性是否相異,是則成立相應關系;否則不是相應關系。
第三種是爻和爻位的匹配關系。爻位初、三、五是陽位;二、四、上是陰位。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稱之為得位,有利;反之,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則是失位,不利。
第四種是爻位本身的特定含義。初爻居全卦最下,一般情況是指該卦象的萌芽狀态、初始狀态,屬于有潛力但不得用的特性;二爻居下卦之中,得中正之氣,一般都吉利;三爻居下卦之頂,所謂“心比天高,身為下賤。”,一般主兇為多;四爻居上卦之下,仰承五位,多有戒慎危懼的意義;五爻居上卦之中,既得中正之位,又得上位之利,一般多功業;上爻居全卦之極,所謂物極必反,位雖高而氣已衰,多數為“吝”。
爻位的變化就如事物的發展一樣,從來都是有兩個方向同時存在,所謂“一張一馳為之道” ,張就是擴張,對應陽,弛,就是松弛,對應陰。我們放眼宇宙擴張,這個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大的矛盾發展應象,也正是如此:宇宙的擴張是從最初的奇點大爆炸開始的,大爆炸的方向,是擴張,但是,在擴張的同時,積聚着向内塌縮的力量,正如我們拉弓的過程,随着拉開弓的過程,積累着恢複原狀的力量。
細解六十四卦
【附】
對《細解六十四卦》部分問題的回答
易經心解之《細解六十四卦》的後記
【注】易經裡的基本術語
得中,就是指二爻和五爻,它們分别處于下卦和上卦的中間,得卦的“中氣”,所以叫“得中”。得中,一般是得天時地利的,二爻多主喜慶、吉祥的事情;五爻多主順利、成功的事情。其他各爻都叫“不得中”。
比,是指陰、陽爻相鄰的關系。比如“山天大畜”中的三爻,自己是陽爻,上面的四爻是陰爻,這就構成了“比”的關系。因此就是“上比”;而下面的二爻也是陽爻,那就不構成“比”的關系。上下比,就是上、下兩爻都和本爻構成“比”的關系;“無比”則正好相反。比,一般指陰陽相吸,相親相愛。《道德經》上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所以又有“比和”的說法。
應,是指陰、陽爻之間的呼應關系。一般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之間存在“應”的說法。在“山天大畜”中,初九和六四互相“有應”;九二和六五互相“有應”;而九三和上九由于同性相斥,所以互相“無應”。應,是指遠方有無聲援、呼應的情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