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動物都有一種本能,就是受傷以後會用舌頭舔舐,事實也證明人和動物的唾液中含有多種酶和多種活性因子,能夠幫助促進傷口愈合。舔舐的時候用唾液清洗傷口是肯定的,至于唾液能殺菌消毒的作用隻能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真正殺菌抗病毒的還得靠體内的正氣比如說免疫系統。況且有些病毒、細菌就是通過唾液傳播的,估計這些唾液對動物本體無所謂,對别人就是異類、異物。
既然如此,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唾液能促進傷口愈合,那口腔潰瘍的患者,傷口無論是長在舌頭上還是在口唇内,整天都泡在唾液裡面,為什麼不僅不馬上愈合呢?為什麼還反複發作呢?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唾液成分出了問題,簡言之就是唾液變成了涎液,精變成了濁。唾液本身就沒有酶,不能消化分解食物,同樣也缺乏活性因子,所以也就失去了保護滋潤口腔黏膜和舌面上味蕾的作用,導緻黏膜出現潰爛創面,且經久不愈。其實不光是口腔潰瘍的問題,唾液質量下降,人的牙齒、牙龈也會出現問題,人的口氣,也是多半是受唾液影響,健康的人唾液清澈,口氣清新甜香。相反口氣惡臭、酸腐的人,脾胃功能衰弱,腎精濁沉,導緻唾液異常。
那麼想根治潰瘍或頑固性口腔潰瘍、預防齲齒、牙周病、保持口氣清新的方法隻有一個,就是改變唾液成分、恢複唾液活性,提高唾液質量。現代醫學為幹燥綜合征沒有唾液的患者配制了人工唾液,并且建議患者吃流質食物。中醫這認為要治病求本,不恢複唾液的制造功能,隻能是掩耳盜鈴。
中醫秉承道家的時空觀和方法論,善于從流溯源、整體觀和普遍聯系貫穿在中醫的理論和實踐當中。所以中醫解決唾液問題的思路,不是在唾液腺上動手腳,而是到人的小肚子上做文章,這讓人很不理解。因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是現代科學研究分析問題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有個緻命的問題就是無限細分,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宏觀的視野和把握。
相傳牛頓養了兩隻貓,一大一小。為了讓貓出入方便,牛頓就在門上為貓跳了兩個洞,一大一小。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牛頓挺高興。按常識來講,普通人隻會在門上掏一個洞,大貓小貓都能走。總是一分為二不會合二為一是科學研究的特點,變成了科學家的特點。
具體到津液和唾液的問題上,科學家總是在細分,研究各種腺體分泌的情況。忘了所有人的眼淚鼻涕和唾液等等,都源于總的津液。中醫稱之為水,而統管誰也代謝的髒腑就是腎。五行之中腎主水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水滲入骨頭脊柱頭顱就是骨髓和腦髓,滲入血管就是血液,流出體外就是涕淚涎唾。
所以當中醫觀察到鼻窦炎患者流失大量的濃稠的鼻涕,并伴有劇烈頭痛和記憶力下降的時候,中醫稱之為“腦漏”,意思是本來是人體精髓的體液流失了。某些理工男斥之為無稽之談,因為按照他的大貓進大洞小貓進小洞的思維方式,除非找到一根管子連着腦髓和鼻腔,不然絕不會承認是腦漏。其實學學解剖,看看人的鼻腔附近的鼻窦(額窦、蝶窦)中那些充滿空隙的腔室,液體都是從那裡滲透出來的。骨頭和骨髓也沒有管子通向外面,都是通過骨頭滲出滲入的。
所以歸根結底,人的體液是相通的,總量是恒定的,任何竅道或腺體的流失,都會影響到總體腎精,差别就在于遠近和程度了。過度的出汗,無論是汗蒸還是跑步還是服藥,最終會傷到陰血,所以中醫有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的說法。女子堕胎和白帶過多,男子遺精滑精過多同樣會流失腎精,最終影響到全身體液的質量和流量。
話說回來說唾液,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但是總的控制唾液的還是腎,腎精足且陽氣旺盛的人,他的津液是清亮、流動、溫暖的,唾液中自然包含活性酶和因子也多,這才是源頭活水。
所以中醫認為保證腎精充盈和通暢的關鍵是保持小肚子丹田溫暖(關元穴),另外要保障沖脈任脈的通暢,這兩條經脈都起源于丹田,沿腹部正中線上行到口唇口周,沖脈為血海,本身就是腎經,任主胞胎。一般來講造成人口水唾液匮乏或質量下降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小腹空虛,腎精不足。其次就是吃的太多堵塞中焦,沖任脈上不來,這兩條經脈不通,腎精上不來也不會有唾液。即便有也是痰涎,沒有什麼活力。
正常的人也需要外界刺激才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比如聞到了食物的香氣不僅會食指大動,還會垂涎三尺。聽到了某種事件并産生了聯想,也會促進唾液分泌,比如望梅止渴。這種無形的影響中醫認為是調動了人的神氣,從而産生動力促進腺體分泌,人能看到的是唾液的分泌,其實饑腸辘辘本身就說明胃、膽、胰腺、大腸小腸都在分泌,準備好了消化食物。
遺憾的是現在的人普遍營養過剩,很多人大腹便便、口臭黏黏,根本忘記了饑的滋味,因為這些人消化轉化的能力效率太低,吃的雖多,但人體需要的營養不足,所以這些人總是覺得餓,總是憑着本能去吃去充填飽滿,造成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建議人不饑不食,不餓不吃。食飲有節、應時當令。其實有更簡單的提高人體的消化吸收效率和能力的方法,回歸自然,效仿動物就行。就是吃任何東西前都要聞一聞,沒有香氣就不吃。自己感冒了鼻子不通失嗅了就不吃,為什麼?因為聞不到香味,體内消化腺就不好好工作,吃進去沉甸甸地堵着,沒有唾液潤滑它、沒有動力推動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