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50歲袁詠儀自爆倒立備孕,48歲蔡少芬苦述三胎心酸:揭開了萬千母親不為人知的苦況……

                                                         

當一個三孩媽媽是怎樣的體驗?

在接受“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欄目組采訪時,蔡少芬哈哈一笑,略顯無奈地回答:“我不騙你,真的很辛苦,但是也很享受”。



五點多就起來給孩子們安排衣食住行,更是十年如一日的早起晚睡,還落下了肩周疼痛的毛病。

甚至,被問到放松的時候會幹嘛時,她瘋狂地思考,哽了半天,大腦一片空白。



原來,當媽媽的這十來年,她竟沒有放松過。

有沒有說中你的心聲?

無甚經濟壓力的明星媽媽尚且如此,普通女性們要面臨的壓力和窘境隻會更多。

那麼,都知道媽媽的辛苦,有多少人會主動聆聽媽媽的聲音,關心媽媽的感受?

去年TVB推出的“媽媽”脫口秀綜藝《日日媽媽聲》正好戳中了這個痛點。


     
      
        
         
          
           
            
             
              
               
                
                 
                  
                   
                    
                     
                      
                       
                        
                         
                          
                           
                            
                             
                              
                               
                                
                                 
                                  
                                   
                                    
                                     
                                      
                                       
                                        
                                         
                                          
                                           
                                            
                                             
                                              
                                               
                                                
                                                 
                                                  
                                                   
                                                    
                                                     
                                                      
                                                       
                                                        
                                                         
                                                          
                                                           
                                                            
                                                             
                                                              
                                                               
                                                                
                                                                 

01

《日日媽媽聲》由三位TVB“媽媽”主持人:

有一個女兒的羅敏莊、二孩媽媽的陳凱琳、兩位女兒都已經長大成人的媽媽餘安安,坐鎮主持,抛出問題,召集媽媽們與專家一起互動讨論。

每個問題都是媽媽們生活和情感經曆中最常碰到的,既能引起共鳴,又百無禁忌。

單單是第一期節目的尺度就非常驚人。

第一期請來的是“靓靓”袁詠儀。

一上場,她就從自己的備孕經驗聊起:

當時為了懷孕,她做了很多準備。

還戒掉了多年抽煙的壞習慣。



努力了幾個月都沒結果,直到自己快要放棄的時候,發現自己懷孕了。

袁詠儀說,那可是她掐準了時間,計算體溫、計算日子的結果。

包括性行為的姿勢她都研究過。

為了提高受孕幾率,她甚至讓自己盡可能呈現倒立的狀态。



靓靓的話音剛落,主持人陳凱琳和羅敏莊表示感同身受。

直言自己曾把枕頭墊在臀部,傳說這樣可以讓精子在體内能夠留存時間久一點。



有了袁詠儀和其他幾位媽媽的大方分享,現場的媽媽們也都打開了話匣子。

有一位媽媽分享了懷孕期間的趣事,引起了媽媽們的共鳴:

她說第一胎懷女兒的時候,膚質超級好,容光煥發。

懷兒子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态就特别差,不敢照鏡子。



另一位媽媽也是如此。

她懷孕的時候,可能是荷爾蒙分泌過于旺盛的原因,體毛特别多,樣子仿佛一個奇異果,細細短短,整個肚子都是黑黢黢的。



說罷,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一位媽媽說,聊着聊着竟然忘記自己接下來自己要說什麼,隻能無奈自嘲“一孕傻三年”。



感歎完孕期身體負擔,聊到孕後的身體恢複,媽媽們都炸了。

被問及産後對身體哪裡最不滿意,媽媽梁靖琪大方地說:

“上圍”。

漲奶之後,胸部就像洩了氣的氣球。



還總是擔心剖腹産的疤痕愈合不好,會出現肉芽。

節目請來的婦産科專家陳億仕醫生解釋說:大部分長肉芽的人都不是因為發炎等愈合性問題,而是膚質問題。

事實上,臨床上,最讓醫生擔憂的,是因生産導緻的肛門爆裂,為傷口縫針,既讓醫生頭疼,産後女性也非常痛苦。



接着,聊天的尺度就越來越大:

