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象』
從認知角度講,“數十年如一日”不是一個好詞。 很多人雖然在某項工作上,或者在某個崗位上幹了一輩子,但是他的成長早就在工作的第二年就陷入停滞了。 尤其在很少經曆變化的傳統行業,有些人每天做的事都一樣,經曆過一年四季後,基本上會遇到的問題,也就遇全了, 再之後,就是重複的機械性勞動。 那什麼叫重複的機械性勞動呢? 比如,一個崗位是給某個設備上螺絲。那麼當他有過一次成功的經驗後,他下次就不用再動腦子了,直接重複之前的勞動就行了。或者,一個設計師給一棟小樓畫設計圖。之後,他畫類似設計圖的時候,都是以之前的小樓為參照的。 也就是說,别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一旦有了慣性思維,一旦有了成功經驗,我們會迅速陷入“按部就班”。 回想你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别管是生活、工作還是社交,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有之前的影子,甚至你跟人聊天的方式,使用的詞語,也就是那麼幾個。 這個現象背後,有着怎樣的心理學原理呢?②
『原理』
事實上,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都會經曆一個相似的過程。 首先,你會根據現實問題,從記憶系統中,提取以往相似的場景。 然後,你會回憶你在相似場景的表現和做法。 最後,你會把這些相似表現,用到新場景裡。 這個從回憶,到定位,再到匹配的過程,被稱為滿意即可原則。 它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提出的。 它的意思是,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常常隻考慮自己滿意就可以了,并不會考慮所謂的最優解,沒有叠代意識。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個人在一棵樹下休息,結果一隻兔子撞在了樹上,死了。于是,這個人一睜眼看到一隻兔子,很高興,就把兔子拿回家了。第二天,他又來到了這棵樹下。 從品德方面講,這個人是好逸惡勞,喜歡不勞而獲。但其實,它背後映射的就是滿意即可原則。白撿一隻兔子,那個人很滿意,于是它的思維就被滿意束縛了。 可以說,這種思維遍地都是。比如,在工廠擰一輩子螺絲,也不思考如何提升和改變的人;用一個方法解不開題,就直接略過,不思考叠代方法的人;碰了一次壁、犯了一次錯,就縮回到原來狀态的人。③
『困難』
這就是人改變自己的困難所在。 因為,即便你想往前走,你想改變,可是本能在把我們往回拉。 滿意即可原則最大的問題在于:非常主觀。 這種主觀跟我們的人生經驗、家庭環境和社交人群息息相關。 比如,你看很多人走入社會後,他們做的工作多半跟父輩一樣。父輩在某個行業的語言、經驗和社交圈,決定了這個孩子未來的就業方向。因為,當孩子跟家人商量未來做什麼工作的時候,滿意即可原則就發揮了作用。 父輩們思來想去,自己的人生經驗就是某個行業,甚至某個崗位,所以他給孩子的講解,也隻能圍繞這些經驗打轉。孩子貌似找到了答案,但其實隻是傳承了父輩的思維束縛。 工作以後,我們每天面對着固定的人群,習得了固定的社交規則,掌握了固定的社交語言,所以當我們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時,會覺得我們和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這種“不适感”,就逼迫我們繼續回到滿意即可原則中,不要做出改變。 總結一下,人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但好在不是不能改變的。警惕滿意即可原則,在處理人和事的時候,多思考一點怎麼能更好,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這可以說是唯一的路徑了。如果你想改變自己,快來參加剽悍财富行動營。在這裡,你将見證自己的蛻變,遇見更強大的自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