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學霸題庫|2022高考一輪複習文化常識競賽題3-4

1.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孔雀東南飛并序》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南北朝時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B.《孔雀東南飛并序》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結尾,使全詩産生了質的變化,成為浪漫主義的代表作。

C.初七:農曆七月七日,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祭織女以乞巧。

D.下九:農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農曆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婦女常置酒歡聚,嬉戲娛樂。

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抒情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B.“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中的“雞鳴”是古代時辰的名稱。

C.“何乃太區區”和“感君區區懷”中的“區區”二字意義不同,前者為“愚拙”之意,後者應理解為“情意深摯”。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應”中,“便利”是一個古今異義詞;“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地支都相合。

3.在“制燈謎賈政悲谶語”一回中,賈政看到賈元春出的燈謎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個謎語的謎底是( )

A.年獸 B.爆竹

C.宮廷淨鞭 D.算盤

4.下列關于文化常識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李斯(?—前208),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屬河南)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早年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後被秦王嬴政任為客卿。

B.《谏逐客書》是李斯的一篇優秀古代公文。這裡的“書”是書信的意思,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是臣子向帝王逐條分析事理的一種公文名稱,與“表”性質類似。

C.“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句中,“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

D.五帝三王,黃帝、颛顼、帝喾、唐堯、虞舜被稱為“五帝”,而“三王”則指夏禹、商湯、周武王。

5.對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古代文化常識解釋不全正确的一項是( )。

A.三五之夜(農曆每月十五日)
既望(農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稱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稱自己已死去的母親)

C.餘自束發讀書軒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D.吾妻歸甯(舊指女子出嫁後回娘家)
吾妻來歸(舊指女子出嫁)

6.下面關于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詩句被拆散,請仿照示例,将之重新對應,并注明該詩句所描寫節日和風俗。

①東南見月幾回圓 ②江上流莺獨坐聽 ③獸頭淩處雪微微

(1)西北望鄉何處是,①___________。中秋節,賞月

(2)鼙鼓動時雷隐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中禁火空齋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關于文學與文化常識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玉台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這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叙事詩,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B.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将"風"、"騷"并稱,"風"指《國風》,"騷",指《離騷》。《詩經》與《楚辭》分别是中國文學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C.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紮成丫髻,叫總角,後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垂髫"指童年;女子成年稱"及笄",男子成年稱"弱冠"。
D.陰陽: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我國許多地名與此有關,如"江陰"、"淮陰"、"漢陽"、"漢陰"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漢陰"指漢水南面。

8.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外扮監斬官上,雲)下官監斬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來人閑走。(淨扮公人,鼓三通、鑼三下科。劊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帶枷上。劊子雲)行動些,行動些,監斬官去法場上多時了。(正旦唱)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天地也!隻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顔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隻落得兩淚漣漣。

下列對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外”是角色名,這裡是“外末”的簡稱,扮演老年男子。

B.“淨”是角色名,扮演性格剛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

C.“科”是古代戲曲中角色敲打樂器時的動作,又稱為“介”。

D.“旦”是角色名,扮演婦女。

9.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①《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抒情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②“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初七,即七夕,又稱女兒節、乞巧節,指農曆七月七日,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用針作各種遊戲)。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③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将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雞鳴是醜時(相當于現在的1點至3點),黃昏,是戌時(相當于現在的19時至21時),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

④詞,産生于晚唐,興盛于宋,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新詩體。詞有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标題。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餘”;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⑤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内)、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蘇轼、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

⑥琵琶行,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常見的古體詩的體裁還有歌、吟、引、曲等。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後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情感。

A.①④ B.③⑤

C.①② D.②④

10.根據古代文化常識,從下列相應序号後的詞語中選擇最恰當的,把正确的選項填寫在橫線上。

假如你穿越到了唐代,成為禮部的一位副職長官,你的官職名應是①_________,你處理的日常事務中不包括②_________,你一生中擁有的名号不會包括③_________;仲夏之夜,星河璀璨,你不禁吟詩一首,你會用④_________來指代銀河,當時的情景令你想起尚在家鄉的妻子,于是你寫信給她,說你會于元朔時歸家,你回家的日子實際是⑤_________,你家住河内,那麼你家應位于黃河以⑥_________。