媽媽吳若希說,自己在懷孕的時候,莫名喜歡看小電影。

平時反倒不沾染。

她一直困惑自己是不是不正常。



現場有媽媽也坦然承認,孕期她不會拒絕進行性行為。

幸好,現場陳醫生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有六成女性,在孕期性欲會明顯降低,一成多的孕期女性性欲會提升。

有一位媽媽立刻也分享了一個自己聽來的段子:

孕期發生性行為,如果沒有做安全措施,孩子出生就會有頭泥~~



這位媽媽的玩笑話恰好把話題引向了大家都關心平時卻羞于啟齒的疑問——

懷孕期間的性行為是否存在風險?

陳醫生說,通常來說,姿勢對胎兒沒什麼影響,比較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壓到肚子。

但如果胎盤前置,那就要謹慎了。

而且孕後期,胎兒頭部的位置比較低,那麼過于用力就可能頂到胎兒頭部。



現場的媽媽們聽得驚掉了下巴,沒想到自己腦海裡的臆想和擔心竟然是真的!

至于孕期性行為有助于順産的說法,醫生給出的解釋是:

精液本身有前列腺素,如果前列腺素過高,會刺激宮縮。

前提是要達到特定濃度。



以上,隻是《日日媽媽聲》一小部分的對話内容。

諸如此類的話題還有:

造人的時候,用什麼姿勢能提高成功率?

傳言的“早晨行房事,受孕幾率更高”,有沒有科學依據?

孕期發生性行為,是有助于順産,還是更具危險性?

乳房大小和母乳的産量有關系嗎?

什麼情況下,精子的質量好且活躍度高?是該養精蓄銳,還是要适度練習呢?

……



看得我直呼“好家夥!”

但無論談什麼,現場氣氛都一片輕松歡樂,媽媽們毫無顧忌地交流,也沒有人對她們品頭論足,指指點點。

估計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

這是可以在公衆面前談論的話題嗎?

但,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些所謂的“禁忌”,難道不是媽媽們的日常?

存在于我們意識裡的大尺度,無非是因為:

在普遍觀念裡,什麼問題都能夠應對,不假手于人,做到默默承受,毫無怨言,就是“合格媽媽”的标準。

因而,這些問題不是不存在,而是被刻意忽視。

媽媽們因此可以敞亮溝通和求助的機會就太少了。

節目現場的媽媽們提到個人困惑時,最愛說的就是“老人家是這麼說”、“傳說”、“聽說”這樣的字眼。

面臨生活困境、情緒和自我感受崩潰時,媽媽們最常用的解決辦法也是“獨自應對”、“自我消解”。



《日日媽媽聲》就是一個讓媽媽們暢所欲言的路徑,把日常疑惑卻無以明說的事用一種更親近、更公開的方式來談。

台上台下,不論身份、職業、年歲,在這裡,你隻是一位生育了子女的女性,而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

     
      
        
         
          
           
            
             
              
               
                
                 
                  
                   
                    
                     
                      
                       
                        
                         
                          
                           
                            
                             
                              
                               
                                
                                 
                                  
                                   
                                    
                                     
                                      
                                       
                                        
                                         
                                          
                                           
                                            
                                             
                                              
                                               
                                                
                                                 
                                                  
                                                   
                                                    
                                                     
                                                      
                                                       
                                                        
                                                         
                                                          
                                                           
                                                            
                                                             
                                                              
                                                               
                                                                
                                                                 

02

當然,作為媽媽們生活的“拍檔”,爸爸這個角色也至關重要。

節目就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爸爸體驗館”。

每期會請來幾位男嘉賓。

他們年歲各異,形貌不同,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TVB藝人,有的是網紅,還有富豪花花公子……

但共同的身份就隻有一個——爸爸。

現實中,女性為孩子與家庭的付出似乎是“必然”。

孩子沒人帶,就應該是媽媽放棄事業。家務沒人幹,就得媽媽出手解決。

媽媽能完成這些任務,才能稱得上“達标”。

那麼,這份“工作”有那麼容易做嗎?

