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材料一:
花兒為什麼謝了呢?我的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琴弦為什麼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承受的音節,因此琴弦斷了。
——泰戈爾
材料二:
一切重壓與負擔,人都可以承受,它會使人坦蕩而充實地活着。
——米蘭·昆德拉
學校文學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談”欄目本期讨論主題為“承受”。欄目主編向你約稿,請你結合上面兩則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二則。材料一泰戈爾的詩蘊涵的哲理是:過多的愛和過大的壓力隻會使效果适得其反。當然,作文時不必局限于談“愛”或“壓力”,隻要扣住“不能超過一個限度”“凡事應适可而止”構思立意即可,取材的範圍還是很廣的,比如談追求的目标不可過高,藝術創作要講究适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材料二表明輕松會毀掉人的生活,壓力能夠讓人坦蕩而充實地活着,壓力越大,生活越真實。材料中“坦蕩”,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創新,可以是鳳凰涅槃。這側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輕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闡釋人能承受任何壓力,壓力能讓人變得更充實,更強大,更有可能成功。
一.“承受”要率先考慮對方的承受,給予有限度的愛(有邊界)(不超出對方(可以是人或物)承受範圍的承受)
二.“承受”要充分激發自身,心靈因頂住重壓變得強大、坦蕩充實,重壓能讓我們提高“承受”阈值,曾益己所不能
三.“承受”于己,并未毫無休止的一直施壓,因許多複雜因素影響,每個人的“承受”值有不同,要分類型、分場景對待,适度“死磕”,不“走火入魔”!(避免抑郁、絕望、崩潰,磨練心性,在絕望中找尋希望,能奮力扛住重壓,也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潇灑!有時候得放過自己,才不會倒下!)
四.“承受”是承擔該承擔的,也是接受能接受的。承受是動态變化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過去不能承受的,今日成長成熟便能承受;過去熟視無睹的,今日則眼裡不揉沙(不能承受或不願、不必承受)
《承人生之重擔,搭前行之橋梁》
《能“承受”重 也能“承受”輕》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承受是接受 也是承擔》
《順其自然,健康成長》
《在“承受”中變強 在“承受”中溫柔》
《能學會“承受”,也能放過自己》
《給自己一雙隐形的翅膀》
《曆經“承受”坦蕩充實 放過自己海闊天空》
1.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典例示範:
此處“徒”是同類、夥伴的意思,說的是人不能過分精明,過于精明便會失去夥伴。這涉及為人處世的“度”。太過斤斤計較、注重自保,最終必将失去人心。
2. 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辛棄疾
典例示範:
對待外物的愛,亦不可過度,否則必将延禍于身——這涉及愛好的“度”。譬如春秋時期,衛懿公喜愛鶴,甚至專門為鶴配備軒車。及至衛國将與狄人開戰,将士們都說:“派鶴去打仗吧!鶴享有俸祿和官職——我們怎麼能去打仗呢!”衛懿公對外物的愛最終禍及自身。這便是“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3.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金庸
典例示範:
“情深不壽”,并不是要人無情,而是要把握情感中的“度”——無論是對待親情、友情或是愛情。印度詩人泰戈爾有首詩說得好:
花兒為什麼謝了呢/我的熱戀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琴弦為什麼斷了呢/我彈了一個它力不能勝的音節/因此琴弦斷了。
如果愛得太用力,會壓壞花、彈斷琴,也會傷碎了自己的心。
4. 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往下看,世界顯得最美好。——尼采
典例示範:
人生像一座高山,每個人都是攀山的遊客。尼采這句話,可以用到野心、貪心之“度”上。做人不可無追求、無野心,蝸居于平野,也不能把登上頂峰作為人生的唯一追求。有時在半山腰,那種遊刃有餘的境界可能也挺好。
6.如果有人取笑我,或者懷疑我……那将成為我超水平發揮的動力。——邁克爾·喬丹
