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其全長1797公裡,至今山東濟甯微山湖以南直到杭州的近千公裡河段仍在發揮着重要的航運作用,每年的貨物運輸量高達5億噸以上,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差不多,可排世界内河航運量的第四位(前兩位是我國的長江和珠江)。
不過京杭大運河的航運量近兩年或将大幅增長,人民網4月7日發文稱從水利部獲悉今年将實現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這條貫穿我國南北地區的極為重要的千年航道或很快就将重新發揮全線通航作用。
很難想象世界上最大的運河是我國古代僅靠人工就挖掘出來的,而且大部分朋友可能都認為京杭大運河是隋朝時期挖掘出來的,其實京杭大運河的挖掘并非一朝之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時期,當時的吳王夫差曾下令開鑿邗溝,連通了長江與淮河水系,這個邗溝就是現在京杭運河的淮揚運河段,其開鑿時間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比萬裡長城的建造時間還早。
到了公元前360年時魏國魏惠王又下令開鑿鴻溝(就是楚漢相争時劉邦項羽劃溝而治的鴻溝),連通了黃河與淮河水系。
連通長江與錢塘江的江南運河段也是在公元前3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完成的,所以京杭運河有一半的河道都是在二千二百多年前就開鑿了的,我們的先輩戰天鬥地的精神實在是值得敬佩。
到了東漢建安年間,朝廷下令開白溝和平虜渠,連通了黃河和海河水系,另外還有淮陽渠,利槽渠、泉州渠和新河等,所以在隋朝之前,京杭大運河其實已初具規模。
但隋朝仍然是京杭運河開鑿的巅峰階段,不但清淤和擴修了原有河道,還将鴻溝段貫通到了隋都洛陽,開挖了由荥陽到涿州的永濟渠,連通了黃河與海河水系,還有改動和擴建鴻溝段的通濟渠,另外還有山陽渎和江南運河,以及連通長安和潼關的廣通渠,将當時的長安(今西安)、洛陽、荥陽、邯鄲、涿州(轄今北京和河北省保定市),汴州(今開封)、宿州、盱眙、揚州、蘇州、餘杭(今杭州)等各大城市連通起來,構建了一條覆蓋全國主要富饒地區的發達水系網,開挖運河總長度達2700公裡,工程量可超之前曆代相加之和,當時的水運航路之方便甚至為現當代所不及。
隋朝之後,京杭大運河整條航道一直沿用到清代的1855年,其間元代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淤和航路取直工程,也新修了一些運河河道,從北京(元代稱大都)地區向南可直達杭州,總長度約1800公裡。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歲月中,京杭大運河上都上演着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拼搏進取,不畏艱難,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大壯舉,這條南北水運大動脈也不負衆望,曆史上一直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交通運輸作用,客運、糧運、鹽運以及各種貨物的運輸中有很大的份額都由這條大運河調動,所以為曆代統治者所重視。
但是在1855年6月的時候,黃河在今河南蘭考銅瓦廂一帶決口,向北奪濟水和大清河河道入海,黃泛區的部分京杭運河河道被淤平,大運河的黃河南北部分由此斷航,至今已經160餘年,其中濟甯微山湖以北大部分河段都長時間失去航運作用,甚至有不少地方都已經成為平地。
但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作用一直未被忽視,新中國成立後也對部分河段進行了疏浚,并且将其列為南水北調之東線而欲增加調水功能,近些年來更是對全線大部分河段進行了清淤整治、堤岸加固,調水補水等操作,山東和河北段運河河道已部分通水,有的河段已具備通航條件,北京和天津運河河段已經大部分通水和通航,待京杭運河全線通水之後,全線通航也就為時不遠了,這條貫穿我國南北地區的千年航道或即将重新亮相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
《人民網》4月7日文章《京杭大運河今年将實現全線通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