那就不如讓爸爸們親自感受,看他們能否勝任。

第一位爸爸,遊茛維。

他瞞着醫生,在網上公開直播妻子分娩的過程,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自己也坦承,當時是為了完成公司交代的直播任務,并且直播之前也得到了太太的許可。

所以在一番冠冕堂皇的解釋後,他對現場媽媽們的否定和噓聲不以為意。

直到現場拿來一台分娩陣痛體驗機,讓他親身體驗分娩疼痛的滋味。

陣痛體驗機的疼痛等級分為0~100。

0~30是輕微痛楚,也就是一般表皮疼痛的程度;

40~60是中度痛處,比如痛經;

70-100就是分娩的痛楚。



一開始,疼痛級别先加到30。

這位爸爸感到肚皮被拉扯,表情顯得有點痛苦。



等級加到40時,他的注意力已經無法集中了。

疼痛等級調到55時,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自己越用力越疼。

疼到自己大吼了一句:

“女人生孩子真的很偉大。”



當疼痛等級調到60時,他的雙腿已經開始抽筋。

最後,主持人建議他挑戰一下70級别的分娩疼痛,他還是放棄了。



沒開機之前,他大言不慚,說自己可以挑戰70等級的痛楚。

因為當初看妻子生産時,他并不覺得怎樣。

體驗之後,他才意識到,他那時輕松自在地端着攝像機拍攝正在經曆“鬼門關”的妻子,妻子是在承受怎樣的疼痛和心理壓力。

第二位爸爸林盛斌Bob,是來體驗孕婦的産後恢複的。

首先是傳統的孕後古法紮肚。

這麼做的目的,是把下垂的子宮恢複到原位。

這位爸爸一開始還不明就裡。

結果,綁完之後,瞬間苗條許多,可他要完成簡單的坐立和彎腰的動作,已非常吃力了。



要達到效果,媽媽們一天要紮8個小時。

其次是體驗母乳喂養。

通常奶泵需要不停息吸乳30分鐘。

可剛戴上,這位爸爸就大喊不舒服。



有的媽媽産後有漏尿的情況,需要長時間穿戴紙尿褲。

還有模拟傷口,讓他雙腿間夾一個球。

一整套操作下來,正常行走已經十分困難了。



他的妻子生過4胎,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這位爸爸曾問過妻子,為什麼每次生完小孩走路都不正常。



現在他自己終于體會到了:

“我應該早一點明白的,對不起。”



下面這位新手爸爸,體驗親自帶小嬰兒。

結果他每一步都做錯。

首先,喂奶前沒有先用手腕試溫度。



直接把奶嘴塞進寶寶的嘴裡。

這時舌頭在奶嘴上面,寶寶是喝不到奶的。

在給孩子掃風時,翹着二郎腿抱着孩子,這麼做有一定危險性。

而且,也不應該捏着孩子的下巴,而是應該輕微拖住孩子的下颌骨,把頭部拉直。



換尿片的時候,不應該把新尿片直接墊在下面,這樣又把新尿片弄髒了。



最後,給小寶寶洗澡時,手勢也不對。

手要圈住寶寶的腋下,另一隻手扶住寶寶的背部,不能直接拖着脖子。




幾件小事做下來,這位爸爸緊張得滿頭大汗。

最有說服力的,是爸爸Patrick。

許多人對于全職媽媽的态度都比較暧昧:

