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太低同樣會造成生命危險,在正确服藥的同時,如果結合身體裡的“降壓穴”,降壓效果才會更穩更安全。
程凱博士曾在節目裡介紹了人體四個特效降壓穴,在此整理分享給大家~
一 降壓應急穴 ——人迎穴人迎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利咽散結的作用,人迎穴在頸部,結喉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此處有頸總動脈窦,為壓力感受器,刺激後可引起降壓反射,從而迅速降壓。
按壓的方法是将雙手食、中兩指并攏,用指腹輕輕放在脖頸兩側的人迎穴位置,單側按壓,力量要輕柔緩和,切忌暴力按壓,先按壓一側,15秒鐘後按壓另一側,如此交替,每側按壓15秒鐘,持續5分鐘。
人迎穴屬于快速降壓的應急穴,适合緊急降壓,一般可以使血壓下降10~20毫米汞柱,但是這種方法降壓持續的時間不長,而且隻能治标,不能治本。
二 平緩控壓藥——耳穴耳穴,包括耳尖、耳背溝,高血壓患者可以每天堅持用這個方法控制血壓。
耳尖穴我在講降火藥的時候提到過,此穴最擅清頭面部之熱,如面紅目赤、頭暈目眩、耳鳴耳癢、發熱痤瘡、多夢煩躁等,均可在耳尖刺血。
血壓升高,不論是因陽亢于上,還是陰虧陽亢,即不論是因實還是因虛,都可以在耳尖刺血而清頭面之熱,起到降壓的作用,這種方法安全快捷,沒有副作用,不會導緻過度降壓。
耳背溝也叫降壓溝,位于耳郭背面,由耳郭的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耳背溝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被喻為“人體的脊椎”,按摩此穴可以間接地刺激脊神經,對髒腑有一定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不僅能降壓,而且能對人體産生良性刺激。
按摩的方法是: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夾住同側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分别對準兩耳背後的降壓溝,依據降壓溝的走勢,由内上向外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每天按摩2~3次,以耳部微微發熱為度,力量不宜過大,隻要長期堅持,就會看到明顯的降壓效果。
三 雙向調節的降壓藥——内關穴有些人吃降壓藥可能會有一種擔心,怕降過了頭,怕有副作用,我告訴大家一個你身體裡自有的、神奇的降壓藥,這種藥具有雙向調節的降壓作用,也就是說,血壓高的時候可以降壓,血壓低的時候可以升壓,血壓平穩的時候則不會有明顯的作用,完全不必擔心過猶不及,這種神奇的藥就是———内關穴。
内關穴與外關穴是成對的穴位,通常一起點揉,内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主血,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作用是推動氣的運轉,心髒血的搏動就靠氣來推動,因此,外關與内關,一氣一血,一陽一陰,一外一内,對血壓具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尤其對于高血壓伴有冠心病、血管狹窄、血脂偏高的人,更适合采用點揉内關、外關的方法,點揉時,上下要同時用力,每側點揉30秒,左右交替,每天點揉5~10分鐘。
四 老年安全降壓藥——湧泉穴老年人患高血壓,一般都是因為腎虛引起的,中醫講陰陽,當腎不足而陰少的時候,陽就會偏亢,所以老年人經常出現腎虛型的高血壓,特點是下面是虛損的狀态,比如腰膝酸軟、腿腳冰涼,而上面又是陽亢的情況,比如頭眩暈、多夢失眠,治療老年人腎虛引起的高血壓,有一個最适合的穴位———湧泉穴。
中醫認為腎屬水,湧泉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位,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而上面的心火要向下溫煦腎陽,這樣才形成水火相濟。
如果下面的水不足,就不能制約上面的心火,導緻心火過旺,就容易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擦摩湧泉穴可以起到滋水的作用,當水更充足時,火就可以被制約,因此就不會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
擦摩湧泉穴的方法是:攤開手掌,掌心外突,用心火旺盛的部位———掌心的勞宮穴,縱向擦摩腳心的湧泉穴,使腳心感到溫熱,達到水火相濟、陰陽平衡,血壓也就恢複正常了。
最後,分享一個程凱博士講述的關于升血壓的有趣案例,供大家參考
有一位患者,50多歲,吃喝應酬不斷,自然很容易地邁進了“三高” 人群,離不了降壓藥,本來血壓一直控制得不錯,一天遇到一位海歸的博士,換了一種國外最新的降壓藥,一下子低壓由原來的85毫米汞柱降到75毫米汞柱,頭整天昏沉沉的。
那天我用了灸心俞的方法,在他背部第五胸椎棘突旁開約兩指處的心俞穴連續灸了15分鐘,然後馬上測血壓,低壓就升至85毫米汞柱。
這位患者問我:“如果你連續灸半個小時,會不會我的血壓就升到95毫米汞柱啦?”
“當然不會,針灸刺激對人體而言,是一種雙向良性的調節刺激,低的可以高,高的可以低,但不高不低時效果就不明顯了,不用怕灸時間長了,血壓會升高過多。”我解釋道。
“那灸的時間長短沒什麼關系喽?”他繼續刨根問底。
“當然有關系,灸15分鐘與灸半小時的最大區别是:灸15分鐘隻能讓你血壓穩定一天,而灸半小時可以穩定一天半到兩天,所以我們治療時會根據病症不同,選擇不同的治療時間,或者稱為治療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