①A.尚書 B.侍郎 C.員外郎 D.郎中

②A.禮儀 B.祭享 C.貢舉 D.武官選授

③A.尊号 B.别号 C.谥号 D.表字

④A.翼轸 B.雲漢 C.玉衡 D.金烏

⑤A.當月十五 B.下月初一 C.正月初一 D.大年三十

⑥A.東 B.西 C.南 D.北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浪漫主義的代表作”錯。樂府詩歌是現實主義的,《孔雀東南飛并序》浪漫主義的結尾并沒有改變全詩的現實主義風格。

2.答案:A

解析:“最長的抒情詩”錯,應為“最長的叙事詩”。

3.答案:B

解析:這一内容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禅機 制燈謎賈政悲谶語”,在這一回中,賈母、賈政的謎語之後,就是衆姊妹們的謎語了。“如雷”是形容聲音之大,“已化灰”是爆竹炸過後的情形。“妖魔”當象征賈家的政敵。當賈家家運興旺、勢力煊赫的時候,誰不懼怕他家?特别是元春當了娘娘,賈家成了“皇親國戚”。秦氏出喪、元妃省親之類的盛大舉動正是“一聲震得人方恐”之時,上自王公貴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極泰來,烈火烹油的盛舉之後,接着就是煙消火滅之時,元春的謎語成了她的家族命運的極恰切的谶語。

4.答案:B

解析:這裡的“書”不是書信,而是上書、奏章。

5.答案:C

解析:束發指十五歲,男孩子成童的标志,二十歲行加寇禮才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6.答案:(2)③,端午節,賽龍舟。(3)②,寒食節,禁煙火。
解析:

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與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時要注意,多識記,先背課文裡的,再由此擴展,以一流作家作品流派為主。錯誤選項多為張冠李戴,一定要記牢靠。B項,“《詩經》與《楚辭》分别是中國文學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錯誤。中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藝傳統的源頭分别是《詩經》和《離騷》。故選B。

8.答案:C

解析:“科”是古代戲曲劇本中指示角色動作、表情的用語。

9.答案:A
解析:①“最長的抒情詩”錯,應是“最長的叙事詩”。④詞的标題和詞牌有着嚴格區别,詞的标題是詞的内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内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10.答案:①B;②D;③A;④B;⑤C;⑥D。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一定的風俗習慣。根據下面的提示,完成填空。

春節(吃年夜飯);元宵( );端午( );重陽( )。

2.《再論文字下鄉》篇中寫道:“習是指反複地做,靠時間中的磨練,使一個人慣于一種新的做法”,下列行為不屬于“習”的一項是()
A.每周例行的升旗儀式

B.端午節吃粽子
C.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D.新團員學團章

3.下列諺語與鄉土社會的人倫關系不相契合的一項是()
A.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B.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C.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D.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4.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1.記,是一種古代文體,主要是記載景物,并通過叙事、狀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和見解。( )

2.元豐七年六月丁醜,是年号幹支紀年法。元豐是宋神宗的廟号,丁醜表明用天幹地支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常用的紀年法還有王公紀年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

3.《水經》是中國北魏時期的地理著作,後經郦道元補充發展為《水經注》,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散文。( )

5.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①豆蔻,原是一種植物,花朵鮮豔嬌嫩,後來用“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男少女。( )

②高牙,古代行軍有牙旗在前導引,旗很高,故稱“高牙”。( )

③“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

④“淳熙”是南宋皇帝的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這一天。( )

⑤黍離之悲,指對國家殘破、今不如昔的哀歎,也指羁旅他鄉的幽怨之情以及向往田園的歸隐之情。( )

6.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①氓,民。“氓”可指外來的百姓,這裡指自彼來此之民,是男子之代稱。( )

②蔔,用火燒龜闆,根據龜闆上的裂紋推斷吉兇禍福。筮,用蓍草的莖占卦。( )

③總角,是古時男孩子未行加冠禮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 )

④蓍龜,古人以蓍草、龜甲占蔔吉兇,因此合稱“蓍龜”來代指蔔筮,此詞也可以喻指應該遵依的标準。( )