全職媽媽多輕松啊,無需面臨複雜的職場人際關系和競争壓力,每天就是帶帶孩子,逛逛菜市場,花花錢而已。

Patrick就是一位全職爸爸。

在做全職爸爸之前,他發現一天24小時,也不能和兩個兒子見幾面。

于是,他和妻子商量,最好能有一人留在家裡照顧小朋友。

太太二話不說,就把這項重任交到了他的手裡。

他因此放棄了銀行的高薪工作。



而他之所以這麼果決,一是因為相比于妻子,他更有耐性;

二是因為兩個孩子都是男孩,父親照顧起來更合拍。

他還為自己制定了一份全職爸爸的工作表。

從買菜到煮飯,從家務到兒子的功課,一手包辦。



當然,做全職奶爸,也要過心理關。

他被朋友當面挖苦:“你真好,有老婆養。”



樓下的保安員每次見到他,也會拿他開玩笑:“梁先生,你又放假!”委婉地嘲笑他不用工作。

但其中的酸楚,隻有這位爸爸知道。



以前下班回家,放下公事包就躺下來休息,而今是24小時全天輪軸轉。

再加上脫離了工作環境,就意味着未來的不确定性,喪失了一定的社會認可,心理壓力比工作時更沉重。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收獲了孩子們的認可。

這是工作和金錢無法衡量的。



性别換一換,也是同樣的邏輯:

如果不做全職媽媽,要為自己沒有履行好母親職責而自責苦惱;

成為全職媽媽,又要為經濟不夠獨立、缺少社會價值而感到壓抑。

所以,任何人選擇成為全職爸爸或全職媽媽,都不是天經地義的。

     
      
        
         
          
           
            
             
              
               
                
                 
                  
                   
                    
                     
                      
                       
                        
                         
                          
                           
                            
                             
                              
                               
                                
                                 
                                  
                                   
                                    
                                     
                                      
                                       
                                        
                                         
                                          
                                           
                                            
                                             
                                              
                                               
                                                
                                                 
                                                  
                                                   
                                                    
                                                     
                                                      
                                                       
                                                        
                                                         
                                                          
                                                           
                                                            
                                                             
                                                              
                                                               
                                                                
                                                                 

03

除此之外,節目也能落腳于媽媽們共同的面臨的具體的問題,樂得去傾聽“特殊”媽媽的故事。

比如,有些媽媽執着于長年母乳喂養。

陳醫生就特别提醒:選擇母乳喂養的母親,因奶水積壓,有兩成的幾率患有乳腺炎。



香港地區的普遍情況是,9成母親會在孩子出生後選擇母乳喂養。

喂到6個月大的時候,數量就減少一半。

完全沒必要過長時間喂養母乳。

還有的媽媽一聽見寶寶哭,就會漏奶。



醫生也給出了科學的解釋:

負責控制的催乳激素是又腦下垂體分泌的。

大腦的反應,會刺激乳汁的分泌。



又比如,高齡産婦的問題。

陳麗麗是一位又酷又飒的泰拳教練。



52歲那年,她的女兒出生了。

事實上,高齡産子對麗麗而言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令她煩悶的,是那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懷孕之初,她就遭遇各種歧視,甚至有人詛咒這位母親:

“希望你生下一個不健全的、唐氏綜合征的孩子。”



種種此語,異常刻薄惡毒。

現場還有一位高齡媽媽,生子時是42歲。

兩年前自然懷孕時,胎死腹中。

由于她的實際情況非常複雜,因此再次備孕時,就要頻繁打針。

而且,是自己往自己的肚皮上打。



受這份苦,就是為了自己能懷上寶寶。

還有,離異帶孩子的單親媽媽們。

一直以為,單親媽媽要面臨的首要困境是經濟壓力。

但相比之下,媽媽們都坦言,離婚本身造成的心理壓力更大一些。



而且,要讓孩子接受父母離異這件事并不容易。

何婉盈的感受更直觀些:

她八歲時,父母離異。在父母離異前,每晚睡覺,她都能聽到爸媽在隔壁房間吵架。

所以,在與丈夫的關系惡化之初,孩子還在兩三歲的時候,她就果斷選擇離異,結束讓她痛苦的婚姻,避免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影響。

