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校一位老師外出參加國培學習,我被學校安排成了代理班主任。一天下午,我領孩子們做數學練習冊,在做到有關可能性的問題時,題目中出現了一個“擲骰子”的“骰”字,孩子們問我念什麼?我脫口而出:“是‘色子’的‘shǎi’”!結果馬上有一女孩質疑,“不對吧?老師。好像是念‘tóu’。”“不可能!就念‘shǎi’!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說‘擲色子’,那你們聽說過 ‘擲骰(tóu)子’麼?”我連想都沒想,語氣固執的不容任何人反駁。小小的争論就這樣停止了,可是,事情并沒有結束,那個叫孫佳陽的女孩馬上從書包裡拿出了字典查了起來。“老師,這個字真的念‘tóu’。不信你看,老師,你讀錯了!”一臉神氣的孫佳陽馬上把字典擺到了我眼前,我一看,天哪,居然真的念‘tóu’!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想當然的念着一個錯字!?慚愧!我忽然覺得臉好熱。教室裡突然出奇的安靜,孩子們靜靜地看着我,到底已是五年級的孩子了,懂得了體貼,誰也沒有嘲笑我。錯了就要改,不能隻想着自己的面子。我頓了頓,誠懇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對不起!老師真把這個‘骰’字讀錯了,而且讀錯了這麼多年,如果今天不是孫佳陽同學糾正了我這個錯誤,我可能還會錯讀下去,感謝孫佳陽同學,你就是我的一字之師啊!謝謝你!也希望同學們凡事都要認真,不要像老師這樣隻憑着自己的感覺做事。”。
本來這件事也就應該這樣過去了。第二天中午我批改學生日記時,一個日記題目赫然進入我的視線:我是老師的一字之師。肯定是孫佳陽這個小丫頭!我倒要看看她是怎麼寫的。我就這樣饒有興趣地讀了下去,當我讀到結尾時,我不覺陷入了沉思。她的日記結尾是這樣寫的:“沒想到,連見多識廣(這個詞用的很不恰當)的張老師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居然念錯了一個很常見的字,太讓我驚訝了!當我給張老師指出錯誤時,張老師誇我是她的一字之師,我高興極了,因為我也可以給老師當老師啦!看來,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希望老師以後不要犯這樣的錯誤哦!”
是啊,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盡管隻是一個小小的有關字的讀音的問題,但我的這位一字之師給我的勸誡不亞于當頭棒喝。給我的的啟示更是無窮的。學高才能為師,一個老師如果隻是墨守成規用一年的經驗去應對二十年的教育教學,那麼水桶裡的水一定早已變質成為“死水”甚至枯幹。由此我不能不對現今我們這些老師的“一桶水”進行深刻的反思:第一,我們還有沒有一桶水?幾年前,十幾年前的 “一桶水”,經過這麼長時間不斷地倒給學生,到底還剩多少?第二,科學、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僅有一桶水夠不夠?第三,有了一桶水是否一定能倒滿學生的“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學即便有了“一缸水”也不一定能倒滿學生的那“一杯”。第四,同樣倒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所付出的勞動,所花費的時間一樣嗎?有沒有效率的問題?第五,教學僅是倒水的過程嗎?學生的“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師倒嗎?我們是教學生學會取水,還是教學生等着倒水?我們的學生有沒有自己汲水的本領?我不知道和我一樣的同行們是否也在思索着這些問題。
既然選擇了教書的職業,就必須保證自己的“一桶水”永遠不要幹涸。要做到“水源”充沛,就需要我們不斷去暢遊知識的海洋,汲取大千世界之精華,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水平能力,才會有山常青、水常綠,才會有細水長流。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要不斷補足 “一桶水”,且要常補常新,不斷更新知識。要去問詢新的思想與觀念,問津本學科前沿和教學的發展方向,問鼎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要讓“一桶水”變為“長流的活水”,變為“一條奔湧不息的河流”。這河流裡流淌的應該是有各種營養的“營養水”,而不是一桶死水或“蒸餾水”。 唯有這樣,才能不誤人子弟,才能始終與時俱進,做合格的教師。
上一篇
根治肝癌胰癌秘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