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是一種非炎症性、非腫瘤性增生病變,病理形态複雜,以導管和腺泡擴張、間質纖維組織和上皮不同程度地增生為特點,故又稱乳房纖維囊性病。
乳腺小葉增生,屬于女性纖維囊性乳腺病的病理類型之一。其特點為乳腺小葉内腺管增生呈彌漫性球狀小結節。
臨床表現為乳房單側或雙側觸及結節狀或近似條索狀之硬塊,接近表皮者推之可移,可自覺乳房脹痛。
中醫認為,此病發病原因多與髒腑機能失調、氣血失和有關,病變髒腑責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虛弱之人或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損傷脾土,而緻脾土運化功能失常,聚濕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緒壓抑,好生悶氣或性情急躁,常動則易怒,或因七情所傷,憂思過度,而緻肝失疏洩,郁而成痰等,皆可導緻痰濕結聚,氣血凝滞而形成腫塊。
中醫治療該病優勢獨到,體現了整體觀念及審證,求因,辨證施治原則,立足整體,着眼于人體經絡髒腑,氣血陰陽。
馬某,女,35歲,初診,主訴:右側乳房疼痛一年餘。疼痛與情緒關系密切,激動及生悶氣後痛加劇,此前未曾進行系統治療。平素多抑郁,傷感易悲,不喜與人交流,乳痛每于經前或情緒波動後加重,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納呆,不欲食,腹瀉與便秘交替,舌淡紅薄白,脈沉細。
查體:神志清楚,面色微黃,胸部及兩乳房外形如常,右乳内下象限可觸及一條索狀硬塊、壓之疼痛、邊界清楚、質地柔韌、活動度好、周圍界限清楚、與皮膚及胸肌無黏連。
B超示:右乳乳腺增生。
辨證屬:肝郁脾虛。以“疏調消核湯"為基礎酌情加減治療。
處方:柴胡、赤芍、當歸、茯苓、薄荷、香附、郁金、佛手、浙貝母、夏枯草、三棱、莪術、澤蘭、元胡、蓮米、白花蛇舌草、甘草。3劑,水煎服,每日3次,2日1劑。
二診:服上方3劑後,情緒較前穩定,,乳房脹痛有所緩解,舌脈同前,期間因工作壓力偶感汗出及睡眠不佳,予“疏調消核湯”基礎上予合歡花、夜交藤、酸棗仁。服藥6劑。
三診:心情較前舒暢,汗出減少,睡眠有所好轉,舌常,苔薄白,脈細。囑患者守上方繼續服藥6劑。
四診:心情愉悅,乳房疼痛較前大有減輕,但右乳增生部位仍壓之隐痛,舌常,苔薄白,脈細。囑患者堅定信念,堅持用藥,守上方6劑以鞏固療效。
下一篇
漢魂覓蹤(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