7.天才是一回事,應付壓力又是另一回事。——馬拉多納
8.人無壓力輕飄飄, 井無壓力不出油。——王進喜
9.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啟超
10.背着苦惱的命運,和自然奮鬥。——魯迅
11.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12.人有沒有信念并非取決于鐵鍊或任何其他外在的壓力。——托·卡萊爾
13.生命有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伽利略
14.我們曾經學過“紀昌學射”的故事。紀昌為學射,為提高射箭技藝,從早到晚,盯着一隻跳蚤看。結果,蚤子慢慢如拳大了,如面盆大了,如車輪大了,最後竟如山一樣大了。同樣道理,我們若一直盯着坎坷,盯着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理的陰影,那麼,坎坷與挫折就會放大,就會山一樣的壓倒我們。舉輕若重,我們慎重地對待一切。舉重若輕,我們輕松地面對世界。
15.一輛卡車有一個承載量,超過了這個承載量,它便會停滞不前甚至支蹋架散;一個人的心靈也有一個承載量,一旦超載,它便會扭曲變形。
1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鬓已先斑。”李煜、李清照、陸遊把亡國之痛、相思之苦、難酬壯志之悲融入了字裡行間;少年時代的高爾基把艱苦生活的重壓放入了一本一本書籍裡;魯迅把憂國憂民的重量放在他敏銳的思想和犀利的筆尖上……這些,都是能正确處理承載與承載的關系,最終達到了完美的自我和諧的典型例子。
17.有人因求職失敗而自殺;有人因高考落榜而堕落;有人因感情失意而變态;有人因工作不順而失落……這些,都是一顆顆心因為超載、因為心靈的不和諧而走向毀滅的典型例子。承載一份愛的重量,我們應該付出同樣一份愛;承載一份競争的重量,我們應該勇往直前去接受挑戰;承載一份挫折的重量,我們可以付出同樣重量的決心和汗水……隻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永不超載,永遠和諧。
1.順其自然,健康成長
花為什麼謝了呢/我的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琴弦為什麼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節/因此琴弦斷了……
泰戈爾的這幾句詩看似簡單,卻揭示了一個不可辯駁的人生哲理:凡事都講求順其自然,讓生命自然地釋放能量;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拔苗助長。
花開花謝自有時,造化總是把最宜人的美麗适時适度地創造出來。養花者都知曉适得其度才是最好的,澆水、施肥、剪枝、除草要把握好分寸;否則,可能出力不讨好,造成花兒枯萎凋零。
生活也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承壓底線,盡管标準不一,但當壓力如洪水般沖垮了那道底線,生命之堤也就崩潰無疑了。
我們會不時讀到一些令人深思的新聞報道,如某某中學的某名花季少年原來活潑開朗、刻苦勤奮,成績名列前茅;可是,由于在巨大的升學壓力面前對自己的學習現狀不滿,加之親人對其期望過高,他就不斷自我加壓,結果身心俱疲,成績反而下降了。更有甚者,因壓力過大而日益焦慮,最後或自閉抑郁,或自暴自棄。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患上了壓力上瘾症,不懂得讓生命自然地釋放能量。
當今,人們之所以易得壓力上瘾症,是因為很多人名利之心太重,且急功近利、貪多圖快,不顧實際地盲目大幹快上,自然容易違背客觀規律,或突破某種底線,最後适得其反、事與願違。這其實是很簡單、很好明白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或者不遵從,以緻利令智昏。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為什麼要張弛有度呢?因為這樣符合自然規律。太放松了,懶懶散散、磨磨蹭蹭、麻痹大意、稀裡糊塗,自然是不行的;而如果一味地緊繃神經,容易導緻神經異常,使正常的判斷力、洞察力受影響。就像一條皮筋,老是緊繃着,時間一長就沒彈性了。沒彈性的皮筋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所以,人們要懂得張弛相諧、動靜結合。
總而言之,我們要知道适時适度地變易,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不能頭碰南牆不轉彎,不能為了吃棗子而不顧馬蜂窩。隻有這樣,才符合自然之道。符合自然之道,生命才能蓬勃,人才能穩健地走上成功之道。