當女兒問起爸爸的問題時,何婉盈也坦誠地告訴女兒:

“因為爸爸與我在生活上或思想上都不配合,就選擇分開生活。”

這并不妨礙父母對ta們的愛。更不會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話。



離異後,她們照常讓孩子與爸爸的家庭往來,維持良好的關系。

更可貴的是,她們仍舊相信愛情,憧憬婚姻。

可現實是,大部分的單親媽媽沒有這兩位媽媽的經濟基礎和心理素質。

節目因此也請來了香港單親協會總幹事,餘秀珠。

餘秀珠講述,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顯示:香港有73000多戶單親家庭中,56000多戶是單親媽媽。



在她所接觸過的單親家庭個案中,于單親媽媽而言,最大的麻煩在于心理能量不足。

畏懼和迷茫,以至于連孩子日常生活都照顧不了。



說到這裡,許宗慧的經曆可能會給予單親媽媽們更多鼓勵。

除了是一位單親媽媽,許宗慧還是一位乳癌康複者,更是一位自閉症患兒的母親。

12年前,被确診乳癌後,許宗慧的一邊乳房被切除,同時還接受了長時間的化療。

就在注射完最後一支化療針,她以為自己終于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沒想到,還有另一個更加艱難的難關在等着她——

經過評估,她當時3歲的兒子加加被确診患有自閉症,需要一天24小時不離身的監護。

許宗慧便辭去了工作。

很多專家都認為,有一部分自閉症患兒非常專注,有驚人的智商。

主持人問起加加的情況時,許宗慧無奈地說,他在作弄媽媽這方面的确很厲害。



加加常常做出匪夷所思的行為。

比如,8歲時,他偷偷藏起家裡的一把螺絲刀。

每天趁媽媽洗澡的時候,就跑去擰下門鎖的一顆螺絲。

堅持擰了四天,門鎖成功脫落。

又趁着媽媽洗澡,加加大搖大擺地走出了家門。

他知道搭乘電梯會被監視器發現。于是,果斷選擇走後樓梯。

這個小男孩還記下了整棟屋苑的所有後門。

下樓時,挨個走了個遍不說,還拿着手機錄下了全過程。

被媽媽找回家之後,立馬重溫自己偷跑出門的視頻。

因為兒子常常這樣,她要整天滿大街追着兒子跑。

許宗慧形容自己如同“瘋婦”一樣。



但即便困難重重,這位媽媽依然堅持帶兒子出去玩,帶兒子短途旅行。

她希望其他小朋友能享受到的快樂,她的兒子也能享受到。

因為總是感覺很孤單,連與兒子合照的機會都沒有,她便自行組織其他自閉症小朋友的家長一起活動。

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媽媽們,互相幫助,彼此支持。



她曾自問:為什麼自己有這樣的處境和遭遇?

自我掙紮之後,隻能用“我一定不是最慘的那個”來寬慰自己。



她說,如果她能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能夠鼓勵到處境和她一樣的人。

這就是她的人生意義。



從單親媽媽、罕見病患兒媽媽、老年媽媽,到寄養家庭媽媽、二婚媽媽……

這些現實問題,鮮少被人注意和提及,而《日日媽媽聲》都關注到了。

形式上來看,《日日媽媽聲》實在“枯燥”。

不設定故事劇本,也沒有親子互動,簡單到就是聊天。

但也正因如此,話題才更有聚焦性。

如主持人在節目一開場反問的:

“究竟媽媽這個角色好不好當?有多少人能了解媽媽的苦況?又有多少人能聽到媽媽的聲音?”