⑤《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訂,現存詩305篇,它最初被稱為《詩》《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6.“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著作,是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 )

7.以下各聯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順序排列正确的一項是( )

①相逢馬上紛桃雨;喜見樹前鬧杏花

②夜如何其,曉鐘未動;歲雲盡矣,更漏頻催

③清光同會合;秋色正平分

④避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⑤去穢除邪千門戶前懸虎艾;尊賢吊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⑥三五良宵,花燈吐豔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

A.①⑤③② B.⑤④⑥② C.①④③⑥ D.④①③⑤

8.下面是對不同年齡的代稱,請你填上對應年齡。

①而立 ②花甲 ③弱冠 ④古稀 ⑤知命 ⑥不惑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9.下面有關戲劇常識的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中國的現代戲劇主要指二十世紀以來從西方傳入的話劇、歌劇、舞劇等,話劇是其中的主體。我們常說的戲劇鑒賞主要指中國現代、當代戲劇和外國戲劇的鑒賞。

B.戲劇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根據矛盾沖突的性質,戲劇又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雷雨》屬于悲劇。

C.戲劇語言是戲劇的靈魂,它包括人物語言和舞台說明。人物語言也叫台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等。好的台詞總是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内容。

D.下列劇本,體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現代劇——曹禺;《王昭君》——曆史劇——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現代劇——夏衍。

10.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A."救造"意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來是通用于長官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用語, 南北朝以後作為皇帝發布诏令的專稱。
B.《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書,由孟轲及其弟子編成。全書共 7 篇, 内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C."空聞虎旅傳宵柝,無複雞人報曉籌"中的"宵柝"是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雞人"是宮中掌握時間的衛士,"籌"是更籌,是敲擊報時用的竹簽,這裡代指時間。
D."謹庠序之教" 中的"庠序"都是學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是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吃湯圓、猜燈謎吃粽子、賽龍舟登高、插茱萸;

2.答案:D
解析:A項,“每周例行”強調的是習慣性,是說每周都要做,使一個人慣于一種做法,屬于“習”。B項,“端午節吃粽子”,是說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屬于“習”。C項,“定時定點”,強調時間和地點的慣常性,是說每到某個時間點人們要去某個地點做什麼事,屬于“習”。D項,“新團員學團章”,是新團員剛剛入團時,要學習團章,這是一時的,不能屬于“習”。

3.答案:C
解析:“鄉土社會的人倫關系”應指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關系等。A項,“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句諺語裡明确提到了“兄弟”和“父子”,非常契合鄉土社會的人倫關系。B項,“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諺語裡包含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也有“朋友” 關系,契合鄉土社會的人倫關系。C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諺語是說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這句諺語隻是客觀地表達同類的人或物易于聚在一起,所以不屬于鄉土社會的人倫關系。D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諺語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着得了勢,而“和他有關系的人”往往是他的父母、兄弟、兒女、朋友等,所以這句諺語非常契合鄉土社會的人倫關系。

4.答案:1.√;2.×;3.√

解析:2.元豐是年号,神宗是廟号。

5.答案:1.×;2.√;3.√;4.×;5.×

解析:1.“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4.“至日”這裡指冬至。

5.“黍離之悲”中不包括“向往田園的歸隐之情”。

6.答案:1.√;2.√;3.×;4.√;5.√;6.×

解析:3.“總角”不是指“男孩子”,而是指“少年男女”。

6.《論語》不在“六經”範圍之内,應是《春秋》。

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考點,能力層次為E,側重“表達應用”能力的考查。解答這類題,注意理清各句之間内在邏輯關系。可結合具體語境,根據上下文的句子結構、邏輯順序等來分析推理、判斷。①桃雨、杏花表明是清明時節;②由“歲雲盡矣”可知是除夕;③秋色正平分,表明為中秋;由⑤懸虎艾、喝龍舟可知為端午節。所以選A。

8.答案:①三十歲;②六十歲;③二十歲;④七十歲;⑤五十歲;⑥四十歲;

9.答案:D

解析:《王昭君》的作者是曹禺。

10.答案:D
解析: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