2.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易行的道路,并非都能通向終點。當一群人負重而行,有人投機取巧,日削其木,隻得一時之快;有人負重而行,咬牙堅持,終為長久之策。事實告訴我們: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說:一切重壓與負擔,人都可以承受,它會使人坦蕩而充實地活着。你貪圖的輕,或許會橫成一道溝壑,阻止你前進的腳步;而你承受的重,或許會化成一座橋梁,收獲到追逐夢想的機會。是的,“投機”未必可以取巧,“捷徑”未必能夠行 遠。惟有承得起生命之重,方能建得成通往未來之路。
負壓前行的生命,有所限制,才能釋放潛能;有所困擾,才能有所突破;有所缺乏,才能有所收獲。回眸曆史煙雲,是什麼讓“貌寝口納”的左思揮筆而成《三都賦》?當然是他能夠承受生命之重。左太沖構思十年,于門庭藩溷中“皆著紙筆”,“偶得一句,即便疏之”,數十年的負重蓄勢,一朝賦成,洛陽紙貴,時人看輕的左太沖,最終赢得世人敬重;反觀陸機,縱使才華卓越,名聲遠播,因少了左思的“韌”與“忍”,因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終不得不綴筆而歎服。是啊,人生之承受,欲速則不達,欲輕則難立。
猶記得陸遊那句“功名多向窮中立,禍患多從巧處生”的良言忠告。而如今,究竟是是怎樣的風暴襲擊了我們?放眼望去,古訓染塵,人心浮躁,堅持不再。林林總總的“捷徑”之談,“技巧”之論,“秒殺”之法,“速成”之訣,侵蝕着這個社會。于是,人們開始減輕身上的重木;于是,人們變成了一個個稻草人、空心人,最終,人們止步于人生無法繞過的溝壑前,垂頭喪氣,怨天尤人……
朋友,當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躊躇徘徊時,當你在夢想的鴻溝前長籲短歎時,不妨想一想科比,淩晨四點,燈光寥落,以堅持換來舉世矚目;不妨看一看袁隆平,專注田疇,耕耘拓荒,以踏實換來稻菽千重;不妨學一學屠呦呦,一心科研、負重求真,以務實換來青蒿淬成。王開嶺有言:“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現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的路,卻忘了為何出發。”是的,一味貪圖“捷徑”,常懷投機取巧之心,将會遺失本心,難擔重任,最終一事無成。唯有腳踏實地,才能問心無愧,行穩緻遠。
承受生命應有之重,不求“捷徑”,不慕速成;懷坦蕩之心,棄取巧之念,那麼,你定會一路靜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載途。
3.承人生之重擔,搭前行之橋梁
米蘭·昆德拉說:一切重壓與負擔,人都可以承受,它會使人坦蕩而充實地活着。漫漫人生之中,那些能肩承得住生活重擔的人,在關鍵時刻才能夠變壓力為力量,跨越生命的壕溝。由此可見,唯有承人生之重擔,方可搭前行之橋梁。
影視作品《搭錯車》中有一句經典台詞:“人生沒有捷徑可以走,橫着省下的路就會變成豎着的坑,早晚都要經過。”沒錯,一個人如果為了一時的輕松而為自己減負,那麼等着他的不是詩和遠方,而是止于半路。
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這樣一段話:“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華為總裁任正非給了我們一個明确的回答——“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當女兒被無故羁押,當品牌遭國外封殺,任正非的态度是:“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過太平洋,流過印度洋……不回頭。”正是因為任正非能夠承受生命之重壓,他才能夠搭建起通往世界通往未來的橋梁!
曾參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的,惟有“任重”,方能 “道遠”。一隻桶如果裝滿了水,就難以被吹翻;一棵樹如果根深幹粗,就難以被刮倒;人生亦是如此,有壓力的人注定一路充滿艱辛,步履艱難,甚至稍有不慎就會被壓力打敗。但是,請别忘了羅曼羅蘭的那句呐喊:“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予你的最好禮物。”是的,創傷又何妨?壓力又何懼?終有一天,我們會感謝生命給予我們的“重木”和磨難。
人生之路,負重者方能緻遠。這一路,也許會有風雨侵襲,心魔作祟,但是一切終究會因為我們一分一秒的堅持承重而歸于安然,隻因為我們相信畢淑敏所言:“即使用苦膽泡過的黃連,經過長久地咀嚼,苦味也就慢慢淡了。”是的,困苦隻一時,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将會是月白風清、天高雲淡的美好。
故曰:承人生之重任,搭前行之橋梁,如此,于花開花謝、潮起潮落之後,蓦然回首,彼岸定有夢想守候……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