三個問句,就是節目傳遞和表達的核心。


     
      
        
         
          
           
            
             
              
               
                
                 
                  
                   
                    
                     
                      
                       
                        
                         
                          
                           
                            
                             
                              
                               
                                
                                 
                                  
                                   
                                    
                                     
                                      
                                       
                                        
                                         
                                          
                                           
                                            
                                             
                                              
                                               
                                                
                                                 
                                                  
                                                   
                                                    
                                                     
                                                      
                                                       
                                                        
                                                         
                                                          
                                                           
                                                            
                                                             
                                                              
                                                               
                                                                
                                                                 

04

内陸五花八門的“媽媽綜藝”,都是試圖用俗套的“劇情”,打造一位或幾位明星媽媽的人設,去代表生活中媽媽這個大群體。

最後落腳于一番沉窠爛臼——“賢妻良母”,繼而誇贊母愛偉大。

事實上,以個體代大部分或全部,于普羅大衆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疏離感。

更無法具象展示和探讨絕大部分媽媽的具體困境,傾聽和纾解媽媽們心底的情緒,切身關切她們的感受。

反倒更像是一種“捧殺”。

捧殺這個詞,源于《風俗通》。

說的是一位禦馬者,因旁人一直誇贊他的馬跑得快,便在贊美聲的力捧之下,想方設法不斷加碼,提升馬奔跑的速度,最終馬被累死了。

《透過性别看世界》一書裡,作者沈奕斐就用“捧殺”這個詞附加解釋反向歧視的過程:


“最近流行的一個詞彙:捧殺,似乎能很确切地描述反向歧視的過程。”

“對女性的過度贊美通常使得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和一個其實并不存在的'自我’所鬥争,這個自我是如此完美:溫柔、善解人意、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并且還有一定的超能力。

當現實中的女性無法體現或完成這個'自我’的時候,她就收到了指責和壓力,被貼上'不是一個好女人’的标簽。”


要成為“好女人”“好媽媽”,犧牲和付出就是理所當然。

自然沒人再去關心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的生活,也不想知道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後的喜怒哀樂。

大家應該還記得,

3月15日,鄧倫因偷逃稅翻車當天,

B站一個年輕女孩上傳了一條視頻《我媽塌房了啊,哈哈哈哈哈哈》,引起過熱議。


▲視頻已被删除

評論區一時間因此成了“圍獵”這位媽媽的公開處刑現場。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為了平息風波,這位女兒後來上傳了另一段視頻:《我媽塌房後續,關于我被忽視的那幾年》(視頻已被删除)。



這則視頻,補充說明了這位追星媽媽的一生:

媽媽在十八九歲時失去了雙親,靠自己的努力養大了弟弟妹妹。

結婚之後,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又放棄了個人事業,成為全職主婦。

女兒上高一時,媽媽出現了精神問題,一直需要入院治療并服藥控制病情。

後來又為了照顧當時上高三的女兒,媽媽選擇減少了治療次數,更多地照看家庭……

所以,追星,無疑是這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媽媽的精神生活裡,一片最輕松,最惬意的世界。

為了守住自己的精神領地,媽媽“其實在追星上沒怎麼花過錢,隻是看看電視劇綜藝而已”。

而女兒卻覺得,是“鄧倫分走了媽媽對她的愛”。

所以,當她看到鄧倫出事後,她第一反應就是告訴媽媽:

“你看,我就說你做的事不對”。

可是,比起女兒說到的“鄧倫分走了媽媽對她的愛”,我更想知道的是,是誰分走了家人對媽媽的愛?

以至于他們清楚地知道媽媽的經曆,卻從未察覺和理解媽媽在情感上的缺失。



這就是很多媽媽的現實處境:

生活裡充斥着一堆的“該做的事與不該做的事”。

以至于取悅自己之前,先要被質疑自己是對,還是不對。

一旦遭到否定,就要放棄。

至于媽媽的感受何為,無人問津。

一部日本電影裡,丈夫對妻子說:

“完美的妻子就像空氣,誰也不會注意到她,但沒了她又不行。”

都知道“空氣”重要,但誰會去在乎“空氣”的感受?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青榄家長地帶(ID:educool):100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用的教育方法,讓育兒變得更輕松;研發并提供各學科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作者:青榄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